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偏见悲情罩古今 [打印本页]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8-5-18 17:47     标题: 偏见悲情罩古今

“偏见刚从门口被逐出, 又从窗户走进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

拉杰什住在印度一条叫做巴利亚德的村落。 跟同村其他贱民阶级的人一样, 拉杰什得多花15分钟时间, 走到较远的地方取水回家。 他解释: “村里有好几个水龙头, 但都只给阶级较高的人使用, 我们贱民是不许开的。” 在学校里, 其他同学都拿着足球玩得不亦乐乎, 惟独拉杰什和他的朋友, 却连碰一下皮球也不能, 他说: “我们只能拿石头当球来踢。”

克里斯蒂娜是个生活在欧洲的亚裔少女。 她说: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这里的人好像都很讨厌我。” 她继续说: “碰到这种情形, 我真的感到很沮丧。 通常我宁可离群独处, 但这样做也于事无补。”

来自西非的史坦利说: “我16岁时就尝过被人歧视的滋味了。 一些根本不认识的人叫我滚出镇上。 我的族人中有些人的房子被烧掉, 我爸爸的银行账户也被冻结了。 所以, 我恨那些歧视我们的外族人。”

由于别人的偏见, 拉杰什、 克里斯蒂娜和史坦利都深深受到伤害, 但这些例子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科伊基罗·马特苏拉说: “在种族主义、 偏见、 仇外及排外的势力影响下, 世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天天吃着苦头。 这些违反人类本性的行为, 受无知和偏见推动, 在许多国家中掀起种种内部斗争, 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苦难。”

如果你从未尝过被人歧视之苦, 你也许难以理解这种伤害有多深。 《破除成见》一书评论说: “有些人默默忍受痛苦, 其他人则以更深的成见回敬对方。” 偏见会怎样破坏我们的生活呢?

要是你属于一个弱势族群, 可能你会感到自己不受欢迎, 别人瞄你一眼, 也会让你感到不友善, 以及感到有人怀着恶意批评你的文化。 你找工作时, 成功机会也很低, 除非你愿意接受别人不肯做的低微工作。 想找一个地方安居吗? 可能也很难。 在学校里, 你的孩子也很可能会被孤立, 因为同学们都排挤他。

更糟的是, 在偏见影响之下, 人有时会对别人使用暴力, 甚至杀人。 翻开历史, 由偏见引起的暴力事件不计其数, 其中更有所谓大屠杀、 灭族或种族清洗行动, 令人闻之心痛。

挥之不去的偏见

有一个时期, 由于别人的歧视, 基督徒四面受敌。 例如在耶稣死后不久, 他的门徒就受到残酷的正面迫害, 势如滔天巨浪。(使徒行传8:3; 9:1,2; 26:10,11) 两个世纪之后, 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仍受到虐待。 生活于公元3世纪的作家德尔图良说: “一有疫症发生, 人们就会马上大喊, ‘把基督徒丢给狮子吃’。”

从11世纪十字军东侵开始, 犹太人在欧洲就成了不受欢迎的少数民族。 欧洲爆发过一场腺鼠疫, 几年之间, 人口剧减了约四分之一。 由于人们已恨犹太人在先, 于是就认定这场疫症是犹太人带来的。 耶安内特·法雷尔在她的著述《无影敌人》中说: “那场疫症给仇恨一个借口, 而仇恨则使人把恐惧都推到犹太人身上。”

后来, 一个住在法国南部的犹太人在折磨拷打之下, “承认”是犹太人在井里下毒, 才引发这场瘟疫的。 当然, 那人的供词是假的, 但却被当成真相报道。 不久, 在西班牙、 法国和德国, 都有人向犹太人社区展开无情杀戮, 杀得片甲不留。 这场疫症的真正起因是什么, 看来已无人关注——真凶其实是老鼠。 很少人留意到, 死于疫症的人当中, 也包括犹太人。

偏见之火一旦燃起, 就难以完全熄灭。 在20世纪中叶, 希特勒煽风点火, 说犹太人要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负责, 借此挑动人们的反犹太情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纳粹德国派驻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赫斯承认: “我们接受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 使我们深信, 我们必须保护德国, 以免被犹太人破坏。” 为了“保护德国”, 在赫斯监督之下, 有大约二百万人遭处决, 大部分都是犹太人。

