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874
- 威望
- 119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7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5 小时
|
如果LZ在亚琛攻读理工专业,以他(或她)在此帖中表现出的逻辑和思维方式,真不知能否顺利完成学业?
由
LZ对“同情心”的表述和理解,
应得
“同情心”=喜欢熬夜(神经衰弱失眠者为上,睡着了万一听不到敲门声咋办?特别是在凌晨)+住所宽敞(宜两室一厅,最次也得常备两套床上用品)+手机要随身携带(最好两台,且其中一台的余额应不少于40欧元)+习惯奢侈(咱可不能节省,咱节省了,还怎么帮助其他也想节省的同胞?)+道德底线要尽量放低(只有放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才能更多更坚强地接受种种不道德事件的挑战)+其它
以大家在德国的处境来看,可行吗?
人性本恶,人心向善。我承认LZ的表述是出于美意,可惜如此一番美意,竟完全经不起理论的检验,更不要妄谈实践了!
事实上,亚琛的多位xdjms已经以自己的同情心给出了实践的结果,即通过多人多次的无私帮助,根本无助于解决她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无助于她更好更独立地在德国生活和学习下去,相反只能起到使她产生依赖,扩大求助面(即扩大“受害”面)的反效果。
换句话说,求助者损人不利己,施助者也是损人不利己——这样的局面,难道还要像LZ呼吁的那样,应该继续下去,并且还要加强继续帮助的力度吗?
先确定她的身份,搞清她的背景,再通过学生会的工作,寻求大使馆的协助,尽快将她送回祖国,是可以使她的处境不至于变得更坏的处理方式。
无论她回国做什么,至少不会再生出对银行职员说“外语”的事来吧?我想。LZ,照照镜子,自醒吧~
最后我想感慨一下——在亚琛近两年,回国三年,从没见过也没想过亚琛版上会盖起这么高的楼啊,这一盖就盖了个双塔
[ 本帖最后由 yak 于 2008-9-28 07: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