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三峡博物馆探秘[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0     标题: 中国三峡博物馆探秘[组图]

三峡博物馆全景



6月18日,重庆直辖8周年纪念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这座我国唯一一家在北京之外以“中国”二字冠名的国家级博物馆究竟珍藏了些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它的看点在哪里?6月15日,博物馆开馆前夕,在三峡博物馆筹备组负责人、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川平的指导下,记者走进三峡博物馆一探其中奥秘。

    博物馆外型的历史文化解读

    三峡博物馆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之一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为6.5亿元人民币。在普通人看来,它不过是与重庆人民大礼堂相当的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而已。而在历史文化学者的王川平的眼中,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就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王川平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水坝形状。博物馆依山而建,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正是有了三峡大坝工程,才有了三峡文物的抢救,也才有了修建三峡博物馆的最初由头。博物馆正是三峡文物的一个家。

    三峡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王川平说,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透明的玻璃穹顶,从建筑学角度说,它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在王川平看来,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这个印章所散发出的古老气息和磅礴气势足以让人暗暗称奇。王川平说,这是三峡博物馆的特殊标识,依他的想法,在晚间这个印章要闪闪发亮,成为重庆夜空的一道绚丽景致。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1



800中外嘉宾见证开馆
据悉,明日上午10点至11点,在三峡博物馆广场前举行开馆仪式。来自海内外的800多中外嘉宾和1000余名各界群众代表将共同见证隆重的开馆仪式。
博物馆内包括“壮丽三峡”、“远古巴渝”、“抗战岁月”、“重庆·城市之路”4个基本陈列,以及“李初梨捐赠文物展”、“历代名家书画展”、“历代瓷器展”、“汉代雕塑艺术展”、“历代钱币展”、“西南民俗民情风俗展”等6个特色专题展。还有最有特色精品陈列,包括“大三峡环幕数码电影”、“重庆大轰炸半景画陈列馆”。除“西南民俗民情风俗展”外其余部分将在明天对外开放。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2

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
昨天,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向本地及中央驻渝媒体透露,明天上午10点开始,他们联合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5家电视台,对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进行长达90分钟的现场直播。直播现场请了4名全国知名考古专家进行访谈,向观众推荐重量级文物。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2

市民参观最好在19日
因三峡博物馆开馆当天,会有800多名中外嘉宾云集山城,共同见证三峡博物馆的开馆。原计划当日博物馆开馆仪式结束后,将在下午3点后接待市民。但博物馆方面称,因考虑到安保工作和进馆人数众多,他们建议市民最好在6月19日及其以后前往。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3

“壮丽三峡”:浓缩千年历史
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展品约800件,由“序厅”、“造化三峡”、“山水之间”、“三峡风流”和“永远的三峡”五部分组成。不仅浓缩了三峡地区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人文,同时,滟滪堆、瞿塘峡口的瀑石、纤夫石这些由于三峡大坝蓄水而将永沉水底的珍贵文物和绮丽风光也将在这里重现。而展厅内大量的场景复原也突破了博物馆传统的布展方式。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4

山水之间
再现三峡人家
在壮丽三峡展厅“山水之间”单元里,经典古韵异彩纷呈:云阳考古发现的唐代水田遗址;三峡地区日常生产生活用具;按1:1比例复原的民居;峡江地区的竹筏、打鱼船、帆船;三峡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戏曲、音乐、川江号子(包括清末德国驻重庆最后一位领事弗利茨·韦斯在1911年录制的、目前中国收录最早的川江号子)……这些历史遗留的声音,让参观者得以一窥当时三峡人的精神状态。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4

“城市之路”:记录山城变迁
“城市之路”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右手边,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自19世纪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重庆从一座封闭的商埠码头发展成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从偏居四川东部一隅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名城。该展厅就是通过序厅、城市变迁、山城漫步、工业崛起、英雄城市和尾厅六部分,展示了重庆近百年的发展变化。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5

抗战岁月”:复原烽火岁月
“抗战岁月”位于三峡博物馆三楼左侧,总面积1600平方米,展品800多件,主要是由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图片等传统展览和《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和“重庆大隧道惨案”场景复原,共同构成反映重庆抗战历史的恢弘画卷。
重大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用18个月的时间,把重庆“大隧道惨案”的雕塑,与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展厅内复原的一段大隧道一起,把人们带回到半个世纪前重庆最悲壮的一天——“大隧道惨案”发生日。
在总长25米的群雕中,共刻画了210多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拉警报的哨兵、纷纷涌入大隧道的人群、积压在一起的人群严重缺氧后的挣扎、把手伸向闸门外的绝望表情……
展厅还通过声、光、电等技术,立体还原了历史。
参观者不是远远观望一组组“大惨案”的雕塑,而是与它们同呼吸共命运,如同再次穿越历史时空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5

