Board logo

标题: [活动区] 中美民工大比较 [打印本页]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35     标题: 中美民工大比较

中美民工大比较

中国有民工问题,而美国同样有“民工问题”。

    历史上,美国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发生在工业化开始之后,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其中也有大量南方黑人进入大城市。他们忍受非常糟糕的工作条件,支撑他们的是取得现金、逐步改善生活的希望。在农村,他们连这点机会也没有。所以,黑人们唱着“甜蜜的家,芝加哥”的时候,生活远非甜蜜。他们只是在和更悲惨的农村作比较,感到有了希望。

    但是,随着福利制度,劳工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美国历史上的“民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慈善救助解决了“美国民工”的生存难题

    现在,美国虽然城乡差别很小,可是,境外的贫困国家,是美国挡不住的民工潮来源。最主要的移民来源是北美的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贫困国家。不说合法移民,美国的非法移民每年就增加约40万,在2003年,美国有将近800万的非法移民。美墨边境有漫长的边境线,阻挡移民入境非常困难。他们怀着希望进城,却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按说,既然是偷渡的非法入境者,一切后果自己负责,社会可以完全不管。可是,美国社会各界始终还是在努力改善他们的处境。

    非法移民在美国要取得合法身份很难有指望。他们要待下来、找工作、找住处非常困难,因为两个国家之间,习惯、文化、甚至语言都不一样。他们大多是讲西班牙语的。他们进来时,常常是身无分文,一无所有。因为偷渡国境不可能多带东西,他们连行李卷都没有。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总有一些地方,白天聚着一堆一堆的非法移民,等候临时工的招募

    一进来,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怎么解决?在美国,教会组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国教堂遍地,一个小镇有十几个教堂一点不稀奇。你只要走进教堂,教堂不问你身份,只看到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常常能够得到起码援助,食物、衣服、免费英语班、帮助你寻找住处等等,更有精神上的温暖和支持。我们附近小城,有个拥有许多教堂的大教会组织,帮助新移民成为他们的常务工作。

    美国的一些移民自己组织的教堂,部分地起了同乡会的作用。看上去,这是和宗教相关的事情,却反映了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开放和鼓励。政府本身确实不可能包罗万象解决所有问题,那么,政府管不了的,就必须鼓励和支持民间自助,否则,两头不能落实,在困境中的人就没有出路。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36

      美国民工”不为医疗、教育发愁

    在绝大部分地区,美国非法移民的孩子,可以和美国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居住地,享受义务教育,免费读书。家庭困难的,还有免费食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机会,这对于处境困难的移民,在心理上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美国的地方财政也很紧张,有的县甚至经营不善而破产,因此,非法移民的孩子能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经过很多公开讨论。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地区还是维持了对非法移民儿童、青少年的免费教育和免费食膳,原因还是考虑孩子就是孩子,是最弱者,不管合法不合法,孩子没有责任。
    美国医疗费出奇的昂贵,对于移民劳工来说,健康保险要个人支付的话,也是一笔极大负担。所以,移民劳工多半不买健康保险,小病也熬着。可是,需要急诊的时候,法律规定医院不可以将病人拒之门外,必须先抢救再谈钱的问题。假如最后欠了一大笔医疗费,各地有不同的政策,帮助非常贫困的人合法地免掉。当然,话说回来,这也是美国医疗费昂贵的原因之一,对一般中等收入的人并不那么合理。至今为止,只能说处理得差强人意。


(来自猫扑(mop.com))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38

中美农业科教体系比较

  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比较  美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来自公私两个方面。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教体系的建设,集中体现在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和推广公共开支的支出都在不断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1915年为公共科研机构提供的基金总计不到0.141亿美元,至1970年则增长到8.255亿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大约21亿美元。同时私人资助的资金增长十分迅速,到20世纪80年代也达到21亿美元左右,大约与公共科研开支持平,按全体人员计算平均研究经费超过10万美元/人•年。而中国2002年农业科研与开发经费为10.679亿元,人均经费不过1600元。同时,中国教育经费短缺,有的地方甚至难以按月支付教师的工资。另外,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中国不足0.2%,每个推广人员平均占有经费大约只有1400~2000元,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地方财政拨款每年也都不固定。  科研人员的配备比较  美国各级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业科研机构,并配备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农业科技人员。美国每万名农业人口平均拥有农业科技人员21人,约为中国的18.89倍,并且美国农业科研人员(必须是大学毕业或者以上水平)的总体水平远好于中国的农业科研人员。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人才优势推动了美国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产生的绩效比较农民受教育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1990年年龄在25岁以上农民受大学毕业教育的占60.8%,比1970年提高了1倍多。  科学研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水平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科研和教育对农业发展和现代化起着关键性作用。据经济学家帕维里斯分析,1929-1972年间,美国农业产量增长的81%,生产效率提高的71%归因于科学研究和教育。目前,美国农业科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95%,美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为90%,而中国仅为3%不到。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40

