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宇称不守恒发现争论之解谜(李政道)
[打印本页]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08-6-6 14:22
标题:
宇称不守恒发现争论之解谜(李政道)
我不懂物理,但这段争论确是很有味道.
这里只选李政道一方的,大家不妨看看.杨正宁一方,(他说的已经)太多了....
http://tdlee.ccast.ac.cn/jiemi.html
宇称不守恒发现争论之解谜李政道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问及有关资料季承 柳怀祖 滕丽编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序 2002年在杨振宁的直接推动下,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书中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我和杨振宁合作和分裂的事情,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震惊。
我和杨振宁的分裂,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悲剧,但它是事实,无法回避。自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破裂后,我一直保持沉默。1982年杨振宁在他的英文文集里公开发表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描述。他对此事的描述和我对事情实际经过的记忆相差太大。于是我不得不在1986年作了书面说明。在今年4月3日前,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对事实的公开说明。这一说明是用英文写的,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这之后我继续保持沉默,祈望这件事就此了结,不再纠缠。可是杨振宁却把事情转向了中文读者,借用《杨振宁文集》(1998年出版)等一些中文出版物继续对我攻击。去年,在杨振宁直接推动下,终于又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编造了更多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我不得不再一次打破沉默。
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本来这个问题是无需争论的,可是杨振宁在1982年忽然用英文发表文章,宣称当初这个思想突破是他一个人提出来的,当时我还反对。1986年我在用英文发表的文章里指出杨振宁的说法与事实不合,之后,杨振宁就改用中文不断地继续发表和加强他1982年对我的攻击,完全不顾1956年的事实和经过。
事实是,1956年,是我首先独立地做出了这个思想突破。接着,立刻就有多位实验物理学家按照我的想法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可行的,并发表了记载此事的科学论文。在这之后才有我和杨振宁合作写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和吴健雄等对该论文的实验证实。对于这项事实,当时进行实验予以证实的物理学家后来又发表了回忆文章,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做了细致、客观的描述。因此,很容易证明在我和杨振宁两人完全不同的说法中哪一个是假的。这种情形是相当惊人的,在科学史上可能也是很少见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歧是中国学术界十分关心的事。现在事情又有了新发展,我觉得有必要让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学者及所有关心此事的炎黄子孙能进一步了解李杨合分的真实情况。因此,我才把就此事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女士的全文及当年有关的英文资料的中文翻译,汇集出版,公布于众。
李政道
二OO三年七月
写于纽约
李政道答记者问
问: 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去年在台湾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今年可能又将在大陆出版,您对此书的出版有什么评论?
(1)答
问: 书中有关您和杨振宁的关系的记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超过了书的其他内容。您认为其中原因何在?
(2)答
问:李杨合分,症结所在,据一般人看来,是由于你们之间的下述争论:获诺贝尔奖的论文的思想,即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这一思想的突破,是你们二人中谁第一个提出来的。据杨振宁的说法,是他“在一个节骨眼上,我(指杨自己)想到了……”,还说你先是反对这种观点,经过他的说服后才同意的[1]。 您认为这种说法符合事实吗?您能不能说明一下您知道的事实真相?
(3)答
问: 您举出布德、克瑞廷、雷特奈尔、塞缪斯、史瓦兹和斯坦伯格等人的实验论文,作为您首先提出宇称不守恒思想的证据。但是,杨却反问您说,为什么1956年你们得诺贝尔奖的论文里一字未提史瓦兹?为什么您1970年《弱相互作用的历史》里也一字未提?
(4)答
问: 杨振宁在给吴大猷的信里说,关于宇称不守恒的论文是他起的头,因为你们1956年的论文的观念的起源、背景是他和蒂欧姆诺(
Tiomno
)的文章(1950)、他的
Ph. D.
论文(1948)和他、
Snow
(斯诺)、
Sternheimer
(斯顿海默)的文章(1954)。尤其是他和蒂欧姆诺的文章(1950)引进了
C
和
Cˊ
十个耦合常数。杨又说:当1956年大家(即所有的物理学家)都在讨论 θ-τ之谜时,只有他(即杨)集此诸背景于一身,所以有了宇称不守恒的观念。[9] 你觉得杨的说法有根据吗?
(5)答
问:关于你们获诺贝尔奖论文的写作,杨振宁在他的文集里说:1956年“5月底,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得了严重的腰痛病(几年以后,诊断为椎间盘脱出症)。……在病榻上,我(指杨)口授,由妻子致礼写成了一篇论文。因为她未受过文秘方面的训练,所以只好一字一句地照记下来。论文的题目是:《在弱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我把稿子拿给李政道看,他作了几处小改。”[12]杨振宁又说,关于“这篇论文是怎样写成的?李政道对此一概回避,顾左右而言他。我知道,有朝一日我必须把真相公诸于世。”[13]能否请您讲一下,您对该论文写作的回忆是什么?