南唐摩崖石刻重30吨

南唐著名石刻“龙滩河摩崖造像”是三峡博物馆最重的文物,它由两块造像岩石组成,高约5米长约7米,总重量超过30吨。
岩石靠墙竖立,岩石上数排佛龛整齐列队,佛龛里面则是各种不同造型的佛像,旁边还躺着一块造型相似的岩。该造像原位于忠县龙滩河左岸,是三峡地区保存较完整、年代较早、价值很高的石刻造像,上面共刻有46个佛龛,内刻佛像尊尊栩栩如生。造像证明,至少在南唐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峡江地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蓄水前文物部门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将造像完整切割。由于岩石太重,仅是把两块造像运进博物馆就很费了一番力气,先要用吊车把造像放在滚筒支起的托盘上,然后再用铰链把托盘慢慢拉入展厅内,一块造像就要搬运几个小时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6

签名轴见证国共合作
《抗战岁月》展厅内收藏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签名轴”是国家一级文物,由郭沫若先生秘书翁泽永先生捐献。轴长近3米,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见证。
1940年,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在国民党政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的郭沫若先生主持下,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在成立大会上留下了一卷签名轴,上面有周恩来的签名,还有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李公仆、翦伯赞、老舍、田汉、孙科、张治中等的签名,共334人。由于郭沫若先生对翁泽永的信任,所以在抗战胜利后将这签名轴交给翁老带回上海保存。
1947年11月,郭沫若秘密离沪去港,翁泽永在上海的家中设宴送行,同席的还有冯乃超、田汉等。郭老指着这签名轴对翁老说,它是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你一定要好好保存。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7

“远古巴渝”:重现远古文明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层西厅,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内惟一以明确时间顺序来布展的展厅,分“序厅”、“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秦灭巴蜀”五个单元。序厅内是一个复原的巫山龙骨坡遗址,这是巴渝可以追溯的最久远的历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三个单元则分别通过展示这三个阶段典型文物,来反映当时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状况。而“秦灭巴蜀”单元则以油画《张义筑江州城》结尾,从此重庆开启城市历史,巴文化也逐渐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29

陕西国宝为开馆助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馆时,还有来自陕西宝鸡的50件青铜器文物来“扎场”。因为考虑到此次收进三峡博物馆的青铜器类文物较少,博物馆还特地从陕西宝鸡引进的这批青铜器,其中有20件是“国宝”级的文物。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0

乌杨汉阙 采药发现的“镇馆之宝”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大厅里,一对保持数千年旧貌的乌杨汉阙格外引人注目,它与上楼的大理石楼梯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汉阙是祠庙或陵墓前成双成对的装饰性建筑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稀实物“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只发现了30多个石阙,一般来说,每一处汉阙都是国宝级文物。2001年夏天在忠县乌杨镇发现的乌杨汉阙,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专家推荐为首要“镇馆之宝”候选文物。
当时是一位采草药的男子在忠县乌杨镇一片河滩上,发现沙土上露出一大块石刻,上面刻的是一个凶猛的怪兽,口中衔着一只圆环……于是,他立即回镇上给忠县文管所打了电话。从事考古近30年的忠县文管所副所长曾先龙马上前往乌杨镇察看。他扒开浮土,一个精美的怪兽衔环石雕便露了出来。接着,他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个长240厘米、宽110厘米、厚75厘米的长方体构件,这个足有5吨重的庞然大物上雕刻着一只白虎,线条粗犷简洁,造型古朴端庄,是典型的汉代风格。凭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所发现的正是罕见的汉阙。
忠县发现汉阙的消息当天便传到了重庆。市领导指示:立即将乌杨汉阙的抢救性发掘纳入三峡文物抢救计划,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保护发掘。
考古队先后发掘出了一批石质构件,包括阙身、阙顶、扁石、枋子层、阙顶残件和子阙阙身等。由于长期埋于地下,那些珍贵的构件得以完好保存。精美的阙顶为重檐式仿木石刻,瓦垄瓦当线条分明檐角飞动;扁石上刻方孔钱纹和菱形纹,线条匀称;枋子层刻角兽半圆雕,造型生动。其中一个阙顶长2.4米,宽1.7米,石质光洁圆润,像刚完工的一件艺术品。阙身上有一根根圆溜溜的椽子,在其中两根椽子上,竟分别雕刻着一条长蛇,长蛇缠绕着椽子,口中衔着一件不知名的东西,这在以前发现的汉阙中是绝无仅有的。根据已发现的阙身来判断,这是一处汉代子母双阙。所谓双阙,就是左右对称之阙;所谓子母,就是每一边都分别由大小不同的两个阙身组成。而现场发掘出土的恰好是四个阙身。
为在三峡蓄水之前抢救这一“国宝”,文物专家对汉阙的部件逐一编号,将这个重达30吨的大家伙分成7个部件,分别加固装入运输箱。运载的数辆卡车为减小颠簸,一路低速行驶抵达重庆。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1

