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冷眼看新疆 - “新疆六条”和“三少一宽”ZT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月亮
时间:
2009-9-13 09:44
标题:
冷眼看新疆 - “新疆六条”和“三少一宽”ZT
新疆又出事了,与上次不同,这次暴徒使用的武器是针管,但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因为没人知道针管里面装了什么。
其实,维族祖上远不如子孙这样“勇敢”。历史上的维族是个挺窝囊的民族,虽也跃马扬鞭,但更像只温顺的绵羊,被匈奴、蒙古、突厥这样更加骠悍的游牧民族撵的四处流窜。其祖先是谁更是搞不清楚,没办法,只能在汉人的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没有汉人的接纳、庇护,便没有维族的今天。这是历史,也是事实。
这样一个历史上饱受欺凌的民族,在49年以后,民族地位直线上升。然而,饱暖思淫欲,上世纪90年代后,不少维族人不再安于现状了,变得“强悍”起来,梦想建立所谓的“东土尔其斯坦共和国”,梦想像沙特人一样,靠地下的石油、地上的棉花过上花天酒地的日子。
是什么原因使一些维族人数典忘祖、想入非非、忘恩负义呢?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新疆六条”和“三少一宽”政策。
“新疆六条”主要包括这样几条:招工、招兵、大学招生少数民族要占60%以上(所谓“三个60%”);各级政府主要干部要由少数民族担任,将汉族干部的比例降到10%以下。所谓“三少”,就是少数民族犯罪要坚持“少抓、少捕、少判”;所谓“一宽”,就是少数民族犯罪在量刑时,对比汉族要“尽量从宽”。
现在来看,此政策遗害无穷,典型的“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一个是,无论如何掩饰,新疆的汉族同胞事实上是在法律面前低人一等地生活着。“少抓、少捕、少判” “尽量从宽”,连法律都倾斜了,何谈公正。应当说,在新疆,最应该喊冤叫屈的是汉人而不是维族。
再一个,90年代后,大陆的国企纷纷进行改制。在新疆,由于工人比例中维族较大,因此,很多维族工人下岗待业。当初的照顾倾斜,变成了今天的一个个包袱,这是当初制定“新疆六条”者始料不及的。
同样,90年代后,大学生就业也逐渐推向了市场,这又造成了找不到工作的维族大学生对政府的不满。历史上,动乱也好,暴乱也罢,单靠文盲+流氓是难以成事的,必须要有知识分子的加入。而大学招生少数民族要占 60%以上这条政策,客观上正在制造着这样的知识分子。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把手”必须是维族人的规定,则直接导致了中共基层政权的动摇。你也许会说,谁不知道中共的“一把手”是党委书记啊,政府的“一把手”说话顶个屁。但那是内地,在新疆,当名义上的“一把手”汉人领导一大群维族时,“一把手”的话才是屁都不顶一个。
1982年9月13日,新疆自治区以立法的形式,宣布全面恢复使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老文字,并使之与汉语并列,成为新疆官方语言文字。民族融合的最重要环节---始于1971的文字改革被彻底断送!此后,被封闭的寺院、经堂重新开放,经文学校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精神文明在宗教面前不堪一击。
“新疆六条”和“三少一宽”政策的制定者天真地认为如此就可以向维族示好,如此就可以各民族兄弟团结如一人,结果却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使维族离心离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新疆六条”和“三少一宽”政策另一个危害是贻害后任者,它给今天的中共领导人套了个枷锁,使今天的中共高层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无法施展拳脚。
此政策不废止,边疆永无宁日。
作者:
hettyw
时间:
2009-9-13 10:38
要真正平等,就要减少不公平的政策。因为无论政策如何宏观调控,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长久下来吃亏的总还是占少数的。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