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析歼10无法大批装备中国空军的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5-15 03:32
标题:
浅析歼10无法大批装备中国空军的原因
国产J―10战机的相关信息在社会上流传和在网上露面至今,各种消息和揣测以不同方式见诸所有论坛,其中以传欧美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最甚,可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引起了广大军迷的极大兴趣。笔者也和大家一样,热切盼望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战鹰能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和赞扬,并借此能翱翔在世界的蓝天上。可是,由于新J10过长的研制周期,机载设备的迟迟不能确定,作战对象的中途调整,加上中国在先进战机研制上的技术瓶颈制约,导致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型战机研制步伐上的滞后,并迟迟不能定型。还有后来引进和生产的大批SU27、SU30,加上中国原有的几千架不可能一时淘汰,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的J7、J8及新“枭龙”战机,注定了她只能是一种过渡机型,是处在夹缝中的战机,决不可能象J7、J8那样大批装备中国空军。
笔者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分析、认识我军新型J10战机所面临的局面,提出一个有背于广大军迷期望值的观点,那就是:中国的新J10决不可能大批装备空军。笔者也知道有不同意见,这只是笔者对J10所处时局的个人观点,还请各位知深批评指正。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是J10的某些关键技术还没有真正过关或具备与美国先进战机抗衡的能力。2004年11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一架鸭式气动布局的神秘战机瞬间出现在屏幕上,引起了广大军迷的极大兴趣。各大论坛纷纷贴出图像,军迷的讨论气氛溢于言表,认定这就是中国最神秘也是最新型的歼10战机。那么,10号机为什么从85年左右开始研制,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才非正式亮相,其中必有她的原因。
从飞机的动力来看,J10采用的是俄罗斯“土星”公司生产的推力为12.5吨的AL―31F型发动机;从飞机的气动外形来看,J10采用了前翼三角翼,全机共有9个独立的控制面。两个前翼,两个前翼襟翼,两个内侧升降副翼,两个外侧升降副翼和一个方向舵,由四重数位式线传操纵系统控制;从飞机的航电设备来看,猜测是在以色列和俄罗斯的相关设备基础上开发而成的,配备有大屏幕显示仪、液晶多功能平显、油门和推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先进的自动航行和气象数据计算机和头盔瞄准具;从武器系统来看,J10采用了国产火控雷达,可边跟踪边扫描20个目标,同时用她所装载的PL8、R73、R77及PL12等导弹攻击4个目标。还可用YJ8K、YJ9及多种激光制导炸弹和火箭弹攻击舰船和地面目标。
J10的主要装备指标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机的标准,但是,据笔者从国内外资料显示来看,中国对J10的战斗能力还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在关键的发动机方面,中国想引进“土星”公司的AL31FN发动机及正在研制的更先进的AL41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但遭到了俄罗斯的拒绝。中国自己研制的WS10A是否定型还是未知数,因此,现在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按照第三代战机的气动布局要求,J10已与西方国家现役的主力战机不相上下,但这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主要因素。而在决定空战胜负的机载航电及武器系统方面,J10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中国的J11装备了一种高性能的红外搜索跟踪和激光测距一体化系统,这为战机提供了完全被动搜索和跟踪能力。但在J10上看不到用于容纳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球状结构,也没有看到驾驶仓内有类似的装置。数字线传飞控系统的稳定性也并不被看好,其他航电系统如果没有可借鉴的先进样品,笔者认为其先进程度也不是很乐观。至于从以色列“幼狮”及SU27发展而来的中国火控系统的先进程度由于不知内情而不敢妄加评论。但是,笔者认为总是依靠别人的R73、R77终归不是长远之策,也说明中国在长程空弹方面技术的不成熟。依靠J10目前具备的技术条件,如果同美国成熟的F15,更不用说F22等战机交战,笔者断言取胜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有必要大规模装备。
二是研制中国新型战机的需要,也为第四代隐形战机奠定基础。笔者认为,目前J10战机取得的最大收获是脱离了原苏式战机的老路,真正开发出了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飞机气动布局。有了对一种飞机外形和气动布局的完整认识和掌握,便可在此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攀登。任何国家的飞行器设计都是如此,拿美苏为例,笔者对相关理论可以说一窍不通,只是从飞机的外观上谈一谈认识。所有现役的美苏先进战机在外形上大部分是一脉相承。最有代表性的美国F系列;苏俄的米格、苏霍伊系列均是如此。而中国也是一样,从引进的第一架米格15开始,一直到歼8,几十年也没脱离开始的形状。只是在原有气动布局的基础上修修改改,增增减减。这次有了新的成熟的战机平台,便可以大步前进,大展宏图。有报道说中国的下一代隐形战机计划也在“成飞”开始实施,而且飞机模型也见诸网端。笔者可以肯定地说,其中的许多地方必然是应用了J10战机已经成熟的技术,也就是飞机的气动布局部分。包括中国晚一些开始研制的新型“枭龙”战机,也有相似的气动结构。同时,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加以猜测,笔者说中国的第一代舰载歼击机正在制造,而且是装有两台WS10A或AL31FN发动机的J10,由于有J10A的成熟基础,预计很快就会完成。当这种战机定型之时,就是中国航空母舰的建造之日。可以说J10战机的研制成功,为中国下一代乃至更下一代先进战机的研制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来看只是一个乐观的设想,要说大批装备空军恐怕还为时尚早。
