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扫盲--关于磅数,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25     标题: 扫盲--关于磅数,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

(原文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144943-1-1.html


磅数的概念:
磅数Pounds,为衡量重量的英式单位,类似于我们习惯的公斤与千克等公制单位,在球拍上面是衡量张力Tension的单位之一,指的就是球拍线床上球线的拉线强度,或者说线床的松紧程度。这个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出球的效果,磅数越高,线床越紧,击球感就越偏硬。
磅数的误区:磅数越高,击球越省力(或越费力)?

更正:对于常规的羽毛球拍线而言,有一个最佳的弹性点,约是20磅左右,但如您所指的磅数越高是在以前都是穿像十七八磅磅这样的磅数背景下讨论的,你的答案当然也是对的,问题在关键在于如图所示,磅数与弹性之间的一种非严格抛物线的关系,离最佳弹性点磅数越远,线床不然就表现得越松跨而失去弹性,不然就表现得越紧绷而失去弹性。这也是穿线师一般都会默认帮初学者穿约20磅左右磅数的原因,球拍弹性好对初学者的重要性表现在,不会迫使他们在不懂得手腕发力与手胶力量有限的时候,使用大臂力与肩力去补充而形成抡拍发力的错误动作。
1.jpg

图片附件: 1.jpg (2011-10-31 14:24, 71.95 KB) / 下载次数 60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432229&k=345fe4365c0abfe291a825ed193752ef&t=1732567065&sid=gerW99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25

本帖最后由 choupiwen 于 2011-10-31 14:28 编辑

关于磅数的一些疑问:


一,为什么穿线的时候,横线要比竖线高一至二磅?


答:首先先了解一下穿线的流程,在现行的球拍设计原理与穿线机系统下,不管是哪种穿线方法,都是先穿竖线,再穿横线。竖线先穿好,此时竖线的受力环境是单一的,即球拍承受拉力后受到夹拍器的顶力作用保持原型,横线未受力也不对竖线产生应力影响。反观竖线穿完后横线的穿线过程,每穿一条横线都会叠合在竖线上面产生一个压力迫使竖线形状不再如原来一样笔直,这种相互作用的现象在穿线过程中也是考虑横竖线之间应力相互抵销的一个基本因素,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竖线开始弯曲,不再保持原来的磅数,而是在横线压力的反作用力下而提磅了,经过测量与激烈的讨论,现在业届认为,竖线经横线作用后提磅的幅度是10%左右,以平常羽毛球爱好者习惯使用的磅数区间20-30磅之间而言与对于普遍的机械穿线机而言,正常的情况下是横线加两磅即最终实现了横竖线之间应力相互抵销,而让球拍表现出线床整体磅数均匀的效果,这个理论值对于现在风行的方头球拍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因为甜区足够大不用担心把球拍拉尖,在拉框体较软,甜点区较小的圆头球拍,应考虑降低球拍拍框横向的受力,推荐横线仅加一磅。但从实际操作上也同时要考虑到穿线的流派风格与穿线机的顶力与个人习惯偏好等因素。



1.jpg


图片附件: 1.jpg (2011-10-31 14:25, 64.17 KB) / 下载次数 5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432230&k=184eec781576313daa2fd0a12da2e805&t=1732567065&sid=gerW99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26

本帖最后由 choupiwen 于 2011-10-31 14:27 编辑

二,为什么一些品牌球拍的磅数推荐值那么低?


答: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只出现在那些销售区域广至全球的品牌身上,更明显的在于那些销售时间跨度比较大的型号球拍上。


