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明镜周刊辱华原文的译文,感谢周坚先生全文翻译(附德文原文) [打印本页]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2:50     标题: 明镜周刊辱华原文的译文,感谢周坚先生全文翻译(附德文原文)

周坚先生给大家的信:
6 B$ V* H! K5 [4 {5 A4 y+ P" E................................................................* q$ z& L1 H* `% A" z4 _- i; U
朋友们:4 o" q- @" T6 X
  i6 T, t2 `) U2 z
想到国内外会有许多同胞因为看不懂德国《明镜》周刊今年第35期刊登的这篇题为《沙粒原理》的极为恶毒的反华辱华文章,我花了几天时间将这篇很长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在翻译过程中,我尽可能保持了原文的造句结构、措辞口吻等,以尽力做到保持该文章的原形。
7 K; A* K+ Q7 u0 e周坚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于德国柏林 + b: o2 l/ e3 L1 V' N) I

; F8 l  b- H, B) p9 b! p1 h王学军给大家的信:! a- a; Y3 k( x; f
.........................  B* n* L- S9 q+ `4 C

: h0 k3 Y) J1 h! \# ^3 s明镜周刊恶毒的辱华言论,严重伤害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和尊严,不要找任何理由还给他们辩护。
, {3 A1 f; o- a0 o0 \朋友们,让我们战斗起来,不要忍气吞声!让国内更多的同胞们支持我们,一起维护祖国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9 @0 k* @& a9 Q3 K2 K/ h" _6 _/ E5 G9 c( }
王学军 10月16日于德国亚琛. r$ w$ X1 o+ N: G# k
............................& B" S& d0 h& {
Csuchen关于此事的讨论:
1 m& x/ z/ X" `6 Z! |6 M% B* j
看了最近一期明镜Spiegel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k' n0 E9 j8 A2 j  d8 U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268899&extra=page%3D1  A+ z  ]8 Y( V, @2 E' m
Schreib etwas, Wenn DU noch Chinese bist2 g9 }( m" H$ |/ ?, l, E2 b$ q6 p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269156&extra=page%3D1! h* W2 {9 C3 M9 X% L" L
辱华文章对中德合作的直接影响
6 d' z! w' U9 d4 A* g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275973&extra=page%3D1
% `6 E- A; _7 n# M( j9 r" z, d) k2 B社团联合会开设的讨论版面:
1 ?4 [& C+ z6 ihttp://www.csuchen.de/bbs/forumdisplay.php?fid=343&page=1
& P7 G# J& M$ U# X' |' T1 r
, j, e1 Z! i6 S3 i5 f' F
( I$ p  @- `( r+ j

9 m+ t- X/ _- w附件是译者原文的doc文本和德文原文的PDF(感谢Shunhua yang的blog),需要看注解,请自行下载, f8 s, Z: H) }, j6 Y
8 ^( a- [% E* ~% O+ X


附件: ChinesischeUebersetzungPrinzipSandkorn.doc (2007-10-14 12:57, 91 KB) / 下载次数 38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278405&k=674939cb9c82dc137b0f5a4e98f04aa8&t=1719609666&sid=M37sG1

附件: prinzip-sandkorn.pdf (2007-10-15 23:25, 1.49 MB) / 下载次数 71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278579&k=f7d1710be297b5cb84ba4d6c200795c5&t=1719609666&sid=M37sG1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2:59

沙粒原理
' L2 c) k# B) w8 _% m中国的情报机构带着一支间谍大军捕猎世界出口冠军德国最重要的资源:技术诀窍。甚至柏林的联邦部门也成了黑客攻击的受害者。联邦政府震惊了——与此同时却无能为力。
% [) W  J. a, j, f# C2 n/ E5 I" l$ y: L9 J3 ?7 }! J

9 x3 O6 c+ Y9 R- g7 b7 ^2 z当联邦政府得知对德国的进攻时,那是五月的一个星期二。这天早上,在总理府四楼的情势中心坐着最重要部门的国务秘书们 :内政部的、外交部的、司法部的和国防部的。如同每个周二10点正时,总理府主任托马斯•德•麦西尔召开了情报形势会——政府的一种每周安全会议。, E' A6 m! Z7 A3 Q) ^# E: K, `
但这次在会议室中站着一位下巴留着雪白胡须、眼神坚定的男子,他既没有作关于伊斯兰潜伏小组也没有作关于暴力基金的八国峰会反对者的报告。联邦宪法保卫局负责反间谍工作的副局长汉斯-埃尔马•兰贝格将一叠透明报告薄膜一一放到投影机上,他所作的说明令在座的人震惊。& E/ E7 z$ w9 X( Z. x9 Q. \
原来是一次计算机攻击。而敌人,兰贝格描述道,几乎每天来自中国西北部的兰州、南部的广州以及北京。他 伪装成Word文件或Powerpoint报告,如果谁点击他,他就会感染那个计算机。而且,这个敌人曾来到了这里,他曾钻进了柏林的政府区域。
& F- C0 a9 K- w  r这支数字军队由看不见的计算机侦察程序——特洛伊木马组成。这幕后显然隐藏着中国国家:一群被兰贝格归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黑客,试图通过南韩的计算机转道使其来源难以辨别。/ s9 z! G& _( z4 E: f$ @0 n  _
因此,兰贝格所在的宪法保卫局在几周前就已开始与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一起展开了共和国最大的一次数字保卫战。安全部门在多个联邦部门检查了所有的计算机,他们插入通讯网路并观察哪些数据进入,特别是:哪些数据从政府离开。
2 k3 c% h( m5 }0 s" Y这一行动持续到今天。反谍机构刚好能将约160千兆字节来自德国政府计算机的数据在前往远东之前救下来。她在总理府、外交部、经济部和科研部发现了中国的间谍程序。“但没人知道,”一位德国高级官员称,“什么已经统统流失了。”而且更糟的是:除此之外中国人还在哪儿藏有他们的特洛伊木马。0 I# j. E' c) Y) s  S% d
如果他们的间谍尽人皆知至今对德国感兴趣的话,那么就是针对德国的尖端技术——所有那些中国为自己更快地冲向世界经济巅峰所需要的东西。他们的特洛伊木马是否也神不知鬼不觉地已经感染了数以千计的德国企业的计算机呢?对经济和科研部的攻击令专家们担忧已发生了最坏的情况。“继续干”,托马斯•德•麦西尔要求道;宪法保卫局也要帮助企业猎捕特洛伊木马。7 t5 s% G  z! U6 ]: p& J
来自中国的进攻对于联邦政府来说远不止是一个安全问题。它是一件非常令人失望的事。过去盖尔哈德•施罗德总理,之后其继任者安杰拉•默克尔,都曾在或多或少地对侵犯人权和环境破坏方面做出有责任进行的批评的同时,致力于获得中国的友谊。1 f7 n- x) i) l- f% I/ F7 C- V! V
这周,默克尔在她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中,尽管也要提气候变化及中国的义务问题,但除此之外首先要赞美、促进德中关系的气氛,“使之攀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同中国的报纸事先所嘀咕的那样。而作为这种惬意温度下的关系的结果,德国经济多年来在中国生意方面留下了笔直上升的报表曲线,对中国投资数以亿计,从中国进口数以亿计。而这使得中国情报机构洗劫伙伴的放肆企图对于其所谓的朋友的打击就更重了。
7 f" ^/ X5 ?* p( y% S9 S7 b他 不仅抢劫政府的秘密——这本已够糟的了。他同时还抢劫人民的财产:德国的技术诀窍。这是联邦德国在对富裕的国际竞争中所唯一拥有的值得提及的资源。6 n# H/ }9 u) u* n, ~+ Q
所以,这一攻击使德国的中国政策亲善派的代表们都看到,远东那儿的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的高速崛起首先是:一个粗暴的崛起,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与敏感问题,既不顾及双边关系又不顾忌国际条约。欧盟贸易委员彼得•门德尔松去年十月刚又埋怨过,现在中国人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五年了,但这个国家仍然做出似乎刚处于该体系边缘的样子。1 k1 ?( ~$ {3 m- z7 k2 f$ [3 @
相反,宪法保卫局指出,中国人开展进攻,他们在攻击中截取。他们偷盗:德国展销柜台的手提电脑,德国公司计算机里的数据。他们敲诈:外国人在获得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必须交出结构设计方案。他们复制:不仅复制包装,而且干脆将整套包装设备一起复制了。他们如此恬不知耻地、系统地、理所当然地盗窃西方的精神财产,使这场不计代价的战争早已具备了一场争取最高奖的战争的性质:争得高技术领域的世界市场领先地位。
% B; k$ H8 x( K7 @" I2 y) o+ p政治局的一份蓝图计划指明方向,数以千计的企业落实它:中国企业仅向世界市场投放廉价的大众化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目标是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电子和软件——领域从纳米到千兆;所有被热烈追求的东西,所有难以获得的东西。2 u" x! V! Z0 ~) u% f1 n6 j
所以,属于这个宏伟计划的也包括,可能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干、但无人干得如此深入透彻的:国家经济间谍活动。她不是被中国的间谍机构作为特殊武器,而是被当作标准武器投入到获取技术诀窍的搏斗中去的。根据宪法保卫局的了解,没有其它国家播撒了一个如此密集的草根组织,没有国家如此理所当然地要求其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本国男女为自己国民经济的荣耀与利益去复制、去拍摄。7 r% \! H7 n8 R4 @% L3 d
“中国在技术领域的间谍活动令我非常担忧。”联邦经济部的中国问题专家、议会国务秘书哈特穆特•肖厄特抱怨道。而巴登符腾堡州的宪法保卫局局长约翰纳斯•施马尔策尔证实了经济间谍领域的活动:“近来,我们所怀疑的案件中百分之六十与中国有关。”(见第28页)
/ s2 y, E" q5 V+ {, I(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间谍活动与来自北京的早该兑现了的诺言——对非法的好主意的进口终于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击——背道而驰。而这显然由国家操控的企图,甚至对总理府进行侦窃,只是显示出,这个东方的强权对其安抚与刺探的双轨策略有多么自信。; F+ O+ J/ u3 R8 ]. m
一位能够叙述有关德国人在中国如何估计在间谍机构的助力下丢失了多年积累起来的技术诀窍的人士,就坐在汉诺威市他的书桌后面:埃金哈尔特•菲茨,66岁,拥有200名职工的菲茨集团的业务执行董事长。; B0 j3 V" F, v' V
而这位输油管焊接机械专家几乎比任何一位其他的投资者都更拥有中国经验。早在七十年代末,他就已在作为中国石油化工中心之一的乌鲁木齐,向坐在人民会堂里的 3000位听众做过有关焊接技术的报告。他仍记得,有一次共产党元老邓小平如何接见了他。在毛泽东统治下的多年的孤立之后,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赶超历程。他也还记得,在商务宴会上,活生生的猴子头骨被小榔头砸开,以便用勺子取出其温热的猴脑。“我曾是熟悉中国的人,我未曾想到,我会被侦窃。”菲茨仍然在以一半愤怒、一半震惊的声音叙述着。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0

当2003年一个百分之百国有的中国集团公司向他提议,在北京的一家合资企业生产他的机器,菲茨想,那是他今生难遇的生意。他的伙伴如此向他描绘前景,在中国廉价生产、共同征服世界市场。还在那年他就签署了合同,2004年1月就在(中国)首都的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区开始了生产。  B, q2 j/ F0 G' c
两个月后他惊讶的是,在他的企业里不断出现别的职员。菲茨这种老板类型的人,是靠自我实现并因此只相信自己的人,因此在一次非常吵闹的访问之后他告辞回国了。但实际上他租了一辆车,戴上一副望远镜埋伏着看到,一辆巴士开到(合资工厂)前面。八名中国人下了车,八一,菲茨跟踪这辆巴士,十公里后他站在另一个、但却一模一样的厂房前。他通过一扇未关闭的门潜入并看到:一个合资工厂的镜像,只是这个厂没有他的股份。
7 n* Y& ~# Y- X# \, K, {在剩下的故事中出现过:这个合资企业的一位业务总经理突然对于菲茨先生这样一个人来说无法找到其谈话了。一位新雇用的工程师在他的手提电脑里装满了公司计算机中的数据,菲茨曾想将其手提电脑从其手中夺走。警察声称这不归其管。一次入室盗窃,保险箱与主计算机被偷走。最后,一位神经崩溃了的菲茨,于2006年1月对经济区的警察局长吼道:“你们这些猪,你们这些罪犯,你们拿我干嘛呀?”! |+ I- ~6 f- ?8 [, b  X  v
在同一个月里,他结束了那家合资企业;不久以后,在中国、印度、苏丹、巴西、阿尔及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了中国生产的机器,而唯一与来自汉诺威的菲茨机器不同的,是由英国珀金斯生产的马达:“我们的有原装的马达,而中国人的有伪冒的几个月后就坏了的马达。”这位企业家损失了大约250万欧元,并且他肯定:“那是国家操纵的。”像这样的事没有上面的命令、没有情报机构的手段是不行的。
% `+ N; \. B2 w. R: a& w至少这完美地符合宪法保卫局和德国经济安全顾问们关于(中国对德国)技术诀窍掠夺的描绘。“谁要想在中国做生意,必须从容面对被窃密。”经济安全工作同盟(缩写为ASW)——在其背后的组织中有联邦德国工业协会(缩写为 BDI)——的业务总经理贝尔托尔德•施道普尔康普警告道。公司们应当考虑到,中国的情报机构监听、阅读所有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 Y& w# K8 P& K- y1 p
“我们只能建议,尽可能将重要的信息分割开来,并一点一点地通过电话、邮件和传真传递到德国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伐利亚州宪法保卫局的中国问题专家证实道。并且在德国经济界各协会的骨干中间,人们悄声耳语道,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的德国驻外贸易商会的办公室也可能被安装了窃听装置。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1

