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sindy at 2004-12-13 03:16 PM:
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毫无意义的评述。

BAN 翻译成中文是“逐出教会组织”的意思,只不过一个元音一个辅音而已,用中文表达得一句话或几句话才解释得明白。

任何语言中每一个元音和辅音的联合其实都有类似中文 ...

荒唐之极。难道每个脑子里事先没有这个“逐出教会组织”概念的英国人一看到BAN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难道他先想到的不是ban这个词吗?
Share |
Share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indy at 2004-12-14 09:47 AM:
橙色坦克是大学毕业吧?不是也不要紧,做个实验,问问你周围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们看看有几个可以马上告诉你 ...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得这个“霁”字,但认得的也不会象你想象的那么少。我读计算机,大学没毕业,但我想就算不知道“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也会有很多人从南霁云的名字里面认识到这个“霁”字吧。而且就算你就拿BAN三个大写子母直接去问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人,能有几个人能直接想到你说得那个意思?

以下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并没有特别针对前面的讨论。

你是学文科的吧,你看的德文文学作品想必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多了。“人类星空璀璨时”(以前翻译成“人类星空璀璨史”)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德语著作之一。史蒂芬 茨威格的德语文笔想必你也承认不错吧,但从前言到正文,我总有这样的感觉:虽然茨威格已然是妙笔生花,但是他毕竟用的还是那些平白如话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后的同样内容却以一种更深刻的形式得到了表达。黑塞也一样,他们的作品单从文字的震撼力来说比不上相同的中文译本。当然这是我从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来说的,也许你认为我没有资格评说德文原版。不过翻译成德文的中文作品,比如“三国演义”,可谓只翻译到了皮毛,精髓尽失,这我还是知道的。一个民族的语言,还是最适合描述自己的民族。中文虽然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不上字母文字,但它的优秀也是不容质疑的。

另外,请不要说人家不够级别和你讨论中文的优美和深邃。在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也许有时会有争执,但是永远没有“级别”一说。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indy at 2004-12-14 09:47 AM:
呵呵,你已经开始通过这样简单但是重要的问题开始上路了:开始了解语言对信息文化的作用,如何起作用。

橙色坦克是大学毕业吧?不是也不要紧,做个实验,问问你周围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们看看有几个可以马上告诉你 ...


不过你确实挺渊博。如果你不是学文科的,那我可更佩服你了。大家不要吵架,交个朋友:)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晶耗子 at 2004-12-14 04:21 PM:
我不是学文科的,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我做过一些些技术文字翻译的工作,工作中经常把原文句式直接写成中文,发现中文表达经常十分模棱两可,歧义很多。技术文章中德语优势十分明显,经常精炼准确。我猜想中文可能在 ...

嗯。我也有类似感觉。
有个原因是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太差劲,太离谱。说明文不是重点,专训练什么议论文,导致这样训练出来的科技工作者把很多明明能用中文说得清楚的科技上的东西,描述得一塌胡涂,光会写些千篇一律的议论文,不实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