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17351
- 威望
- 27527
- 金钱
- 8
- 阅读权限
- 15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8885 小时

|

五
赵盾忠心报国,权高势大,堪称中流砥柱,连行刺他的刺客都被他感动死了,但世事轮回,什么都有个正弦曲线,二十多年后,赵盾的家人和孩子却倒了大霉,遭到灭门之祸。这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后,晋成公的儿子晋景公当政的时候的事,但我们提前到这里来说,因为他是直接关系老赵家的。
赵盾死后,留下儿子赵朔。赵朔为人本分,不爱喝酒,光荣地娶到了晋景公的闺女做媳妇。可是赵朔的叔叔赵婴齐(赵盾的异母弟弟)一点儿叔叔样也没有,专门勾搭赵朔的这位金枝玉叶的媳妇,大搞婚外恋、一夜情。赵家家风如此败坏,简直是“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体现了一个家族一旦长久以后的腐坏。
赵家还算有家法,没有《红楼梦》贾府那么烂,赵家几个头面人物一合计,把赵婴齐驱逐了算了。赵婴齐一边走,还一边唱:“不要再说想我,不要再说爱我,从此我们之间,只能当当朋友。”从此去了齐国。
由于情夫被驱逐,金枝玉叶的赵朔媳妇备感生活无聊,她的爱情鸟已经飞走了,她的更年期却提前来到。神经错乱的她遂憎恨赵家上下,包括老公。于是她向老爹晋景公诬告:“赵氏要作乱了。”
老赵家多年积累,炙手可热,盘根错节,尾大不掉,功高震主(这类词在中国文化里真多啊)。我们说,春秋时代的战争,明线是南北争霸,暗线是诸侯内部国君与其它大家族的争斗。晋景公很担心赵家势大,巴不得这些“白眼狼大夫”都死掉,又翻出从前“赵盾弑其君”的旧账,于是点点头:“赵家谋反有罪,统统地灭族。”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晋景公真敢干啊,采取突然袭击,把赵盾的弟兄赵同、赵括家族几百号人纷纷砍下脑袋。赵盾的儿子赵朔闻讯并不逃跑,坐在家里等警察来收。他说:“赵家忠于晋国,历代皆然,我怎么可以违抗君命,畏死出逃,给先人带来名誉耻辱呢?”于是他这一家也被干掉了,除了他媳妇是晋景公的女儿,并且首告老赵家谋反有功,得以幸免以外,全死了。他媳妇带着身孕,回到爸爸晋景公的深宫里,随后生下赵武。
俗话说:月满则亏,弦紧则断。赵家从国内第一大家族顷刻间变成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家族的威风瘪成光秃秃一张败皮,在远古的风中扑扇着,只剩下赵武一枚完卵(就是戏台上的赵氏孤儿)算是劫后余生,等待未来的复出。
后来元朝的杂剧作家,根据这个故事,编成《赵氏孤儿》一戏,至今传演。戏台上的情节更加惊心动魄:说是在灭门惨案之中赵武诞生了,但不敢上户口。警察跑来搜查,他妈妈把他藏在裤子里,急得很。乖孩子还真争气,没哭,躲过了检查,幸免遇难。
孩子是怎样藏在裤子里的?戏台下的群众糊里糊涂、不求甚解,没有细想过。试想,如果你穿着一条张惠妹那样的裤子,是无论如何也塞不进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裤子得天独厚,里边可以藏很多东西,因为它根本就算不上裤子,只是两个裤筒而已(是两个纯粹的圆柱形的裤筒,上边通过丝带悬吊在腰下,使它俩像风铃一样吊着)。这个吊筒上方,是没有裤腰、裤裆的,私处另用丝帛裹住(也没有三角内裤)。鉴于此,外面就必须罩裙子,遮羞。并且在席子上也必须是跪姿,而不是两腿朝前坐着(叫“箕踞”。箕踞腿往前伸,势必泄露下体私处,是严重耍流氓的姿势,像荆柯临死时那样,属于羞辱秦始皇。)“女”(图片)字,就是一个女孩规规矩矩地跪坐着。一直到唐代,我们都是这么跪坐着,屁股压在脚后跟上,这实在是受了裤子设计的限制,裤子没裆。所以也没法坐椅子,高坐在椅子上,也暴露私处或古代内裤(丝帛缠的)。
后来裤子慢慢在裤筒上面有了裤裆,可以罩住私处缠绕的丝帛了。有了裆,但仍然是开裆裤,慢慢才过度成死裆裤。于是也可就以坐椅子了,不必再规规矩矩跪坐在席子上了。
所以,赵妈妈立在产床旁,被侍女扶着,一袭长袍垂下,袍里边是两个裤筒,中间吊着一个孩子(赵武),自由地悬挂着,从而躲过了警察检查。接着,老管家“杵臼”出来了,拿一个别人家的婴儿假冒赵武,调换出来藏于深山。另一个助理管家程婴则故意举报杵臼,警察得讯,抓到杵臼,杀死了杵臼和假孩子,从而停止了深度地追杀,真孩子才安全下来。