中华帝国并非一直都富有礼节规矩,则早属于德国企业一般的经验财富。2006年,这里的海关没收了价值12亿欧元的伪冒产品,是前一年的五倍,其中最多的来自中国。其经济主要依靠伪冒生存的整个地区,按照联邦财政部的数据,使这里的企业蒙受了数以亿计的营业额损失;正如内欧普兰公司在中国已很难卖出大客车,自从那里的大客车看上去像内欧普兰大客车一样,却并非产自内欧普兰,而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大。! ?8 Q# R: H3 n$ }+ U% U! m
尽管有关中国商业手段的佚闻如此丰富,但另一方面,德国的公司老板们却如此乐观,认为自己不会落到如此糟糕的地步。中国对他们来说依旧是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天地,有着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9%的卓越的经济增长。+ F* @) U* O8 w' o! I
四亿廉价劳工为此而操劳,使这个崛起的民族预计将在明年剥夺工人收入为其30倍的德国的世界出口冠军之桂冕。并且,中国以其13亿顾客提供了一个任何国际康采恩都不愿错过的国内市场。仅阿迪达斯就想在那里到2010年时实现10亿欧元的销售额。因此,外国投资者在那里的投资如此之多,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门槛国家能与之相比——所有人都想分享到那里的繁荣。5 t* B3 S" w  s5 k9 {
在欧洲,德国人从这个成长中巨人的饥饿中分享到最多:去年中国从这里的企业那里采购了275亿欧元(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对应,管理咨询企业BBDO咨询公司新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的中国人青睐德国的品牌。反过来,来自中国的企业(向德国)提供了488亿欧元(的产品和服务 ),其中大部分也是来自2000个在这个大国进行生产的德国企业的产品。
  n2 H  V( T. C. z% A所以,对中国生意依然存在着过于狂热的看法。这由许多例如经济审计事务所格朗特•托尔恩同的问卷调查所佐证,据此,四分之一的德国中型企业营业额的高增长甚或极高的增长,需感谢这位远东的巨人。但也存在失望的目光,并且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顺序:先是狂热,随后清醒,继而惊恐。
0 o$ L/ {+ H. b- w8 w在一个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的问卷调查中,39%(的被调查者 )向德国经济反产品和品牌仿冒行动团指控,他们的产品在那里被恬不知耻地复制。整套高技术设备越来越频繁地被复制,几乎总是直到与最后的装饰条一样,直到用同一个劳尔色卡的颜色。
4 |* K5 S0 u+ _, O: Y1 g遭受侵害特别严重的是机械与设备制造业这个锻造出口车间德国的核心细胞:三分之二被问及的利益游说协会“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协会”的成员企业抱怨产品仿冒——四年前仅一半(被问及者有此抱怨 );75%的被侵害者将矛头指向中国。
0 r1 ?0 d4 o2 _3 `: J; u在极端的案件中,那就会像位于法兰克地区阿尔泽瑙镇的、从九十年代起已对中国市场下大注的米寇特若尔(米高)公司那样结束。这家专长电梯电子产品的企业向那里的 一家大客户供货,此后这家客户很快改名为非常容易混淆的“米寇肯特若尔 ”。而其廉价投放市场的元件看上去几乎与来自阿尔泽瑙的原产品相同;德国公司的一名职员帮助了中国人进行仿制。2003年7月,对米寇特若尔来说,末日降临了——对敢于通过一个后继企业尝试新的开端的企业家之女,艾利斯•玛丽娅•萨尔博尔,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灾难:“我父母一生的成就被毁灭了。”8 }! G& l7 J' M. ^( h
尽管从一个案件到另一个案件很难说,是否中国国家安排了这些掳掠之行,还是只是容忍它们,或者是否它们归咎于一个野蛮滋生的企业界的帐上。当中国的仿制工厂竟还属于国有或半国有时,那更将是特别含糊不清的了——在那种情况下,到底什么是竞争对手的间谍活动,什么是国家的间谍活动呢?并且每次同样很少能衡量出经典的间谍活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毕竟,其范围可从一名灵巧的手工匠只需购买一件原产品作为样品就能完成的简单仿造,延展到重构复杂的制造流程。那里涉及到的是由软件支持的高精密技术,其秘密不靠间谍手段几乎不可能被揭晓。- q$ a0 K; o" i: c0 Q1 L6 ^0 V
不过在所有案件中其结果都一样:技术诀窍的丧失,这恰能葬送拥有尖端技术的中型企业的生存。对于这些轻信而天真的、当然也有些贪婪地走向远东的公司们来说,中国露出了姜饼小屋的原形:他们曾想啃嚼它,而现在他们太迟才察觉到,实际上他们正在被连皮带毛地吞噬掉。
5 ], Q0 {" `) K6 X) j被榨取了血汗的欧洲人在中国几乎不可能获得理解,更不可能获得同情了。盗窃创意是一个群体现象;药品,大学毕业证书,甚至课本,所有的东西都被伪造,欧洲的公司们是如此气愤:而中国曾是企业间谍的第一个受害者,罪犯是一位欧洲人。18世纪时,一位法国的耶稣教神父成功地带着装有配方和生产流程资料的行李,从被密不透风地隔离保密的瓷器之乡景德镇溜回了他的故乡。
( n0 `  }' U; }2 Q- L' m% o1 |但是从民族哲人孔夫子(公元前551至479年)那里,中国人早已学会了,复制是一门艺术,对被复制的师傅来说是一种荣耀,并且那也就是达到某些目标的最佳方法:“未履他人足迹者,到达不了目标。 ”而且毛(泽东)几十年来灌输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智慧的财富犹如睿智者一般不值得保护。' M2 G5 \9 m7 a( v+ Q$ k+ R
因此在经济发展启动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其英语称谓为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精神特征,就已是一个“骗子人民共和国 ”,即一个诈骗犯共和国的精神特征了,就像香港的经济杂志《远东经济评论》所讥讽的那样。正是怀着以辉煌的成就崛起成为经济第一大国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创意盗窃就成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兴奋剂:一种被毫无顾忌地投入使用的涡轮强化剂,以便在其他人之前到达每一座山头,当然最好是所有其他人都到不了。1 d; y( ^7 j& }. L7 ]
在何时必须达到何等高度,是由党通过蓝图规划——“863计划”所规定的,这一命令开展追击行动的计划源于1986年3月。自从那时起,(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整个经济都瞄准了夺取西方工业技术知识这一目标——通过所有的工具,合法的或非法的。% c3 h" F: R8 t0 G/ v# j
多个部门在为这样的计划工作,用了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在15个领域里观察着世界市场:在能源技术、航天、生物技术领域都有什么动向?本国的工业会什么,全球的竞争对手会什么?所有这一切都记载在被作为本国经济的义务作业的年度报告之中——并且,如果自己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止步不前了,那么它就成为间谍机构的情报任务清单。
- P0 z$ Z! ^  U% `3 J6 J# X. {有始于1997年3月的所谓“973计划”,它订立了基础研究的目标,其中包括对农业、医疗卫生领域和环保技术(的研究目标)。或者有“火炬计划”,籍此中国人推动着他们在高技术领域,如信息处理或机械制造方面的发展。在去年年初,中国的国务院再次令人惊讶地详细列出了所有创新,到 2020年这些创新应当奠定(中国的 )技术领先地位:从芯片到大型客机,直到太空飞行技术,所有都将是中国制造。$ k' Y/ k; M( B! n
不过,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其报告中相当坦率地透露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所理解的“创新”是什么:尚曰,他的祖国追求获得在进口技术基础上“再创新”的精神财富。- l# }: [/ ~4 y/ P6 _; ?
“再创新”的含义不外乎就是,将外国产品略微更改一下,然后在其上面盖上自己的图章。为此,中国添置了一整套有各种工具的军械库,即使其领导层强调,这一切与敲诈来的技术转让丝毫不相干。但外国企业被逼着这样,6 i- [. g4 H9 l
     如果他们想在重要的领域,如汽车工业,建设一家工厂的话,就得有一个中国的合资企业伙伴;而(中国 )国家还经常指定这种强迫婚姻中的新娘;& e+ m# Q/ `1 X( \# W
     为了在公共订单中根本能有个机会,得保证在中国实现生产的高度本地化;- O- o1 o; c" |6 T9 B
     他们的进口产品须通过一套认证程序,据称是为了保证外国和本国的产品具有相同的标准。最初,中国向19类的132种产品要技术资料,打那以后,这个名单不断地变长。从2008年5月起,认证义务竟也将对农业机械适用;
! p$ V  S5 k  O, o" t8 q     在技术项目中须向所谓的设计院递交详细的文件资料。据德国经济界亚太委员会(缩写APA)称,同一个国家设计院也负责中国专业人员的培训。目的是:下一个项目能够独自完成。* }2 Q$ r: S6 b: k7 M& X5 `
在这种灰色地带中,扫描外国专利也属于肮脏的伎俩。中国企业像蜜蜂般勤奋地检索西方的发明;如果有发明尚未在中国登记的话,他虑就将这一创新注册在他们的名下。仅在2006年,中国企业就在国家的专利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确保登记了210490个受保护的权利,这比前一年多21.4%。即使在中国也无人相信,所有这些专利都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世界创新。
. T! w9 X2 o. g2 n0 p2 c尽管所有这一切对“再创新”来说毫无疑问都非常有用,但有时候所有合法和似乎合法的手段都会无能为力。如,因为外国公司如此小心,只在中国生产其大众化产品,就像德国最大的滚珠轴承制造商——来自亥尔措根瑙拉赫的谢夫勒尔集团那样。那么,如果在中国缺乏基础研究的话怎么办呢?
6 l  J# Y# H% h- k' f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由情报机构接手了。他们去搜集那些中国经济尽管在研发领域日益加强的努力所仍然干不了的,并且他们自然也在中国自己境内搜集情报:时至今日,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的人们还仍震惊不已,2004年中国工程师们在夜里潜入一个车库,为了了解,更精确地说,为了制作一份在那里停放的磁悬浮列车的测绘报告。现在,一辆中国的磁悬浮列车将在几个月后驶出,她的名字叫:海豚CM1号。
4 F5 g( U. }- Q5 K另一家企业由于爱情而失去了其领衔的工程师——并且其尖端技术也流失到中国的竞争对手那里了。那位表面涂层技术的专家接受了去妓院的邀请,这本就是用来实施敲诈的典型模式。中国人却没这么做,而是记下了他特别的性癖好,给他找了个与此相配的女人,结果正是所希望的:那个男人抛弃了他在德国的妻子,与那个中国女人结了婚,而现在,他过去就职的公司的产品也有中国制造的了。8 W' [$ q; ~( v) X  C- X
去中国旅行的人私下也经常谈到:晚上入住旅馆的德国代表团的轶事。第二天一早,中国的谈判对手就会以所了解的情况令其惊讶,这只可能有一个来源:前一天晚上当德国经理们去旅馆酒吧泡吧时,留在房间里的手提电脑。对中国的情报机构来说那就更是特别容易的了,如果他们能成功地将外国人拉到对口的旅馆:一些旅馆实际上就等于是属于情报机构自己的。
4 y; _% `7 X/ U: V5 `但是中国的间谍首先应当在那儿偷窃技术诀窍,尽管难以到达,但到处都是(技术诀窍 )的地方:外国。在美国、日本、欧洲,当然也在德国,在作为老大陆上的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的世界出口冠军那儿。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因“其地缘政治上的地理位置,在欧盟和北约的重要角色,特别是作为大量尖端技术企业的所在地,而成为中国经济间谍活动的一个渴求的情报目标”,联邦宪法保卫局在一份保密的分析报告中警告道。这种黄色的贪婪——情报机构做出的结论是——发展成了“德国经济利益需要严肃对待的威胁”。
1 H% W8 k4 g. z( n. T, T4 s, j: M* P至于准确来说谁在努力获得德国高价值工作的秘密,对于反间谍机构来说,常常也很难说清。中国的间谍机构网络是五倍、十倍、二十倍地重叠和交织在一起的。仅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有至少五个情报组织,还有非军方的间谍机构——国家安全部,呈现为一个由间谍小组组成的滋生膨胀的网络。当然,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控制着 “统战部”和“对外联络部”这两个部门,西方政府机构将它们归为情报机构。并且有一个“电子侦听部门”截获通过无线电波和有线传播的东西。
' V6 S0 }% Q/ w8 c" i另外还有伪装的机构:联邦情报局记录了一份中国机构的黑名单,它们正式作为研究机构出现,但事实上应当是其他的间谍队伍,从“A”如“军事科学院”到“Z”如“郑州工程学院”。
$ ]( b. R5 L" J! L8 E% ?( v8 q2 j  X但有关军备项目的问题都汇总于一个地方: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从有朝一日也应当能与空中客车和波音相竞争的中国中程客机,到自己的航空母舰,国防科工委在所有重要的项目中都有话语权。
$ g6 p. f7 _1 |7 }国防科工委的策略与俄国人和美国人所进行的那种传统经济间谍活动不是一回事。至于,根据宪法保卫局估计,在中国驻德使领馆多达250人的工作人员中有10% 的间谍人员,另外在2006年正式登记报到的中国媒体的16位驻外记者中估计还有5名间谍,那还并不构成根本性的威胁。
9 b. j5 O! v: [7 u" G0 d. i9 x宪法保卫者们更多地将在德国的一种人民军队视为这(根本性的威胁 ):在国外的大群中国人 ,他们在科学和经济界中工作,其中部分在领导岗位上。8 i- D) V& b& c  n
按照西方的情报组织估计,中国的间谍组织能够动用世界上最大的非正式间谍网:有80万间谍人员。“被允许到国外来的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商人都欠党一笔债,”曾在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任三等秘书的叛逃者陈永霖证实道,“他则以作为间谍、告密者作为回报。”
: ^) n. q, G$ p9 i* n$ I单在德国就有超过27000名中国人上大学——是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在2000年时只有近6000人。其中大多数都依赖其祖国的奖学金,他们需要领馆的证件,因此他们也就无力抵御秘密的要求。加上商人、科学家、工程师、实习生。很典型的,他们的间谍活动往往从使馆的一次友好的邀请、参加海外华人社团的一次活动开始。闲聊。谁在哪里工作,做什么,看上去不引人怀疑。
. i' N/ G  w/ T) l, y8 ?* N“像这些被报回中国”,巴伐利亚州的宪法保卫局称。并且当所有一切都吻合时——在德国的职位与中国人获取情报的需求(相吻合时)——招募者就在第二次交谈时揭开底牌。他们很少给予金钱的保证,更多是保证给予回国后一份好工作或优惠的创业贷款。但放在首要地位的是,他们号召海外华人的民族自豪、对他们故乡的爱国主义责任。
1 Q( ]! P* I" A) M% P) m为了不失去任何一位可能的情报员,使馆里的间谍人员精确地记着帐:相信宪法保卫局的保密报告的话,中国早就建立起了一个全世界的科学家数据库。它包含了有关在国外的所有中国研究人员的资讯,包括有关他们过去的和现在的雇主的数据。
8 U. z; M& m1 d. i* `当然并非每个(中国的 )留学生、博士生或客座教授都是情报员,可能其中也仅有少数人是(间谍),只是问题在于:反谍机关不知道(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间谍)。她只了解中国间谍暴露了的案例,而这种案子有好几起,尽管中国大使馆声称,其政府一直不断地要求其公民“注意遵守外国法律并尊重外国的习俗”。
( K5 i4 Z7 A6 L/ U在一家巴登符腾堡州的军备供应厂商那里,中国女实习生L因其特别投入工作而引起了注意:这位年轻的女士周末也想在公司里工作。所谓因文化精神传统所决定的勤奋却现出了间谍活动那种好奇的原形。在一次住所的搜查中,警察发现了170张含有敏感数据的光碟。尽管刚开始工作,这位年轻工作者却已向另一家军工企业申请职位。宪法保卫局将起因归于,有一个中国的间谍机构领导着这个女人;尽管如此,遭遇此事的企业还是放弃了刑事控告,也许是因其对机密数据的保护如此糟糕而感到羞愧的缘故。: K# }1 y+ `6 u9 q0 G
同样在巴登符腾堡州,同事们对一位中国实习生感到诧异,他——同样的模式——乐意在周末工作并纠缠不休地努力旁听他们的交谈。此人被揭开了其企业间谍的真面目并被解雇了。
' K  q1 Q) @9 P. A; b4 A好奇、勤奋、兴趣广泛——在德国高校和研究所也有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工作,拥有这些特性,他们可能是完美的研究人员或者也可能是完美的间谍——或许也可能两者都是。“来自讨论会的内部情况被全神贯注地追踪,经常也被记录下来”,宪法保卫局的中国报告称,他们的“私人手提电脑展现出来自整个研究领域的敏感数据,并且有时去厕所的路会错误地止于一张办公桌的USB接口上”。
' ~2 y: I8 N' c4 n1 s(中国的情报 )搜集遵循沙粒原理:为了发往东方并在众多安全机关中的一个机构里进行分析利用,没有任何信息是太小的,没有任何细节是不重要的。但为了这些情报员不只是发现几颗沙粒,而是最好马上发现一整个游戏沙坑,间谍机关常会帮上一把。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1

