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胡锦涛、温家宝读什么书?阅读成整饬官风特殊工具 [打印本页]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9-6-1 16:38     标题: 胡锦涛、温家宝读什么书?阅读成整饬官风特殊工具

  日前,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早在宋代,曾为宰相的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格言。
  今天,“以书施政”,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国高官的更高要求……
  其实,打开一个人的书柜,不仅窥视到书柜主人的阅读兴趣,也反映了他的思维模式及人生取向。尤其是那些左右大局的各国政要们……
  胡锦涛团中央兴读书活动
  总书记胡锦涛向来对读书与学习非常重视。
  他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至于他的读书情况,公开报道很少提及。据南方周末报道,从网上的新闻中仅找到一处。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从此中似可以透出总书记当年读些什么书的消息。
  在报刊中找到的另一报道,也与青年有关。
  198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决定从当年10月起,在全国城乡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
  同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胡锦涛专访:《读书活动要坚持不断持之以恒》。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就是“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主任。
  谈到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胡锦涛说:“对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并非任何书都是‘开卷有益’的。对青少年说‘读书无禁区’是不适宜的。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诲淫诲盗、黄色手抄本和西方资产阶级的精神垃圾对青少年的污染。”
  知识给人力量给人幸福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视察与座谈。谈到读书时他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他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温家宝说,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提倡读书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曾在中国政府网在线交流时说过,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温家宝最大爱好是读书
  温家宝曾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唐尼问:“你一定读了很多有关美国的书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温家宝答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谈到读美国的书,我可以跟你讲一个故事,就是我见韩国总统卢武铉时,他说他的就职演说引用了林肯1861年的一段演说。我回去翻我书架上有关林肯的书,发现在同样的一段话下,我用铅笔画满了红线。林肯说,记忆的神秘琴弦,从每一个战场和每一个爱国者的坟墓,延伸到这些广阔国土上的每一颗跳动着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一定会被触动,它一旦被我们天性中善良的性灵所触动,必将奏出联邦的大合唱。我想林肯处理南北战争的态度影响了卢武铉,他希望朝鲜半岛南北和解。”
  据媒体报道,温家宝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探访青年学生时透露,在大学期间,他50%的时间读教科书,应付考试;50%的时间读课外书。但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36门功课,得了35门优秀”。
  温家宝说,在北京地质大学读书时,“我把别人的睡觉时间拿来读书。晚上回宿舍,同学们都睡了,我总是读到最后熄灯。睡到半夜起床,又开始读书。那时候我没有手表,大约是早上两三点就起床了。”
  温家宝说,不希望现在的大学生们都像他那样苦读书,但希望大家博览群书,多记点知识总是有用的。
  “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对国情、历史、人民走过的道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会产生深厚的爱。因此,希望同学们不仅在学校认真学习,还要走到实践中去,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他说。
  很少引用教科书上的话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的总理温家宝,提及罗马帝国凯撒马可·奥勒留所著《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他频繁引用其间的名言“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缕青烟消失了”。《道德情操论》温家宝公开推荐不止5次。在2005年的“两会”,他就曾给企业家郑重推荐。“毒奶粉事件”之后,赴美访问的温家宝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温家宝与文艺界大师多有私人交往。谈及2005年去世的巴金,称“那本《随想录》出版后,我读了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那是一部写真话的著作”。
  自他担任总理,他每年还会去探望国学大师季羡林,还曾探讨“和谐”话题。去年8月,他第5次拜会季羡林,谈及这一年的多灾多难深有感触:“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此话出自苏轼《晁错论》。
