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同意楼上的看法。

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数码相机用普通镜头,乘于一个1。5的焦距倍数,使镜头焦距变大了,理论上会使景深变小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可见这个景深问题是ccd引起的,而不是镜头的实际焦距。

因为ccd和胶卷的区别就是离散采样,把原来连续变化的曲线用锯齿代替了,物体之间的边缘明显了,也就给人更“锐“的感觉了


原帖由 anka 于 2006-6-20 09:55 发表



讨论一下,
dc拍不出小景深的致命弱点应该是镜头的实际焦距吧,一般的dc加上三倍光学变焦最多也就二十几毫米,这个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广角。
ccd尺寸小其实也没关系,大不了相当于从全幅相机里剪切一小 ...
如果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一幅幅图画,那么画出这些图画的调色板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TOP

数码记录和模拟记录的比较

转发一个以前在shey.stu.edu.cn发过的帖子,比较一下胶卷和数码的本质区别


关于数码相机传感器超出量程范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现在就附上简图说明一下,为了便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同学理解,我尝试用比较通俗的词汇和简化了的物理过程进行解释,也就存在科学上不是很严谨的表述,请以专业书籍为准。

上图中蓝色曲线表示模拟传感器,就相当于胶卷, 因为其记录过程为化学变化,所以用e函数曲线近似表示,这种曲线在刚开始的时候相对比较直,然后弯曲程度逐渐增大,最后变平。

后面那段弯曲得很厉害的是测量技术中最不讨人喜欢的,叫非线性段。举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在输入信号在3和4之间时,输出信号只有不到0.5的变化空间,这样意味着信息被压缩重叠了。所以通常传感器的工作段会选在前面的线性段,这里输入和输出变化比较容易换算,定义为测量范围。

红色阶梯状的曲线就是数字传感器的记录过程,为了比较方便,其测量范围也和蓝色的模拟曲线相同。

UFO贴子中讨论了,当输入信号强度大大超出相机设计的测量范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这张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当输入信号超出测量范围后,其对应的输出值只有一个,就是1.5。而对于胶卷,还有一段曲线,虽然变化得不是很规矩,但是毕竟信息是保存着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严重曝光过度或者不足的胶片,通过逼冲这个工艺,可以使图像勉强还原出来。

klein-2005111161814999.jpg (78.13 KB)

klein-2005111161814999.jpg

如果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一幅幅图画,那么画出这些图画的调色板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TOP

fry朋友说的是,我确实把虚化和景深混淆了。
如果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一幅幅图画,那么画出这些图画的调色板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