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施密特报告崛起的中国-要求平视中国接受两岸统一 [打印本页]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8-6-13 17:21     标题: 施密特报告崛起的中国-要求平视中国接受两岸统一

中国问题专家解码施密特报告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施密特语惊四座



本周四,89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柏林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做了一场精彩的题为“崛起的大国:中国”的报告。他呼吁西方尊重中国这个世界尚存的最古老的文化,并毫不讳言他的观点: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相比,人权问题处于较次要的地位。报告之后,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主席、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就德中、西方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西藏、台湾等问题与施密特展开讨论。德国之声记者会后采访了桑德施耐德教授。
德国之声:桑德施耐德教授,赫尔穆特·施密特不顾近90岁的高龄,接受电视采访,并做报告,为中国"正名",不惜为此受到此间媒体的批评。他为什么这样做?
桑德施耐德:赫尔穆特-施密特不间断地对国际发展的大趋势进行深入和敏锐的思考。他个人拥有几十年积极从事国际政治的经验,同时他不参与任何的时政,不用寻求任何支持,因此在讲话时不必迎合任何群体的口味。他怎么想就怎么说,有些人可能不爱听,但这不妨碍对他所说的进行认真的反思。

德国之声:《时代周报》驻京记者布鲁默刚刚发表一部小书,题目叫做《中国不是罪恶之国》。他在书中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说从赫尔穆特-施密特75年首次访华到2005年红绿政府结束,三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赫尔穆特·科尔,格哈尔特·施罗德)在30年间与中国建立了积极的互信关系,而默克尔上台两年多就将德中关系推上了对抗的道路。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桑德施耐德:不同意,对抗这种说法太过了。也许德国两年来的对华政策有些迎合大众的趋势,但德中关系的本质,从政治接触到经济关系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双边关系的气氛,不管是德国对中国的批评,还是中国对德国反应的失望。从象征层面上来说,友好的、能够经受挫折的德中关系不再是理所当然。但我还是觉得对抗的说法有些过分。

德国之声: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正在中国访问,您对他这次访问有什么期待呢?

桑德施耐德:施泰因迈尔在中国会继续推行他务实的、所谓"静悄悄"的外交,我想他在北京的谈话伙伴也会以务实的态度回应。施泰因迈尔会与中方讨论一些只有中国参与才可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伊朗的核计划,气候保护,还有能源策略问题。施泰因迈尔会阐释德国和欧洲的立场,中国会作出理性的反应,因为中国知道正是施泰因迈尔极力维护德中关系的根基。

德国之声:在中国问题上,德国的一些政治家愿意发表迎合民众的言论,德国的部分媒体习惯于将中国政府描述成压制机器,而德国普通老百姓担心中国人会危及他们的富裕生活,这三者当中,哪一个现象最先出现的呢?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桑德施耐德教授


桑德施耐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很难说。不过如果回顾一下历史,我们有关中国的讨论确实像钟摆一样,喜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几年前是中国热,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着迷,很多人到中国去旅游,所有涉及到中国的都是积极的,而今天正相反。今天我们害怕中国,一些人或是媒体不断为这样的恐惧添加作料。当然从我们西方的角度看,中国存在人权问题,但如果只把人权问题挑出来,并以此作为中国的全部,这只会加剧对中国的片面理解,无助于与中国建立理性的、实质性的关系。

德国之声:在这样的气氛下,维护中国的任务便落到了这些前总理的身上,因为他们不必讨好选民?

桑德施耐德:不只是几位前总理,目前谈中国积极的方面根本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人愿意听。我们德国以调查为基础的新闻报导原则在中国问题上至少在一个瞬间被彻底放弃,不管是西藏的真实情况,还是中国整体发展的情况,在达赖热、在对中国人权状况批评的声浪中,都退居次要地位。这不符合中国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保证报纸的发行量。

德国之声:赫尔穆特·施密特在今天报告的最后告诫西方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放弃傲慢的态度,放弃说教,并尊重中国的文化。您认为,如果西方政治家无视此类忠告的话,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完全的对峙吗?

桑德施耐德:我不相信中西方之间的分歧已经具备了全球性对峙的分量。其实,国际政治有时候很简单,你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你。如果我们总是抨击中国,那么我们就不用奇怪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不那么合作的态度。如果我们总是将中国描述成未来对我们的威胁,那么中国有朝一日真的成为西方的威胁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必须抛弃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既看到中国的问题,同时不忽视中国的整体积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成功的对华政策。

德国之声:赫尔穆特·施密特预测,中国大陆和台湾将在二、三十年内实现统一,您的看法呢?

桑德施耐德:令人吃惊的是,在奥运年,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向完全宽松的方向发展。双方又开始高层对话,各个层面的关系都活跃起来。台湾海峡的这一积极的、放松的发展是我们几年前、甚至几个月前都无法想象的。其实,西方几十年来一直推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赫尔穆特·施密特今天大胆说出来的,台湾和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我们希望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谈判获得建设性的结果。

德国之声:您认为德国高层政治家不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是个错误吗?

