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欧渐入蜜月期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4-12-22 14:01
标题:
中欧渐入蜜月期
经济观察报 (2004-12-22)
本报记者 吴海蔓 覃里雯 北京报道 2004-12-21 12:07:34 阅读 473 次
2004年9月史丹泽重返北京,登上了政治生涯的第一个巅峰——德国驻中国大使。有人还记得他,在11年前,他是京城少见的活跃的德国人。当时史丹泽是德国驻华使馆的新闻官,年富力强,经常在私宅召开聚会招待记者。
史丹泽赴任后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给德国总理施罗德第六次访华做准备。
中欧之恋
12月6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如期抵华访问。他带来了一个近五十人的企业代表团,和一堆要签的合作协议。
碰巧的是,意大利总统钱皮在此前两天到达北京,这位84岁老人当仁不让,带来一支多达200多人的企业代表团,当然也有一堆商业协议。在12月6日签约那天,几百位打扮入时的意大利客人,手握精良皮包,戴着考究眼镜,脚登优质皮鞋,身穿名贵西服,这些都是客人们极力向中国推荐的意大利产品。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无法带到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法拉利跑车,甚至意大利的优良港口和卫星。
意大利中小工商企业团队的领军人物,是英俊的法拉利集团总裁蒙泰泽莫洛。此外,这位五十多岁的杰出意大利绅士还有两个重要得多的头衔——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主席和菲亚特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压在蒙泰泽莫洛肩头的有两份重担,在欧洲销售业绩不好的菲亚特和在欧盟经济表现欠佳的意大利工商业,都相当期待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
尽管此时距法国希拉克总统访华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800年历史的北京正阳门上依然打着象征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灯光;北京大小街道仍张贴着已经结束的法国印象派画展的广告;那份由希拉克带来的50多位工商企业家团队跟中国签订的50亿美元定单,在欧洲至今余味尤在。德国人和意大利人都不相信,他们此次行程能够超越这份成绩。
12月7日中午北京某饭店,上百位德国中小企业负责人正耐心等待,很久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的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在施罗德的陪同下出现在会场。朱镕基来参加为他举办的欧洲中小企业颁奖仪式。人们多少认为,假如不是出于与施罗德之间的友谊,很难想象深居简出的朱镕基会专门出席这样的颁奖仪式。这是欧洲中小企业的第二次颁奖,上次颁给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在施罗德访华前,中国和德国的总理热线开通了。史丹泽大使对此解释说:“让我们两国的领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立即理所当然地顺手拿起电话筒给对方打电话。”今年,中国四位国家领导人访问了12个欧洲国家,欧洲六位重要的国家元首也访问了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先后在欧洲生活了十五年,他对记者十分肯定地说:“中欧之间的交往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双方都认为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期。”
在去年中欧首脑峰会上,欧盟主动提出要跟中国建立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欣然应允。不论在伊拉克问题,还是在联合国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上,这些年中欧观点接近,彼此欣赏。
两个逻辑问题
今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德国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目睹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中欧大戏,日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先生不得不公开呼吁:欧洲,别忘了日本,世界上不只是有中国。
当然日本仍有发挥余地。日前正在欧洲访问的日本前外相、现任小泉首相的外交顾问川口顺子宣布,日本明确反对欧盟对华军售解禁。这条武器禁运制裁措施始自1989年。目前中国正强烈要求解除武器禁运。
法国、德国、意大利基本上同意对中国解除已经长达十五年的武器禁运,尤其是欧洲最大的武器出口国法国。法国总统希拉克表示,对于中国现有的实力,禁运不符合逻辑。曾答应前总理朱镕基每年都到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顶着国内较大的压力表示是时候考虑解除禁运了。在温家宝总理前往欧洲参加中欧工商峰会之前,前中国驻德大使梅兆荣先生去了欧洲一些国家,了解它们对此事的看法。他了解到大概有十个欧盟国家赞同解除禁运,但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是需要全部25个成员国同意。