历代瓷器精品
让你分享无穷瓷艺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远在奴隶社会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出现原始瓷器,到战国(公元前475年——221年)晚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青瓷,此后制瓷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各具风格的单色瓷和彩瓷层出不穷,至今不衰。
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瓷器,上自商周下迄民国,窑口较为齐全,品种较为丰富。此次与观众见面的瓷器是从原重庆博物馆历代馆藏中精选出来的,它分为:商周、汉、两晋、南北朝瓷器;隋唐五代瓷器;宋元瓷器;明清瓷器四个部分。展品中有不少精品瓷器,如东汉“青瓷六系大罐”、六朝“鸡首壶”、宋代龙泉窑的“凤耳瓶”、元代景德镇“枢府款青白瓷碗”和“青白瓷瓜形龙柄壶”、明代“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何朝宗瓷观音”、清代“康熙斗彩花鸟毛筒”、“乾隆绿彩八宝云龙纹带盖”等瓷制品,与你分享中国陶瓷历史的知识,分享美妙瓷艺和无穷美感。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2

馆藏历代书画
可进全国博物馆前十名

中国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书与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的工具是毛笔,并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这就是所谓“书画同源”。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大量古今绘画、书法作品。绘画方面有“吴门画派”、“清初四王”、“清初四僧”、“金陵八家”等画家的作品,又有近现代绘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作品;书法方面有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徐渭、董其昌、郑燮、何绍基等古今诸多大家的作品。
本展览分为绘画、书法两部分,展出有北宋《摹贯休罗汉图》、南宋《院画图册》、元佚名《仙山楼阁图》、明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明王宠《行书诗卷》、明徐渭《草书诗轴》、清钱维城《九秋图卷》、清罗聘等《合作砚山图卷》等。商代甲骨文、汉代木简等为本展览增添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早期实物。
以馆藏书画珍品向观众介绍历代名家的流派、风格,使观众在观赏中得到中国书画的基本常识和美的享受,这就是我们举办此展的目的。据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王川平介绍,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画在全国的博物馆中可以进入前10名。“当年5两黄金换来的无价之宝——唐伯虎临摹的《夜宴图》,在上世纪90年代赴法国展出时保险价达1700万美元。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2

国宝“汉碑”落户三峡博物馆
该碑是汉碑中的精品 颇具考古、书法价值
该碑高2米、宽约1米,碑侧饰青龙、白虎浮雕;碑额晕线旁亦有3幅浮雕,左侧为一朱雀,右侧为一兔首人身形象。碑文共13行367字,四周环以阴刻的流云、飞鸟。据时任吉林省文物考古队领队的王洪峰介绍,该碑立于东汉(公元173年),是汉碑中的精品,颇具考古、书法价值。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3

乌江奇石“粘”进三峡博物馆
乌江石全是从酉阳龚滩古镇的乌江边切割搬迁而来,总重约300余吨。每一块石头上都标有红色记号,一部分用强力胶粘贴在喷泉池内,一部分则安放在馆后草坪,均设计成峡谷、山岩等自然造型,代表巴渝“乌江画廊”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3

“镇馆之宝”市民评选
昨天,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筹备组组长王川平透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将会在博物馆开馆后,由专家推荐出20余种“重量级”的文物,由市民评定。
究竟什么文物可以荣登“镇馆之宝”的宝座呢?王川平副局长称,馆内有20余件“国宝”级的文物将进入候选名单,其中瓷器部分将有4件,另外乌杨汉阙、汉碑、千夫石、江姐的遗书等等都将会角逐该宝座。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4

市民可现场学“考古”
博物馆还特别开设了观众实践中心。博物馆开展趣味考古将从三峡中采集来的大量陶片重新埋入地下,教会市民“考古”方法:挖到什么东西怎么处理,如何断定年代、什么器物的什么部分等等。而中心开设的陶吧、瓷吧不同于市场上的,专家会告诉市民烧什么时代的器物有着怎样的特点。另外中心内还设有书画鉴赏、文物鉴赏等等。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4