有一位科学家特别厚颜无耻,他完成博士工作后来到德国,并对这里的尖端领域研究进行间谍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以每月1100欧元的奖学金装备他,而且同时还有一份为他在2006年打开通向一家斯图加特的研究机构的简历。这份生平简历充斥了科学论文的发表,且吹嘘此人甚至还拥有一家本地大学的教授职位。
7 r* B! i* O! _+ Y* g过了几个月,直到他的德国老板发现,这个中国人在他的专业领域是个彻头彻尾的饭桶,且连井井有条地展示科学成果都不行。而他对与其毫不相关的研究领域却更感兴趣,不断地拍摄技术设施,周末乐于留在工作岗位上并发送电子邮件直到发出老茧来。
& C7 N7 d- H. L2 \" D( p当研究所领导质问他时,他申辩道,那都是“家庭事务”。奇怪的只是,那些有关“家庭事务”的电子邮件经常带有超过十兆字节的附件。宪法保卫局监视这位好奇的工作人员——直到今年三月份合同终于到期为止;(因为中国的 )领馆拒绝提前撤回其国人。
, w* t! r  r# P6 _! t1 m高技术企业也总是一再经历中国人以100%符合招聘启事的简历申请职位。同样的,中国代表团来访,他们声称欲与德国人做大生意,因此想先尽可能多看看。 2006年初,一家设备制造厂商欢迎中国合资企业的一个20人的代表团来德国参观工厂——当人们与中国人告别时,只剩下18位了。缺少的那两个人从此连同工厂的证件一起失踪了。2 V: C. Z' {' r* H
也已经发生过:在一次公司访问中,正值喝咖啡休息的时候,一位来自中国的客人潜回大家离开了的会议室,并将一根记忆棒插入摆在那里的手提电脑中。恰恰在德国中型企业,对企业间谍不只是在喝咖啡休息时丧失警惕,这正中数据盗窃者的下怀:“对许多公司来说,安全问题依旧局限于工厂入口的门卫那里”,经济安全工作同盟的贝尔托尔德•施道普尔康普很恼火,“这个状况须亟待改善。”在一个经济安全工作同盟的问卷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他们那里有值得保护的技术诀窍,但也有一个保护方案的却不到三分之一。德国经理们仍总会为旅行而往他们手提电脑的硬盘中装满具有当前技术水平的资料,恰恰德国工程师们仍总会充满自豪地闲谈他们最新的“宝贝们”。然后这被实习生拐到中国去,对他们的打击就犹如晴天霹雳。
6 c$ a: u+ e% c) j- v6 N; D不过并非只是德国人经历了这些遭遇。如在法国,汽车配件供应商法雷奥的一位中国的模范工作人员在她的住处藏匿了众多汽车样车的严格保密的计算机数据;在美国,一份为众议院所做的调查报告列出了16项中国只可能通过经济间谍活动而获得成功的技术突破。联邦调查局2005年总结道,“中国是美国最大的间谍威胁”。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2

对美国政府来说,这样的问题是一项明确的工作任务,而且不只是对美国来说——中国的掠夺行径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议事日程。但多年来,即使是美国人也缺乏胆量进行有力的回击。1996年,他们曾以价值20亿美元的贸易制裁对那个远方的国家进行过威胁,在30分钟内中国人就以一个相应的高额的反威胁作出了回应。美国人从此知道,其他国家也都知道了:通过宣战他们什么都达不到。问题只是:他们到底如何才能达到些什么呢?
7 H) D7 J  f/ m2 N$ D当去年十一月好些自由民主党的议员们想从联邦政府那里知道,政府在对付中国泛滥的产品仿冒问题上采取什么措施时,柏林也隐晦地认同了缩头乌龟的策略:如果采取行动,那么只可“在欧盟层面联合行动”。除此之外则适用“以合作代替冲突”的策略。且精神财富权利的贯彻根本“首先就是被侵害企业的任务”。内欧普兰公司,你向前进。有些地方也还谈到过什么“持续的对话”。
& o2 {- i1 K7 K# t1 Q这(持续的对话)盖尔哈德•施罗德总理就已进行过了。如果不是面对中国人的话,足球迷施罗德可能就会埋怨道:“事实就摆在面前。”但他将其要求——中国人不仅应当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而且也应当按其行动——在假做客套的措辞中如此掩饰:“只有实践才能造就国际贸易中必要的信赖基础。”
) C8 ?: U( S) k& z, Q安杰拉•默克尔2006 年5月在北京国事访问时明显更为果断地、且同时多次地谈及这一议题。她宣布,德国将“强硬而明确地”对产品仿冒采取措施。为此,今年三月她从前驻德国大使和北京的政府顾问梅兆荣那里得到了回应:他称赞了所有自赫尔穆特•施密特以来的德国总理,只有关于默克尔他才冷淡地说道:“也许她对中国还不太了解。”
, _9 W- }, I; _但是,更好地了解它于事无助。中国人很礼貌,他们总是一再保证他们的良好意愿,允诺一切将会得到改善。他们并非只是简单地允诺,不,温家宝总理在安杰拉•默克尔面前许下如此一个保护精神财富权利的“郑重的诺言”。他只是请求谅解、理解,这没有如西方所希望的那样那么快实现。同样的话,在2004年,专利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当时的局长王景川就已经说过。; y& O$ Q8 f2 R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3月12日在柏林的(联邦 )经济部所做的报告也应当是很精彩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她在“德中交流论坛——知识产权保护”上发言,而即使德国贸易反伪冒机构的负责人多丽丝•米勒尔也想道:他们所打算干的,真太棒了。
7 b1 H1 i, a8 l1 J, y如果他们真会那么做的话。" e/ b, q( a: u8 T  w- j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改善法规,以保护外国的技术诀窍。目前这些法规已达到了德国的水平,即使联邦司法部长布里吉特•齐普里斯的法律专家们也这么说,自 2000年以来,他们每年与他们的(中国)同事会面,进行德中司法国家对话。如果仅凭法律法规的数量来看——仅2007年就应会有14部新法规——在中国估计连一件仿制的体恤衫都不会再有了。1 T* |$ P/ ]/ {+ @2 i- P, b5 W# F7 L
而且专利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有4000名工作人员——对此中国可真没有省钱。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平易近人的 50岁的副秘书长马恩中,很乐意报道所有那些行动,打击光碟和录像侵权盗版者的“阳光行动”,打击展销会上的专利侵权者的“蓝天(会展)行动”,打击各种产品仿冒的“山鹰行动”,等等。
0 P8 U6 G& Y8 t$ v+ [, q9 Q2 @: |9 O只是,尽管所有的法律、对话和部长讲话,尽管阳光和蓝天,实践中的改善太少了。并且,在中国的地方上经常几乎是毫无改观。而在北京,一旦国家间谍活动参与到技术诀窍的盗窃中来,那就什么都不会改变。
, _' j8 `2 D- k  `. Q国家黑客对联邦政府实施了攻击这件事,对驻柏林的中国大使馆来说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不负责任的投机猜测”。中国尽管对有关黑客的所有投诉“总是抱负责的态度”并立刻开展调查,不过当然只是“当有确凿的证据时”——那么这里是没有(证据的 )。
( N1 X/ z* ]# y/ X$ @而被黑客攻击的政府电脑中的信息“根本只有国家机构才会感兴趣”,正如宪法保卫局在其秘密报告中所写的那样。“出于这个理由那就必须假定,中国国家参与了这些电子攻击”,那里 的(报告)称。(这是)一个对中国大使馆完全“难以理解的”假设,特别是那些“不断重复出现的对‘黑客’和‘国家’概念之间巨大差异的混淆”。不仅为了中国的而且也为了德国的利益,与其在这样的误读中喋喋不休,还不如将“中德两国互惠的合作”进行下去。( f; G2 g1 v! W* ?2 d
那就是说,为此给联邦政府剩下的只有中国甜酸滋味的一丝微笑。“中国在追求世界上的技术领先地位”,经济部国务秘书哈特穆特•肖厄特说——最迟当中国人自己会失去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出于自己的利益而遵守国际规则了。不过到那时,对一些德国的中型企业来说就太晚了。# `9 c5 u8 J2 S0 O) ]  |. E$ f# I
在由国家松绑了的中国资本主义中,德国企业家的机会事实上是多么小,几乎每次都可以从他们针对产品伪冒所进行的费力、绝望、常常是无望的斗争中体现出来。
) w. b1 ?- m: B: x例如,来自巴登地区伊斯普灵恩的眼镜架关节生产商欧贝在中国起诉了康华眼镜(有限 )公司。德国人指控康华自2002年起就已延用了一种有专利的弹簧关节制造流程。康华用一个针对德国人的宣传攻势进行反驳——他们只不过想阻挠中国的崛起。
/ v, h& E% y7 ~" Q: Q) d. N1 b在如此自信而敏感的中国人那里,这样一个理由事实上能很快将外国人踢出市场。尽管如此,欧贝仍继续诉讼——并一审败诉。法院的理由如此奇怪,说德国人的专利还包含了另一个受保护的特征,因此与康华的重叠忽然非常小了,而专利侵权是所谓不存在的。0 [& T9 ?0 Y8 c$ b7 F4 X
来自巴伐利亚州施若本豪森的保尔集团也撞上了中国人强词夺理的界限。当保尔的工作人员2006年在上海建筑机械展销会上溜达的时候,他们在相距几个展台的中国公司三一重工那里发现了一个挖掘机的铲斗臂,保尔称那是他们自己发明的并已经登记了专利。尽管如此,德国人直到展销会结束也没能成功使那只铲斗臂从三一重工展台上清除掉,即使在匆匆赶来的专利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代表陆先生的帮助下也没成。业务总经理塞巴斯蒂安•保尔说,那人真是显示了最佳的诚意,但未能获得成功。
" J0 ]& C* {/ @特别是在地方上,远离北京,德国企业就等于是毫无机会的了,机械与装备制造协会“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协会”业务总经理汉纳斯•海色的经验就是这样。法律秩序在这里经常只停留在纸上,所管用的,是中国人的社会秩序和“关系”。6 d% B4 n& {6 F( g; F
关系——它描写了一种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帮与要求被帮的网络。谁付出了,就有权利要求给予他回报。谁获得了,就有义务及时地展示其报答。在带着薄弱的社保网络的中国社会中,关系仍常常提供着防止潦倒败落的最佳保护。因此,关系的义务优先,紧急情况下也会凌驾于来自首都的法律与命令之上。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2

不仅产品仿冒者是结成网络的,他们在有些省里带来了大部分的经济业绩,而且管理部门的公务员们直到省长、警察和法官也是(结成网络的 )。相反的,在中国的德国人一般没有关系——从而他们在中国实际上完全处于下风。2 U) s& H9 O. B7 D
针对非法复制的诉讼程序经常也更像是中国的国家马戏表演而不像中国的法律追究:为了使剽窃者真的伏法,通常得向相当于一种专利警察的当地行政机关“工商行政管理局”交手续费——有时甚至(还得交 )一笔拘捕费。
% _+ R9 r/ V8 X3 H  z  L, O: y而对伪冒者的罚款低得可笑。法尔茨地区工商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安德雷阿斯•布鲁默称,2003年每件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理的)案件平均为900欧元(罚款)。在欧洲人的眼中,赔偿也同样太少了——假如外国公司真能成功贯彻其权利要求的话。抗争来的钱如果够支付私人侦探和律师的费用的话,就属于幸运的事了。并且有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务人员也还将被没收的用来生产盗版商品的机器拍卖给最高竞价者——那人也可能是伪冒者自己。' A2 c  y5 N5 Q4 ]: a3 _, r' i9 f
“从前适用简易公式,人们必须在中国的产品仿冒者那里实施三次没收,以便他无法再恢复元气,今天则需要五次”,滚珠轴承制造商谢夫勒尔负责产品和商标伪冒追踪诉讼的协调员英格丽特•比谢尔美伊尔-比恩黯然叹道。) c5 G3 N$ H& @/ _9 @5 x1 Q
在中国令人失望的案例中,揭阳市健通汽车玻璃厂的案件属于经典了,它令世界上六家大汽车品牌反对它,其中有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和奥迪。在1999年至 2001年,这些康采恩三次派警察去搜查:第一次,侦缉人员没收了362块伪造的挡风玻璃,第二次3877块,第三次7081块。
  ]; W! Y; M( o, i揭东县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先拒绝、然后揭阳市的(行政管理部门 )启动了早已该启动的程序。最后,此事传遍了国际新闻界,一位该公司的代表最终还是坐上了被告席,但惩罚只有90000欧元,仅相当于伪造玻璃在交易中的价值的一部分。
+ A$ X0 }, x1 C* o4 Q+ [! q' ]7 K“与我们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对赔偿金额有另一种衡量关系”,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协会业务总经理海色无可奈何。但问题却是:他们对罪行有另一种衡量关系。什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是不可能如此有罪的。法尔茨的中国问题专家布鲁默也看到了暗示,中国人允许“有意的漏洞”或“有利于违法者的操纵空间”的存在。而且,面对中国政府的诉苦,他们的手臂不可能一直够得着这个巨大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海色要问:“谁说那不正是(他们 )所希望的呢?”
* x+ i0 [: [1 c6 V7 X四月份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美国因此还是向世贸组织递交了针对中国的诉讼,指控是侵犯知识产权。; y; R# S( J* z( ]- |- V% s0 S
与此相反,欧盟仍继续限于只作出一个威胁——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将西方列强分而治之的邀请。美国人以其诉讼所做出的,令一位中国政府发言人很气愤,这不只是对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良好的相处有害。这当然根本不利于共同的贸易。对于位于哈瑙的海拉埃乌斯的监事会主席、德国经济界亚太委员会中国事务发言人于尔根•海拉埃乌斯来说,(这只是 )一个可预计到的反应:“谁带着他对中国的批评前进的,总是要承担中国人转向别人的风险。”' h$ H  \( k* d( P
就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一天必须放弃其不雅的情报搜集手段,不过对此在西方无人真的相信并且在中国也无人真的想过,她还有一个替代的办法:收购企业。没有任何国家有更多的外汇储备,13300亿欧元为投资准备着。并且多年来资源贫乏的帝国参股赞比亚的铜矿或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公司之后,专家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技术领域的收购。如同2004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那样。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2

