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感动得羞愧

2006年12月6日新闻晚报发了记者龚星采写的报道《德国青年中国山村支教6年 申请中国籍遭拒》,当天人民网教育频道教育专题栏目转了这篇报道。同日凤凰网凤凰资讯社会频道人间冷暖栏目头条发了《德国青年穷乡义教6载 入籍被拒 黯然离华》。国内许多BBS纷纷转贴甚至波及整个华语BBS,新加坡的狮城生活网站在凤凰网报道的当天就有人转帖。8日笔者百度一下“卢安克”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0,300篇,可见人们对卢安克的关注和感动。  据报导德国青年卢安克因来华旅游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卢安克从1999年起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山村从事义务教育,2001年开始一头沉入广西最穷最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板烈小学。他在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只会讲壮族土语的山村教村童讲普通话、学文化,帮村民犁田、割禾、打谷,为村民设计脱粒机,并将德国家人汇给他的钱用来为当地修路,还教村民改造居住环境人畜居所分开。卢安克曾因未办“就业证”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安罚款3000元,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过去的6年来卢安克就是这样以一人之力深入中国最穷的西部山村从事义务教育,拒绝名利屡遭磨难误解却依然无怨无悔,赢得当地民众的信赖并感动舆论。为长留中国今年8月他申请加入中国籍,因法规所限未果无奈回德。
http://cul.sohu.com/20061221/n247172108.shtml

原帖由 toothy 于 2006-12-21 22:10 发表
咱们在德国做好事儿,德国也同样不会随便给国籍的。。


转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中国人民都希望他回来的外国人回不来呢?
被拒绝的理由是:卢安克必需在国家一级单位工作4年以上,才能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或者他是为中国做了特殊贡献的人。

这段时间经常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发现节目的内容更多是关心弱势群体。更多是让国民激动和感动的相关保障农村人民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修订。卢安克也见证了破烂的板烈学校修了宽敞的操场,接着有了焕然一新的教学楼。见证了烂路修成了公路。可是,这样好的老师,农村最需要的优秀的老师,却因没有在国家一级单位工作4年以上,而离开了。

能留下来的外国高级人才只能是给有条件上贵族学校的孩子们上课,卢安克放弃了,他说:我就是想去孩子们没有机会的地方。
真想钻到电视里,告诉我们的领导人,你们如果知道事实的真相,如果来了解,请给卢安克一个机会!给像卢安克这样的外国志愿者一个机会!给这里的孩子们一个机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一个开放、和谐、人文的社会主义国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