令人伤感的是, 数十年之后, 类似的暴行仍然存在。 例如1994年, 在东非的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 就爆发了一场种族仇杀, 最少五十万人死亡。 《时代》杂志报道说: “根本没有地方可逃。 很多人以为可以躲进教堂里, 但最后却死在教堂的走廊上。……打斗得很激烈, 很可怕, 拳拳到肉, 招招夺命。 凶徒杀人绝不手软, 那些想逃命的人, 眼神显得空洞, 欲哭无泪。” 在疯狂的杀戮中, 连小孩也不能幸免。 一个市民说: “卢旺达是个很小的地方, 却集全世界的仇恨于一身。”

前南斯拉夫瓦解后, 超过二十万平民因内部冲突而失去生命。 多年来相安无事的邻人互相杀戮, 数以千计的妇女遭到强暴。 在种族清洗政策的残暴压迫之下, 几百万人被逐出家园, 流离失所。

纵使因偏见而杀人的情形并不多见, 但偏见之存在, 也难免会使人分清敌我, 怨恨对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提交的报告说, 虽然全球正走向一体化, 但种族主义和种族偏见“似乎已在世上多处地方拓展疆域”。

有方法可以消除偏见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要确定, 偏见是怎样在人的脑中和心里形成的?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8-5-18 17:49     标题: 偏见是怎样一回事

偏见产生的原因可能不只一个。 但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一是为了找人背黑锅, 一是以往曾受过不公平的对待

正如上一篇文章指出, 每逢发生天灾人祸, 就得找个张三李四出来顶罪, 那是常有的事。 只要显要人物一再指控弱势族群, 众人的看法就会渐趋一致, 偏见就形成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西方国家在经济衰退期间, 人们常常把失业问题归咎于外来移民, 尽管外来移民所做的工作, 大多都是当地人不想做的, 他们仍旧认为是这些人抢走了自己的饭碗。

然而, 找人背黑锅并不是偏见产生的惟一因素, 有些偏见是有其历史缘由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反种族主义报告指出: “我们可以肯定种族主义和鄙视黑人的文化思维定式, 是在奴隶买卖时代就已种下的。 这样说绝不夸张!” 做奴隶买卖的人, 想要让这种无耻行径合理化, 就把非洲人说成是次等的族群。 这样的见解后来也深植在各个殖民地区中。 时至今日, 这样的种族歧视依然挥之不去。

类似的欺压事件和不义之战, 在世界各地都曾发生过, 令偏见一直无法消除。 16世纪, 英国统治者迫害和流放天主教徒, 使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与基督新教徒之间存着深仇大恨。 十字军东侵的暴行, 对于中东伊斯兰教徒来说, 仍旧是一个无法愈合的历史伤口。 二次大战期间, 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平民惨遭屠杀, 也使这两族间的仇恨越来越深。 以上例子均表明, 随着时间的过去, 并不会冲淡仇恨的记忆, 只会增加种族间的冲突。

无知的传承

一个还在学走路的孩子, 是不会对人怀有偏见的。 研究人员发现, 小孩子很自然地会跟不同种族的孩子玩在一起。 但到了10或11岁的时候, 他可能就会开始排斥其他族群、 种族或宗教的人。 儿童在人格形成阶段, 会吸收各种各样的观点, 甚至一生都受其影响。

偏见是怎样在儿童心里形成的呢? 孩童刚开始会模仿父母的言行, 久了就连父母对人的不良态度也照单全收。 大一点之后, 他又会从朋友或老师那里学到对人的负面看法。 除此之外, 邻居、 报章杂志、 电台或电视节目也对孩童操有影响。 虽然孩童可能不太了解被排斥的那个族群, 但成年之后, 就会认为那个族群的人都是次等的, 不值得信任, 甚至对那个族群产生仇恨心理。

随着商贸活动日趋频繁, 出国旅游渐渐普及, 不同种族文化的人彼此交流, 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虽然如此, 有些人仍旧改变不了多年的主观印象, 对人总怀着先入为主的成见。 他会一味地认为, 就算某个族群有多达十万甚至百万人口,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都具有某些典型的问题及品格特征。 纵使这族群里只有一个人态度不佳, 也会加深他对这族群的偏见。 另一方面, 要是这族群里有人做了一件好事, 他就认为那只不过是个例外。

不再为偏见所限

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偏见是不对的, 但能摆脱偏见的人却是少数。 事实上, 很多人明明对人有很深的偏见, 却坚持自己对人没有偏见。 有些人甚至认为, 只要不公开谈及自己的看法, 就算对人有偏见也没关系。 然而, 偏见真的会伤害别人和分化社会。 如果偏见是出于无知, 仇恨就往往出于偏见。 作家查尔斯·凯莱布·科尔顿(1780?-1832)指出: “我们憎恨某些人, 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 我们不去了解他们, 是因为我们憎恨他们。” 既然偏见歧视是后天形成的, 就一定有办法消除。 怎样着手呢?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8-5-18 17:49

