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提起中外合资,大多数人自然会认为这是中国出土地、盖厂房,西方国家出资金、出技术。说起并购,一般人都会以为西方公司并购中国厂家的股份。但是,时代不同了:今天,中国的厂家也走出国门,并购或与西方公司合资经营厂家,其中不乏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拥有高精尖技术的厂家。
$ I# C* m8 _: H% d, Z: g9 Q M4 {: b( T; M; j: E% Q
德国科堡的瓦德利希公司就是一个样板。这家1920年成立的公司专门生产专门用于涡轮机切割钻磨的大型龙门铣床。一年前,中国国营北京第一机床厂购并了瓦德利希公司的全部股份。与前两任股东不同的是,中国新股东并不干预瓦德利希公司的商务,瓦德利希公司可以自主做出决策,北京第一机床厂派出的专员只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协调。母公司知道,瓦德利希公司像一株百年大树,只有留在德国的土地上才能根深叶茂。5 L- q! Y) c( {* ^* N: m, b
0 ?: d( N3 k# e* n5 s J8 r“我们的业务好得很”,瓦德利希公司经理贝克尔毫不掩饰内心的自豪。过去,公司销售额为六千万欧元,去年上升至7300万欧元,今年将突破一亿欧元的大关。“这是绝对现实的前景”,贝克尔说。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职工人数也不断增加。过去,全公司职工不足五百人,现在增至570人,今年预计还要招聘六十名新职工。瓦德利希公司所在的上弗兰克地区本来就业形势不佳,公司的人丁兴旺无疑是一大福音。rs238848.rs.hosteurope.de. r% x. b ` R- v1 S. E9 l" H! P& O. Y+ p
( ?* I( o: A+ v/ Y2 {- @
北京第一机床厂与瓦德利希公司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合作。自前者并购后者之后,集团内部的分工很明确:市场的高档次产品继续在德国生产,低档次产品在中国制造,中档次产品的领域由中德双方共同研发。 rs238848.rs.hosteurope.de5 J* z" \3 u- U
! Z: @# y; [& Z科堡的瓦德利希公司并非中国在德国投资的唯一例子。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家在寻找并购德国企业的机会。据说,在中国人控制下的德国企业现在已有六百至八百家,中国人开的餐馆和旅行社并不计算在内。
# n; ^; w3 T0 K& D' T6 M# f4 b6 n3 m* a) C1 `4 e3 Y
但中国并购的德国公司中,有不少并没有像瓦德利希公司那样取得成功。往往原因是中国投资者准备不足,许多人低估了德国严格的劳动保护法规,还有一些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中国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麾下的德国电视机生产厂家施纳德公司一直未能摆脱赤字的困扰,现在甚至停止了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干脆关门大吉,多特蒙德的一家炼焦厂最后被中国的一家矿山全部拆卸完毕,到中国重新安装投产。 rs238848.rs.hosteurope.de) i) {( u" n" w4 Y, l1 E7 _4 L
8 h0 E. R7 x; Y: _人在德国 社区现在,中国人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自己管理具体业务,而是把工作交给德国企业经管人员,中方通常一年结算一次红利。对德国企业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担心技术流失。对中方来说,用德国技术生产出的品牌可以保持主导市场的地位。五年前,德国化妆品连锁店罗斯曼公司的40%股份出售给了香港和记黄埔公司,但罗斯曼仍然处于德国经管人员的管理之下。老板罗斯曼说,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在公司内见过一个中国人。人在德国 社区% j+ m/ W* A! G& A/ u( r0 H$ }
! E) s$ x7 e' c
中国并购德国企业的势头方兴未艾。中国的大公司集团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收购德国的大型企业。两年前,中国的联想集团就收购了IBM公司的电脑部门,出价17.5亿美元。不过,中国投资德国企业能否都像瓦德利希公司那样带来好的前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
-
DEUTSCHLAND.jpg
(22.29 KB)
在这样的大型机械加工方面,德国仍然占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