在解读这一点时我们先提一下“绝对磅数”与“表现磅数”。


一般我们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在文中涉及的磅数都是“绝对磅数”,即线本身受到的拉线等于等质量的重物在地心引力作用下产生的重力。但“表现磅数”的讨论就没这么简单,就像是研究方法之一的“黑盒法”一样,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的作用下,已经不能将重力与拉线完全等同起来。这个“黑盒”在羽毛球拍穿线看来,最大的内容就是各地区流行的穿线器材与风格流派的不同,在欧洲特别是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更为流行的是重锤式穿线机,即使用重锤受到的重力为拉力来源,这样重力与拉线的对等关系比较直接。而对羽毛球运动比较流行,球拍穿线量较大的东南亚地区,更为流行便捷快速的弹簧机头穿线机,这种就将重力对等到弹簧的弹力上再对等到穿线的拉力之上,这个“重力-弹力-拉力”三力转换的过程也成了“黑盒”的一部分,多次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磅数或增或减也是不易预料的。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网球普及得更好的地方,很多都是用网球的穿线机器与穿线风格去兼容羽毛球拍,网羽虽同门,风格却不同,比如,三磅对网球拍来说是个正常的完全可接受的磅数波动范围,但对羽毛球拍来说,是一个可以产生明显不同手感的磅数波动空间。因为“表现磅数”的复杂性,跨国的品牌一般都有“船大不好掉头”的难处,如果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去标不同的磅数,这样除了会产生考察的成本的同时又会让消费者解读成“地区性歧视”,“商品标准不统一”的可能,所以这些品牌商最终只能迁就表现磅数比绝对磅数要高的地区,在我们东南亚地区看来,就有磅数标低了的感觉,正常的情况下,读这种标示磅数,我们都会在心里面默默的乘以1.2倍,比如一把标示最高磅数是22磅的球拍,我们会视其最高可承受26.4磅,这不知算不算“潜规则”中的一种,但享受大品牌的性能的同时,也不得不同时接受这个被“一刀切”的现实。


1.jpg




图片附件: 1.jpg (2011-10-31 14:26, 92.55 KB) / 下载次数 58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432231&k=2324cd454cd748fad150dcaa858f8915&t=1732567065&sid=gerW99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27

如何清楚自己适合多少磅?
答:有一段在网络上的描述其实挺直观与到位的,读者可以参考一下

打球好几年了,拍子换了几支,拉线的磅数也升了不少,从以前的18磅,到现在的28~30磅,相信业余打球的人里也比较少上到这个磅数的吧~~~
现在再拿起低磅数的拍子,感觉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鉴于拉线的磅数跟机器和拉线员的技术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只能大致把磅数分为几个等级来说明~~~

低磅(20以下):拍线很松,击球时明显感觉到球在拍面上有滞留时间,而且球的方向控制不好,只要球不是打在拍面的甜点区,那么球的飞行方向就和你的挥拍方向存在一定角度的偏差。低磅只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上什么线,弹性都好,这样拉球和吊球都比较轻松,但就不要指望能精确控制球的落点,因为这种磅数下,就算你用相同的力度击打两个球,球的落点也未必会一样。如果拉线低于20磅,那么再好的拍子也不能发挥其优秀的性能~~~

中低磅(20~23):业余爱好者通常都是拉中低磅或者中磅,中低磅的拍子打起来感觉弹性很好,控球也可以,拉后场也没什么大问题,但还是有滞留感,这对于喜欢进攻的人来说就不爽了,进攻就是速度的体现,而击球时的这种滞留感对力量的传递是很有影响的,低磅让进攻的威力减弱。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在用低磅,我杀球也很有力啊!那么我只能说你如果适应高磅,杀球会更有力~~~

中磅(23~25):我估计业余爱好者拉这个磅数的人应该是最多了,在这个磅数下,无论拍线和拍子本身,都能发挥其特有的性能,比如说拉上68ti,就会感觉明显的高弹性,拉上65ti,就会感觉到击球感较硬。用低磅的拍子打球就像用拍子粘住球甩出去,而到了这个磅数就开始可以感觉到弹出去了~~~

中高磅(25~27):在这个磅数下,只要你之前没打过高磅,就会感觉到拍面的硬,还有拍线的弹性急剧下降,拉后场可能很吃力,击球无力。但通常适应了这个磅数的人都会觉得低磅不好打,明显的区别就是球在拍面的滞留感。在用中高磅的拍子打球时能感觉到控球很舒服,用多少力就有多少速度,各种小球也是很容易控制,因为这个磅数下仍能保持拍线应有的弹性,所以在借助来球力量和拍子弹性回击球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精准,起码对力量的反映是很准确的,即使是你击球失误了,你也会感觉到是力量用多了还是用少了,拍面角度是大了还是小了。虽然我不是说打这个磅数的就是高手,但能适应这个磅数的人对打球是有点感觉了~~~