宗教提倡包容还是鼓吹偏见

  戈登·奥尔波特在《偏见真面目》里指出: “一般而言, 信教的人似乎比没信教的人怀有更深的偏见。”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宗教不但无法消除偏见, 反而往往是偏见的根源。 千百年来, 传教士一直煽动反犹太情绪就是一例。 据《基督教史》所载, 希特勒曾说: “我对犹太人的政策, 不过是延续天主教会过去1500年来的政策而已。”

  巴尔干半岛上发生的暴行似在诉说, 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教诲, 不能使他们的教徒学会包容和尊重不同信仰的邻人。

  卢旺达也曾发生信仰相同的人互相杀戮的惨事。 《全国天主教报道》说: “这真是一场有计划的种族屠杀。 不幸的是, 连天主教徒也卷入其中。”

  天主教教会本身也已承认, 他们排斥异己的事实, 古今皆知。 公元2000年,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罗马举行的一场弥撒中,请求公众宽恕教会“以往的过失”。 在仪式中, 教宗特别提到“犹太人、 妇女、 原住民、 侨民、 穷人和在母腹中尚未出生的生命,他们都受过宗教排斥和不公平的对待”。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8-5-18 17:51

不再有偏见

你有没有察觉自己对人怀有偏见呢? 例如, 对于一个素昧平生的人, 我们会不会根据他的肤色、 国籍或种族来判断这个人呢? 还是会依他本身的个性为人来看待他?

耶稣在世的日子, 住在犹地亚和加利利的犹太人跟撒马利亚人一向“没有往来”。(约翰福音4:9) 犹太教的一部重要传统文献《塔木德》里有一句话说: “愿我一生永不遇上撒马利亚人。” 这句话清楚反映出犹太人对撒马利亚人的态度。

甚至耶稣的门徒或多或少也对撒马利亚人存有偏见。 有一次, 耶稣跟门徒来到一个撒马利亚人的村庄, 但村民却不肯接待他们。 雅各和约翰问耶稣, 该不该叫火从天降下, 消灭那个村庄。 耶稣斥责门徒, 指出他们不该有这样的态度。(路加福音9:52-56)

之后, 耶稣说了一个比喻: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往耶利哥去, 在途中遇劫, 被强盗打个半死。 后来有两个犹太人路过, 一个是祭司, 一个是利未人, 他们却见死不救, 对伤者不加援手。 但是, 另一个路过的撒马利亚人却停下来, 替这个伤者包裹伤口, 然后又安排别人继续照顾他, 直到他康复为止。 事实表明, 这个撒马利亚人的确是个好人。(路加福音10:29-37) 耶稣的比喻帮助以色列人明白, 他们对人的偏见使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几年后, 使徒约翰重回撒马利亚, 在许多村庄宣扬好消息, 也许还包括那个他曾经想降火毁灭的村庄。(使徒行传8:14-17,25)

当天使指示使徒彼得向罗马军官哥尼流传讲耶稣的时候, 彼得需要遵从天使的指示, 摒除对异族人的偏见。 彼得跟非犹太人一向没有来往, 而大部分犹太人也对罗马士兵没有好感。(使徒行传10:28) 不过, 当彼得见到上帝向异族人所行的事, 就说: “我实在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 无论哪个国族的人, 只要敬畏他, 行正义, 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

为何要摒弃偏见

对别人存有偏见, 就违反了耶稣所教的一个基本原则, 那就是: “所以, 在一切事上, 你们希望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得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 由于自己的出生地点、 肤色或背景而受人歧视, 谁不感到难受呢? 歧视别人也跟上帝的公平原则有所抵触。 圣经说, 耶和华“从一个人那里造出万国万族, 让他们住在全地上”。(使徒行传17:26) 因此, 四海之内皆兄弟, 所有人其实都是兄弟手足。

再者, 上帝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不会把他的父母或祖先的过犯也算到他身上。(以西结书18:20; 罗马书2:6) 就算我们受到别的国家压迫, 也不该因此憎恨那个国家的人, 毕竟他们不是全都参与这些恶事。 耶稣教导门徒要“爱[他们]的仇敌, 为迫害[他们]的人祷告”。(马太福音5:44,45)

由于这个教训, 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摒弃了对异族人的偏见, 彼此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国际弟兄团体。 纵使他们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却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称, 也视彼此为兄弟姊妹。(歌罗西书3:9-11; 雅各书2:5; 4:11) 耶稣的教训能化歧视为团结, 在今天也产生同样的影响。

