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德国人如何在中国生活? 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mmc
时间:
2004-1-14 18:13
标题:
德国人如何在中国生活? 转帖
德国人如何在中国生活?
正如许多中国父母不惜重金把子女送去美国、英国、法国或者德国读书,德国人的活动范围也不只限于家乡的一小片土地。最初远涉重洋也许并非真心所愿,可是一年半载过后,当他们带着中国千百个新鲜烙印重返德国的时候,内心回荡着一个声音:无论何时,无论怎样,我还要回去!
凯斯汀在上海的故事
这正是凯斯汀的心声。1990年她作为德中互换中学生前往上海,课程结束后重返故乡汉堡:“我那年才17岁,但是我已经确切知道,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不同凡响的城市。”
凯斯汀后来在路德维希港经济大学的 东亚学院学习企业经济(BWL),其中有两个学期在中国江西省的南昌大学学习。
凯斯汀回忆说:“陌生的文化环境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提前两周到校,校园里空荡荡的,没人接待我,电话号码是错的,留学生楼还待装修。我失望透了,以为自己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
既然很多困难超出当初的设想,凯斯汀也只能闭上眼睛往前闯。中国教授为她特授的中文课使她的“普通话”水平象火箭升天一样从“中等”蹿到“优良”,并且成为她随后去上海,在德国中心实习的敲门砖。
凯斯汀现在已经成为德国驻上海工业贸易中心的职员,她介绍说:“中心于1994年成立,已经帮助130多家德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我的工作范围包罗万象,从税务咨询到幼儿园推荐,帮助解决顾客在中国生活的各种难题。”
随着德中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加,德国中心的业务量也日益加大。迈入2004年,中心将新建起一座更高大更现代的写字楼,以满足德国公司的租赁需要。而凯斯汀也已经在此度过了整整四个春秋冬夏。
凯斯汀说,上海是外国企业的最佳驻扎地。德国幼儿园、小学一应俱全。企业雇主往往承担德国雇员的房租、子女的教育费用,但是税务负担相对略重。德国职员在上海都请得起私人女佣,工钱只合270欧元每月。
凯斯汀还说,中文其实并不难学,语法和德文相比非常简单,只是四种声调很容易搞混。不过即使出了洋相,中国人只会对你微笑,那绝不是讥讽的微笑,他们只是用微笑帮你化解困窘。
卡迪娅在北京的故事
卡迪娅是一位公关能手,曾经长期在纽约的科技代理公司工作。几年前,她被公司派往中国开拓高新科技公共关系领域。这是一个能够让人快速飞黄腾达的行业,在今天的社会,没有公共关系,便干不成事业。
2001年12月,卡迪娅坐上了飞往北京的班机,开始负责维护亚洲客户关系网。那个时候,她压根不懂中文,也没兴趣学,因为公司内部员工都讲英文。但是今天,她除了母语德语、流利的英语、法语,一点点西班牙语外,她的中文水平已经足够让她从容应付日常生活。
北京人显然已对西方游客及商人司空见惯,近几年来,金发碧眼的高鼻子洋人在京城随处可见。但是中国人依然禁不住好奇,无论是坐在饭桌对面、出租车后座,卡迪娅的国籍问题成了开门见山的话题。卡迪娅说:“中国人对德国印象不错,每当我说自己是德国人,出租车司机便会翘起大拇指以示赞许。”
将近有1500家德国企业已经在中国成立子公司,或者至少设立办事处。德国经理往往被调拨前线,监管当地的德国或中国员工的工作。相对来说,能说英语或者德语的中国人数量远远超过懂中文的德国人数量。许多公司将英文设定为公司用语。
和几年前不同,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住宅区不再严格区分界限――至少在理论上如此。事实上,多数外国人并不喜欢落户到中国居民楼,因为那里的建筑质量不佳,生活环境嘈杂。他们宁可支付昂贵的租金,搬到现代化的时髦公寓,或者修缮过的旧式别墅里。卡迪娅说,这样一来,住房面积可能不太宽敞,不过人们学会多在饭店酒吧和朋友聚会。
外国职员在中国有足够的假期。每逢五.一、十.一,还有中国的春节,公司统统关门放假,休息时间长达一个星期。这是会朋访友的大好时机。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