美国稻谷生产

    水稻是美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常年种植面积约300万英亩,单产每英亩5500-6000磅之间,总产约为17亿磅,产值约10亿美元。1994年全美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为335万英亩,总产接近20亿磅。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351万英亩,总产935万吨。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1、水稻种植简况
     
    美国水稻种植史可追溯到17世纪末期。南卡罗来纳州是美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州。早在1696年,南卡罗来纳州就开始引种水稻。由于改进品种,其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726年时,南卡罗来纳州罗来纳州已开始出口稻米,出口额约4500吨。在1820年左右,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等州开始种植水稻。在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淘金热时期,以稻米为主食的4万中国移民的到来,推动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水稻生产。
    水稻种植的后起之秀要算是克林顿总统的家乡---阿肯色州。阿肯色州在1902年才开始试种水稻。1905年时,种植面积仅1000英亩,单产仅32蒲式耳/英亩。然而,在很短的时间里,水稻种植面积就得到了迅速扩大,单产也获得不断提高,总产大幅度增加。73年之前,阿肯色州在水稻生产方面,与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平分秋色。然而,73年以后,阿肯色州的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排名榜首,领先于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密西西比、密苏里和佛罗里达州。根据近几年的统计,阿肯色的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50多万英亩(910万亩),达全美42%-45%,总产占全美的40%-43%。阿肯色的水稻单产为每亩平均426千克左右,约低于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水稻面积虽不如阿肯色州,但其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确保其生产的水稻产量高、米质好。加利福尼亚州为全美水稻单产最高的州,也是稻米品质最好的州。
    美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虽不大,但由于生产效率高,其商品率也很高。目前,美国已成为仅次于泰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美最大的水稻出口州。如把加利福尼亚州比为一个国家,其水稻出口仅次于泰国。其稻米除销本国外,还销往加拿大、墨西哥、伊朗、沙特阿拉伯、南非、葡萄牙、荷兰等国。
    为了加强水稻生产,稻区各州成立了相应的群众组织。如阿肯色州就成立了水稻研究与开发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稻农分区选举,州长任命,任期一年。董事会聘请教授、专家一道对本州的水稻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审议,并作出重要决策。得克萨斯州也成立了水稻品种质量改良协会,专门解决本州的水稻品质问题。
     
    2、重视育种与科研
     
    美国比较重视水稻育种与科研。农业部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设有水稻遗传实验室,在得克萨斯州设有水稻品质实验室,在阿肯色州立大学设有水稻品种资源研究所,在路易斯安那也设有水稻实验站,密西西比设有水稻实验分站。农业部还在稻区各州派驻了科研人员。
    农业部在阿肯色州立大学的水稻品质资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阿肯色水稻研究和推广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在水稻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作出了成绩。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收集20000多份水稻品种资源,并已全面鉴定17000多份,他们还开发了一个水稻的品种资源信息网络(简称GRIN,即GermplasmResourcesInformationNetwork)。为进一步加强水稻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研究,美国农业部从1988年开始酝酿在阿肯色州水稻研究和推广中心建立一个大的国家水稻资源鉴定和改良中心(NationalRiceGermplasmEvaluationandEnhancementCenter,简称NRGEEC)。1993年该中心正式成立,由农业部水稻育种家雷尔.鲁特格尔博士(Dr.J.NeilRutger)任主任。农业部投资1120万美元,建筑面积4.6万平方英尺,目前中心已完工并投入运行。
    此外,稻区各州州立大学都设有水稻研究与推广中心,负责本州的水稻育种、研究和技术推广。如阿肯色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近20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水稻育种、栽培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他们把水稻的抗性和品质育种、栽培管理研究和推广作为重点,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培育出了27个优良品种,开发和推广了一批水稻生产实用技术。他们还定期举办"农田节"(FieldDay),组织全州稻农到水稻研究和推广中心,观摩水稻的试验和研究现场,听取科研人员的介绍,向科研人员进行咨询。
    为了搞好水稻育种与科研,美国建立起了三级出资,加强水稻科研的体制。三级分别指的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农民组织。除了联邦和州政府出资水稻科研外,稻农也为水稻科研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稻区,稻农每卖一个蒲式耳的水稻,水稻研究和开发董事会向其收取一定的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水稻科研和市场开发。如阿肯色州1995年收集了164.3万美元的经费,并将其用到水稻遗传育种、生理、杂草、病虫防治、栽培、模式化管理、稻田肥力、稻米品质的研究及市场开发方面。
     
