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一首歌曲最重要的是作曲,有点忽略作词人的本事,后来才发现,这个观念实在太过荒谬。一首歌曲,词是真正能体现歌曲意境的主要部分,很多人为歌曲所感染,主要的感动源自于歌词的字里行间。

林夕那种细腻,很多时候都可以超过女生的敏感,把“梦”拆开来作为他的艺名简直是神来之笔,不光从风格和感触,都能达到高度概括和统一。

我个人来说,更喜欢老一辈香港词人在中国古文上,特别是借鉴中国古代诗词修饰手法上的造诣。让我们现在去听听香港八十年代那些歌曲,太多的古朴之风,简直能够让你梦回唐朝。也许当时缺少本土音乐创作者,在作曲方面很多都是移植欧美和日本的旋律,这要求了词作者本身的文笔水平不能只是流于肤浅。

很多香港词人都写出过相当经典意味的词作品,我对一个词人的印象极其深刻,他叫刘卓辉。他的作品主要在Beyond的经典歌曲中就可以找到,从《大地》《长城》到《农民》《情人》,可以说,刘卓辉的词奠定了Beyond歌曲的深度和广度,他把词作品从个人感情中解脱,而直接面对社会,既符合黄家驹音乐的精神理念,又拓宽了香港本地音乐的创作面。

再听陈慧娴的《恋恋风尘》,作词也是刘卓辉,听过这首歌后给人最强烈的冲击是,在词作品中真的很少人能把感情历程描绘到如此气势磅礴的,完全提升了中岛美雪原曲简单直抒的意境。一首填词作品让你听后感觉犹胜原曲,这才真正体现出词人的功底和休养,乃翻唱作品中少有的大气之作。

[ 本帖最后由 黑色空白 于 2007-1-23 14:40 编辑 ]
Share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