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的中秋节是舶来品?中韩两国再起争端zz
[打印本页]
作者:
晒月亮的拖鞋
时间:
2005-3-30 11:32
标题:
中国的中秋节是舶来品?中韩两国再起争端zz
唐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已有八月十五之节———
去年9月,韩国政府和江陵市就“江陵端午祭”申遗问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韩国政府的这次申遗活动无疑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关注。因为中韩两国不仅端午节日期相同,而且中秋节和春节日期也相同。这些节日到底是谁借鉴谁?
端午节的事情还没有整明白,中秋节的问题似乎已经摆在了桌面上。近来,山东教育学院的刘德增教授对中国中秋节的渊源进行了考证,在一篇论文中他指出,在唐代,中国的中秋尚无节日性质,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学士的雅兴,中国的中秋节应来源于新罗。
中国的中秋节,民间称作“八月十五”,这一点与韩国相同。但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核心内容是家人团聚赏月,而韩国人的八月十五日之节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这一天他们要摆设宴席,各家要在家庭墓地举行纪念仪式,晚上要共赏圆月。那么,两个中秋节,谁先谁后?
唐时日本和尚圆仁来到中国,他清楚地记载了当时新罗侨民的“八月十五”之节的活动盛况。
刘教授的文章指出,要考证中国中秋节的来源,必须要提到一个日本和尚圆仁。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圆仁随日本第18次“遣唐使”从九州起航,半个多月后到达扬州,开始了他在唐朝历时9年零2个月的求法巡礼活动。他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唐朝与日本及新罗历史的重要文献。圆仁对唐朝某些节俗的记载极为详细,弥补了中国文献之不足,为今日研究唐朝节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而且圆仁记载的这些节俗活动的真实性,可从唐代其他文献中得到印证。
刘教授指出,位于今山东荣成市石岛镇石岛上的法花院,唐朝时是新罗侨民在唐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最多时僧侣达40余人。周围的新罗侨民经常到法花院集会、活动,那里基本保持了新罗的习俗。圆仁在法花院住了8个月,在这里,他度过了一个令他难忘的中秋节:
“十五日,寺家设馎饼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新罗已经有“八月十五”之节。是从新罗战胜渤海的庆典演化而来,前后持续三天。检索文献,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皆无此节,独新罗国有之。而且新罗的八月十五之节,中国文献也有记载。中国文献记载的新罗八月十五之节战争庆典色彩较浓,而圆润所记,已民俗化。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代,但当时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的雅兴,并非节日。
国内的学者大多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刘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实际上,唐代中秋尚无节日的性质。
构成节日的要素,一要有约定俗成的时间;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动;三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民间节日,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在唐代,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学士的雅兴,并非节日。
检索《全唐诗》,咏八月十五中秋之诗,共有111首,这111首诗的主题,一是玩月、望月、赏月。二是感怀岁月不再,思念友人。第二个主题往往与第一个主题合二为一。这些诗未有以家人团聚这种性质的中秋节记载。
在唐代,仲秋八月,官方活动主要是祭社。祭社分春、秋两祭,春祭曰“春社”,秋祭说“秋社”。春社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秋社则是庆祝丰收。
在此应指出的是,民间往往混淆“中秋”与“仲秋”,“中秋节”又作“仲秋节”,实际上,“仲秋”指农历八月,北宋以后,由于八月份最重要的节日是中秋节,故民间又谓之“仲秋节”。
在唐代以前,中秋并非节日。南北朝时江陵人宗懔编写的《荆楚岁时记》详记了当时荆楚一带的时令节日,这些时令节日大多为当时大江南北所通行。该书上记载八月份并没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为何该书却没有记载?清代学者王谟就认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不是因为荆楚一带没有此俗,也不是宗懔的原著有,后来散佚,而是至唐代尚无中秋一节。
新罗人的八月十五节庆“设馎饼食”当为中国人吃“月饼”的源头。
月饼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大多数学者认为,民间吃月饼与元末汉族人反抗蒙古族的统治有关。
而刘德增教授认为,“月饼”之名最早见于宋末元初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这本书记载了南宋的典章制度与杭州的山川风俗。所以“月饼”之名最迟南宋时已经有了,而唐朝的新罗侨民在八月十五节庆时就已经设“馎饼食等”。
“馎”实际上就是汤饼的一种。在唐代,汤饼是生日宴会上具有标志性的食物。所以,新罗人八月十五节庆“设馎饼食等”当为中秋节吃月饼的源头。
(本文相关资料来自刘德增先生的《中秋节源自新罗考》一文,特此致谢!)
相关链接
韩国端午申遗能否获批准11月见分晓
2003年初,韩国政府文化财厅决定将“江陵端午祭”推向世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05年度“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韩国政府和江陵市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2004年9月就“江陵端午祭”申遗问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决定是否批准“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
说起中韩两国的端午节,韩国学者也承认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公元前278年,中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奏响了端午节的千古绝唱,形成了中华端午文化的源头。屈原的爱国情操不仅为华夏后人追思,也为近邻朝鲜半岛的人们纪念。最初,朝鲜半岛的人们有过祭祀屈原的活动。公元10世纪的统一新罗末期,古代韩国人开始在端午节祭祀山神。在长达千年的沧桑岁月里,这种祭祀活动呈现出农耕文化的特征,演变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端午节文化。
韩国政府文化财厅的官员认为,中韩两国人民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两国可以交流和共享端午节文化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