桑德施耐德:是的。这完全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对中国人民无益,也不能促成中国的任何变化。这样的举动只会得到德国公众的喝彩。但我再强调一遍,这不是负责任的对华政策。中国现在是如此自信,这样的象征性举动只能在中国引起失望和愤怒。而这不符合西方的利益。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要想有效解决国际问题,我们需要中国的合作。




采访记者:张丹红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8-6-22 00:54 编辑 ]
作者: paradoxfishbear    时间: 2008-6-17 08:20     标题: Helmut Schmidt

他很理性,眼光深远锐利。嗯,一直喜欢。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8-6-21 23:53     标题: 施密特报告崛起的中国-要求平视中国接受两岸统一

德中/欧中 | 2008.06.21 施密特报告崛起的中国-要求平视中国接受两岸统一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放弃政治说教



德中/欧中 | 2008.06.21
施密特报告崛起的中国-要求平视中国接受两岸统一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放弃政治说教
上周四,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做了题为“崛起中的大国 – 中国”的报告,从中国历史谈到中国30年来的腾飞,从中国面临的内政、外交挑战到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方向,最后向西方提出与中国打交道的建议。自3月中旬西藏危机爆发之后,此间媒体一度将对中国的报导浓缩至践踏人权和西藏问题。施密特不顾89岁高龄,在“时代”周报上撰文,接受电视采访,为中国“游说”。德国之声记者柏林听了施密特的报告,归纳其最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报告一开始首先声明他不是中国问题专家,而是一位周游世界者。他对中国的认识基于过去30多年对中国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谈话以及几部有关中国的书。而一般的西方政治家可以说只对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有所了解,而这种了解又是不全面和肤浅的,因此,"我们对当今中国判断的标准是依据有两千年历史的基督教,还有欧美持续300年的启蒙运动,再就是近来中国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化、印加文化、或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没有哪一个古老文化能通得过我们那自以为是的道德和政治评判。但因为这些文明都没落了,所以它们逃过了面对我们消极评判的命运。"

施密特从中国历史谈起,中世纪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以及从清代开始中国的没落。施密特认为,上世纪40年代末,中国饱受日本侵略和国共内战的创伤之后,也许只有共产党相信中国人民的旺盛生命力。西方政治家中大概只有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人民的潜能略有直觉,是他坚持给与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男女平等,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但北京政府旨在破旧立新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将中国推向崩溃的边缘。70年代末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西方、特别是美国只将中国当作西方产品的倾销地,而忽视了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际政治方面的竞争力。施密特预计,"中国将远在本世纪中期到来之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成为一个经济和金融的强国。中国现在就已经是货币政策方面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目前的外汇储量是1万6千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中国的军事实力虽然远不敌美国,但其政治影响却在不断上升,在亚洲,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并已波及拉美。"

施密特说,美国强加于中国军事扩张的意图,因而在军事上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并在世界上四处树敌,"与美国相比,欧洲对中国、对俄罗斯持更为理解、更为合作的态度。其结果可能是,美国过高估计自己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过分使用其常规军事力量,并在中期内,我说的是几十年内,越来越远离欧洲,最终自我孤立。"

在施密特看来,中国唯一的外交问题是台湾的回归。除此之外,中国不愿与美国发生冲突,也不愿与印度、日本为敌,而是将继续与欧洲、俄罗斯及中亚、非洲的合作。

与相对平静的外交领域相比,中国面临巨大的内部挑战,包括人口老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贫富悬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等等。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施密特认为,整体来说,中国的内政相当稳定,"邓小平开始实施教育改革以来直线上升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以及对教育、科研和发展的重视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中国普通百姓的物质生活从未像今天这样富足。"

施密特说,在他看来,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意识形态的真空,或者说是国家哲学的真空,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已不再适用。施密特因此估计孔子的儒家思想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复兴和推广。施密特继续谈到中国社会的进步:"法制国家正在形成,虽然步伐缓慢,但大方向十分明确。中国甚至出现了民主的苗头。目前只在最基层和最上层存在民主。村长是民主选举,政治局常委会也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将中国人全变成民主的拥护者,这是西方的幻想,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距甚远。"

中国近期内的发展趋势如何呢?"到202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其增长率是欧洲和北美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企及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将继续提高,但中国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或最多是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即使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天文数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将达到法国、德国、加拿大或美国的水准。与这些国家的接近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估计会到本世纪末。"

但与此同时,中国在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与欧美水平的接近将会迅速得多。施密特认为,中国在外交方面仍将保持谨慎,不会主动挑起与其他大国的冲突。唯一的例外是台湾问题。假如台湾宣布独立并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这是中西方发生武力冲突的唯一可能情况。施密特由此谈到中国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国防预算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我还没有把美国伊拉克战争的费用计算进去。中国没有可大规模用于战争的海军,没有航空母舰,也没有强大的空军。如果中国不在台湾问题上受到挑战,中国是不会对国际和平构成任何威胁的。"

施密特最后谈到西方应当如何与中国打交道。他说,欧美政府到了认真考虑对华政策的时候了。迄今欧美国家的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表现得没有把握。施密特对西方提出了三项建议:"第一,放弃傲慢和居高临下的态度,放弃政治说教,对中国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一个古老文化表示尊重,这一忠告也是针对柏林的;第二,将中国纳入国际经济、气候和裁军的机制,将中国视为与美国、印度、俄罗斯及欧盟同等的伙伴;第三,西方必须接受随着经济关系的不断密切而可以预见的台海两岸的统一,不对这一发展采取政治推延战术。 "

施密特说,台湾数百年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间只有日本半个世纪的殖民间隔,另外半个世纪蒋介石造成的分裂。他强调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或日本都没有任何理由阻挡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施密特告诫西方政治家,经济上的竞争和政治上的合作是能够彼此兼容的。施密特举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例子,这些国家的崛起并没有危及欧洲的富足,相反,新的竞争者带动了欧洲的继续发展。此间的媒体应当对此作出正确的阐释。施密特最后说:"西方必须知道,而且西方政府必须告诉本国的民众,西方是不能阻止中国在经济、技术、科学和政治上的崛起的,这是西方无法施加影响的生活现实。"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张丹红
作者: paradoxfishbear    时间: 2008-6-23 03:45     标题: 再赞!


作者: nanshan    时间: 2008-8-26 01:15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