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这么高学历人的收入---可知上海目前的购买力 ZZ [打印本页]

作者: 阿走    时间: 2005-2-10 14:40     标题: 这么高学历人的收入---可知上海目前的购买力 ZZ

记者 陆彦(东方早报 20040412)

  走进位于杨浦区的某全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的青年单身教师宿舍楼,记者以为走进了贫民窟。据门卫介绍,这幢筒子楼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本科生宿舍,那时女生住二楼,男生住一楼。历经5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它仍然在发挥着“余热”。

  楼门口立着一个报架,里面夹着最新的《解放日报》。外面眼光灿烂,走廊里光线阴暗难辩。记者随便敲了一位住户的门,前来应门的是一个小伙子。记者说明来意,在读博士、现任该校讲师的A老师领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居室。

  这是个一室户,房间面积约20多平方米,另有一个约3平方的洗手间。该房间朝南,虽然是中午,房间里光线较为明亮,但是见不到阳光。房间里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有两个上下铁架子床,两位老师分别占据其一,下床睡觉,上床放日用品。室内设施极为简陋,没有厨房,卫生间没有沐浴设施。据A老师介绍,这里住的两名教师都是将近30岁的大小伙子。

  A老师出示了他的3月份工资条:姓名:略;职务工资:425.00;职务贴:183.00;地区差:0.00;书报费:60.00;教贴:30.00;岗位津贴:610.00;调补:107.00;校内津贴:150.00;补差:0.00;独生:0.00;房贴:0.00;其他(印):0.00;贴公积金:168.00;贴医保费:39.00;应发数:1772.00;医疗保险:48.10;失业保险:24.10;扣养老金:192.10;水电费:109.40(记者注:两个月结算一次);宿房租:450.00;物业管理:0.00;包干款:0.00;扣公积金:336.00;个调税:8.60;实发数:600.7。

  A老师介绍,除此之外,每个学期还有一次课时费补贴,学期末结算一次,这个学期他周课时2节,课时补贴应为800元整,现在还没有拿到。所以,他每月的理想收入就为:600.7+800/4(记者注:一个学期约4个月)=800.7,而因为后面一项到学期结束才能拿到,目前他凭着每个月的600元钱过日子。记者问有女朋友么?A老师说,两个人都没有,收入太少,没有自己单独的住房,既谈不起又不方便谈。记者问穿着非常普通,脸色不好的A老师:“对这样的生活满意么?”A老师指着地板说:“别看这个地板还是木头的,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全是空的,夜里睡觉能闻到从地板下面钻出来的一股一股湿气,已经出现关节炎的症状。老鼠猖獗,室内不能存放任何食品。整天看不到太阳,连人的心理都容易变得阴暗。”记者问:有没有在外面找一份兼职?答曰:初来上海,没有路子。

  B老师,女,博士毕业,现任该校讲师。记者走进她的房间,发现其中一架子床的上床上坐着一位青年男士,正捧读一本《明史》。B老师介绍,这是她室友的男友,刚从广州来到上海,目前暂无工作,整天无处可去,加上她自己的男友(刚刚硕士毕业,刚在上海找到工作,还没开始上班),四个人“同居”在斗室之内。B老师对记者说:“等到男友开始正式上班,我们立刻在外面租房,这种日子度日如年。”B老师经朋友介绍,在一个民办学校兼课,每周在外面上8节课,兼职收入为1800元左右(B老师强调,兼职很不稳定,也许下个学期就没有了),加上学校里的工资,每个月可挣到2600元左右。而她室友就没有这么幸运,几百元工资两个人过。B老师对记者愤愤说道,当初来到该大学报到时,房产科的人给了她一间登记情况为“空房”的房间,前去一看,里面有人;回去换了一间,依然有人居住。她说:房产科的人不仅对教师宿舍是否有人居住的情况一无所知,而且很多采光较好的空房故意不给那些从外地高校刚刚毕业来上海的、没有关系的老师住。她怀疑房产科把空房高价出租搞创收,造成本校老师住房紧张,她对面就住着几个不像教师模样的年轻女孩,整天高声喧哗,闹得她不得安宁。

  

  记者另外采访了其他三位上海高校的青年教师:

  C老师,复旦大学某系青年教师,学历:博士,职称:副教授。C老师月收入为平均不到3000元(C老师特别强调:这里面有800元是房贴,以后还要扣除),已经贷款买房。

  D老师,同济大学某系青年教师,学历:博士;职称:讲师。D老师的收入分三块:基本工资、课时费、岗位津贴。基本工资扣除四金后不超过1500元,课时费一个学期结算一次。校方规定,周课时达到8节课满工作量,不满8节周课时者20元一节,超过8节课45元一节。B老师本学期周课时20节,这是相当繁重的工作量。校方把岗位津贴分为A,B,C,D,E岗。B老师是D岗,按照规定,他每年可得岗位津贴8000元。B老师每个月的全部收入为1500+45×20+8000÷12=3067。B老师新近结婚,妻子是在读博士,除了这3067元,两个人没有其他收入。夫妻二人住在学校青年教师公寓中,为一室户,里面有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小厨房。房间面积:约28平方米;房租:300元/ 月。

  E老师,上海大学某系青年教师,学历:博士;职称:讲师。E老师告诉记者,在上海大学,一个讲师学历的年轻教师每个月收入2000不到,住房自己解决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5-2-10 14:44