    3、推广先进的种稻技术
     
    (1).水稻生产机械化
    60年代时,美国水稻农场的生产规模都还很小,机械化程度也不高。随着机械种稻技术的推广,水稻的生产规模已不断扩大。目前稻农平均规模325英亩左右,大的家庭农场规模达2400英亩(约14400亩)。水稻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整地是用大型悬耕机械,平地则是用的计算机与激光技术结合的大型平地机械,播种用的是多行大型条播机,喷药和施肥用的是农用飞机,灌溉是装有自动调节系统的井水和河水灌溉系统,收获用的是大型联合收割机。
    (2).计算机模式化栽培管理
    早在1975年,阿肯色大学和国家海洋与气候管理局服务部(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WeatherService)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发出了水稻的DD50水稻计算机管理程序(DD50ComputerizedRiceManagementProgram)。该程序的原理是,将水稻的有效积温(高于50华氏度的每日温度之和)与生育指标输入计算机作为基础数据,用播种后有效积温来预报水稻的各项管理活动。播种后,农民只要将品种和播期告诉推广人员,或者自己输入计算机,推广人员或者农民自己便可通过计算机得到有关各项栽培管理的预报。这个程序在科研和推广人员的改进下,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推广。目前,阿肯色70%的稻农已加入DD50计算机管理项目,并根据其预报,从事水稻生长期内的施肥、病、虫防治和水分等多项管理。该程序既准确又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其他各州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化管理程序。
    (3).采用高纯度的优质品种
    美国40%的稻米都要进入国际市场。因而选用高纯度的优质品种十分重要。美国虽已购进我国培育的部分杂交水稻组合,但因其米质还不能满足美国市场需要和育种成本高,还没有推广和种植。农业部品质资源所的专家们培育的两系杂交种正在测试之中,渴望近年能投入试种。目前,阿肯色、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等都使用本地培育的中、矮秆长粒或中长粒品种,其米质属硬质淀粉,无腹白和心白,出米率高,口感好。这些品种也都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和一定的抗虫、草等特性。他们培育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也正在测试之中,渴望近年能投入商用。为保证品种的纯度,在稻区建立了种子繁育、生产、加工和销售明确分工体系。州里的水稻研究和推广中心负责原种生产,并向有种子生产证书的农民供应原种。种子生产农户专门从事种子繁殖。种子收获后,种子农户将其卖给种子公司加工和销售。
    (4).运用轮作、直播、深水灌溉和重施氮肥等措施
    为了保证稻田有足够的有机质,控制水稻病、虫和草害等,稻田大都与大豆等作物轮作。农民从多年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现在这种轮作措施已成为稻农的自觉行为。
    美国的水稻均用直播。播种机械有飞机和谷物播种机,飞播可水播或旱播,谷物播种机只能旱播。播种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错开农时和力争高产,近年水稻播期逐渐提前,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期间。播种量在80-100磅/英亩之间,行距7英寸,株距0.5英寸左右,播种深度0.5-1英寸,播后作田埂。田块大小一般在60英亩,大的田块可达100英亩。水稻发芽到3片真叶期间,主要利用土壤原有水分,三叶后灌水2-3英寸,并保持该深水层至收获前放干。据研究人员介绍,深水灌溉有利控制病、虫发生。水稻肥料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在135-180磅标准氮/英亩之间。50%-75%肥料作前期追肥,后期仅用少量调节。杂草防治主要是用抗草品种和除草剂,最常用的除草剂有Propanil、Mulinate和Thicobencarb。
     