  一位同学提到总理常在谈话中引用诗文,有很深的文学造诣。温家宝笑说:“我在网上看到,沈阳有位教授曾把我几次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代诗文统计了一下,说我引用诗文95%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温家宝说,他引用的诗文都是自学的,引用主要是因势因时而用,“比如我们过去常讲忧患意识,为什么要有忧患意识?我读贞观之治,读唐书,它就会告诉你理由,你不知道所以乱,就不知道治。最近我在想,有些事情不是不知道,‘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知道不是最难的,行动才是最难的,不仅行动是最难,善始善终才是最难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应让学生多读些书,多读些课外的书”。
  灌输理念整饬官风
  南方周末曾发表苏永通《九大高官以书施政》的文章。文章说,在执政党长年提倡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私趣,更成为他们灌输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文章列举了中国九位高官的读书情况。并说,这并非一个基于权威调查之上的官员阅读排行榜,主要从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和事件中选取。
  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身体力行
  汪洋把《世界是平的》从北京中央党校带到重庆,又带到现在他主政的广东。
  2007年年初,这位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将此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官员,要求“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
  其热潮也迅速蔓延到民间,这座吃喝打牌氛围浓重的城市喊出打造“书香城市”的口号。“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汪洋说。
  到了广东之后的汪洋,与网友亲密互动——这些都是他对《世界是平的》的“身体力行”。促使世界“变平”的重要因素是互联网。
  汪洋还邀请作者弗里德曼来访。这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对他推动的“解放思想”讨论留下深刻印象。
  汪洋说,“当今社会,领导干部身在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要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就应当从读书学习中汲取精神食粮。”
  他曾透露自己看了陈开枝写的《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这上面写,吴南生置生死于度外,他说‘就让我到汕头去搞实验吧,要杀头就杀我的头……’我一看真是激动啊。”
  薄熙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专攻经管
  作为前商务部长,薄熙来将重点放在经济管理方面。
  他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书,这套作为当地干部教材的“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是他在商务部任内时组织编写的。重庆“万名干部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大培训”于是拉开序幕,薄不仅是倡导者,更亲自上台授课。
  他重点强调了“扩大开放”,并试图言简意赅,“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他还说,“这就好比打乒乓球,如果只在家里和老婆、孩子打,也会赢得挺开心,但难有长进。敢于和强手交锋,就是输了,也会进步。”
  去年初,薄熙来调研中发现,当地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匮乏,个别区县领导甚至对一些经济术语“一问三不知”;更重要的问题是,他认为当地官员观念不够开放。
  在两年的时间里,重庆的一万多名干部将接受“回炉”教育。
  马凯(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写诗荐书
  在部长们的“荐书寄语”中,国家发改委原主任马凯的方式最为特别——写诗。他创作《读书者言(十首)》“书籍”、“开卷”、“好书”、“精读”、“泛读”、“勤学”、“好问”、“购书”、“裁书”、“用书”,总结自己对读书的认识。
  这十首诗是马凯专为发改委成立的青年读书研究会写的。马凯以“兄长”的身份,和青年分享读书感受。他表示,自己兴趣不多,但最大的爱好是爱书、买书、藏书、读书、抄书、写书。他说,没有书,就没有他的成长。
  马凯是古典诗词爱好者,已出版两部诗集。为文学界提及较多的是《自在人(山坡羊)》,他写道:“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徐光春(河南省委书记):国学开讲
  去年“世界读书日”,《中华读书报》约请10位省部级官员撰文,“只有徐光春写了。”时任该报总编辑的庄建告诉南方周末。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这位河南省委书记写道。
  2006年底,学新闻出身的徐光春还专门登上郑州大学“国学大讲堂”,两个小时的演讲,从《尚书》、《诗经》谈到《中庸》、《论语》、《左传》,涉及孔子、孟子等十几位古代思想家。
  而曾经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的经历,令他不断强调文化大省概念。
  卫留成(海南省委书记):亲做“教案”
  至今还有人认为,海南官员还应该继续读那本《致加西亚的信》——《海南日报》去年采访他们的省委书记卫留成,卫一脸痛惜地说,“哪怕我们的干部能落实好30%的政策,海南的发展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2004年,海南省政府的厅局长和县市长们,收到新任省长卫留成的特殊春节礼物《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是沉重的——事实上是新上级的批评,当时卫初入政坛,政府执行力之低让他“很不习惯”。第一个月下来,开办公会和批示的57件文件,只有两件办完。
  他仍把自己当CEO,希望“把企业优秀的执行文化融入政府以民为本的本质要求之中”。