梅兆荣认为,不解除军售禁令是对中国的政治歧视。因为即使解除禁令,欧盟也肯定不会把最先进的武器卖给中国,而中国也不会买那些他们肯卖的大路货。所以,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并不会从欧盟进口武器。那么,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个形同虚设的军售禁令呢?欧盟提出跟中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但在政治上歧视中国,这是一种逻辑矛盾。
另一个逻辑问题是,欧盟一直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梅兆荣感到费解。因为欧盟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却不肯承认市场远比俄罗斯成熟的中国。
12月9日,中欧峰会在荷兰海牙发表《中欧联合声明》。欧方在声明中表达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政治意愿,并放出积极信号。梅兆荣解释说,积极信号是客气的外交辞令。
建立新机制
不管怎样,频繁前来的欧洲国家元首们在中国收获甚丰。
“据我所知,跟随国家元首来访的商界代表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总体而言会有更大的机会。”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德国外交官说。这位外交官承认,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况。
在施罗德的中国行程中,他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令他很受鼓舞。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自由市场,由政府引导签单的市场将逐步被一个企业具有更多自主权的市场所替代,这也正是中国的欧盟伙伴所等待的。施罗德的这一期待与我国正在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而有待付诸实施的规则,包括建立一个更加规范、独立和开放的市场。
在上周开幕的中欧峰会上,除了讨论中国所希望的解除武器禁运和获得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外,峰会的主要议题还包括:欧盟希望尽快开展关于非法移民的重新准入协议;对促进人权合作的展望;中国实施世贸组织承诺,在2004年终止纺织品限额,建立一个新的机制以促进欧盟—中国之间进一步的经济和部门合作。
12月7日下午,施罗德总理告别了和他共同创造出中德合作典范——一汽大众项目的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在现任副总理曾培炎的陪同下赶往东北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二轿车厂建成投产仪式正等着他们剪彩。施罗德总理坐在一辆大红色崭新的轿车的驾驶位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4-12-22 14:24
中德关系好,对大家都好
作者:
djowen
时间:
2004-12-22 16:21
标题:
欧洲人,或者说德国人,对于中国大陆的偏见,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1:被中国政府赶出来的垃圾已极其子女。
他们打骨子里很中国政府,打骨子里恨拥护中国政府的所有中国人,打骨子里想把自己说得可怜些,中国政府说得可恶些。为此,他们苦学外语,放弃自尊去和外国人苟合,对于自己的子女运用更为牛逼的文化封锁,以及思想独裁,因此这些人,挺混蛋的。
他们出国分三个时期:解放前被打出来的,六四被吓出来的,法轮功让李老师骗出来的
作者:
djowen
时间:
2004-12-22 16:27
2:中国政府对于媒体的高强度控制以及国外媒体的三八本性
报喜不报忧,在中国媒体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了。因为是共产党一党专政,因此这种对于媒体的束缚,也算是保证专政的一条手段。
而国外的媒体则不吃这套,他们竟可能的放弃中国官方的言论,而走向大街小巷,去问一些外语和觉悟都不上不下,忽左忽右的人们,认为这才是人本,这才是真像。可是他们忘了,他们收集资料所选择的对象,在德国也就是那种每天有16个小时顿在火车站捡烟屁的垃圾们。自己不努力,埋怨任何比他们混的好的任何事情,他们懂个屁呀。
作者:
djowen
时间:
2004-12-22 16:35
3:太久太深厚的侵略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欧洲在中国的地位,宛若过两天就要出生的那个神,他们觉得自己太牛了,太白了,太先进了,太有发言权了,太了不起了。
而中国人,也许是因为那段历史的阴影,不得不说对于老外有了一些惧怕,毕竟他们当初烧杀掠夺之后,不但没遭报应,而且过得不错。因此很多身边的人,对外国人表现出了更多的来自礼仪之邦的礼仪。不能这样呀!!!
作者:
djowen
时间:
2004-12-22 16:42
我们应该学会和外国人说不,和摩人偷了鸡蛋,就得骂他一样。如果德国人说了或者做了我们不想或者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就得说不,而且是他妈的决不!!!
尊严和成见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们有优点,努力,刻苦并且懂礼貌,但是我们也有缺点,不善交流,并且缺少激情和勇气。不管中国和谁是蜜月,性格不合,早晚都会分开的。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不足,别总扮演一个舔着脸往人家身上蹭的角色。我们要有我们姿态和风格,并且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实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