近千宝贝首次面世
巴人,约存在于夏商至西周时期,以勇猛善战、能歌善舞著称。对于这一古老部族的具体情况,人们一直无从知晓,成为中国历史的未解之谜。自1997年三峡考古正式开展以来,全国先后有多支考古队齐聚三峡库区,对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巴人遗址和墓地百余处,将过去通过战国晚期墓葬所知的巴文化推进到春秋时代,形成了从商周到战国的不间断的巴文化完整序列。巫山县双堰塘遗址、忠县哨棚嘴等遗址群、云阳县李家坝遗址、开县余家坝遗址,内涵十分丰富,表明这里曾为商至汉初时期巴人的中心活动地带。这些地方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还发现了巴人的建筑、盐业、冶金、窑业遗址,打开了深入研究巴人文化的神秘之门。
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精致而厚重,带有远古的神秘色彩。这也是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近千件“宝贝”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诸于众。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5

最神秘的器物——
小田溪鸟形尊
鸟形尊是在涪陵小田溪巴王墓出土。据称,它具有大雁的头、凤凰的冠、老鹰的喙、禽类的蹼,全身嵌满了绿松石。它长29cm,宽17.3cm,高29cm,乃战国晚期文物。它的原型是过去巴蜀传说中的“鱼凫”。李白在《蜀道难》中说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其中的“鱼凫”指的就是它。这个鸟形尊工艺精巧,造型精美,是巴国宫廷中使用的器皿,深含重庆文化意义,极具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5

最罕见的墓葬展出——
大溪文化墓葬
墓葬并不罕见,罕见的是把真实的古墓葬搬进博物馆。在“新石器时代”单元里,就有这样一口从大溪文化遗址切割来的原始人合葬墓。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古人的丧葬习俗,感受世事沧桑。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6

“湖广会馆”全景照片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城市之路”展厅,一幅反映“湖广会馆”全景的照片(如图)是出自重庆商报摄影记者李化之手!昨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负责该展厅布展工作的唐维华在接受兄弟省市媒体采访时说,这是唯一一张从媒体中征集来的布展照片。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6

127件走私文物将移交三峡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海关共查获192件涉嫌走私文物,其中已结案的127件文物将于6月18日移交给三峡博物馆。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7

127件走私文物将移交三峡博物馆
据重庆海关关长赵民介绍,127件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战国陶鼎、汉代陶鸟、宋代三彩文官俑以及瓷器、绘画、宗教文物等七大类,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到民国时期,跨越5000多年时间。其中属国家二级文物的有汉代画像雕砖、战国青铜带钩和汉代青铜带钩3件,三级文物27件。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7

“神兽”辟邪三峡博物馆
身重3吨多的汉代“神兽”辟邪安放在博物馆大门前做“迎宾”。运输这只“神兽”,忠县文管所动用吊车和12名精壮汉子,用了整整一天才让它爬上去重庆的大卡车。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8

辟邪“迎宾”有来历
 忠县文管所所长黄建华说,忠县辟邪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选中,作为“迎宾”是有来历的。辟邪作为“神兽”名称到了汉代才出现。
  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篇》卷3记载:“射魑辟邪除群凶。”唐代颜师古注:“射魑、辟邪,皆神兽名也……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辟邪这种神兽的作用便是“辟御妖邪”。“辟邪”的形象像雌狮,“桃拔”也就是“雌狮”。辟邪为陵前仪仗石雕,常与天禄配对,俱属神兽之列,专与邪恶作斗争,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8

唯一晋阙进馆
我国通过考古发掘的唯一一尊晋阙,被搬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它精湛的雕刻艺术将让所有进馆参观的市民叹为观止。
据忠县文管所陆副所长介绍,2003年,郑州大学三峡文物考古队受重庆市文物局委托,对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忠县邓家沱古遗址进行发掘,在两晋时期的地层中发现了这座阙。通过对阙上精美图案的识别,考古人员断定它是中国现已发现的30多座阙中,唯一一尊被考古发掘出的晋阙,其它都是汉阙。2004年,该阙被搬迁至忠县白公祠内,定名为邓家沱阙。
阙是一种柱形石雕,它盛行于汉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陆称,邓家沱阙由砂岩雕成,上刻图案清晰而精美。有一处雕着天鹿,曲线光滑圆润,前面两条腿直倾,后面两条腿后躬,四蹄有力,身材均匀,栩栩如生。还有一处雕着凤凰,首小尾大,极像孔雀,另外上面还雕刻有传说中的三足鸟等大量的动物。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9