    4、及时收获进仓,精细加工上市
     
    南部稻区收获期集中在9-10月之间。稻区相隔一定的距离就建有一个收购点或加工厂。农民在水稻收获前与收购点或加工厂已签订销售合同,水稻收获后农民将其直接送往收购点。收购点的验质员会分车取样,测试水分、杂质含量,并根据质量定价。刚收获的水稻其含水量大约在18%左右,收购点或加工厂会利用烘干设备,及时烘干稻谷,并组织加工和外销。在水稻收获后的3-4个月内,收购点或加工厂将根据稻米的质量和销价,分三次给农民付款。
    阿肯色的斯图加特,号称世界水稻之都。在那儿建有全美最大的稻米加工场(RicelandCo.)。得克萨斯州在比蒙特也建有比蒙特水稻加工厂(BeaumontRiceMill)。水稻收获后,加工厂根据本国和世界稻米市场对稻米品质及包装的需求,将稻谷精细加工、分级和包装。米糠用来榨油,碎米会全部清出,另作他用,好米用精制的口袋包装后上市。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44

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21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变革的时代,全球范围内将出现“第三次浪潮农业”———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时,通过应用高科技成果,使工业经济下的农业变成一种崭新的知识产业。面对“第三次浪潮农业”的到来,许多国家不失时机地利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当代“新农村”。
  美国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循环经济等科技利器打造自己的“新农业经济”和“新农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做法不乏值得借鉴之处。
  丹·哥斯特是美国芝加哥市史特灵镇近郊的一位农场主。如今,这位农民大多数时间并不在田间地头,而是和城里的“白领”一样泡在网上。他先后购置了4台电脑,利用电脑计算种植量以及杀虫农药的剂量,进行生猪饲料配方与养猪过程的控制,从网上了解天气情况以及农作物的交易行情……老伙计现在离不开网了。
  实际上,哥斯特只是美国200万农民中一个“缩影”。目前,美国有51%的农民接上了互联网,20%的农场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很多中等规模的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已经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这些新科技构成了美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也打造出美国的“精确农业”。
  科技促进农业信息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广播、电话的发明应用,美国农业信息化进入广播、电话阶段。当时,电视基本在美国农村普及。1954年农村居民的电话普及率为49%,到1968年这个数字达到83%。从1962年开始,美国开始资助在农村建立教育电视台。电话和声像广播在农村的普及,把大量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传递给农民,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稳定农产品市场行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计算机的商业化和实用化推广,带动了美国农业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建设。1985年,美国对世界上已发表的428个电子化的农业数据库进行了编目。在当代最重要的农业信息数据库中,最著名、应用最广的是:美国国家农业书馆和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数据库,它存有10万份以上的农业科技参考资料。数据库应用系统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科研。如美国所建的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管理60万份植物资源样品信息,可通过计算机和电话存取,在全国范围内向育种专家提供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逐步应用到农场,美国农业信息化迈入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及网络技术应用阶段。到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业生产,其中一些大农场则已经计算机化。如今,计算机等高技术的应用,给美国农场管理与生产控制、研究和生产带来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高科技打造“精确农业”
  发源于美国的精确农业,实际上就是高科技联合应用于农业的产物。它指的是利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步实现精确化、集约化、信息化控制农业生产,可根据田间因素的变化,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给农业技术推广实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遥感技术(RS),是指远距离探测和识别地表各类地物的综合技术。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农业部等政府部门1975年实施的大面积作物调查试验计划,利用RS技术,分别对美国本土和前苏联当年的小麦长势和产量进行监测和预测,为美国在对苏粮食贸易上谋取巨额好处。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图像表达的一种实用工具,具有很强的分析、查询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在农业信息化中,GIS将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RS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联系在一起。并且,利用变量投入技术(VRT)开发精准、特定的投入应用;利用田间监控技术对作物生长进行记录,作为日后作物管理的历史数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可对地理数据以及有利于精确农业的措施等进行定位及定义。目前,一种带有显示屏和数据处理器的GPS接收仪被装置在大型农机上,当机械手进入地块喷施肥料时,显示屏可同时显示两幅彼此重叠的图像,一张是数字化地图,标有各小区的土壤信息,如土壤类型,氮磷钾含量,前季单株产量,当年单产指标等,这些都是事先用GIS做好的,另一张是方格坐标图,可根据GPS讯号随时显示机械所在的小区位置。与此同时,数据处理器可根据作物模型的计算结果,自动给出每个小区的肥分配比和喷施量,并向自动喷施机下达指令。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农药的喷洒。据介绍,美国农业部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了解全美每个农户每平方公里的氮、磷、钾含量,在收割机收割切碎秸秆的那一刻,电脑就可以分析出其各种元素的含量,并直接输送到农业部信息中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一系列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目标,包括作物生产管理自动化,形成了预测病虫害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应用系统;农田灌溉调控自动化,在干旱和沙漠地带实现滴灌和喷灌技术;畜禽生产管理自动化,科学管理猪生产各环节;农业科研服务系统信息化,不仅建立了农用视频电报系统,和电脑电视牲畜交易系统,以及农业数据库,而且实现了不同属性和不同规模的农业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管理。