(6)答
问: 杨说,1948年底罗森布鲁斯(
Rosenbluth
)和他合作写关于
Meson
Interaction
(介子相互作用)的文章,那时候您还没有写过任何一篇文章,只不过因为您时常来他的办公室,所以才把您的名字加了上去。杨说,您认为这篇文章是你们三人平等合作写的。[15] 究竟是谁说得对?
(7)答
问: 杨说,1948年以来你们长期合作的许多文章,90%是他起的头,他做的主要突破,他执笔写的文章,包括
Parity
(宇称)文章在内。[17] 这种说法是事实吗?您有什么看法?能否具体作一些分析?
(8)答
问:杨说,你们成了名以后,您内心起了恐惧。是您自知对宇称不守恒工作的贡献很小,极怕世人会说您其实不应该得诺贝尔奖。这种恐惧与您的强烈的竞争心交织在一起,腐蚀了您的人品。[20]您认为杨的这种说法真实吗?对杨举出的一个例子,说在您在给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自传里不提吴大猷和费米,是因为您受杨的影响超出了他们。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杨根据这一件事竟然能得出如此一个结论,您觉得奇怪吗?
(9)答
问:李杨之争的另一个方面,是谁先将争论公布于世的。据杨的说法,是您"四处乱讲"引起的。[21]书里还提到了1962年5月《纽约客》杂志上发表的伯恩斯坦的文章《宇称问题侧记》,说许多人都认为,你们两人也没有否认,正是这篇文章是"造成他们两人关系正式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22] 您是这样认为的吗?
(10)答
问:杨认为,伯恩斯坦的文章中对您有不真实的揄扬。可是我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却看不到他所谓的揄扬。您能否猜想,他指的是那些段落?
(11)答
问:杨还说,[23]他之所以在他的出版于1982年的《论文选及注释》里把问题公之于众,是由于看到了您1971年的文章《弱相互作用的历史》和1979年富兰克林的文章《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未发现》。[24] 这些文章,一般人很难看到。您是如何评价这些文章在李杨之争中的作用的?
(12)答
问:后来(1986年)您还写了《破缺的宇称》[25] , 是说明什么问题?
(13)答
问:那么,1986年您写的《往事回忆》[26]又谈了些什么事情?
(14)答
问:杨振宁为什么在听到您要斯坦伯格把“李和杨”改为“杨和李”后就大发雷霆,写了那封大骂您的信。[34] "杨和李"的排列次序,是杨一直主张的,您要他们这样做,他为什么又发怒呢?
(15)答
问:杨在给吴大猷先生的信里总结说,他做过的大错事之一,就是没有把得诺贝尔奖的论文的名次写成“杨和李”,并认为如果当时写成“杨和李”,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39] 这个说法似乎太过简单,他怎么会拿这样的理由去说服他的老师呢?
(16)答
问:看来,关于李杨之争,要说的话你们二位都已说过,或许说,都已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了。那么,为什么在过了近二十年之后,杨振宁却又同意在他的传记里公开几乎全部的争论细节,公开发表从未寄出的信,公开发表他给吴大猷先生的信和吴先生的回信?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吴大猷先生生前曾明确表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准许发表这些信,而杨则借口恐怕保管人会透露而把信件索要回来并且发表了。是这样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听说吴大猷先生在世的时候,曾多次与人谈及您的为人和人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这样的吗?
(17)答
问:江才健的书里描述了大量人际之间的故事,借别人之口,透露了不少暗喻、攻击、中伤。您对此有何评论?
(18)答
问:李杨之争是历史,是现实。虽然,历史上类似的争论不乏其例,但终归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不能借鉴历史,趁两位当事人都还健在,使争论有一个合理的结局?进一步想问一下,您曾为结束争论、恢复和解作过什么努力?效果如何?您认为应该怎样结束这一争论?
(19)答
本文注解。( 在阅读本文时,将鼠标指向注解,例如
[12]
,注解[12]即会弹出,有的软件有拦截弹出窗口功能,例如google的工具栏,这时,只要点击拦截窗口,令其允许本网址弹出窗口通过即可。)
全书下载(TDbook.zip, 5.9M, PDF文件)
[
本帖最后由 choupiwen 于 2008-6-6 15:28 编辑
]
作者:
不朽的神话
时间:
2008-6-6 14:24
呵呵,这两个人真是有趣,哎~~
作者:
hettyw
时间:
2008-6-6 17:16
标题:
太可惜了…………
我总是觉得宇宙中的一切都应该守恒…………也许我现在才疏学浅得实在没资格给出这样的结论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