三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讨价还价的砝码。由于在先进战斗机研制开发领域的长期落后,中国的战机发展计划也同其他领域一样,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援和支持。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以及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能把他们自己最尖端的战机技术转让给中国。即使是同中国关系比较友好的国家,比如俄罗斯,也要在武器贸易和转让技术方面有所保留。在中国急需的AL31FN和更先进的AL41及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飞机发动机转让协议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最终都以技术转让失败告终。意图是不言而喻的,在经济利益占国家主导地位的今天,谁也不愿意把好处转嫁给他人。武器技术也是如此,而且在当今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中武器交易额所占国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也有每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国家安全利益。我卖给你先进的武器,你反过来拿先进的武器攻击我怎么办。而中国还要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自己,怎么办?只有自己先开发出一种与你一样先进或类似的武器,你才能卖给我更先进一些的武器。在这一点上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控制的最为严格。举个例子,“在98年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上,外国厂家代表极力想了解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尖端干扰系统,他们听说中国展出的这套系统可以让F―117之类的高科技隐身飞机完全失灵,于是,这些西方电子公司便纷纷开始推销其先进雷达。一家国内高科技电子厂的专家说:这些外国公司,当我们没有研制出一种产品的时候,他们严格禁止向中国出售这种产品和技术,但当我们研制成功并展示出一种产品时,他们又拿出同类产品同国产产品竞争市场”。(引自香港广角镜杂志)欧洲的对华武器禁运也是严格遵循这条原则。而中国J10战机为什么迟迟不定型投产,并且还时不时地向西方一点点透露某些J10的技术数据,其中除了某些技术不成熟外,有感觉得也不能排除是迷惑西方的手段,以便获得更多的技术和信息。因此笔者说,J10战机的研制成功,将对中国引进西方的先进战机技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目的也不一定是为了大批装备空军。
四是开发不同用途战机,弥补现有战机弱点和空缺的需要。在当世界,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除台湾问题与美国有分歧外几乎没有,而真正对台湾动武美国也未必出兵。中国如今想拥有一种世界最先进的战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预防万一和发挥有限的威慑作用的考虑。而与台湾开战,中国现有的几千架J7、J8外加购进的SU30、SU27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搞出个J10。在今后可能出现的边境小规模反恐战争中,也没必要用最先进的战机去化解危机。说到底,J10战机的开发研制是中国为长远打算而采取的一步战略决策。但是,既然研制成功了,就要发挥她的作用,可以通过对J10战机平台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针对现有战机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实验性质的探索和加强,根据攻击的目的设置机载设备。比如通过加强J10战机的火控系统、搜索雷达及各类空空导弹,弥补J7、J8的空战弱势;通过调整机载激光制导炸弹和火箭数量及质量,添补“飞豹”战机对地攻击的威力等等,力求在应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中占得先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笔者认为有几百架不同用途的J10装备部队就足够了。
五是在军工领域引进竞争机制的需要和产物。笔者对最近几年中国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深有感触,无论是空中飞的、陆上跑的还是海里游的,都令我们非常激动。记得79年我买第一本《航空知识》杂志的时候,看其中的《海外谈中国》栏目时就说中国要引进武装直升机,当时中国与之谈判的主要有法国和英国。引进的竞争型号有小羚羊、山猫和海豚等,最终由“哈飞”以民用借口引进了法国的“海豚”,改装成我军现在的WZ9。这件事我感觉好象用了7、8年才搞成。如今,拿飞机来说,短短的几年,我们就有K8、FC1、J10、飞豹等各种机型装备了部队,还有WZ10的研制和生产,而且是由不同的研制单位搞出来的。从这一点来看,虽然说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但是,不能不说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同波音公司的竞争才催生出F22那样先进的战机,俄罗斯有米格和苏霍伊之间的竞争,如果中国形成“沈飞”和“成飞”之间的竞争格局,那么,战机发展将会是什么局面?笔者觉得J10也算是战机研制领域初级竞争的结果。
展望未来,中国有社会主义制度下各行业、各部门间的联劳协作精神,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促进作用,广大军工科研单位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武器装备研制发展的步伐将更加迅捷。J10的出现只是中国军工企业引进竞争机制的产物,有感说今后会有更好、更多的我军先进战机及新式武器装备展现在广大军迷面前,中国爱国军迷的喜庆时刻将接踵而来,源源不断。
六是向外界炫耀科技实力的举措和手段。每个发达国家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战机,美国的F15、F15;俄罗斯的米格29、SU27;欧洲的“狂风”、EF2000;法国的“阵风”、“幻影”;英国的“海鹞”等等,而中国可称之为标志性的战机是什么?歼8II还是“飞豹”,都不是,只有现在的J10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标志性战机。这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中国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不单单要在经济实力上让人刮目相看,还要在军事科技领域出人头地。中国人可以搞出“两弹一星”,可以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为什么就不能搞出一个叫得响的先进战机?难道一架飞机的复杂程度会超过一艘宇宙飞船?中国人就是要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科技实力,通过搞出一架J10歼击机,证明中国人是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也是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
作者:一步yuwysf
摘自:舰船知识网络版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