新近一段时间里,在德国也应当已经发生过一种收购尝试。由于候选对象并非公司,而是一家研究所,他应当是又典型地上演了一次:敌意地,以间谍机构的手段。9 V  n% G; }. }3 A* J* d
在一家斯图加特的研究所,有一位是耐温金属专家的中国科学家获得了领导位置;期间,他补招了越来越多的同胞。相反德国人却在这个部门遇到麻烦并离开了。这位研究人员造就了“一个几乎封闭的中国人的作用范围”,在宪法保卫局的中国问题报告中称,监督几乎已不可能了。5 I5 a5 d% r0 B- P: D& c0 r+ v
但看来是有必要的:这位中国人不断地与其大使馆接触,同时还在中国任教,并且如果他不在家的话,他的妻子接过招募同胞的任务并定期要求同事交工作报告——而这位女士在研究所里连个职位都没有。4 L0 \' x6 h/ [) `/ H
是还是不是间谍活动?最后此事令德国的研究所领导害怕了,他们压缩了这位研究人员取得的自由空间。此人辞去了他的职位——并搬走了。这个人现在接受了一家美国大学的教学职位。0 [# `! c# _$ `; ^" o1 Z
(作者)于尔根•达尔康普,马尔塞尔•若森巴赫,约尔克•施密特,霍尔格尔•史达尔科,维兰德•瓦格纳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02

文中插图标题及文字的译文:
+ q# G, X% m6 T9 u$ q1)中国总理温家宝与默克尔总理(2006年5月在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时)
& l- M* \5 r, a9 t9 Z2)联邦总理府:中国军队在柏林的政府区域: g" ?- @/ f2 H0 y
3)在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 e( ^; |$ `7 r; Z& A
向世界经济的巅峰进攻  e: @$ o  l/ B2 q
4)中国支线客机ARJ21(三月份在上海的总装启动庆典)
. Z% e4 J) o9 @1 Y  D( \5)带着“时髦”(译者注:此处为双关语,既是指所谓抄袭了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Smart车型,又是对中国设计并不新颖“时髦”的嘲讽)设计的来自中国的小型汽车1 O/ R. H) ^9 ?% ?+ U$ Q
6)在中国仿造的菲茨公司的输油管道焊接车
7 [9 o6 J. f0 U& C7)施瓦本地区生产商施提尔的链式电锯和中国的仿造品(后者)
: E' }9 k, p. l0 F& @# ?8)中国的间谍机构
4 k9 Y9 q" T& t7 T  d  B, C5 C/ V与其目标范围经济/科学以及他们的任务
' }! Q; _. _7 S2 @& r/ e国家安全部
7 W9 v$ {% ~7 }, P1 r% c& w0 _, f     国内和国外的情报服务
. F8 A* i/ H3 V军事情报机构,总参情报部
& N- @7 n' p' ~3 o% Z  y6 ]     军事方面的国内和国外的情报服务  n9 }2 p* }1 K+ D
电子侦听部门
2 `0 C9 V* \9 D1 U2 @: P- j. r3 ~. v& ]     电话和电子侦察8 Y2 N4 B$ N9 `4 p. b! n! P
9)中国的出口9 s0 H) E. n6 e( V) A2 h
以10亿美元计
) l: Z8 ^3 \2 ^) Z7 d# O5 C来源:世界贸易组织3 W' Y3 c. t3 _# ?; V; l4 f
相比较:! P4 |! x' J2 O: }* }
德国* d* e& {: i' H, T  ^( a' }& d& K/ t
中国: h4 A1 F9 b2 \* Z9 D. t: t
10)一种中国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8 j9 ?( X3 U" R1 Y11)中国公司三一重工的挖土机抓斗臂/ Y) j' e+ Q9 X0 _. p
12)带有德国内欧普兰车辆设计元素的中大客车8 L' Z2 b# e: q. }; t8 i
13)尖端研究中的间谍2 r. k1 M% A5 ^5 M! V
中国间谍机构在德国研究所中的目标9 ~9 c; K; X- A) v0 u/ K+ ~
表面分析
' J& `" s/ U1 _( s5 B" M* @14)金属研究
, U9 \. O3 S1 ?& J+ F& k8 I' B15)非法仿造的DVD刻录机*,中国哲学家孔子:复制作为艺术! X/ `3 `( N; M) u. R
*在五月份由科雷菲尔德海关总局销毁6 b4 q! T0 l( j
16)宪法保卫者施马尔策尔
7 g: X5 V+ @, @5 u! H' ^! n“有些人狂热地复制一切”
- k9 l% ?& a+ K( n& U, k3 i17)中国留学生们(在克姆尼茨)
  F7 W' }, P1 E, q3 g0 A/ r& R无力抵御秘密的要求
# h. f6 ]$ R6 ]' v' C2 T18)国防科工委所在地+ c: s# B/ v6 b# n' R. B  u
19)对外联络部$ J+ z' K' U7 F1 D/ T3 Y, |
20)国家安全局. I/ L  R# F: z- S7 m: r/ v
21)经济枢纽上海:间谍活动作为国民经济的兴奋剂
7 G8 P2 Y# S# _1 V7 `# i22)中国专利保护者马(译者加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副秘书长马恩中)& V' \0 v( |6 Y) b5 r5 m: D8 [
阳光行动0 D* X9 |; {5 k" [: D
23)局长李(译者加注:国家质监局局长李长江)
( {3 S! ]& Y3 d% k工作任务繁多
6 Q- s' W9 J/ w1 T- s3 b$ s24)玩具生产(在广东):不只是在中国缺乏监管( J# c# r- ]+ h9 E( X& k: e
25)中国的旅游团(在柏林的帝国大厦前):剥夺世界出口冠军德国的桂冠
" z# \/ ~* `3 b& d/ e& p26)中国人在德国$ M: a; z6 U' J$ J% E. ?+ B
以千计" I# I2 m8 q, }- A9 L% U. R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U7 B- M2 s5 i+ B) i
学生统计资料; K- n% a& o) A7 ]
德国联邦统计局3 x1 ~# n% O1 a
(红色字)其中学生有2 q  c/ g! q- H9 x( z$ W1 E

$ e/ c3 v+ w! Y+ ~# ]7 h# ~周坚2007年10月5日至8日译于德国柏林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4 13:35

请大家记住,这几个人是如何来侮辱我们的国家和留学德国的绝大多数人的:
) h) ?$ j4 S2 v/ h# q(作者)于尔根•达尔康普,马尔塞尔•若森巴赫,约尔克•施密特,霍尔格尔•史达尔科,维兰德•瓦格纳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07-10-14 18:35

昨天在地铁里还看到,说亚洲的间谍活动让德国损失220亿 。气氛呀!
作者: oywz    时间: 2007-10-14 19:50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让德国人感觉到压力了。2 D+ B4 d6 h& ~
德国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技术了,如果连这个将来也要失去的话,那么以后就不好混了。可以理解德国人为什么这么连篇累牍地抹黑中国,其实是一个态度的转变,即从以前的忽视到开始把中国作为一个竞争对手看待。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10-14 21:33

怪不得,最近感觉在德国人的圈子里做中国人的压力特别大,他们动不动就批判我,加上中国人如何如何恐怖的帽子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10-14 21:48

这文章读不下去了,气啊
作者: 温柔的夜    时间: 2007-10-14 22:31

不错,看来真的不是我过度敏感,他们现在真的是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不如以前了,而且很多时候故意刁难...:biaodawo:4 H8 W: ]  b) o' B) \

5 @9 s( |. g' z* k5 P  ^[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夜 于 2007-10-15 01:20 编辑 ]
作者: cangtian    时间: 2007-10-15 08:31

有没有原文的链接?
作者: cangtian    时间: 2007-10-15 08:34

或者给个doc/pdf文件。也好让我们下次和德国人说到中国的时候,拿出文本来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5 08:49

好像没有原文链接,回头我可以扫描一下
作者: hongqi    时间: 2007-10-15 09:44

德国鬼子真是 一肚子坏水,当年把我们的山东半岛划为他们的势力范围,现在又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扁它!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5 11:50     标题: 文荣的评论

这是一篇用意险恶,对事实进行了精心设计的歪曲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的夸大,用尽了说谎的技巧的文章。它的目的就是要从更高更广的范围来蛊惑本来就有着相当忧患意识的民族来阻止跟中国进行密切的经济往来和投资取向。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篇文章不会没有观众,它能通过明镜的新闻检索就说明了这一点。作为明镜资深的总编他的智商不可能看不出文章的漏洞百出,但正出于这种狭隘的国家利益的公识,而放弃了这种忠于事实的新闻原则。作为普通老百姓,对技术细节不明白的普通人来说非常难辨真伪。这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利益,和我们这些在德国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再受信任的利益,使我们本就荆棘丛生的从业道路更加雪上加霜。如果我们过分相信人的理智的话,那我们也就不会像信德国人在二次大战中的愚昧和盲从。
/ j( k) z1 X0 }6 B) \/ q; m>: U4 a9 b* ]9 z" ?2 S
> 这篇文章如果对其细节经行细加斟酌,不难进行全面反驳。
; T1 E! G1 x: g6 b>1 E) i" d% \) r" c: \; C& c
> 1.
. P$ v, k7 i9 u+ E% w( J+ }( X( J4 \> 德国政府的信息系统能如此轻而易举地遭到“黑客”的攻击那是德国人的耻辱。但资深的Informatiker都知道,“黑客”的病毒能导致系统遭瘫痪,而不能窃取它的信息,除非有内应。即使安装了“黑客”的程序,它也只能窃取那个傻瓜的本机电脑,在无人管理的机密信息网在短时间内被攻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或者需要几亿年的时间。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真是德国的耻辱,或者这样低能的系统不用值得我们去做撬窃。举个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收到“黑客”的邮件说你的银行帐号由于系统的故障被零时关闭,你要从新登录一下才能激活。如果你真的登录了那等于你把信息送给了黑客。如果那个半傻瓜只是起动了病毒,那病毒不知道你的帐号和密码,如果三次出错那就永远封死。如果三次内成功,每一次交割都有交割密码,首先病毒不知道密码,第二病毒必须对银行系统对密码的编码的询问经行正确反应才能交易成功,而且只有一次机会。那公司的保密系统更加严谨,有着难以仿造的电子加密钥匙。那国家机密就更不用谈了。$ x. ]; Z, Y7 e: N' t$ g& ~2 I
>/ I4 L! Q  b, x9 ~% @" a
> 2.
+ b+ k( i% W' s+ i: W> 中国的磁悬浮的研究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从没停止过。我们只是工艺上的不够而未能形成产品,但在某些领域里并领先于德国。这是德国搞磁悬浮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和中国的合作严究后得出的结论。这是一种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并且磁悬浮并不是大不了的高精尖技术,主要是工艺,而工艺是没法靠贝的。
5 N3 f( z+ y1 u% D' _>
* T! P7 l- |* P( L# S5 |: s# c> 3.
( F/ A: O/ n$ C* o> 一个在斯图加特打工的学生如果光靠和他的周围员工聊聊天就能窃取的秘密,那这个秘密能有什么价值。一群来公司访问的人利用开会间息就能窃取技术情报的话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就算一个公司的客人有登录的帐号而没有获取信息的帐号那也只能看看公司如何辉煌的业绩,也就是说他只能看到他容许看到的东西。写文章的人不明白,如今的社会,信息是种虚拟的世界,物理上的距离根本没有意义。到西门子公司来吃顿饭和在上海的锦江饭店吃顿饭对获得技术情报来说是以一模一样的可能和不可能。  I+ V$ ]& w2 x' a  \+ B( M9 o  r0 K
>
: I5 W: e7 V$ b5 M1 f* F. X% r> 4.
/ y9 ~$ W/ W! z$ x( E. Z> 我们中国人对工作看得很重,尤其在德国公司里,因为我们感到我们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无依无靠,我们必须比我们的德国同事更努力更好才能得到所付出的一半的认可,为了顶住裁员的压力,我们必须获得更高的Qualifikation。对此所以我们愿意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而绝不是在搞间谍活动。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公司搞没了,那我们不就全都失业了吗。难道德国人民就是干那种以出卖公司利益为他国家效忠的民族的吗?2 v1 r* |3 c% i( a
>
, H7 U5 S7 e0 z5 Z9 @% e. w>, s1 M* r0 G6 O9 e' g/ Q
>$ _- m6 B3 l9 d* X
> 对于这种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严重失实的报道和恶意的诽谤侵害了不止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将损害德国的形象和利益。中国的发展的历史车轮不会因为德国的退出而停止,而德国却会因此遭到更大损失。
- y2 {2 F) ^8 P  N* F3 o4 a+ N>
$ W- }4 I5 g2 [. T. X( F  G2 t- |, ~>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以外交手段经行干预,以制止这种对民族的挑衅和诽谤。我们应作出技术上的支持,在文章的细节上作出有力的博击,但必须有专业知识。希望有着机械方面的专家也能给出反驳的论证。显然,作者是一个好无专业知识的人,他不能也不敢作更细的论证。( i0 q. D. U8 p5 A! G; m
>
' M7 x2 e" _# a/ k0 L/ r( [4 ~>
4 Q0 T  H3 {; [% c# F# u* P+ ~9 V>2 I7 t7 |+ v+ q
> 文荣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5 11:55     标题: blumenhexe的评论(dolc)