对偏见说不

事实上, 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影响, 不过, 这不一定会形成偏见。 《偏见真面目》指出, “刚开始的第一印象不一定会变成偏见, 除非他了解实情后仍固执己见, 坚持自己以往的看法, 这才变成偏见”。 一般来说, 不相识的人互相了解后, 之前所怀的偏见就可以消除。 不过, 该书也指出, “只有一起共事, 互相交流, 才有可能改变彼此歧视的态度”。

尼日利亚的伊博族人约翰, 就是用这个方法克服了他对豪撒族人的偏见。 他说: “在大学里, 我遇上一些豪撒族的同学, 他们还成了我的朋友。 我看出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我曾跟一个豪撒族的同学同组做一份专题研究, 我们合作愉快。 但上个专题研究, 和我同组的是我自己的族人, 那个人却没什么责任感!”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8-5-18 17:52     标题: 你对人有偏见吗?

古来偏见皆如此

  戈登·奥尔波特在所著的《偏见真面目》一书中, 指出偏见具有以下五种典型行为特征, 而一个怀有偏见的人通常至少会有以下一种特征。
1. 贬低抹黑 对不喜欢的族群说尽坏话。
2. 划清界线 跟不喜欢的族群划清界线。
3. 排斥歧视 排斥自己不喜欢的族群, 不许这个族群的人做某种职业、 在某处地方居住, 或获得某些社会服务。
4. 身体袭击 以武力威吓憎恨的人。
5. 种族屠杀 使用私刑, 参与屠杀或灭族计划。

问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并分析自己有没有不自觉地对人怀有偏见:

1. 我是不是对某个特定种族、 国家或地区的人都看不顺眼, 总觉得他们愚蠢、 懒惰或心胸狭窄?(因为很多笑话的题材, 都含有对人的偏见。)
2. 我是不是觉得, 自己及社会的经济问题, 都是由外来移民或自己族群以外的人造成的?
3. 我会不会因为某国曾是自己国家的敌人, 就排斥那个国家的人?
4. 我会不会各别看待每一个人? 不管他属于什么肤色、 文化或种族背景, 我都对他们一视同仁?
5. 假如有机会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我会不会愿意主动去认识他们呢?

[ 本帖最后由 qquchn 于 2008-5-18 17:57 编辑 ]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8-5-18 17:53     标题: 消除偏见的有力工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关于反种族歧视的报告指出, “在对抗新类型种族主义、 歧视和排外行为方面, 教育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耶和华见证人认为, 圣经教育就是消除以上种种问题的最有力工具。(以赛亚书48:17,18) 如果人实践圣经的教训, 就会彼此尊重, 而非事事猜疑; 凡事以爱包容, 以善胜恶。

耶和华见证人明白, 圣经的真理有助于他们克服对人的偏见。 事实上, 圣经不但鼓励他们跟不同文化、 种族的人交流, 还让他们有机会一起共事。 这一系列专题文章的第一篇所提及的克里斯蒂娜是个耶和华见证人, 她说: “王国聚会所举行的基督徒聚会, 帮助我建立自信。 我在聚会所里很有安全感, 因为那里没有人会歧视我。”

雅斯曼记得自己在九岁那年, 第一次成为众人歧视的目标。 雅斯曼也是个耶和华见证人, 她说: “每个星期四都是我最没有压力的日子, 因为那天晚上我会参加基督徒聚会, 那里的人都很爱护我, 我感觉受人重视, 没有人瞧不起我。”

耶和华见证人所提倡的志愿传道工作, 也把不同背景的人联系起来。 在英国出生的赛门, 他的家庭原先居住在加勒比海的岛屿, 后来才移居到英国。 赛门是个砌砖工人, 在一家建筑公司任职, 他在工作的地方受尽歧视。 不过, 有若干年他参与耶和华见证人推行的志愿服务计划, 这段期间他跟信仰相同的弟兄一起工作, 却从未受到歧视。 赛门说: “我的见证人同工虽然来自世界各地, 但我们彼此相处融洽, 有些人还成了我的挚友, 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背景。”

当然, 耶和华见证人也是不完美的。 他们可能也得竭力避免对别人怀有偏见。 不过, 明白上帝不偏待任何人, 也激励他们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以弗所书5:1,2)

我们摒除对人的偏见, 也会从中受益不少。 跟不同背景的人相处, 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彩多姿。 不但如此, 不久我们会见到, 上帝将会通过他的王国, 使大地成为一个公正的社会。(彼得后书3:13) 届时, 偏见歧视就会永远消逝。
作者: hettyw    时间: 2008-5-19 15:14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