陶罐见证巴国兴衰
作为三峡博物馆的重要文物——古人制盐用的工具800件圜底罐,已在专人护送下从忠县安全运抵重庆。圜底罐为球形圜底、鼓腹、上沿有花纹撇口,厚壁且有绳纹,是原始晒盐、煮盐工具。它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商代,然后数量逐渐增加,到战国的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39

最震撼的遗存——
中坝考古学地层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坝遗址,地层堆积厚达数米,根据土质、土色划分多达数十层,出土的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在该展厅内,还将挂有一幅高约10米,宽约4米的地层横截面,可以生动、直接的展示地层变化。
中坝遗址的现场发掘工作结束后,发掘现场留着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探坑。考古队长孙智彬说,这是难得一见的最深的剖面,从最底部到最上层,完整地保存着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汉、唐、元、明、清的堆积。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40

大隧道惨案复原再现
看完了重庆大轰炸的半景画,接下来,你将步入到一个狭窄的通道———大隧道惨案复原地。这里有真人大小的仿真雕塑、蜡像以及真实器物,把当时隧道内发生的令人窒息的惨案复原在你眼前。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40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44




展厅的核心部分是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展览厅。展厅由两幅画构成,一边是未遭轰炸前宁静的重庆夜色,另一边则是重庆大轰炸之后19条街道被毁,41条街道烧成火海的悲惨场景。坐在展览厅内的动感座椅上,凄厉的警报声会如实地响起,只见警报灯笼升起,人群开始奔逃。日机的轰鸣声,航空炸弹的剧烈爆炸声随之而来,安装了低频振动器的动感座椅,能够精确地随飞机、轰炸、房屋倒塌、大火燃烧等场景同步震动,观众在座椅上将同步感受到大地震动和气浪冲击。王川平介绍说,这是中国博物馆展览中,首次将半景画搬入展厅。

    半景画之后是一个狭窄的隧道,隧道里主要陈列的是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教授历时一年半创作的重庆大轰炸艺术群雕,它再现了1941年6月5日,在较场口大隧道发生的惊世大惨案。该雕塑作品集圆雕、深浮雕、浅浮雕于一体,25米长、2.9米高,共有21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在这组雕塑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被称为“生死之门”的部分,一扇木制的栅栏门,无数的人头欲从中挣扎而出。那些扭曲的身体、绝望的眼神、挣扎的姿态,撕裂人心。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44




陈列于博物馆大厅的国宝——汉代乌阳阙。人民网记者 余继军摄

    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三峡博物馆中陈列的上万种文物之中,哪些可以称作“镇馆之宝”?

    王川平说,博物馆将在正式开馆后将举办一个评选“镇馆之宝”的活动,先由文史专家提出一个20件文物的侯选名单,再由参观者投票选出。不过,他还是介绍了在他心目中有较重份量的文物,他说起码是博物馆的重要看点。

    一个是陈列在三峡博物馆大厅内的全馆最重展品——乌杨汉阕,重达10吨。它2001年夏在忠县乌杨镇发现,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它是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主阙高5.4米,子阙高2.6米。阙体雕刻丰富,主要内容有仿木雕刻、生活图卷、灵禽异兽和神话传说。王川平说,汉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地面建筑物,其雕刻所表现的汉代人物、故事、图案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般而言,所发现的每一处汉阙都是国宝级文物。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14:45



《壮丽三峡》展厅中从瞿塘峡整体切割后搬运至三峡博物馆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

    第二个是陈列在壮丽三峡展厅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它2004年发现于云阳旧县坪遗址,属于震惊一时的重大发现。碑体高约1.7米,宽近1米,除中间一道接缝外,其余均保存完好,上面几百个石刻文字清晰可辩。碑面最上端有三组画像,并刻有青龙白虎的图案。在碑的两侧,也有精美的雕刻。专家推测这块碑是置于当时的朐忍县衙门内。

    第三是同样陈列于壮丽三峡展厅的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这块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刻于南宋乾道七年,由南宋著名书画家赵公颂所书,该石刻是瞿塘峡摩崖石刻之一,宽7.2米、高4.1米,面积约40平方米,刻有900余字,对宋高宗禅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该石刻是在瞿塘峡整体切割后搬运至三峡博物馆的。

    另外,陈列于远古巴渝展厅的小田溪“鸟形尊”,“偏将军金印”、“巴渝神鸟”、 “玉具剑”等也被专家们看好。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21:25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5-6-18 23:48

请参见: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read.php?tid=87880&fpage=1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