西方资本国家的发展过程也都是站在前人基础上壮大的,如果说技术盗窃的话,每个国家都有,只是以前没有这么多的知识产权保护。* z3 B5 v7 h. ^! v5 ^( \5 i! l
中国目前正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急需各种各样的技术支持,很多也是zf控制不了的。德国人对于技术上的保护有点惊弓之鸟,殃及池鱼的事情也就很容易发生,可以猜想,他们用一种过激的文字来描写有大喊狼来了的可能,警惕本国人在中国人面前要提高防范意识。
: R: m0 S3 L" u$ x& z而我们对于不公平的待遇当然应该反抗和还击,不然这种不公待遇会蔓延下去会殃及更多,但就个人而言更欣赏那种摆事实讲道理,适当地配合轻松幽默点的嘲讽式的回应方式,不愿意像pp事件搞得大家都很敏感的样子,所以才有点反感动不动就“辱华”的字样。但可惜俺们现在在人家的国度上,舆论在人家,我们的观点和反驳影响不到舆论,而国内对于类似的事情也没有看到有什么报道。
  B: R/ D- W, _$ W9 R真希望有朝一日等我们积累的差不多了,有了自己的新技术,强大了,让别国人望着我们的新技术兴叹的时候,也许他们就会自动闭嘴了
作者: cangtian    时间: 2007-10-15 12:08

原帖由 quelle 于 2007-10-15 09:49 发表 4 u) h$ S' N+ R5 p+ W
好像没有原文链接,回头我可以扫描一下
: k+ {8 Q) i6 f, J
* B( o; J& X4 R" A1 s0 q
谢谢!
作者: kuyema    时间: 2007-10-15 21:40

西方这些年的中国威胁论越来越多.! q5 l! Y2 r% @0 |6 Q
无非是看到中国在科技方面巨大的成功了.1 \$ [$ e; J: v7 p7 ~3 w/ u+ ^
感觉就像当年各国打压中国的核武器一样...四处挑毛病,到处污蔑你.5 m5 s- O; n" L/ b6 _
最后搞出来了,他们反倒如哈巴狗一样来和你建交来和你来往了.
# Y& `: i; q+ o# N3 M5 b! o+ ]+ h: C! _  O# N/ u$ s5 I
中国要真想在世界上说话一口唾沫一个钉,说一不二,7 H7 V) E# Q9 V6 ]
那自己就要多多加油,变得越来越强大!
作者: quelle    时间: 2007-10-15 22:12     标题: wang shuo博士的评论

你们好.* k/ D1 O, ?6 E% h' U8 e1 g
你们的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我十分理解,十分支持,因为我完完全全跟你们心情一样。
9 h+ y3 Q/ c3 }+ e我跟你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比你们年龄大。年龄大嘛无非就是经历的多一点,想的也可能多一点。我也认为,中国的崛起, 确实使西方按捺不住了。% [+ y4 |$ }, Y8 U' F1 i
大家的分析阐述明确, 摆实事讲道理,非常理智。% z3 t7 ?  ^( h9 S) X2 p
我在德国的中文报纸上,海外西方媒体包括德国之声的中文网页上,国内的中文网页上,等等等等,看到了大量的中文来信或跟贴。( F3 ]" @) y! m: O

  w4 ?& Z* S5 J, V6 w6 i, |但是我看到了二个倾向:: E! p" H8 c8 S8 `! p
华人写的来信大部分批评西方媒体,而德国人来信大部分都批评中国。比如对德国总理在总理府接见达赖喇嘛的事,大部分德国人赞同,而大部分华人都批评。- ]: P; Z" y+ e
- Y. X( f# D. \& g( `! E
姑娘们,小伙子们,你们想了想没有,为什么?6 }: Y: o/ Q0 g4 C( L
我是这样想的。在德华人,既能看到华文信息,又能看到德文和英文信息。他们的信息来源是多样的。他们的来信和跟贴是经过了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而德国人信息来源主要是德文,少部分人再看看英文消息。) ~% j. D0 V$ O) b
举个例子说,德国明镜周刊派往中国的德国记者都不太懂中文,怎么能去期待德国大众去阅读中文信息呢。而西方的民主制度造成了民主的先天不足,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先天地对中国带了一副墨镜 。因此,德国和其他西方媒体在很多方面对中国的报道是片面的,非客观的,不实的。其中有些是无意的,而更多的是恶意的,是违反西方本身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原则的。, t* `: H% f' @2 m1 [* @
话说回来,我们华人用中文写的义愤填膺的话语,只能是泄泄气,然后睡个好觉而已。你一定会反问,那我们怎么办啊。
7 V* Z: x& }# E" _症结找到了,不愁没办法。% S4 Y1 l% [2 q1 S# y
那就是让广大的德国人民能听到客观的,符合事实的声音。0 k/ z4 t( @5 t& {2 B
然而,当你用德文英文阐述事实的信寄发到西方媒体后,却石沉大海。因为西方媒体不会正式发表不利自己的言论。我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发送多次澄清事实的稿件,都石沉大海了。因为可以理解,如果西方媒体发表了这些文稿,编辑的位子就保不住了。
9 T' l1 F% P7 q6 R: d6 Z. ?% C& C$ W: v% ~
我曾想办一个德文报纸或相应正规一些的分析评论网站,让德国大众能听到客观的声音,但我要打工,要养家糊口,没有时间和资金来做这件事情。我只能下班回家对老婆说,“老婆,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了,我生气。”生气之余都没有时间到中文媒体发发牢骚,所以,气得觉也没睡好。: ?5 B, E) X( v' E

$ n# }3 b# H' l8 m3 ]在此,我一方面向你们表示敬意,另一方面希望你们想想办法,让德国人民能听到你们客观,符合实际的声音。用句德语说,就是“Deine Stimme muss rueber angekommen sein。
作者: pony14    时间: 2007-10-16 00:59

原帖由 quelle 于 2007-10-14 14:35 发表 % C3 `. m+ m, Q5 }
请大家记住,这几个人是如何来侮辱我们的国家和留学德国的绝大多数人的:
& K. p2 l9 D. M% d(作者)于尔根•达尔康普,马尔塞尔•若森巴赫,约尔克•施密特,霍尔格尔•史达尔科,维兰德•瓦格纳

6 C( x, f) r- @7 c8 {& e, Q6 p% x- E1 {. W$ R3 i1 v
可能写成西方文字更方便大家识别,; u: a# c( x2 A! ~% S4 F  g

( G( _" H5 j# O! Y9 b1 _0 NJürgen Dahlkamp,    于尔根•达尔康普;
& n2 A( z- Y- k% g% M1 o1 }. ~. n- G8 X
' {3 j" \# ?4 g( BMarcel Rosenbach,  马尔塞尔•若森巴赫;
2 E0 I$ o+ m9 }- ~2 m
2 h& k( z+ E- T: W. |Jörg Schmitt,           约尔克•施密特;
* t: Q) {4 G0 K* J
( c, }' S& u5 R7 P2 m. I* s' C. jHolger Stark,           霍尔格尔•史达尔科;& M* v' h  t1 j
" V. X% C+ v" _' a1 y
Wieland Wagner,   维兰德•瓦格纳;: K6 x8 f$ [& R* `, Q1 q
1 D) i& y5 s  C5 n1 `: M
责任肯定不应该全尤这五位记者承担,但是他们至少应该为自己的文字负责。
作者: viviran    时间: 2007-10-16 12:56

:tearbath: 看完之后心情好复杂......
! H& _0 `3 n' q' Z. v) l- B8 |这样的贴不得不顶
作者: berlizt    时间: 2007-10-16 18:38

wang shuo博士说的不错, 我们是应该做点什么。
作者: icystones    时间: 2007-10-16 22:57

文章不真实漏洞百出表现出他们的愚昧,胡编出来这么多卑略的做法,表现他们对大国崛起的怕!  e, E/ s9 X& `6 p. t  t
想想100年前吧,他们使用什么“高明”的手段致富的?( L  q: g$ Y8 {7 w; I/ o: Z
现在我们逐渐用智慧与劳动摆脱(某些强国给我们带来的)贫穷,并且走向富强,而这些强国又来了,干嘛呢?不是帮我们而要再把我们打回去!!!
% r; g, D1 @2 o' Z; M7 v( p" {7 U9 c1 N( p! T, q
我们友好的与他们交往 经商,而他们却利用各种途径手段或言论打击在德企业,现在还要强加给我们国家我们人民这样的骂名!6 _0 v& @% a  y5 G! b$ B0 U+ q
我真的不能忍了!!
作者: Autohaus    时间: 2007-10-17 12:57

大家别当回事,这些就是媒体在那里白活,目的是为了增加销量。7 H% b2 J7 M% P; J7 M" N( R9 ~" A
德国人来中国投资不是我们拿枪逼着的,他们爱来不来,他们不来有的是国家来。拿他们的技术怎么了,德国公司一样偷,中国给了他们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他还想如何?世界上没有便宜可占。
; w5 ], n1 ~" W3 o$ d7 Y让他们随便说吧,商人只是算经济利益的,我上班的德国公司还帮着中国人抄我们自己的产品,为什么,不抄的话旧卖不出去,对谁都不好。: T4 x2 ]% t2 ?4 R. z) C! b" Q
随便说吧,老德和咱们的商业往来不取决于媒体说法,取决于利润分析报告。
作者: the1vips    时间: 2007-10-17 17:09     标题: 真她妈2


作者: 竹野99    时间: 2007-10-18 03:16

海外生存的压力,不能避免的,问题哪都有
作者: movestar    时间: 2007-10-18 12:32

欧洲人小气是出了名的
, }- k1 a  x( C5 s/ d骠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9 `, w! g5 a% \. [7 ?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中国人( v: Q; R& `' |& N4 {1 O
实力说明一切
作者: 秋天来了    时间: 2007-10-18 23:22

不要气,要没事的时候去研究一下怎么整德国鬼子
作者: 东北人    时间: 2007-10-19 07: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ren    时间: 2007-10-20 17:59

我的看法有所不同,虽然文章对中国有明显的谬视, 但以我个人感想是,中国人在很多地方上确实有作出文章上所说的实事。当然这篇文章将它夸张及扩大化了很多。 我们在批评 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和谬视的同时可否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或多或少的作过这些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风不起浪, 我们在批评这些巨浪对中国的打击之余,不妨看看我们自己身边国人都做过什么事情。我仅据我身边的例子是我真实认识的人及可靠的发生过的事来讲述, 道听途说得不包括在内。
7 J5 e8 t% B5 j; B% S$ H9 X对法论功的公开及未公开秘密镇压是实施, 原因是我的一位亲戚是安全局的人,曾被国家派遣追捕一位***请勿发布这里不欢迎的主题,谢谢!***地区领导人, 此人在德国的华商报曾发表过反动文章, 但任务后来未派遣,原因国家机密不得而知。亲戚口风很近,开始只是告诉我要来德国出差考察, 他也做过间谍反间谍,身份自然是假的。再说盗取公司秘密, 所谓机密盗取大概很难,但非机密类。。。曾经被国内的同业朋友拜托从公司拿图, 我的职业不方便透露,在此隐去,但国内同业朋友的商业盗窃事件不断,说盗窃可能国内不这样认为,但别的公司的电脑里的方案东西, 离职前自己都有备份,离职后方案以百分之95的相似度出现在后来的公司, 以我个人观点和盗窃无二。而且以我的工作环境这类公司备份文件很容易拿到。所以在德国公司拿到电脑备份文件带到国内是有可能的。当然以公司情况不同,你拿到的东西价值也不一样, 可能是机密可能只是日常用到的普通文件价值一般。
& ^; J$ ~" ?2 M5 E  s上面是比较重大的,接下来就是日常的小事,但我认为小事可以做大,毋以恶小而为止,毋以善小而不为。 学校里某系(这里同样隐去)一位中国女同学seminar的作业是网络抄袭,轰动,教授很是气愤,这位教授多年前曾到中国的大学考察,就对中国学术抄袭显象深恶痛绝,十多年后再次在中国人身上感受,愤怒务必要开出这位女学生学籍后经其他教授求情未被开除,seminar零分。 我家有几位长辈都是从事高教工作,我和他们谈过,他们说这司空见怪, 不值一提。同样问过在国内读 大学的同学论文从网络抄袭者不只一人。 一偏反华的文章如果纯属捏造,无风无影, 无攻自破, 担人往往见风就是雨,如果我所说的这位教授读了明镜这篇文章大概很难不信上个六七分吧, 再来大家都知道的所谓吃猴脑,我朋友出国前,他父亲的朋友给践行, 当然他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大, 朋友也都很有钱。 践行餐冲就出现了传说中的猴脑,确实是活生生推出来的猴子,要敲开脑壳吃的。我朋友看得害怕跑了没吃。但可怜的猴子是逃不掉的,虽然它更害怕,命运可想而知。
$ D5 I. [2 j% b/ B$ S- A很多事情是像肥皂泡一样会变大,虽然变大是因为有人吹,但不能忘记的是先要有肥皂水, 所以中国同胞们,先让我们不要制造肥皂水,那自然就没有泡泡的烦恼了。
作者: dafeite    时间: 2007-10-20 20:37

不管我事~
作者: placido    时间: 2007-10-21 01:45

偶以为: 在为自己辩护的同时,我们也反思反思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10-21 11:22

原帖由 juren 于 2007-10-20 18:59 发表 1 |" i* _6 L; Q+ |% ?  W
我的看法有所不同,虽然文章对中国有明显的谬视, 但以我个人感想是,中国人在很多地方上确实有作出文章上所说的实事。当然这篇文章将它夸张及扩大化了很多。 我们在批评 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和谬视的同时 ...

