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是游戏)苏制战机曾"同室操戈" 苏-27与米格-29对决非洲zz
[打印本页]
作者:
晒月亮的拖鞋
时间:
2005-5-19 15:22
标题:
(不是游戏)苏制战机曾"同室操戈" 苏-27与米格-29对决非洲zz
苏-27和米格-29是前苏联的第四代战斗机,在世界已服役战斗机中仍居领先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种同根同源的战斗机曾在非洲之角进行过一番激烈的空中搏杀。
非洲之角习惯上是指非洲东部的突出部,位于此地的是相互毗邻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两个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是最早独立的非洲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并在二战中顽强抵抗了入侵的意大利军队。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授权埃塞俄比亚对尚未独立的厄立特里亚地区进行托管。但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希于1962年宣布将厄立特里亚吞并。对此,厄立特里亚组建了人民解放阵线(简称EPLF),同埃塞俄比亚展开了长期武装斗争。
20世纪80年代末,埃塞俄比亚被迫承认厄立特里亚独立,但此后两国关系一直较为紧张,双方不断向美、苏等国寻求援助并引进武器装备。1998年5月,两国间因为关税及领土问题再度爆发大规模战争。非洲之角的天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热点。
战争前期,两国空军装备老旧,难有作为。为了加强空军力量,埃塞俄比亚在1998年12月初从俄罗斯购买了15架先进的苏-27型战斗机,还出高薪雇用了一批俄罗斯空军退役飞行员组建了苏-27飞行中队,由退役的俄罗斯空军雅那科夫将军负责指挥。
厄立特里亚方面也不甘落后,同年夏天以单价2500万美元和俄罗斯签署了采购10架米格-29型战斗机的合同。这批战斗机按期在同年12月14日交付给了厄立特里亚空军(以下简称厄空军)。此前,有10余名厄空军飞行员在同样装备前苏联战斗机的乌克兰接受了大量驾驶米格-29的培训。至此,各自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的埃、厄两国空军剑拔弩张,一场非洲之角最高水准的空中较量即将上演。
突然,飞机预警系统发出“嘀、嘀、嘀”的鸣叫声
1999年2月25日早上,由雇用的俄罗斯飞行员驾驶的2架埃空军苏-27战斗机在埃、厄两国边界的白德密地区上空编队巡航,长机驾驶员是原俄罗斯空军弗阿切斯拉夫·梅津上校。编队飞行不久,地面指挥中心紧急通知梅津,在其十点钟方向160公里外距离上发现了敌机群。很快,苏-27上的雷达就发现了目标,显示屏上出现了几个闪烁的光点。梅津定睛一看,竟有4个,这意味着他的双机编队将面临两倍于己的敌机,但此时他还不知道对手正是厄空军刚刚装备不久的米格-29。
几分钟后,雷达显示双方的距离进入了100公里,苏-27上的OEPS-27型光电探测系统也准确地捕捉到了目标。突然间,机上的“警笛”(Beryoza)雷达预警系统发出了“嘀、嘀、嘀”的鸣叫声:自己的座机已经被敌方雷达锁定了,梅津知道情况不妙,紧握着操纵杆的手心里不禁渗出了汗水。“注意!敌机向我们发射了导弹!”梅津的耳机中传来了僚机飞行员的大叫。经验老到的梅津立即命令僚机跟随其一同进行规避飞行,两架苏-27作出了大迎角翻转,并打开了位于翼尖的主动电磁干扰器,对敌方制导雷达实施电子干扰。几乎与此同时,迎面而来的4枚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擦着2架苏-27的机翼掠过。
躲过一劫的梅津长出了一口气,他甚至看清楚了来袭导弹的尾翼。这种导弹对他而言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前苏联战斗机使用的标准武器R-27型(北约代号AA-10,绰号“白杨”)中矩空对空导弹。梅津很快带领僚机飞入攻击位置,并用雷达系统锁定了敌机。由僚机首先向右侧2架敌机发射了2枚同样的R-27型导弹,梅津密切注视着雷达显示屏,很快出现了两块很大的光斑。这意味着对方施放了干扰弹,2枚导弹受其干扰而偏离了目标。
随着双方不断接近,逐渐进入了可视距离。梅津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对手是厄空军的米格-29,他将武器发射控制系统切换到了R-73型(北约代号AA-11“射手”)近距格斗导弹。这种导弹使用红外线寻的头制导,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近距空对空格斗导弹之一。梅津佩戴的NSTs-27型头盔瞄准具,只需简单地转动头部即可对准目标进行跟踪和锁定。当瞄准具对准一架米格-29后,他用食指轻轻地按动了发射钮。短短一两秒间,R-73型导弹就完成了点火、电源接通、解除保险的全过程。随着导弹尾部喷出一道烈焰,R-73脱离了导轨,像离弦之箭一般直射向厄空军的米格-29。
由于距离太近,目标机米格-29来不及施放红外线干扰弹,只得拼命地急转弯进行规避飞行。然而,R-73就像发现了猎物的雄鹰一般死死地咬住它不放,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地缩小。终于,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导弹击中了这架米格-29的右侧机身,一团耀眼的火球空中炸开。厄空军飞行员在最后一刻用弹射座椅成功地逃生。
打完了导弹,30毫米机炮定乾坤
第二天,埃、厄两国空军又分别出动了苏-27和米格-29编队,在白德密地区上空再度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像前一天的战斗一样,双方都先后在远距离和近距离发射了许多枚R-27型和R-73型导弹,但都无一中的。但是,米格-29的燃料携带量只有苏-27的一半,很快就由于燃料将尽而被迫返航。带领埃空军编队的梅津抓住这个机会,紧追厄空军米格-29编队。
由于导弹耗尽,梅津只得利用苏-27上的30毫米速射机关炮对前方的米格-29频频开火,展开了一场类似二战时期的空中追击战。伴随着一串串橘红色的弹迹,终于有一架厄空军的米格-29被击中,机尾拖出滚滚浓烟坠向地面。剩余的厄空军飞机返回基地,埃空军编队担心遭到防空导弹的攻击也随即返航。其后,厄空军的米格-29再也没有大规模出击,苏-27和米格-29在非洲之角的较量就此告终。
对苏-27和米格-29而言,这场较量是至今为止在它们之间进行的惟一一次实战交火。结果是米格-29被击落2架,苏-27无一损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厄立特里亚飞行员的驾驶技巧比埃塞俄比亚雇用的俄罗斯飞行员稍逊一筹;同时,厄空军使用的R-27型导弹为乌克兰制造,在稳定性和准确性上差于埃空军使用的俄罗斯产同型导弹;更为重要的原因应是苏-27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均优于米格-29,在近距离空战格斗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埃、厄两国的战争形势而言,苏-27和米格-29在非洲之角的较量使埃空军就此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制空权,并开始出动对地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厄军阵地进行空中打击。厄军方面只得依靠防空导弹对埃空军战机进行还击,但其陆军顽强地抵抗住了埃军的进攻,战争随后陷入胶着状态,双方伤亡超过了10万人。最终由联合国安理会在2000年6月18日派出维和部队将双方军队隔离,迫使两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埃、厄两国间的战争才告结束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