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奥运考验中国包容心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8-8-4 14:22     标题: 奥运考验中国包容心

于泽远

  几天前在理发店,一名来自东北的理发师与笔者聊起了奥运话题。在谈到奥运火炬传递在中国境外受到干扰时,这个喜欢美国NBA和国际足球明星的年轻人突然愤愤不平地说:外国人就是不愿看到中国好!

  理发师的话虽然偏激,但表达了部分中国民众长期以来对外国(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抵触情绪。尽管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尽管改革开放的大鼓已经擂响了30年,这种交织着自大和自卑的排外情绪仍时不时地显露端倪。

  自100多年前列强轰开中国大门,强行将自视天朝的中国拖入国际社会后,争斗、猜忌与接纳构成了中西交往的主旋律。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把西方视为侵略成性的敌人,西方则把中国看成是专制落后的堡垒。虽然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增进了中西之间的了解,但历史的创伤、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官方价值观的影响,仍使许多中国民众对西方为主的国际社会深具戒心,并常常把一些对具体问题的争执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难以用包容平和的心态看待来自外部的批评。

  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被有识之士看作是中国正式融入世界文明发展主流的盛典。在与8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万外国游客、几万名运动员和媒体记者密切接触后,部分民众对外国的某些偏见是否会减少?中国能否培育出一种豁达的自信应对国际上的不同声音?中国古老的黄土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融合是否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超出奥运本身的问题或许能在奥运后找到答案。

  无论是否赞同中西融合,大多数中国人都怀着期待的心情迎接奥运盛会的到来,并力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礼待宾客是中华文化的美德,但参加北京奥运的境外记者和游人不会满足于被“礼待”,他们可能不谙“客随主便”的道理,而会用自己的眼睛和价值观来观察和评论这个发展迅速的东方大国。他们的观察和评论难免有责难,也难免夹杂一些偏见和臆断,某些人甚至还会采取中国禁止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对西方戒心未消的中国官民能否从容应对这些“跑到家里来撒野”的言行,不仅将检验中国的开放与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北京奥运能否成为中国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盛典。

  中国高层已意识到奥运的意义远远超出体育竞赛,也不只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公关活动。从去年年初放宽对境外媒体采访的限制,到5月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开放媒体采访灾区,高层表达了通过增加媒体自由度来推进改革开放的意图。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迫于压力,官方在奥运前赋予境内外媒体更大的空间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官方已表明,奥运后也不会收紧对媒体的控制。事实上,经过奥运的洗礼,媒体和公众已不大可能容忍在新闻自由上开倒车的行为。

  与高层相对开明的态度相比,一些中下层官员和民众的观念仍显得不合时宜。不久前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一名在奥组委兼职的大学教授认为,“人文奥运”就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人为奥运出力,人人为国家争光。这类冠冕堂皇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是很多官员在公开场合发表看法时的自觉举动,但“人文奥运”本应具有的以人为本、包容个性等人性内涵却不见了踪迹。

应增加“人文奥运”报道

  其实,中国官方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办奥运虽然令人关注,但除了奥运新闻外,多数境外记者报道的主体对象未必是中外领导人,而是社会公众。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的中国文化,才能反映出一个真实的中国。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数据,海外公众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最想接触的中国社会群体为普通市民(33.5%),关注官方活动的公众不到4%,排在倒数第三位。国务院新闻办前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赵启正为此呼吁中国媒体应大量增加 “人文奥运”报道,避免报道的主体与海外期待之间的“供需错位”。不过,虽然中国媒体近来增加了不少“人文奥运”的报道,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还比较少见。官方媒体的重点仍是领导人对奥运筹办的指示、先进的场馆、运动员备战、安保严密以及民众踊跃为奥运作贡献等。随着参加北京奥运会活动的国际要人逐渐来华,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外国领导人最大规模的聚集,“奥运外交”将成为中国媒体的热点。

  奥运的本质是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人文奥运”是要使每个奥运的参与者和欣赏者获得快乐,而不是简单地让民众为奥运出力、让路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在大政府、小社会的中国,“人文奥运”恐怕是北京奥运三大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中最难做好的一个。只要奥运能推动人文精神在中国的觉醒,“人文奥运”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说文解字

什么是人文奥运?

  北京当初申办 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绿色奥运将体现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也是中国在奥运期间和未来将走环保路线的承诺;人文奥运则体现奥运的人性化,也将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展示;科技奥运则是现代化的体现,将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高科技能量。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