3 w2 P4 n' M) o
9 @" B- R! W2 {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中国问题。
4 `- U% f& B8 d

1 @# b: f& d* {中国的确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会反思,我们会努力解决问题,但是这是我们内部的事情。如果你是国际友人,想帮助我们,那就试图帮我们理性的分析问题。可是他们不是,而是因为希特勒杀了6百万犹太人,所有德国人都是刽子手。。。因为中国现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人就都是间谍,都是骗子。。。这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明镜周刊的读者群是小学生吗?
% d5 O, h1 r  t6 E  Y' i8 G8 W$ m3 f( U" @) z' x
我们的逻辑就是,事实是怎样的就是怎样,请放正态度如实报道!
) F6 a3 J/ N; N7 D* G1 |6 w4 n* C4 p" W/ h- V+ O, E
作为一个国际影响的严肃刊物,否则你的用心何在?这就是我们的疑问。
7 _5 ~( U* c! f, i8 c: N2 a' g9 r4 L+ t
) j5 D! y7 v- m9 W8 H6 w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7-10-21 12:58

首先是自省,这个重要性,毛主席早就说过了。
- `2 ]) ?/ y4 m* @& S# X  c+ X# }诚然中国人口多,问题多,但是别人说的事情确实有很多是事实,是报纸上报道过的,我们的回击显得很苍白。' y5 Q9 r8 p: T
我们国家要发展,别人也要发展,我们怎么就不能换个位置思考?
- R- _3 u$ I+ c: t2 H$ q# D
7 V, S* C: b- B% r向媒体讨公道,是要拿出更多的事实的,不知道我们能拿出多少?只是去扣字眼,意义不大,不可能影响广大德国民众的思想。而且我们这里在努力,国内的盗版家没却没有半点停止的意思,到头来,还是0。
& L9 z2 E3 R) a- k1 j# n
  T/ r# O" O3 L( E# d5 r( M我们能为我们国家做点什么?最根本的,还是制止那些个不法行为,为建立一个企业的良性的制度和文化而努力。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成绩,才会被别人真正的尊重。现在我们为了一时的泄愤,喉那几嗓子,只能做为其中的一个手段,但不是关键和起决定作用的。- b! N+ H0 w& q1 B" r7 O) t
7 |8 f1 k: u3 U, b/ \8 a- r
一句话“实事求是”的自我反省和对外宣传讨公道
作者: gelu_gao    时间: 2007-10-22 12:34

我不觉得搞德文网站教育德国人有什么必要,反倒是影响中国亲友们很重要.我的同学们现在都差不多在买车的时候了,反正我是积极说服他们不要买德国车.能说服十个家庭,就起码是10万欧元的打击吧.有一万个人这么做就是10亿欧元.
! I: l0 D1 G4 d4 W1 w, H在有替代品的情况下,大家都拒绝买德国产品.给他们点punish,最后德国人会自己很贱的学好中文做自我批评,我们才没义务给他们做义务教育呢.
作者: lotus2007    时间: 2007-10-23 21:15

我不知道, 这个建议 (不买德国车) 会有多少人响应. 大家应该还记得以前有人倡导, 抵制日货, 不买日本产品吧? 可是我们多少人能抵制住日本货的价廉物美呢.  @; Q0 U8 m3 i1 P( L
) [( A" ~* w" n, H8 E; s$ C, V0 i
还记得, 一部NAZI电影里说的, 如果你现在不站出来反对, 或者说不为自己的同胞说话的话, 当你成为受害者时, 你会发现, 再没人能为你说话了. 所以我觉得, 我们不仅要在此讨论, 还需要找一个适当的媒体或者渠道, 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发出让德国人能听到的声音, 说出我们的愤怒, 说出我们受到的伤害, 说出我们的要求. 比如说写联名公开信给明镜周刊, 或者可以通过外交途径. 具体做法可以讨论, 但坐以待毙, 我认为万万不可.- a, B( X0 h; @" a$ O2 D
# \8 G5 _0 f! i" U  S. ~+ v
马善被人骑, 人善被人欺! 在德国尤其如此. 德国人都是得理不让人的, 也是最欺软怕硬的. 这回我们完全可以捉住他们的辫子 (SPIEGEL上的漏洞百出, 已经有同胞论证和指出过了), 好好的教训他们一下.
作者: 周坚    时间: 2007-10-28 23:18

对沙粒原理一文之分析


0 d9 U2 J. F% P  b% h- Y, h- S0 w7 e. S7 D0 F    针对德国《明镜》周刊2007827出版的第35期辱华反华文章《沙粒原理》,已经有一些反驳性文章见诸于华文媒体和网络博客。本人在此以系列形式,就此期《明镜》周刊相关的编辑设计及其辱华文章《沙粒原理》中所使用的一些媒体技巧手法及其作为所谓案例证据的细节进行分析,从客观事实、法律推理以及逻辑分析出发,批驳其似是而非的不实事例报道以及不符合逻辑的论断结果,揭露其巧妙掩饰的真实宣传目的,揭示出其已经或今后仍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从而辨清真相,以正视听。
作者: 周坚    时间: 2007-10-28 23:19

第一部分

! K- c: I8 e9 L$ U
对《明镜》周刊第35期封面标题“黄色间谍”的分析
3 x; @# l* Y  E0 `% T“黄祸”(die gelbe Gefahr)一词出自于德意志军国主义者、派遣德国军队参与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和火烧圆明园的德意志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威廉二世,与这一概念相关联的正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和种族歧视。在纳粹德国时期,“黄祸”意识也曾成为对中国以及华侨华裔实施种族歧视和迫害的标语性概念。尽管今天离威廉皇帝时代已有一个世纪之遥,纳粹第三帝国已经被战胜62年,但部分德国民众中仍然存在着危险的种族歧视倾向,新纳粹势力在德国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在经济低迷的时期更有抬头的趋势。9 T' Y- `+ d% e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明镜》周刊此期的相关编辑和封面设计者们,固然不敢直接使用“黄祸”这样的言辞,但是,他们作为媒体专业工作者显然知道,“黄色间谍”(die gelben Spione)中的“间谍”(Spione)一词,自然而然会使读者们联想到“危险”(Gefahr)——即德语“黄祸”中的“祸”(Gefahr)这个词汇,从而就能使“黄色间谍”在德国读者的意识中与“黄祸”联系起来。因为,如果《明镜》周刊的有关编辑和封面设计者没有利用或煽动反华种族歧视的意图,只是就《沙粒原理》一文中的所谓“中国经济间谍”问题设计封面标题的话,那么他们就完全可以使用例如“中国间谍”(die chinesischen Spione)这样的标题。如果真的采用了“中国间谍”这样的标题,不仅切题,而且可以避免对所有东方黄种人的种族歧视倾向。
: y; h6 [9 D$ n- l/ K然而,《明镜》周刊却使用了这一带有严重的对中国和华人种族歧视色彩的“黄色”一词来取代切题的“中国”或“中国人”。由于《沙粒原理》一文中仅涉及中国与华人,因此,警惕的人们有理由认为,使用“黄色”一词的背后存在利用德国社会意识中残存的针对中国与华人的“黄祸”观念的企图,旨在巧妙地为中国和华人威胁论制造紧张和恐怖气氛,诱导读者在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寻求平等、和平、进步的21世纪,在中德两国民众友好交流与相互了解、互利互惠日益深入的今天,重拾过去对中国与华人族群的恐惧心态与歧视观念。
$ @) w0 ^; K; _  S其实,《明镜》周刊这种渲染中国威胁、宣扬反华主张的趋势,早在其去年911日出版的那期《明镜》中就已经昭然若揭。与此次默克尔访华日期巧合的《明镜》出版日期类似,去年那一期封面以中国兵马俑为图,以“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Weltkrieg um Wohlstand)为标题,向《明镜》周刊读者宣扬《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一书。该书作者加保·施泰因加特(Gabor Steingart)在其所作《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一书中宣扬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威胁,将一直在不断增长的全球的富裕财产渲染成固定不变的,声称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都正面临着所谓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对富裕的抢夺。加保·施泰因加特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面对一场“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他主张工业发达国家共同建立起“经济北约”来对付所谓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 o  v+ c  y. M1 j: D
学习过国际法和爱好和平的人都应知道,煽动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的行为都属于国际刑事法院所应追究的战争罪。尽管加保·施泰因加特没有直接提到以武力对付中国,但其煽动的对中国的敌意是极其危险的、有害于中德两国政府与民众友谊互信的,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在《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一书出版以后,上任不久的默克尔总理将加保·施泰因加特请到了总理府,就对华政策问题与其进行了交谈。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这种危险的反华敌对意识的宣传能够、甚至已对德国的对华政策造成了不良影响,危害到了中德两国政府间的政治互信。如今,这种反华言论已经将其矛头扩散到针对海外华人少数民族群体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领域,其已经造成的和今后还会引发或蔓延的对中国以及华人族群的危害不能被低估和轻视。
作者: 周坚    时间: 2007-10-28 23:19

对《沙粒原理》一文篇幅的分析
% R; e( w$ e* g/ }. F: v9 L《明镜》周刊第35期中《沙粒原理》一文的篇幅,明显长于《明镜》的其他报道和文章。像如此长达15页的文章有史以来在其他各期《明镜》周刊中也属罕见。从媒体运用的技巧手段以及法律层面仔细加以分析后可以看出,此文的超长篇幅主要能起以下两种作用:. |1 l6 P1 e) h. i* }' I( U+ K) u
(一)从媒体的技巧手段出发,超长的篇幅增加了对读者进行引诱误导的容易程度。篇幅长会使许多读者缺乏耐心仔细阅读文中的内容,忽略文章中前后相互矛盾的地方,从而令读者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陷阱,被动跟随文章作者所安排的标语性概念以及主观设定的错误结论,将似是而非的所谓“案例”,当成具有作者所设定的是非结论的事实。* y4 X* Z9 y& Q8 Z: r
(二)从法律方面出发,超长的篇幅增加了尊严被侵害的华人个人和族群合法抗争的技术难度。因为,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被侵害人针对《沙粒原理》一文中的错误报道和言论,可以向《明镜》周刊提出以下几种要求:1.刊登被侵害人针对不实和错误的言论和报道的“回应声明”(Gegendarstellng);2.“放弃”(Unterlassung)不实和错误的言论和报道;3.“收回”(Rücknahme不实和错误的言论和报道;4.就不实和错误的言论和报道“道歉”(Entschuldigung);5.公开发表相应的补救措施(Veröffentlichung der Wiedergutmachung);6.对由于不实和错误的言论和报道所造成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伤害给予“损害赔偿”(Schadensersatz)。但是,《明镜》周刊没有义务主动回应或满足任何要求,在《明镜》不主动进行更正和补救的情况下,华人只有通过诉讼才能够获得司法救济,即由法院判决来审定《明镜》周刊那些报道不实或言论违法,以及《明镜》所应采取的补救或赔偿措施。; Y& B: G! t) z& U  P/ Q
假设《明镜》周刊同意刊登收回相关错误的报道和言论并公开赔礼道歉,那么,按照德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明镜》也只需要仅仅就具体被确认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相关内容和违法的观点表达,以与被确认的不实内容、违法言论所相对应的篇幅,作出收回声明和道歉。由于此文篇幅极长,其中夹杂着许多巧妙包装了的观点表达,或者借其他媒体或人员的辱华言论、不实声称来歪曲和侮辱中国以及华人,所以,要做到辨析、确认《明镜》周刊这全篇文章的所有文字均不符合事实的技术难度很大,从而使其收回全文、在显要位置刊登收回不实报道与道歉声明的可能性极小。更何况《明镜》周刊和《沙粒原理》的作者们显然会利用所谓德国《基本法》第五条第一款所赋予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这样的理由来进行狡辩,那么,华人就必须通过司法诉讼的胜利才能够迫使《明镜》周刊收回其不实和违法的言辞,赔礼道歉。《明镜》相关人员可能认为,中国国内外的华人法律专业人士中德语能力和对德国法律研究有限,诉讼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他们就能在对付华人时掌握主动,即使败诉了,也可以以不实和违法内容只占全文较小部分等名义,仅在不起眼的位置,以相对很短的篇幅刊登收回和道歉声明,从而能避重就轻地了结这一对德国读者未来的对华思维与行为有较持续的恶劣影响的事件。/ ^: J; [9 e$ S) e! `0 t4 m5 U
至于如果像有人在网上建议的那样,被侵害的华人放弃抗议示威活动和司法诉讼,仅仅向《明镜》周刊要求刊登“回应声明”的话,那么:第一,这种要求未必立刻被《明镜》周刊接受,最后也必须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第二,即使华人诉讼成功,按照德国法律规定,《明镜》周刊所应提供的发表位置和篇幅也与刊登收回和道歉声明类似,仅有义务对具体确认的不实和违法内容片段,在位置不显要的地方,刊登篇幅有限的华人“回应声明”。而且,这与前面那样所获得的《明镜》周刊的收回与道歉声明相比,“回应声明”的回击力度更是大打折扣。因为,这种“回应声明”仅仅是华人被侵害者的观点,不代表《明镜》周刊的观点,因而,即使《明镜》周刊同意刊登“回应声明”,也不说明《明镜》承认了其错误。《明镜》周刊甚至可能再借“回应声明”中的一些片断进行后续炒作,以达到加强《沙粒原理》一文的蛊惑煽动性的目的。
( a! z# X# g0 C$ f6 q+ K所以,在对第35期《明镜》周刊进行回击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反击的策略、深度、力度上下功夫。就像上周六1020来自全德的华人华侨代表们在法兰克福“讲事实,反误导”讨论会上所总结出来的,我们华人应当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反击,对以下三种可能运用的回击手段都应当重视:3 d8 A1 _: l, @0 |
首先,对于《明镜》周刊这样的媒体攻讦,我们华人应当拿起舆论和媒体的武器进行回击,应当就该文章中的不实和违法之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批驳,以正视听。为使我们正义的回击声音能够传递到华人以外的社群中去,有德语写作能力的人应当在以中文进行写作的同时,用德语撰写或翻译反击文章。媒体上的回击不应当仅限于一时,而应当有持续性。2 T" t/ e5 G: c. `$ b5 Z, d
其次,华人作为在德国的规模较小的少数民族群体,缺乏德国社会中主流媒体的支持和有效通向德国民众的舆论平台,因此,要实现较为有效的对外影响,只有通过游行示威的抗议形式,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些正义和理性的德国民众的关注。这一抗议手段必须有缜密的组织准备,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有建议认为,也可以联络华人以外的和平友善的人士共同参与,形式上以在德国各大城市同日同时举行抗议示威游行为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各地华人就近参与抗议活动,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可以将华人要求维护人格尊严的正义声音传递到德国各地。一般来说,抗议示威从产生影响的持续性来说是很短的,因此,可以考虑在进行司法诉讼的各个阶段,以抗议示威结合媒体报道来进行配合,从而加强抗议示威影响的持续性。/ y0 ~- S0 G4 T3 Y
最后,作为难度最大,但可能最为有效的反击手段,就是司法诉讼。在法兰克福研讨会上,一位与会的老教授深有体会地告诉大家,当他在二十年前初到海外时,他的一位好友曾告诉他,如果我们华人要在海外立足扎根,必须要过两关,第一是“敢借钱”,第二是“敢打官司”,他当时并不理解,但在这里的生活经历使他逐渐理解了他朋友的话。其实,对《明镜》周刊进行诉讼,其过程远比其结果的意义要大。我们华人总要有迈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第一步,否则在西方世界的所谓法治国家中,即使有理我们也会失去我们的合法权利,任人宰割。固然,我们华人既然拿起法律武器,就要努力争取打赢这场官司。但是,就笔者自身在德国已经经历过的各种法律程序和司法诉讼来看,百分之一百的司法公正在德国并不存在,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华人放弃法律斗争的理由。其实,只要我们在诉讼技术层面、心理承受能力、经久耐力方面准备充分,海内外媒体持续关注,那么,无论这个官司打赢打输对我们华人群体都会有很大的意义。官司打赢了,固然是一次开门红;打输了,我们还可以上诉,官司打得久,对于被欺负了的华人不是坏事,反而是让我们对德国司法是否公正、加深全体正义人士对德国社会和法律领域认识的好机会。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国内外法律专业人士们进行外国法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良好契机,更是增强海内外华人在21世纪的今天拿起先进的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和族群权益的先进意识的良好契机,也更是教育海内外华人后代自尊、爱国、智慧、勇敢的良好契机。/ x: e/ @; U5 R$ d3 K' Z