高磅(28以上):为什么专业运动员大都拉高磅?很简单,控球!拉高磅其实是为了提高拍面的硬度,从而提高球在拍面反弹时产生类似镜面反射的精度,还有力度的精确控制,高磅使拍线的弹性降低,这样就能保证球员用多少力就有多少效果,尤其是小球的处理方面。让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这点,拿一个乒乓球,一块木板,一支低磅羽拍和一支高磅羽拍;现在先试试用木板向上击打乒乓球,并试着用不同的力度控制乒乓球弹跳的高度,很容易是吧?然后用羽毛球拍,先用低磅的,你会发现用刚刚的方法基本上无法控制球的弹跳;换上高磅的拍子,好很多了,虽然比不上木板或乒乓球拍,但还是明显优于低磅的拍子。这就证明了高磅的优点!但要打高磅不容易,首先要有力量,这并不是说你要有很多的肌肉,而是要有爆发力和手腕力,看看国家女队的球员,看上去并不是很壮,可以说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力量都比她们大,但是她们的手腕力、爆发力、还有用力时身体的协调性都很好。国家队员的手我没亲眼见过,不过我们这里一些市队省队mm的手我倒是见过,感觉是:没有我的手粗,估计力量也没我的大,但她们也能轻松地反手拉吊后场,她们的杀球也是很猛的,为什么我们这些大男人却比不过她们呢?就是手腕力,腰力~~~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上高磅,但可以说能上高磅的人至少会打球,而且打得好的占多数~~~虽然我也上28/29,估计30也不成问题,但我不是专业运动员,球技也无法跟那些真正打高磅的人比,但我确实喜欢高磅那种“爽”的感觉~~~~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27

本帖最后由 choupiwen 于 2011-10-31 14:29 编辑

补充:为什么水平较高的球友喜欢高磅?  

答:

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肌肉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控制力=人本身的力量+球拍本身硬件的弹性+线床本身的弹性,如果经过训练后人本身的力量越来越大,那就证明,达到同样的控制力但需要后面两个弹性力的补充就越来越小,而这两个补充的力越来越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对于控制力的把握只要控制自己本身的力量,而不用去考虑后面球拍的弹性数值与线床的弹性数值,等于一开始我们力量不够,不得不靠球拍与拍线的弹性来补充的时候,我们是同时抛着三个球玩,而到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后面两个球可以舍弃掉了,到达只抛一个球的简单情况,这种情况得到简化后,便能去追求组合球路与战术等更高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高水平选手都不约而同选择硬度较高的球拍再配合较高磅数的原因。  


另一些现实方面的原因:
1高磅击球响亮,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打球声音很响,后来才发现达到这一点的客观原因是发力要非常集中同时击中甜点,主观的原因就是球拍的磅数越高这个声音的亮度就越好,打球的时候叭叭的声音有时会像兴奋剂一样激励人往更高的水平发展,同时也更方便打球的人通过听击球的声音纠正自己的击球技术。

2高磅的线床稳定性更高:磅数越高,横竖线之间相互咬得更紧,击球的时候横竖线的走位现象越少见,每一次击球,人的力量其实施加到球拍上面去再通过线床的弹力最终才作用到球上面去,球头微观的示意图如下,每次击球都是线床产生弹性形变的过程,而弹性形变有时会伴随着横竖线的移位,尤其是对于像劈杀这种大发力切击球头的技术,带给竖线跑位的力量更大,线跑位会造成线床形状不规则,也给控球带来更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升磅再升磅,让线床刚如铁板,降低弹性形变的空间,增加横竖线咬合的力道


1.jpg

图片附件: 1.jpg (2011-10-31 14:29, 50.65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432232&k=2e916d23aa6db1da701e2b4a137102e4&t=1732567065&sid=gerW99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30

一,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穿线的地方,如何了解穿线师的穿线风格?

答:经常听到旁边的球友如此抱怨,某某穿线的地方太差了,穿的磅数根本就不够,松松的浪费我一条线,或者说,我才要求穿21磅,怎么硬成这样没办法打啊,或者说,机器是不是刚换过或是刚调过,这次穿的跟上次穿的明显感觉不一样。这些现象其实就是错将自己的绝对磅数的概念完全等同到表现磅数中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求解表相磅数与绝对磅数之间相对值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点:

1,过程控制,可以考虑购买一个磅数计,带在身上,到一个陌生的穿线的地方可以现场测一下穿线机的磅数,这样那台你即将交附球拍使用的穿线机表现磅数是偏高是偏低,心里就有谱了;

2,结果控制,如果没有类似磅数计这种可以直接求解表现磅数与绝对磅数之前相对值的测量仪器,可以随身带一把自己习惯的球拍,交给穿线师,跟穿线师说,我需要穿到这个磅数,或者从穿线师那里拿一些刚穿好不久的球拍,了解一下磅数风格再提出自己要求的磅数,等于把过程控制交还给穿线师自己,自己只做好对结果的控制,也有利于简化问题,达到缩小表现磅数与绝对磅数之间差距的目的。


二,喜欢高磅但又担心球拍寿命太短,怎么办?

