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onglou 于 2009-3-22 18:54 编辑

3# rabbitzrs
他和Prof. Brecher的背景不一样,觉得不能直接拿来比的。
- 首先两个Lehrstühle的规模有本质的差别。Prof. Brecher带领的Lehrstuhl是WZL的创所和镇所之Lehrstuhl。
- 如果有人认识Prof. Weck,也就是Prof. Brecher的前任,就知道想做他的接班人的难度。Prof. Brecher的Diplom是Auszeichnung,五年博士后也是OI,然后他去了Mönchengladbach的一家机床厂做了两年的Geschäftführung.
- Prof. Kampker在2006年底的时候开始做Geschäftführung,但他的办公室还是在WZL里,而且还能经常见到他。
个人感觉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RWTH Aachen对教授有一个最少工龄的要求。这个Geschäftführung可能是名存实亡。在Prof. Kampker同个阶段(2001-2006年)有不少优秀的博士产生(和他都是同一个Lehrstuhl的),有的用了三年就完成了所以博士课题(inkl. Wissenschaflicher Mitarbeiter和自己的Dissertation),之后也是OI。但个人的选择和机遇不一样,他们都去了工业界。
但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牛人。
个人感觉,他不会做教授太久的,毕竟Produktionsmanagement和Prof.Schuh的Produktionssystematik重复的太厉害了。他的扩展不就是代表Prof. Schuh要精简机构。同意baerchenpopo 的观点。Einstieg als Juniorprofessur。
再者,根据我对WZLer的了解,他们的"血性"更适合于德国的工业界。只不过,目前在德国关于对Vorstandsgehalt的激烈讨论,对他们来说,算是个不小的打击哦。

TOP

那到不能这么说,关键是要看读博士的方式和行业。
- 如果是靠奖学金的,一般可以快的,三年之能可以搞定。
- 半位的一般也三年。
- 学化学和医药等等的理科的,由于读博士的人太多,所以一般都只有半位。
- 由于德国工业界比较强,待遇高,为了保留人才,所以一般工科类的,如机械,汽车大都是全位,那正常情况的Wissenschaflicher Mitarbeiter都是签五年的。
- 外国学生根据能力不同,在工科类里半位全位的都有。
Prof. Schuh不一样,因为他不缺少人手,每年来投简历的就很多。他的目的很明确,有能力的,就早点毕业,拿着博士头衔和年青人的干劲去德国工业界拼搏。如果没有能力的,就算是德国人,六年后没有Dr. Titel离开WZL也大有人在。
但Prof. Brecher那里要么不签,一签就是五年,所以说,不能单一的用时间来衡量。
话又说回来,不是有了Dr. Titel就完事了,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