  同样是强调执行文化,卫留成还向海南的省人大代表们推荐《改革政府》,这本书为美国政府开出十个药方,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
  卫留成不遗余力地推动官员的学习。他更自己编辑了《〈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送给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海南周刊》披露他向官员们推荐一部《心耘》,“揭秘一群经济精英是如何推动新加坡神奇崛起的书”。
  陈建国(宁夏自治区委书记):“五有”“四不”
  去年是宁夏建区50周年,年初,书记陈建国向全区县处级官员“隆重推荐”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此书讲述的是“独臂将军”余秋里,当年出任石油部长,率部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故事。
  陈建国自主政宁夏以来,尤其注重官员的精神状态,在各种公开场合强调,当“干部”首先要“干”字当头。
  书籍成为其施政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记者在宁夏看到陈建国的数十件批示,大多与学习和读书有关。他不仅推荐党报党刊理论文章,也推荐他认为对做好宁夏工作有益的书籍。
  宁夏自治区党委中心组有“五有”“四不”的规定,即有签到簿、有学习安排通知单、有集体学习记录本、有个人学习笔记、有参考资料;不以传达会议精神代替集中学习、不以领导作报告代替中心组成员专题讨论、不以参阅辅导材料代替阅读原著、不以学习笔记代替学习心得体会。
  杜宇新(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带头“漂书”
  从家里带上五十余册书,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参加他所倡议的“漂书”活动。“图书漂流”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可以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标签,放在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别人阅读。
  前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哈尔滨启动“月读一书,打造书香哈尔滨”活动,目标对象是全市的机关公务员。
  杜宇新率先在当地媒体上发表自己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后感。他说,自己就是以身作则,引导公务员多读书。“每每进入德鲁克的思想殿堂,我都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杜宇新反思中国无数城市中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集中整治”,认为集中治理一旦成为常态就是不正常现象,更应该“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做好该做的分内事情,使各方面的工作少一些轰轰烈烈,多一些平静无波”。
  李军(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词曲言政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去年为外界所知的第一件事,是让官员们上电视PK,通过公推竞岗产生四个区县党委书记。第二件事,当属他向官员推荐《致加西亚的信》。
  这本书虽早在官场流传,但李军仍希望读有实效,“我总体感到,现在贵阳市还是发指示的人多了一些,送信的人少了一些,而且把信亲手送到的人更少了一些。我们要多培养、多发现、多重用像罗文这样敬业、忠诚、诚信的人。”
  朱永新(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推广读书节
  朱永新自赴京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几个月,他的几个书架已经填满近半。他看了《大国悲剧》、《货币战争》、《金融危机》,“你看这些书就可以了解社会在关注一些什么”。
  自2003年起,作为政协委员的他,连续5年在两会上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还曾当着总书记的面,建议领导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在他提倡“将阅读进行到底”的这几年里,中国的国民阅读率正连年下降,甚至跌破50%。
  不过,至少他的宣传已经取得了局部成功,他所在的苏州市,已经有了一年一度的阅读节,还有参加他推动的“新教育实验”的五百多所学校,也都有了读书节。
  这位曾分管教育的苏州市前副市长认为,应试教育是造成阅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促使他由一个“论道者”转为一个“行道者”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本书——《管理大师德鲁克》:约瑟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曾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得·德鲁克和德鲁克父亲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 李利

引文来源:http://china.zjol.com.cn/05china/system/2009/05/28/015547350.shtml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9-6-1 16:52     标题: wamway评说

网络增加了人们的视觉范围,增加了人的时代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心浮气躁的心态。

而书籍,尤其是那些经过历史洗涤的,经过时代考验的书籍,带给人更多智慧和踏实。

网络有如流星,书籍有如恒星。

经济危机的今天,也许埋头书海才能让人忘却现实的烦恼,也许只有书海中能找到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和办法。

奥巴马上任一个多月就多了不少白发,胡温领导下的中国面对金融危机扫荡迄今屹立并无大碍,也许得益于相关领导层中有一批善于学习的人。
作者: 321321    时间: 2009-6-1 18:08

谢谢。
谢谢你的提示和善良。
如果世界都这么善良,就是和谐社会了。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