  目前,特大型农场已经形成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模式,即将市场信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信息、劳力信息等集中在一起,经优化运算,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施药,以保持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达到风险最小、利润最高的目的。
  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建成了农业信息网络;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美国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覆盖了全美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电脑,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这使农业生产者能更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据统计,2004年美国12%的农业销售通过互联网进行,比1999年该国4%的水平大为提高。另外,一家名为罗克伍德的调研公司针对美国商业农场主的调查显示,他们已经将互联网作为了解商品价格、天气、农药、机器等信息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农户正在快速转向基于网络的交易手段,比如通过互联网购买种子、农药和农业设备等。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精确农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初开始商业化应用,如今,已迅速发展成新的农业工业,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科学的新农业发展道路,成为农业革命性发展的代名词。
  让农民爱用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的新技术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如何让农民能接受,买得起,喜欢用,用得好才是其真正的关键。为此,美国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包括健全法规、加大投入,加之各方面的积极推广与高效服务,通过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低成本共享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规并注重监督,依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美国1848年第一部《农业法》就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做了规定。在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中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均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在此基础上,美国逐步形成了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的体系。
  稳定、足额地投资建设国家级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中心,实现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国家农业数据库等)的长期积累、高效管理与广泛应用。一方面,大力投资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包括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保证充足的系统运行经费,每年有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支持,占农业行政事业经费的10%。
  形成以农业部及其所属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保证农业信息系统有效性强、信息及时。美国农业部下属市场信息服务局的下设新闻服务署,主要负责农产品市场动态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上午采集信息,及时汇总、整理,当天中午就可分类发出。
  在信息化服务与推广方面,政府部门与各种专业协会和决策咨询机构形成了民间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包括:
  凡是政府参与收集的农村科技信息实行“完全与开放”共享政策。比如宇航局、地理勘探局等收集的数据,以及大学、研究机构由政府资助项目产生的数据。在这种管理机制保障下,科研人员和社会各阶层均能以不高于工本的费用,以最方便的方式、不受任何歧视地得到各自所需的数据。
  根据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针对生产者、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各方面分析研究为不同规模的、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农业信息内容,让农民普遍感到对信息化工作的钱花得很值。
  大力宣传信息技术手段的好处。农民尝到甜头后,自然会对信息化产生更强烈的渴望。目前,多种农业传媒(计算机网络、通信、视听等载体)网络正成为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各农业部门获取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提供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手段。
  不少研究专家说,仅占全美人口1%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如果离开了高科技,离开了农业信息化,这样的奇迹根本不可能发生!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46

只有300万农民的美国农业
--------------------------------------------------------------------------------


  初到华盛顿时,外国记者中心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华盛顿并不代表美国,如果没有到过农村,对驻美记者来说就不算是真正了解美国”。日前,在美国农民协会的帮助下,记者到北达科他州河谷市的一家农场,与主人格雷格夫妇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实体验了一次现代化的美国农村生活。

  美国农民住得不比城里人差

  北达科他州位于美国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农业是最主要的产业,亚麻籽、小麦、大麦、葵花籽等11种农作物产量均名列全美第一,农业产值在全州经济中所占比重高达25%(约为美国平均水平的4倍),农民占该州就业人数的24%(美国的平均比例还不到2%)。河谷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沿途所见都是一望无际的农场和高大的储粮罐,由于正值春季,地里没长庄稼,露出黑黝黝的土地。记者按着行车路线图的指引,循着109大道的标牌,在当地农民指点下,终于来到了格雷格家。与想象的不同,格雷格的“家”并不是农家小院,而是一栋普通的两层民居,看上去跟美国城镇里的大多数私人住宅没有任何区别。

