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奥运开幕式】对比一下,一年前人们的期望
[打印本页]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8-8-12 15:40
标题:
【奥运开幕式】对比一下,一年前人们的期望
zt 别用可疑的“现代感”来唐突“孔子们”
作者:蒋家平
2007年07月18日 09:24:4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知名心理学者张结海先生最近又有了“重大发现”:中国国家形象缺乏“现代感”。由此他建议,在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千载难逢的宣传中国的机会上,应该暂时搁置“孔子”,重点塑造中国的现代形象。(7月16日《广州日报》)
张教授认为,我们当代人自己没能耐,没什么像样的东西拿得出手,所以一旦面临外国人,就只能请老祖宗来帮忙。正是这样的宣传固化了“中国-传统,西方-现代”的概念。由此,张教授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议奥运开幕式上尽量让“孔子们”休息一下,也不宜采用人海战术,应大幅度压缩开幕式中的“传统中国”的部分,大幅度压缩参加开幕式的女性表演人员的比例,多挑选体格强壮、穿着时尚、1.75米以上的中国男人参加开幕式演出。
不搞人海战术这一点,笔者是赞成的。而压缩“传统中国”和女性表演、提倡猛男帅哥参加演出的主意,则不但莫名其妙、滑稽可笑,而且逻辑混乱、动机可疑。
显然,张教授的主张是针对“现代感”而言的。不过,“现代感”这个词本身就很可疑:什么是现代感?是流行、时尚,还是开放、时髦?是不是越“现代感”就越好?越能代表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还有,是不是“现代感”天生与传统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在我看来,“现代感”这个可疑的说法,不过是某些文明人士,为鼓吹其文化单向思维和传统文化落后论而鼓噪出的一个说辞而已。他们对民族传统的文化不屑一顾,视其为无用的甚至是阻碍现代化的“文明盲肠”,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西方文明奉为圭臬,必欲效之而后快。
其实,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明演进线路和轨迹,并因而造就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多样化与文明的和谐共存。从本原意义上讲,不同的文明各有各的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本不存在谁高谁低的区分,只要适合本民族、本区域社会进步的需要,就是有价值的。而用“现代”和“传统”这个标准来对不同文明进行划分,并作出价值上高下的判断,则是以西方工业文明为最高价值的一种文化强权行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价值判别标准在我们这个国度,特别是精英的知识分子中,拥有很大的市场,以至于用是否符合西方文明标准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早成为某种思维定势和强势逻辑。而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审视中华文明的自我发展路径,如何在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交流碰撞中凸现民族文化传统的清晰脉搏,则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里,不能得到深刻而理性的思考。
张结海教授显然正是这样极具“现代感”的人,因此他才会不时地抛出“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中国形象需要暂时搁置‘孔子们’”这样的“重大发现”来。不过,张教授大约忘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哲言了。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王晓明教授说得好:“如果没有思考,既看不清别人,又不尊重自己,一味跟着别人转,那这人一定没出息。”我想,中国形象是不是缺乏“现代感”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在于中国能否走出一条符合民族特性和文化轨迹的道路来,能否以鲜明的个性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按照张教授开出的方子,中国形象的所谓“现代感”是有了,却不免会陷入好莱坞大片所虚幻出的时尚文明的荒唐中。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