+ L3 I  O2 z2 p. y3 n9 k周坚20071025于德国柏林
作者: 周坚    时间: 2007-10-28 23:21

本人用德语所写、在国耻日发表的反驳文章提供给大家:; o5 J; E4 T* {7 V  S9 A) h
) x4 ~1 r- F1 A- M& M. R

Die „gebräunte“ Hetze gegen Chinesen

Wohl nicht zufällig zum zweiten China-Besuch der Bundeskanzlerin erschien am 27. August 2007 die Augabe Nr. 35 der Wochenzeitschrift „Der Spiegel“ mit dem aufreißerischen Titelblatt „Die gelben Spione – Wie China deutsche Technologie ausspäht“. Genau vor der Abreise von Frau Merkel waren bereits Berichte hiesiger Medien zu lesen, dass vier bundesdeutsche Regierungsstellen angeblich vom chinesischen Militär mit Trojanern attackiert wurden. Seltsam ist es aber, dass sich die durch deutsche Medien weit verbreitete Behauptung, dass der Urheber der gefundenen Trojaner Chinas Armee sei, nicht auf offizielle Angabe deutscher Bundesregierung stützte, sondern auf den erst drei Tage später am Kiosk zu lesenden Artikel der Spiegelausgabe berief. Es ist offensichtlich eine lange geplante Medienattacke gegen China pünktlich zum Amtsbesuch der Kanzlerin Angela Merkel im Reich der Mitte. Mich irritiert es, dass die mutige Merkel Themen wie Menschenrechte und Schutz des geistigen Eigentums bei ihrem Besuch in China ansprach, aber nicht die Courage besaß, den wahren Trojanerurheber öffentlich preiszugeben, wenn handfeste Beweise wirklich vorlägen. Als ein seit langen Jahren in Deutschland lebender „gelber“ Chinese, wurde ich von dieser Medienflut hingerissen, die neue Episode der „007-Serie“ made in Spiegel - „Prinzip Sandkorn“ gründlich zu studieren.
& e7 h* v' J# u, R: R3 O6 NNach anfänglicher Neugier und Mitbetroffenheit war ich aber enttäuscht, dass das Werk nicht einmal das Niveau eines dreiklassigen Agenten-Romans erreicht. Zwar haben sich die Redakteure und Titelblatt-Designer sichtbar um komerzielle Aspekte gekümmert und vielleicht auch geschafft, die Auflagen durch gewisse 007-Effekte beim Betrachten des Titelbildes und bei der Lektüre des Artikels in die Höhe zu treiben. Journalistisch stellten die Autoren jedoch weder klar nachvollziehbare Beweise noch fundiert geführte Argumente auf, die den Vorwurf der Cyber-Attacke gegen chinesischen Militär wirklich gerechtfertigen können. Vielmehr existieren nur vage Vermutungen über einige Spams aus Südkorea, die angeblich von Rechnern aus einigen chinesischen Städten stammen sollten. Es wurde den Lesern nicht erklärt, warum die gefundenen Trojaner auf das Konto des chinesischen Militärs gehen sollen, obwohl Millionen Rechner chinesischer Privatnutzer oft den täglich weltweit zirkulierenden Würmern und Trojanern zum Opfer fallen und zum ahnungslosen Zwischenschaltern werden können. Es ist auch nicht unbekannt, daß es weltweit Teenager und Hobby-Hacker gibt, die ihre Mut und Spaß in Cyber-Attacke gegen Regierungswebseiten zum Ausdruck bringen. & m% I  i( i3 Z5 j
Diese billig produzierte Geschichte eines vermeintlichen chinesischen Cyber-Kriegs gegen Deutschland ist aber nicht der ausgedachte Höhepunkt dieses Drehbuchs. Die wahre Intention der Autoren ist, durch Vermischung von Recherchenberichten, Interviews und spekulativen Meinungen einen Zusammenhang zwischen Fällen der Produktkopien und dem kuriosen Cyber-Krieg aus China zu suggerieren, wodurch sie 800.000 Auslandschinesen als Wirtschaftsspione des chinesischen Staates anschwärzten. Außer vage Spekulationen und selbstwidersprechende Behauptungen haben sie dafür keine Beweise. Die Autoren gaben in ihrem Artikel zu, „Natürlich ist nicht jeder Student, Doktorand oder Gastprofessor ein Informant, vermutlich auch nur eine Minderheit, das Problem ist nur: Die Spionageabwehr weiß nicht, wie viele es doch sind.“ So muss man doch fragen, woher wird dann die von den Autoren angegebene gigantische Anzahl von 800.000 der vemeintlichen chinesischen Spitzeln im Ausland hergeleitet?!
; P' m5 m- x$ A5 bSubtil haben die Autoren versucht, den Patriotismus mit dem Nationalismus zu vertauschen, um ihre wacklige Theorie über Wirtschaftsspionage der Auslandschinesen zu begründen. Aber wenn der legitime und respektable patriotische Stolz auf die eigene Heimat schon als Verdachtsgrund für gesetzwidrige Spionage gilt, dann frage ich mich, warum gerade viele deutschen Politiker öffentlich zum Patriotismus aufriefen? Der Baden-Württenbergischer Verfassungsschutzchef Johannes Schmalzl gab in dem Spiegel-Interview den Grund des starken Patriotismus unter Chinesen im Ausland damit an, daß die chinesische Vaterlandsliebe aus der Dankbarkeit für die zugelassene Ausreise wüchse. Die Behauptung verdreht die Wahrheit komplett, denn bereits seit zwangzig Jahren erfahren die Chinesen bei ihrer Ausreise keine Behinderung mehr von eigenem Staat, sondern eher die aufgestellte Erschwernisse der Industriestaaten beim Antrag auf das Einreisevisum und Aufenthaltserlaubnis. Die von dem Westen als wichtiger Bestandteil der Menschenrechte gepriesene Reisefreiheit gilt nicht für die Chinesen aus der Volksrepublik. Trotzdem würde Schmalzls Behauptung bei vielen deutschen Bürgern glaubwürdig klingen, da sie von der Ideologie des Kalten Krieges beeinflusst wurden und China einfach mit der DDR gleichgesetzen.
! b3 L1 r: J- R% s8 I1 d7 E: v1 HZu den subtilen Methoden der Autoren gehört auch die Verklärung konfuzianischer Philosophie, in der sie den deutschen Lesern eine kulturelle Wurzel der Produktkopien aus China konstruierten. Aber historisch gesehen ist die Wirtschaftsspionage eher europäische Erfindung als chinesisches Kulturgut. Vor einigen hundert Jahren stahl ein Missionar aus dem Land der Göttin Europa die Rezepte des chinesischen Porzellans. Bei einer Veranstaltung, an der ich teilnahm, gab der Außenminister a.D. Klaus Kinkel sachlich zu, dass Verletzung des geistigen Eigentums ein weltweit existierendes Problem ist. Die einseitige Anschuldigung gegen China sei nicht gerecht. Es gab einen langen Bericht in der Wochenzeitung „Die Zeit“ über die „chinesischen“ Plagiatprodukte, die im Auftrag deutscher Firma Tchibo produziert wurden. Die chinesischen Produzenten wußten nicht, dass der deutsche Auftraggeber womöglich Rechte Dritter verletzt hatte. Durch die Globalisierung wurden diese Fälle in die Schuhe der Chinesen geschoben. In dem Zeit-Artikel wurde graphisch dargestellt, dass in der deutschen Zollstatistik der beschlagnahmten Produktplagiate diejenigen aus den USA, einem Land, das hierzulande als hochentwickelter Rechtsstaat und aktiver Schützer des geistigen Eigentums gilt, zweistellige Prozentzahlen ausmachen. Es ist auch gerade aktuell, daß die amerikanische Softwarefirma Oracle gegen die deutsche SAP AG und das italienische Rennsportteam Ferrari gegen britsch-deutsches McLaren Mercedes Wirtschaftsspionagevorwürfe erhoben haben. ' @  `  n- }3 t2 d; P' f5 }9 f7 l+ u
Illustriert durch ein Bild und dazugehörigen Untertitel in diesem Spiegel-Artikel behaupten die Autoren, dass „Spionage als Doping der Volkswirtschaft“ Chinas die rasante Entwicklung chinesischer Städte wie Wirtschaftsmetropole Shanghai ermöglicht habe. Es ist offenbar politisch und gesellschaftspsychologisch bequem und nützlich in Deutschland, die Fortschritte in China als Geklautes aus fremdem Knowhow abzutun statt die Leistung fleißiger und nicht wenig kreativer chinesischer Wissenschaftler und Ingenieure anzuerkennen. ' z% t3 U6 p' p3 F. b
Solche wilde Verdächtigungen und Anmaßungen aus manchen deutschen Köpfen gegen asiatische Aufsteiger kommen aus „gebräunter“ Überheblichkeit und gesellschaftlichen Vorurteilen, deren Wurzel zum Teil in den Überresten vorgestriger Kolonialherrschaftsideologie der westlichen Wohlstandsgesellschaften zu suchen ist, die sich nur vorstellen können, an den Stränden der Entwicklungsländer Urlaubskönige zu spielen, statt die aufstrebenden Wettbewerber gleichberechtigt anzusehen und zu respektieren. Ich erinnere mich noch zu gut, wie ähnliches Ressentiment und vage Anschuldigungen gegen die japanische Wettbewerber in 1980er und 1990er in deutschen Medien und Gesellschaftsschichten kursierten. Damals in westlichen Industrienationen galten die Japaner als „gelbe Gefahr“. Es wurde ebenfalls klischeehaft vermutet, dass die japanischen Besucher durch ihre Photoapparate deutsche Technologien geklaut haben sollten, obwohl solche Spekulation in der Wirklichkeit kaum stimmen kann. Es ist doch irrsinnig anzunehmen, dass hochkomplexe technische und konstruktive Geheimnisse von Werkzeugmaschinen, Autos oder Flugzeugen u.a. bloß mit Hilfe einiger Fotos entlüftet werden können, die nur ihren äußerlichen Gestalt festgehalten haben. Die Geschichte hat gezeigt, dass abendländische Überheblichkeit und böse Unterstellung die Wettbewerber aus dem Staat der aufgehenden Sonne bei ihrer Aufholjagd auf breiten Front in Wissenschaften und Technologien gar nicht aufhalten konnten. Ich nehme an, dass solche nicht bewährte Taktik heute ebenso wenig gegen China gelingen kann.
! F9 A! U5 g. s7 N$ b2 c„Die Würde des Menschen ist unantastbar.“ - so verankern die Gründerväter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dieses Grundrecht im Artikel 1 des Grundgesetzes. Die Anschuldigung der Auslandschinesen als Spione entwürdigt die fleißig und friedfertig in Deutschland lebende chinesische Minderheit. Das Photo aus diesem Spiegel-Artikel mit dem Untertitel „Anfällig für die Wünsche der Geheimen“ grenzt an Verunglimpfung und Verleumdung mehrerer im Bild zu sehenden chinesischen Gaststudenten in Chemnitz. Nun gilt dieses unveräußerliche Grundrecht nicht für die in Deutschland lebenden chinesischen Mitmenschen? Ich hoffe, dass das Antwort nicht so lauten würde – das Grundrecht der Pressefreiheit und Meinungsäußerung der Deutschen geht des Grundrechts der Menschenwürde der Chinesen vor. Man muß wachsam bleiben, da das gebräunte Ressentiment auch schnell ins braune umschlagen kann./ a9 I* V- _2 ?8 r" S$ F
Berlin, den 18. September 20071 [4 q4 _: d: l$ T) |+ w: u
Zhou Jian
作者: 周坚    时间: 2007-10-28 23:22