答:高磅球拍在场上使用,尤其是对于有碰拍风险的双打而言,说是刀尖上的舞蹈一点也不为过,稍不小心碰了拍,球拍就可能一命呜呼。在这里不得不说下碳素这种材料的特点,碳纤维它具有比铝合金韧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在同等承重的条件下,它的重量仅为铝合金的2/3。碳纤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抵抗过重的横向剪切力,所以特别忌讳撞击。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又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如是刚体验线床出球的刚性放在第一位考虑的话,第一个可以考虑一下类似ARC-Z这种小拍面设计的球拍,第二个是可以考虑一下像RS的WS96这些24*24这种加密线床的羽毛球拍,这些都可以实现不用依赖高磅而体会到刚性出球的感觉。


三,能拉高磅的球拍就是好球拍?

答:虽然说好球拍往往能穿高磅,或者说高磅已经约套俗成成为好球拍的一个标准,但这是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标称能拉高磅的球拍,更多的是他们的价格仅仅是百来元,这放在前几年绝对非常吸引人,但这些带着“磅数明星”光环的球拍,真的是适合大多数人的球拍吗?

上面提到,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抗横向力与抗竖向力两个不同方向力的上限区间,拿碳素球拍的前身铝合金球拍做例子,铝这种材料横向力与竖向力的分布就比较均匀,抗竖向力方面在球拍上面主要表现为承受高磅,横向力的表现为承受外力冲击,铝合金球拍与碳素球拍相比,抗横向力不如碳素球拍那么强,所以以前的铝拍穿个20磅就差不多到尽头了,再高就会把球拍穿变形。但最差的结果也仅仅是球拍变形,要把球拍穿断也不是容易的事,这一点就是铝合金材料在抗竖向力方面的优点了。排除碳素材料抗竖向力的先天不足,碳纤维简直就是为拍类运动而生的,重量明显轻于铝合金但抗横向力方面又明显高于铝合金,也即是这一点,碳素几乎已经全面替代了铝合金球拍。提这一点,是为了说明,碳素材料的横向力与竖向力其实是可以分配的,碳纤维通过离型布织成型的过程中,横向量与竖向量的分配量不同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横竖向可抗力,当把绝大部分碳纤维的量处理成横向的时候,球拍的抗高磅能力就自然高上去了,这种做法就好像是拆东墙补到西墙,再对外宣称,我们有最坚固的西墙。对于球拍而言,其实好不好打体现的是球拍本身的综合性能与人的手感之间的一种均衡与协调的程度,对球拍而言,耐高磅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方面,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不管其他的如球拍寿命,球拍的抗扭性能等,也不见得是一个好的做法,这些方面其实如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一样,其实只有长板是不够的,关键是一些短板是否被刻意掩盖或者选择性忽视,这也是问题的关键。说到底,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选择球拍的有效标准。
作者: choupiwen    时间: 2011-10-31 14:31

怎么知道自己应该用多大磅数的球拍?

初学者经常听旁边的人讨论自己的球拍用多少磅,怎么知道自己用多大磅数的球拍呢?

答:这个问题有简单与复杂的答法,简单的就是您翻下前面笔者发表过的文章《关于磅数,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文章提供了的理论,你可以参考一下,基本可以辅助圈定合适的磅数范围。
复杂的答法,先提两个原则:

一,相马难,溜马易,故非伯乐者,相马不如溜马。前面讨论的是穿线的理论值,但其更重要的最终表现值,是使用者本身的状态,拍线的抗拉延能力,穿线师的技术与状态,穿线机的质量与保养情况,甚至气候的温度与湿度都有影响,

二,适则升,不适则降,升降之间,自有分寸。你可以从自己前面打过的磅数,一磅一磅的往上升,稍有打不动的感觉,就开始往下降,稍有软的感觉,再往上升一点,正常的情况下,最高点与最低点的中心值,就是您最适合的磅数,这个过程建议在熟悉的穿线环境下,比如同一部穿线机,同一个穿线师,非明显变化的气候环境下进行。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