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吟诵教学笔记之-- 《宿建德江》 《登鹳雀楼》 [打印本页]

作者: 家庭主妇    时间: 2011-12-7 11:04     标题: 吟诵教学笔记之-- 《宿建德江》 《登鹳雀楼》

本帖最后由 家庭主妇 于 2011-12-12 14:02 编辑

华裔子女在海外读书的大多成绩不错,我教的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都非常优秀。他们不满足于教什么学什么,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这首诗为什么只有五个字? 所有的唐诗都是四句话吗? 为什么这首诗的句子先一个逗号然后一个句号?……”  如果只做赏析肯定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会一直问下去的。 于是这节课开始教了孩子们一些古诗的基本概念,内容多了一些,这里概括一下,也便于孩子们在家复习。

Unbenannt.png






古体诗简单提及了一些不是近期要学的内容,格律诗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这节课只让孩子们明白了格律诗要压平声韵,并以五言古体《春晓》为例说明。为配合《宿建德江》的讲解,讲了格律诗中的一种模式:(—横线为平声,I 竖线为仄声)。上节课学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吟诵口诀只适用于格律诗。


这首诗的平仄划分让孩子们自己练了。 小豆学中文不到一年,规则掌握得很好,字也认识很多,只是没有汉语拼音的辅助,划分平仄就显得茫然了。这种现象对海外的孩子来讲应该比较普遍,即对汉语的四声不是很敏感,不过相信这个跳过级的小男孩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会很快赶上来的。

平仄划分: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 — I — I,           移舟泊烟渚,                       
I   I  I — —。              日暮客愁新。
I   I  — — I,              野旷天低树,
— — I   I —。             江清月近人。
*按照诗词格律首句应为 “— — — I  I” ,古人为追求声音的完美,即让声音富有旋律感把首句改为特格形式,“— — I — I”  


宿江     唐  孟浩然(——为拉长音,黑体字为入声字)

1. 移舟——烟——渚: 一条小船飘飘荡荡的停泊在烟雾笼罩的沙洲旁。        
2. 愁——新——: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愁是一种延绵的情绪,不同于生气愤怒。
3. 野旷天低——树: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比较一下上节课学的“过江千尺浪”的“江”, 这里的“旷”字没有拉长,为什么也能感到原野的空旷呢? 因为“旷”是个开口音。
4. 江清——近人——: 江水(清澈,清凉,清冷),冷意袭人,只有水中凄凉的冷月和旅人最亲近,更显旅人的孤独。
                         注意诗中的“恩”韵多有伤感的表达,如人之哭泣声。

此诗的后两句为对仗,给孩子们讲了一下对仗的特点:
1.   声韵平仄对立: 如此诗三四句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词性相同字不同:如此诗,并以“红”为例让孩子们自己找对应的字。
                   “黑?白?”  
                 
                   “粉?紫?绿?”
                   “可以,是不是绿字更富美感呢?诗的语言是最精炼的,任何写作都一样,应当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

这节课同时做了《登鹳雀楼》声韵分析,以《我爱吟诵》的吟诵建议为主线,贯穿到每个句子当中,孩子们通过声音的表达很清楚的明白了,原来这首诗不是字面上理解的奋发向上的意思,而是感慨时光流逝,太阳落山,黄河不返,希望挽留美好的人生,因此登楼以眺望,而鹳雀楼只有三层,无法更上一层,与作者的雄心壮志形成鲜明对比。

两个小时的课还剩20分钟,孩子们复习了《老子》前二十章,小豆虽然没学过,但也跟下来了,不错,继续努力吧。

图片附件: Unbenannt.png (2011-12-7 11:04, 13.08 KB) / 下载次数 54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434597&k=829839366646176f277298319f83bbcc&t=1732339881&sid=2zAaAW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