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一代隐身于三线的知识分子(有的兼为军人),这是正常的

郑重回答你的问题: 多了解一些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的历史,你会知道,这是正常的.
也曾有技术专家在大三线的抗洪斗争中被泥石流卷走的,他们的名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所以也难怪你有此问题.

TOP

说给 80天环游世界

我的几句话本是说给你听的,看来需要再说几句.
1.  原文讲的只是邓稼先那一辈科学家故事中的冰山一角. 至于邓稼先到有危险的现场一节,我没有亲眼见到.但这样性质的事情我自己知道一些.我要说,你这样以今天的常识提出质疑并以这种质疑来推演的其它结论是不严谨的.   我可以证实的是, 我国某飞机的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 就不止一次坐在验制阶段的战机上在蓝天上观查有关机翼的某些现象,照你的逻辑,这该是蛮干了,但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是常常这样做的.  我的一位女同事(已退休), 脸上就有被试验事故烧伤留下的疤痕,当时现场有消防战士,但女工程师一样向上冲,因为她觉得自己更了解待试件的特性.  
2.  由你对一个细节的不了解和不相信, 倒使我生出些感想, 如今,如实介绍一些感人事迹,常会因为太感人或不符合今天的常规而被怀疑其真实.  怎么说呢? 今天你我做不到,或正常情况下认为不该做的事,昨天,别人经常做.  
3.再说一件真事,发生在邓稼先曾工作过的某研究所. 该所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所里想让他到某项目,但参加该项目后就不可以出国了,也没法发表论文,他拒绝了.后来他下海离开了该所. 我想,现在不会有人责难他的选择, 这是时代的进步吧,个人选择更多了. 但是,在理解他这样做的同时, 是不是也同时应该理解并尊重并相信和他做了不同选择的人呢??? 还有许多青年科技工作者选择了参加到那项工作.  若干年后,会不会又有人怀疑他们的自愿选择呢? "没名没利,他们为什么这么选择呢?"  顺便说一句,该所还有一位老所长.  与邓稼先不同,他是国培养的大学生,没有留学的经历;与邓稼先相同,他选择了隐姓埋名做大事.他只在88年访问过美国,这是唯一一次出国,(据说美国有关他的档案材料与他本人身高相同).但就是没有出过国的他, “原子核理论是他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4. 我的意见是,对中国的老一辈科学家,真的需要多些了解,多些尊敬. 而我的结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伟大,值得所有人尊重和铭记.  抽象的爱国不难,爱具体的国不易;而邓稼先们当时所爱的中国,不是可以举办奥运会的中国,而是在朝鲜和美国打仗的中国,是三年自然灾害中的中国,是十年浩劫中的中国.  我,希望,中国人不要太快把他们忘记,如果连他们的事迹都不理解和相信了,那, 即使环游世界之后,也还有坐井观天的危险吧.

最后一句,收回.
中国人民很行

TOP

80天环游世界说:

3.两弹一星的历史我不懂,但是我知道都成功几十年了,若真是象文章描写的那样蛮
干,只怕拖到现在也找不到足够数量的科学家去完成工作.

idiotor 说
这样的历史,值得你化些时间去了解,而不是在这里做大胆而没有根据的质疑."蛮干?",在搞两弹一星的历史中,你所称的"蛮干"偏偏多的很, 了解历史之后再来质疑不迟!
中国人民很行

TOP

我放弃这个话题

80天环游世界说:
  为什么我不可以质疑明显胡编乱造的东西

idiotor答:
   1. 你完全可以质疑.
   2. 我没有看出来是"明显胡编乱造",而是描述不当.
   3. 如果你有关于此事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确证这是胡编乱造,可以贴出来.
   4. 如果不是胡编乱造,那对原文作者的指责("胡编乱造")是不公正的.

80天环游世界说
   你也是作研究的学者,拿出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好不好
idiotor答:
   1. 我只是画图的工程师,离学者差的还远.
   2. 实事求是,我努力做到.
   3. 我也希望看到你的"实事",而不光是"明显乎编乱造"的结论.

补充材料------- 这应该是凤凰卫视节目中那段说法的来源吧,可惜记者对技术是外行,描述不够严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很多事情是没办法更细描述了.

转贴------------

    研制核武器除了连续作战的疲劳和挖空心思地用脑这两样伤人身体的东西之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东西,那便是
中国人民很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