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德国之声:中国给非洲是欧洲不给的自信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12-7 16:32
标题:
德国之声:中国给非洲是欧洲不给的自信
本周末,第二届欧盟非洲峰会将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首届峰会还是在7年前举行的。中国在非洲的活跃给欧洲带来了压力,此间媒体普遍认为,中国不只与欧洲争夺非洲的能源和市场,中欧也在政治模式和发展援助政策方面形成激烈的竞争。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就此采访了波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辜学武教授。
德国之声:辜教授,中国近几年在非洲非常活跃,对非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辜学武:中国对非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让非洲升值,一个不被重视的大陆现在受到西方主要国家的重视,这是因为中国的参与。第二个中国对非洲的贡献是由于中国在非洲积极的经济活动,把非洲纳入全球化的轨道。因为中国本身在进入全球化循环之后,出于自身的利益,为自己寻找能源和市场,从而把非洲引入全球化的大循环当中。非洲的经济增长率现在远远高于欧洲,每年达到5-6%,其中2%到3%是中国的经济活动促成的。
西方媒体指责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您认为这样的批评有根据吗?
这样的批评有些片面。中国同传统的殖民主义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中国在非洲没有政治诉求,不企图对非洲进行政治上的统治或垄断。中国现在是以平等的身份进入非洲,以经济交流、做生意的方式,是互利的。互利的过程中有时利大,有时利小,有不平衡的问题,但如果因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而指责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恐怕是过分解读了中国对非洲的影响。
欧美普遍认为中国在非洲不仅同西方争夺市场和能源,而且也展开了一种政治模式的竞争,您对此怎么看呢?
所谓中国的模式是指权威政治结合国家资本主义,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目前成功的模式。就象邓小平所说,政治上抓紧,经济上放松,同时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工具进行经济发展。目前为止好像这种模式对非洲一些国家很有吸引力。中国虽然自己没有强调说,你们必须接受我们这种模式,但中国正是靠这种模式崛起的,对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外界的解读是,西方与中国不仅是能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是社会发展模式的竞争。这可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欧洲这几十年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政策可以说是失败的,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是不带附加条件的。中国和欧洲之间是不是也存在发展援助政策的竞争呢?
我觉得欧洲对非洲有一个误判,就是以为非洲只是需要钱。钱给得多,非洲才能发展,所以每次欧洲或欧美首脑开会时,总是要讨论如何扩大发展援助。好像非洲有了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中国对非洲的判断是:非洲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独立的思维方式。按照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走适合非洲国情的道路,让非洲人自己来判断如何解决问题。除了钱,还给了非洲人一种自信。而西方国家不一样。他们说,你需要钱,我给你钱,但你必须满足我哪些条件,是带条件的支持。中国人提供的是相对尊重非洲人自己判断的经济援助。
西方还指责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实际上支持了非洲的一些暴君。您的看法呢?
从理论上不应当这样看。因为非洲的民族矛盾太复杂,就算没有中国,那些集权统治也不会垮台。中国的原则是:我不干涉别国内政,并同各个国家打交道。中国与苏丹、津巴布韦这些所谓流氓国家打交道,其前提是非盟本身对这些国家并不持排斥态度。如果非盟不去孤立这些国家,中国就更不会去孤立他们。中国在同这些国家打交道时采取一种平常心的态度,而不是区别对待。但反过来,因为中国的影响加速了苏丹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谈论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时不能一刀切。
国际人权组织特别是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您认为是不是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呢?
国际上的压力还是有效果的。让中国更注重自己的国际形象,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正因为有非政府组织的呼吁,还有媒体对残暴现实的揭露,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对苏丹政府施加压力,让其接受联合国部队的介入,多国部队的进入,这些都说明中国意识到如果一味满足苏丹政府所谓领土主权的要求,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国际舆论的压力对促使中国走中间路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作者 张丹红)
作者:
purp
时间:
2007-12-7 18:05
lz这是copy的还是翻译的?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12-7 19:00
copy的
作者:
xinliyuan
时间:
2007-12-7 20:44
处处可见中国人的大智慧,如果中国能控制内部问题的产生,就一定会再一次走向历史的鼎盛时期。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12-7 23:18
在非洲大陆这块如此庞大富饶的土地上,西方人的哲学终究未能敌过中国人的智慧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