上文的中文译文如下:% R  d5 y/ b; }, Y0 N: X
8 A- d4 l' `& c' B$ n# E

“傲慢的棕色”反华攻讦

带着题为“黄色间谍——中国如何侦盗德国技术”的具有挑逗性色彩封面的第35期《明镜》周刊在2007年8月27日联邦总理第二次访华时出版,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就在默克尔女士动身前,在这里的媒体已能读到有四个联邦德国政府机构遭到所谓来自中国军队的木马病毒攻击的报道。但奇怪的是,这一通过德国媒体广为传播的声称被发现的木马病毒始作俑者为中国军队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联邦政府正式声明的支持,而只是源引三天后方能在售报亭看到的《明镜》周刊文章。这显然是一次策划已久的准时于安杰拉·默克尔总理正式访问中国时出台的反华的媒体攻讦。令我疑惑的是,如果真有确凿证据存在,勇敢的默克尔在访华时大谈如人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怎么却没有勇气公开说出真正的木马病毒编制者呢。在这股媒体浪潮的驱使下,我作为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多年的“黄色”中国人,仔细拜读了这部“明镜制造”的“007系列故事”中新的一集——《沙粒原理》。
; r) @6 l3 J- u8 A/ G但是,最初的好奇与震惊过后,我却失望不已,这部作品连一本三流的间谍小说的水平都不及。虽然编辑和封面设计师们显然很注重商业效果,可能也通过封面照和正文阅读所能产生的某种007气氛效果达到了提高发行量的目的,但是,从新闻角度来看,作者们却既没有拿出确凿证据,也没有提供严密论证,以令其对中国军队实施网络攻击的指责能够真正成立。文中只不过存在对一些来自南韩的垃圾邮件的逻辑含糊的猜测,说它们来源于中国几个城市中的计算机,但却没有向读者解释,为何被发现的木马病毒就被记到中国军队的帐上,尽管中国成千上万的个人计算机经常成为每天在全球流转传播的蠕虫和木马病毒的受害者,并可能不知不觉地成为它们的中转者。而全世界有青少年和业余黑客以攻击政府网页来展示其胆量与乐趣,这也是众所周知的。9 n) x/ M, p3 p
但这个编造得很蹩脚的所谓中国对德网络战的故事并非这个剧本所设想的高潮。其作者的真正企图是通过调查报告、采访报道和投机观点的混杂,在产品仿冒案件和奇怪的中国网络战之间诱发出一种臆想的联系,以这种联系来诬蔑80万海外华人华侨为中国国家经济间谍,而对此他们除了含糊的投机猜测与自相矛盾的说法之外并没有证据。这些作者在他们的文章中承认:“当然并非每个(中国的)留学生、博士生或客座教授都是情报员,可能其中仅有少数人是(间谍)。只是问题在于:反谍机关不知道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间谍)。”据此人们不禁要问,那么这些作者所给出的80万所谓海外华人间谍的天文数字又是从何推导出来的呢?!
4 }! B: x+ J, F/ g9 _( p3 e: T( {/ A这些作者巧妙地试图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混淆起来,以便为他们站不住脚的海外华人间谍理论提供论据。但是,如果对自己故乡的合法且值得尊重的爱国主义的自豪之情已然成为对违法间谍活动产生嫌疑的理由,那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偏偏许多德国政治家公开号召爱国呢?巴登符腾堡州的宪法保卫局局长约翰纳斯·施马尔策尔在《明镜》的采访中将海外华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归结于他们对允许出国而产生的感激之情。这种说法简直全盘颠倒了事实,因为二十年以来,中国人在他们出国问题上早已不再受自己国家的阻碍,而是在申请签证和居留问题上遭遇到工业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困阻。西方作为人权中重要组成部分宣扬的旅行自由并不对来自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适用。尽管如此,施马尔策尔的论调在许多德国民众中仍会听来可信,因为他们受到冷战意识形态的影响,简单地将中国与民主德国相提并论。
% }3 n9 E' B% B+ i2 \9 g. k对儒家哲学的歪曲也属于这些作者的巧妙手段,通过这种歪曲,他们给德国读者臆造出一种中国产品仿冒的文化根源。但是,从历史上看,经济间谍活动其实是欧洲人的发明,而非中国人的文化财富。几百年前,一位来自女神欧罗巴之国的传教士盗走了中国瓷器的秘方。在一次我参加的活动中,前外交部长克劳斯·金克尔实事求是地承认,知识产权侵权是一个全球存在的问题,单方面指责中国是不公正的。《时代》周报曾有一篇很长的有关“中国”仿冒产品的报道,这些仿冒产品是按德国公司“奇伯”的订单制造的。中国的制造商并不知道,下订单的德国公司可能已经侵犯了第三者的权利。全球化将这些案件转嫁到了中国人的头上。《时代》周报的文章插图显示,在德国海关没收的假冒产品统计数据中,来自美国——一个在这里被看作高度发达的法治国家和知识产权积极保护者的国度——的仿冒产品占有两位数的百分比。而美国软件公司“甲骨文”对德国SAP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意大利赛车队菲拉利对英德迈克莱人·梅赛德斯提起的经济间谍指控都还仍属新发的案件。
7 j  c! R/ E5 X: B( H. N' {通过这篇《明镜》文章的一张插图及其附属的照片标题,这些作者声称,中国“间谍活动作为国民经济的兴奋剂”造就了像经济枢纽上海这样的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将中国的进步贬低为从他人那儿偷来的诀窍,而拒不承认勤奋的、在创新方面并不逊色的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成就,这种论调在德国政治与社会心理上显然是舒适合宜并有利用价值的。
0 P* ~( u; ~9 H. q9 C8 Q" {0 F1 H$ Z某些德国头脑里的这种针对亚洲崛起者的狂妄猜疑与骄横来自于“晒成棕色者的”傲慢与社会偏见,其部分根源可在西方富裕社会中残留的昔日殖民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中找到,这种意识使其只能想象在发展中国家的海滩上扮演度假国王,而不能做到平等看待和尊重奋发向上的竞争对手。我仍记忆犹新的是,在1980和1990年代,类似的针对日本竞争者的嫉妒情绪与不明指责,如何在德国媒体和社会阶层中散播。当时在西方工业国家中,日本人被当作“黄祸”。人们同样带有陈见地怀疑,日本访问者通过他们的相机偷走了德国的技术,尽管这种投机猜测实际上几乎不可能符实。认为仅仅通过几张捕捉到其外形的照片,就能搞明白机械、汽车或飞机等高度复杂的技术与构造上的秘密,简直就是精神错乱。历史表明,西方世界的傲慢与恶意诋毁并未能阻挡来自于日出之国的竞争者在广泛的科技领域的赶超。我相信,这种未获成功的手法如今也同样难以成功对付中国。
5 t: ~; w: w9 P“人的尊严不可侵犯。”——联邦德国的缔造者将这一基本权利确立在《基本法》第一条中。对海外华人是间谍的指责,剥夺了在德国勤劳而和平生活着的华人少数民族的尊严。在这篇《明镜》文章中使用的题为“无力抵御秘密的要求”的照片,近乎是对该照片中可见到的克姆尼茨中国留学生们的诽谤与诬蔑。难道这一不可让弃的基本权利现在对侨居德国的中国人不适用了?我但愿得到的回答不会是——德国人新闻自由与发布言论的基本权利高于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人们必须保持警惕,因为这种“傲慢的棕色”嫉妒也可能会很快演变成“纳粹的褐色”嫉恨。
4 A3 L& K4 f" }! @# p: I周坚2007年9月18日写于柏林
作者: SuanC    时间: 2007-11-3 15:35

原帖由 周坚 于 2007-10-28 23:22 发表
, W! q- S) o3 m3 i. R上文的中文译文如下:3 t2 W6 X# p$ I/ j, p* N

& r" M9 g& p4 v1 Y“傲慢的棕色”反华攻讦带着题为“黄色间谍——中国如何侦盗德国技术”的具有挑逗性色彩封面的第35期《明镜》周刊在2007年8月27日联邦总理第二次访华时出版,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就在默克尔女 ...
: W, ]6 d8 c+ Z* j7 H

3 Y# s% ?: W5 ^  ^1 e' w  ?ich bin ein fan von Ihnen, es wär mir eine Ehe Sie kennenzulernen.
作者: even    时间: 2007-11-5 20:15

zuerst kopieren, dann kapieren, endlich richtig angreifen.! b) N0 M$ d0 V/ C: D: s) a
德国某位老总如是说。
作者: chineselady    时间: 2008-1-31 06:54     标题: 宝马公司包庇流氓高管逃离中国!!!

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外籍高管冯德莱,在中国供职期间,漠视中国法律,恶意践踏中国公民的人格和尊严,对我长期进行性骚扰。在遭到我的反对和指责的情况下,其又怂恿他人对我进行殴打,致我身体多处受伤,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因遭性骚扰和人格侮辱,我于2006年12月13 日,以冯德莱为被告,向朝阳区人民法院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 `$ ]1 u$ k1 o) U ; a1 r: z% g3 @* I- l6 b- _" C

& i  k* O$ I& T5 [. D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法官依照法定程序通过被告所供职的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向被告送达有关诉讼法律文书。但该公司拒不履行其协助义务,为包庇其违法员工,恶意阻挠人民法院向被告送达有关诉讼法律文书。其行为已严重地妨碍了民事诉讼。$ h3 y- ~5 @& N% [. a! b

+ K0 d5 D- s0 v% P* C! V
. F. Q7 w( ~  Y" n5 E2007年3月1日,法官李兵前往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向被告冯德莱送达有法律文书。该公司明明知道被告在中国境内,却故意隐瞒其行踪,并编造虚假的谎言,欺骗人民法院,从而使人民法院错过了最佳的送达机会,导致被告至今逍遥法外,逃脱了中国法律的制裁,更使我的合法权益至今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3 s! s+ T  |, y9 ^: n- g7 r$ q5 W' q

) N2 H5 D+ \$ _, J“我没有时间见你” 对包庇雇员逃避法律责任及当事人两年来的投诉, 这就是所谓负责任企业公民宝马公司总裁史登科的答复!! - M+ }  {; Y  j8 T
3 c6 V" ^8 ^4 D" C# v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chineselady
作者: chineselady    时间: 2008-1-31 06:58     标题: 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封公开信

就宝马公司包庇性骚扰高管逃离中国谈谈德国公司在中国如何尊重人权及遵守法律!!; p9 d5 _( N$ q8 R; V$ `2 w. I9 K

) z/ k+ \* o6 A  W  @环球时报报道 默克尔在谈到中国因为她会见达赖喇嘛而愤怒这一话题时说:“作为德国总理,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接见什么客人。我们的外交原则与经济利益并不相互抵触。”默克尔还强烈要求中国与达赖喇嘛进行对话,“中国领导人的最佳选择就是与达赖喇嘛直接对话。$ Z; |# f# Q6 v
1 n% I' U# n2 k$ n2 m" J
默克尔还强烈驳回了德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对她外交政策的指责。采访时她说:“政府内部所有人都应该坚定地遵循同一外交路线,否则中国自然不会给予我们太多尊重。”. P  n) J  Z7 T' I, E( H
1 v0 @2 m/ `' v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非峰会上指责津巴布韦政府侵犯人权。默克尔代表欧盟表达了对津巴布韦的关注。她说,津巴布韦领导人穆加贝的政策损害了非洲。默克尔表示:"津巴布韦的形势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关注,包括欧洲和非洲。当人权被践踏时,我们没有回避的权利。"
; o' R+ ?# D4 ^7 n7 M7 w1 ^
4 ?6 o* A' ], I1 m尊敬的默克尔总理:
9 e* {* _+ C* X  q# J9 e% F* r% ?% i$ J; h5 C" J) {5 A
您好! 我姓王, 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中国女性。就我诉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经销商发展部澳大利亚籍管理顾问冯德莱及其法国黑人女友古丽纳对我人身伤害及性骚扰人格侮辱一案,现就宝马公司包庇冯德莱逃离中国谈谈贵国的知名企业在中国如何尊重人权及遵守法律.1 A; U6 B+ M* D1 R6 O1 n
4 Y! {4 m1 H0 J
从宝马公司德国总部,宝马中国公司,到华晨宝马公司的管理高层,均已被告知其公司经销商发展部管理顾问冯德莱因人身伤害及性骚扰侵害人格尊严已被提起法律诉讼的情况下,宝马公司采取了包庇并帮助其在诉讼其间的外籍雇员逃离中国,并公开向当事人, 媒体及人民法官撒谎!! 详情请见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ineseladyhttp://chineselady2007.spaces.live.com/# S5 h1 _$ D* X! V( Z7 f
+ S# p3 B8 R0 _8 a
新华网联合国2007年11月25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5日“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致辞说,他将领导联合国进行一场消除一切形式的侵害妇女暴力行为的运动。  潘基文指出,侵害妇女暴力行为是当今最可憎、最普遍、最常见的践踏人权行为之一,是对所有妇女的威胁,阻碍所有促进发展、 和平和两性平等的一切努力。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伯当天也呼吁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及两性不平等,并纠正侵犯女性权利者有罪不罚的现象。
/ q. y4 f" V5 j3 S3 |
# U# K( Q$ q; e; Y, @默克尔总理, 我很遗憾的告诉您, 在2006年3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时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润博先生对我的投诉漠然置之后, 我不得不于2006年11月向德国宝马公司董事会及宝马中国的管理高层反映其雇员的侵权行为, 未有任何答复后, 我又不得不向中德中商会, 中国欧盟商会, 以及德国驻华大使馆投诉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所谓”负责任企业公民”的行为.  另我震惊的是, 我向宝马公司及德国政府投诉的结果竞是宝马公司包庇并协助其诉讼其间高管成功逃离中国!!! 直到今天我不得不在互连网上公开宝马公司涉案人员的电子邮件,电话及照片寻找被告, 他们仍未就他们的欺骗行为对当事人的伤害及权利的侵害有一丝歉意!! * U& A2 `& W# j; N% B0 b

: E" L  x0 ^" I  V0 x0 N* l1 j尊敬的默克尔总理, 您对中国的人权现状给与了不通寻常的,超乎我们意料的关注!!作为一名遭受人身侵害的中国公民,我想问一下:您是否也能向贵国知名企业宝马公司了解他们在中国是如何尊重人权及遵守中国的法律的? 同时希望您能告诉我德国的法律是如何处理对法官隐瞒真相对法官递送传票视为儿戏的公司的? 虽然我的国家法律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人权民主不如你们叫得响亮, 但我知道做人的根本在于诚信, 宝马公司标榜做负责任的社会企业公民, 并于2007年12月5日隆重举办”宝马企业社会责任口号”征集颁奖大会, 很遗憾宝马公司对自己的谎言及欺骗行为都拒绝负责, 已丧失了做一名诚信公民的资格,从何谈起做负责任的社会企业公民? % D: ?: J  f1 L: i

: Y- K' `3 x6 g9 }默克尔总理, 您在今年8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演讲时表示:“现在突然出现一款酷似‘Smart’的汽车,如果这属于非法抄袭就非常不好。”您表示,德国将公开提出这种剽窃和盗版的问题,并强调说:“这种行为不仅对相关的外国公司非常重要,而且也会损伤中国汽车的独创性。”我于六年前在欧洲学习你们先进的企业管理及人文理念, 今天我的国家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每天都有新的情况发生,我们正在努力地改善和提高. 如果说中国的汽车涉嫌“抄袭”, 按照德国的媒体说法是来自中国的“小偷”。那么, 宝马汽车为包庇性骚扰雇员公开向当事人, 媒体甚至对人民法官撒谎, 同时连自己都”骗”, 我就我的个人经历不得不说: 宝马公司涉嫌”欺骗”, 是来自德国的”大骗”!!9 @* |# H( l) d9 b
3 ?* K4 ~  v3 K5 o, C+ e
据新京报2007年9月17日报道, “目前,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已经递交文件起诉慕尼黑的汽车进口商中国汽车有限公司,我们已启动法律程序反对他们在德国出售双环suv。”上周,宝马中国新闻发言人马庆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对别人的”侵权行为”动怒发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宝马公司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谎言对当事人权利的侵害及对中国法律的漠视呢?  德国人的价值观及人权标准是因地不同的吗? . I) g1 H/ a. R5 z2 Z

6 p: l1 T2 ]* T就在一周前, 2007年12月10日,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MRR)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AEMR)发表60周年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主义援助专员京特•诺克(Günter Nooke)代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发表了宣言。默克尔总理, 我很高兴现任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曾担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德国政府代表并著有<人权实地行动—一个创新想法>及<通过联合国保护人权>,我相信施明贤大使不用通过联合国就能了解宝马公司的小儿科骗人把戏, 回答我有关如何尊重人权及遵守法律的简单问题!
- c* Y! a! `- B: Q: x' X
: ?4 Q8 A- U3 S# B( e/ K; I默克尔总理, 感谢您对中国人权的关注及人类价值观的探讨! 祝圣诞快乐, 新年愉快!
8 G9 }$ s+ ]. `  r; c6 X4 Y1 \4 Y* u8 A$ z% k7 k& Z1 h! ^
中国公民王小姐
4 z8 e6 C! {  g$ ghttp://blog.sina.com.cn/chineselady
8 E: k' X3 {9 H8 i6 Ahttp://chineselady2007.spaces.live.com
2 M. g% n' [! w! H: |+ UEmail: chineseladybeijing@yahoo.com; m3 L) z5 r+ n0 U1 B; q
2007年12月18日
作者: 老手No.1    时间: 2008-2-17 12:31

支持!5 n8 c9 j0 s! P9 ]! a$ A
周先生是好样的!
作者: CSUCHE    时间: 2008-4-3 08:24     标题: 它们到底要干什末呀?好怕怕!!它们让我想起了火烧圆明园

我好脆弱,它们到底要干什末呀?好怕怕!!它们让我想起了火烧圆明园,,,,,,好怕,,,,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