真孩子(即赵武)由程婴抚养,藏匿在民间,是赵家最后一点儿骨血。后来赵武有了出息,杀死了仇人,报了仇,恢复了赵家的名誉和官位。程婴心满意足,也不想再活了。赵武怎么拦也拦不住,程婴遂把自己勒死,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团聚去了。
这当然是戏曲家言,各种史书上都没有。唯独司马迁的《史记》上有“杵臼、程婴”这么一段。司马迁大爷因为被汉武帝欺负了,所以整天幻想着侠义之士从天而降,踩平世间不公的大路,遂杜撰出“杵臼、程婴”两个义士。实际上,赵武是跟着她妈妈安全地在姥爷晋景公宫里长大,她妈妈首告老赵家有功,不再处罚之列,赵武也照样封给了官位和一些土地。
后来,按史书记载,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出落得弱不禁风、神经过敏,举行二十岁加冠典礼(标志长大成人)。然后按照习俗,去拜会各位亲戚高朋,并且接受高朋们的美好祝福。
按《吕氏春秋》说,赵武首先在路上看见栾书,栾书说:“你帽子很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赵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
赵武去见中行宣子,宣子望着他的帽子也说:“美啊!可惜我老了。”
去见范文子,范文子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得到宠爱后会加倍警戒,傻瓜受宠后才会骄傲。我听说晋文公重耳最爱听百姓意见,叫瞎眼的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箴言,让百官献诗讽谏,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道路上询问毁誉。先君最痛恨的就是骄傲自大。”
去见驹伯,驹伯说:“美啊!但是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也多得很哪!”
去见韩厥(这是赵氏的大恩人,一直在保护赵武),韩厥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就在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哇塞,绕口令啊)去见智莹,智莹说:“你要好好努力呀!作为赵衰的重孙、赵盾的孙子,20岁了你还只是个大夫,这不是耻辱吗!赵衰的文才,赵盾的忠心,难道你可以忘记吗!赵衰通晓前代典章,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赵盾在襄公、灵公时代尽心谏诤,被灵公憎恨,还是冒死强谏,虽然弑君,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你爷爷的忠心,加上祖爷爷的文才,侍奉君王就一定会成功埃”去见郤犨,郤犨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去见郤至,郤至说:“你比不上别人,可以退而求其次。”
最后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转述给他。张老名叫张孟,是老张家第一个见诸史书的人(看来张家根还在山西)。张老说:“好呀,听从栾书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叔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的告诫,有助于成就事业。至于三郤的话,使人丧气,别听他胡掰。”
哈哈,这段逸事写来真让人哭中发笑,想想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吗?
赵武从新军将、上军将,一点儿一点,终于在25年后熬到了极点,温良恭俭让,执晋国国政达七年。赵武后来的孙子赵简子、重孙子赵无恤,占据晋阳、邯郸等强城大邑,实力和财富再次凌驾于国君之上,无诸侯之名而有诸侯之实。最终,赵家独立为诸侯,带领河北河南山西毗邻地域,成为战国七雄的赵国。赵国后来的名人,有享有“战国四公子”美名的平原君赵胜,也有“纸上谈兵”的败将赵括。这都是后话不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