高学历不意味着高能力,
耗在学校里面做一个Niemand,那也是没有前途的。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2-10 15:16

不会吧,比浙江乡镇小学老师的工资还低
作者: 水瓶座小天天    时间: 2005-2-10 15:21

怎么活啊.......
作者: 阿走    时间: 2005-2-10 15:27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shi at 2005-2-10 03:16 PM:
不会吧,比浙江乡镇小学老师的工资还低


听来的和现实中还是有差距的,如果能挣1600,估计往往就说是2000了。如果听说某地方的工资有4000,亲自去试试看再相信。因为哪怕100个人里有一个人挣4000,该单位对外的宣传就是工资水平4000了,这样更吸引人呀。

浙江乡镇小学老师的工资可能有高的,比如某个特富的地方或者某个特重点的学校,但平均水平呢?

我感觉这个文章里写的还是客观的,除非有本事拿外快,否则也就是3000块钱。如果一家两个都拿这些,在上海日子算小康了。所以回去期望值不能太高。
作者: 阿走    时间: 2005-2-10 15:30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瓶座小天天 at 2005-2-10 03:21 PM:
怎么活啊.......


嘿,人家还活得挺好。

下岗的不说了,开公交车的能挣多少?1千多而已。一家人一样过日子。这就是现实。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2-10 15:33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往大城市跑
都人满为患了还拼命往里面钻
其实中小城市发展也不错的,收入也不见得低
作者: 阿走    时间: 2005-2-10 15:47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shi at 2005-2-10 03:33 PM: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往大城市跑
都人满为患了还拼命往里面钻
其实中小城市发展也不错的,收入也不见得低


这话太对了。不光往大城市挤,还得往市中心几呢。没车也就罢了,考虑上班交通,有车的也往市中心挤。怎么能住到乡下人的地方去。。。
作者: chinesehejing    时间: 2005-2-10 15:53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shi at 2005-2-10 03:33 PM: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往大城市跑
都人满为患了还拼命往里面钻
其实中小城市发展也不错的,收入也不见得低

14.gif14.gif14.gif
作者: zissi731    时间: 2005-2-10 16:00

不过不得不承认上海的有钱人也多,有人说上海应了大腕里一句话“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只的当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但也说明了有钱人的高消费的确存在。只是这些人不一定是学历高的人,往往是些生意人,这就是社会的残酷,素质可以影响金钱的收入,但是绝对不是成正比的。

[ Last edited by zissi731 on 2005-2-10 at 16:01 ]
作者: jiejiedog    时间: 2005-2-10 17:17

我觉得这个记者瞎写的!
我的同学也有同济的,就是同济读研究生的,帮着导师打工也能赚个起码1000/月。
怀疑文中那些讲师没有真实水平,所以不敢接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钱,有了项目可以养活一批博士研究生!
作者: toothy    时间: 2005-2-10 17:17

Originally posted by 五湖散人 at 2005-2-10 14:44:
高学历不意味着高能力,
耗在学校里面做一个Niemand,那也是没有前途的。



高 学历 意味着 高 的 学术能力。
作者: 家乡菜    时间: 2005-2-10 18:02

上海的有钱人其实也都是外地的,比如温州人,台湾人就把上海的房地产抄得猛高.
作者: 言舞    时间: 2005-2-10 18:33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shi at 2005-2-10 04:33 PM: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往大城市跑
都人满为患了还拼命往里面钻
其实中小城市发展也不错的,收入也不见得低



其实很多去大城市的人是看中那里机会多,而不是着眼于目前的收入。如果是我也会首先考虑大城市的。
作者: 言舞    时间: 2005-2-10 18:39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5-2-10 06:17 PM:
我觉得这个记者瞎写的!
我的同学也有同济的,就是同济读研究生的,帮着导师打工也能赚个起码1000/月。
怀疑文中那些讲师没有真实水平,所以不敢接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钱,有了项目可以养活一批博士研究生!


他写的还是真实的,我就见过我学校里有那么穷的老师。当然不能代表大多数。

不一样的专业,差别很大。

有些项目里的钱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灰色收入,所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倒的。
作者: STROM    时间: 2005-2-10 18:41

Originally posted by shouzhu at 2005-2-10 06:21 PM:



都知道问题在哪,问谁去做?没音.

知道也装不知道.所以议论来议论去又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

与君共勉!


[ Last edited by shouzhu on 2005-2-10  ...

yes.gif
作者: 菠菜    时间: 2005-2-10 19:20

实乃人间悲剧
竟无语凝噎~
作者: 阿走    时间: 2005-2-11 11:15

Originally posted by Hornbach at 2005-2-10 04:49 PM:
但是如果是纯理科或者社科类的话,机会就少很多了,本身这些方向就更多得需要国家或者学校的资助,不过国内急功近利的风气很重,很难做到这一点...


这么说有道理。这里有一个体制问题。国内搞研究的人都受行政的干预,主要是在申请经费上。关系搞不定,钱很难拿,除非你有特殊本事。所以如果要稳稳当当混日子,还是在德国。如果有本事,搞理科回国一样发财。如果不想在德国又不能适应国内的风格,那只有月入3,4千了。
作者: 莱茵河春天    时间: 2005-2-11 21:27

高学历不等于高收入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