  美国家庭都很注重厨房和餐厅的装饰,格雷格家也不例外。厨具整齐地摆放在壁橱里,操作台整洁而明亮,冰箱、洗碗机、电磁炉、烤箱、微波炉等一应俱全。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电动垃圾处理器,这台机器能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压缩处理。格雷格家的餐厅宽敞明亮,可以看到外面的树林和田园,突然有几十只鹿闯入记者的视线,它们成群结队嬉戏跳跃。格雷格说:“那是野生鹿群,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格雷格家每个房间都挂着具有浓郁田园色彩的装饰画。格雷格的办公室与客厅相连,里面是全套的现代化办公设备,除了打印传真一体机外,还有一台通过卫星连接上网的电脑。

  有丹麦血统的格雷格今年 47岁,生长在河谷市,比格雷格小3岁的玛茜具有挪威血统。他们的女儿叫莎拉,今年23岁,在该州一个印第安保留地当老师。儿子叫亚当,今年21岁,在河谷市一家建筑公司当木匠。玛茜在河谷市一家公司干了23年会计,公司已经为她全家购买了医疗保险。在美国,购买一般的医疗保险,每月需要支付800到1000美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钱,光靠农场的收入难以支撑,这算是“一家两制”的好处。平时家里的农活都由格雷格承担,休假时玛茜就帮着丈夫干一些农活。玛茜的父母就住在附近,也经营着自己的农场,都还没有退休。跟美国城市家庭成员之间少有走动不同,格雷格全家虽然都已经分开过日子,但仍走动频繁、互相照应。

  1人耕种3000英亩土地

  格雷格夫妇的农场和牧场,加在一起大约有3000英亩(1英亩约合6市亩),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小麦、玉米和荞麦。格雷格夫妇共拥有185头母牛和8头公牛,所有这些牛都是肉牛。牧场上,许多牛在悠闲地“散步”,每头牛的两只耳朵上都戴着一个橘黄色的塑料卡片。格雷格说:“这是牛的身份证,上面有牛的出生日期、亲属关系及编号等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脑一览无余。”

  格雷格说,他的全部家当包括农场、牧场、房屋、牲畜、农机具等在内,总价值约为120万美元。为了打理这120万美元的家产,他平时忙得不亦乐乎,需要同时扮演许多种角色:农民、经理、会计、机械师、焊工、木匠、兽医、化学家、农艺师、教师(向帮工演示如何当农民)、市场营销师、投资者、餐馆老板(格雷格一家与别人合作在华盛顿开了一家高档餐馆,专门经营北达科他州的本地菜)、电工等等。格雷格根本就没有时间休假。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47

农场里高科技无处不在

  仅占全国人口1%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0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高达535亿美元。如果离开了高科技,这样的农业奇迹根本就不可能!
  格雷格的仓库里堆放的农业机械令人眼花缭乱,早听说美国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高,看来确实名不虚传。联合收割机、四轮驱动拖拉机、风钻机、农用轨道拖车、捆草机、播种机……这些农业机械的总价值大约为22万美元。格雷格十分珍爱他的“秘密武器”——一台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大型拖拉机。这套自动驾驶和卫星定位系统是他今年春天花7500美元买的,可以使拖拉机由电脑控制作业,无需人工操作,而且耕地质量高。在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方面,格雷格算是后来者。实际上,已经有20%的美国农场开始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很多美国中等规模的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已经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农业机械每个都有特定用途,正是它们把格雷格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格雷格告诉我,美国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根据市场信息独立做出生产和销售决策。美国农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高于工业,上网、读报已成为美国农民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美国农业将无所适从。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astonishment: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49



[ 本帖最后由 陈美男 于 2007-9-17 07:53 编辑 ]
作者: 陈美男    时间: 2007-9-17 06:50





一个农民的家当



[ 本帖最后由 陈美男 于 2007-9-17 07:53 编辑 ]
作者: Justin_lu    时间: 2007-9-17 12:48

强!!严重值得中国学习。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