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到Joan电话,说下周就是中秋了,正巧又是我的生日,邀请我和一帮中国留学生一起聚会,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过中秋,于是计划去Time Sq的一家中餐馆吃饭。Joan在电话里热情的介绍说,他认为这是一家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餐馆,因为知道我家里也是开饭店的,所以特别挑了这么一处他觉得有档次。2 P, Y# G n% z X3 c+ L
6 [; K4 B1 t+ p/ H# u1 O但不知道怎么的,我老觉得那家店的名字古怪,感觉听了就倒胃口,后来在网上一查,看到评论后验证了我的这种印象。总之呢,此店是骗鬼子们的伪中餐,不管它的内部装饰有多少中国元素,但味道远远不及。Joan如果能尝尝我们饭店做出的中国菜,估计在美国的这些中餐馆都不会去了。想要在美国吃到地道的中国菜是有些困难了。 3 R& d4 \8 c" w. ^6 | - K* s# G$ D% @看着网上那些中国菜肴的图片,不觉口中唾液分泌旺盛,脑中浮现起浸着红油、麻辣爽滑的水煮鱼,还有鲜香软嫩号称“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口水鸡,这可都是老爸的拿手菜。还记得我小时候每回生日,老爸总会做这两道菜外加一道麻婆豆腐。长大后时常笑这是老爸老三样,没新意。后来有了自己的圈子,过生日也都是和朋友K歌,泡吧,基本上没有在家里和父母过过生日了。7 \% o+ T: [( T% c0 M
, Y9 m& d! @. N% R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得又长了一岁。算一算我来美国也已经快一年了。初当选择来美国读大学时老爸老妈还有分歧。老爸是赞成我上完高中到美国读大学,好早早历练历练; 老妈则认为我应该在国内上完大学后再到美国读研。我当时内心也很纠结,最终还是决定出国,于是高考结束后,我通过一家留学中介成功申请位于纽约的佩斯大学 Pace University,读商科管理。 4 p8 x6 y% _3 M) F9 c' x' R : }. Q1 p6 `: @$ `) S) k" h回忆起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也让我逐渐变得独立和成熟起来。曾经懵懂只知道出来是奔向自由。可当我最终有一天真正要离开家门时,当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被一层层剥去后,剩下的只有对家的思念以及对亲人的期盼。于是学会了坚强,一人在外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得自己扛着。没有了家的支持和依靠,只能让自己学会在风雨中坚持。曾于是经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老妈笑骂为小少爷的我,如今已经学会自己洗衣做饭,料理一切。于是逐渐明白了爱的真谛。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一个作为儿子的责任。 . @- P) M& g' u: [ L' B
5 O6 G2 Z- L; @, x! N
8 e5 @0 c4 j/ `2 s4 K
虽然在国内时父母很少过问,我的生活也比较独立,但刚到国外,我还是有过一段无助、寂寞的时光。最难熬的是刚到美国的头3个月。首先是英语听说有困难,每天都在上学校安排的语言课。除了学习各种事情都要自己考虑、自己做。而且国外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国内不同,初到之时,许多地方都不适应。这对于我的自学能力,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那时真是感觉来自生活的不适应,精神的孤独和学习的压力,那时我几乎每天家人打电话,诉说在国外的孤独。每次电话那端都是老爸的鼓励老妈宽慰。有他们在,让我感觉不管我在哪里,走得再远,都不是孤单的。那时候我才体会到,原来父母是我如此大的精神支柱。8 X. z6 V5 ~' O9 w! t& c3 D% v;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