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野兽帝国 于 2007-8-16 13:04 发表
众高手高端对话

蚁民我泣血路过



不怕不怕,他们暗房技术堪忧,黑的不黑白的不白,还算不得高手。

TOP

原帖由 loveorola 于 2007-8-16 13:59 发表




俺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望共享一下黑白冲洗或后期调整的经验



实在是没有黑白冲洗的经验,俺对于颜色的感觉就到PS为止了~

这种温度搅拌上的科学论据,还是要请虾博来解答,不过黑白似乎还是要更黑白一些才好看,灰度虽然保存了细节,不过不能突出所谓的黯淡中的光辉,未免让人扼腕。

TOP

我个人的经验是,要突出画面的主体,要用高光工具和通道工具把油光反差压出来,比如这个自行车~

[ 本帖最后由 wiely 于 2007-8-16 16:43 编辑 ]

01.jpg (168.85 KB)

01.jpg

TOP

原帖由 coolfan 于 2007-8-16 14:15 发表
任何胶片机,不管有多牛,离开好胶卷,全部白给,不要说leica,就hass也不例外。
多谢你给的信息,我看看



都重要,从布光模特,镜头相机,暗房放大,扫描输出,都重要,按下去就天下大吉的相机估计也不存在了。

TOP

原帖由 阿空 于 2007-8-16 23:14 发表
怎么压?


复制底层,做一个高光层,把层的暗部加亮,然后把这个涂层改40%透明度。

底层加20的对比,然后用渐变灰度,把光比压低。

接下来就是用画笔一笔一笔的画蒙版,把需要突出的部分画亮,把需要遮盖的部分压暗。

油光是可以画出来的,塑料感也是可以画出来的。

TOP

原帖由 loveorola 于 2007-8-16 17:41 发表



谢谢你的经验,不过,我觉得有点儿"硬"了.



原图太小了,可以供PS的空间不大~给我个800*600,我给你做个黯淡中的光辉看看。

TOP

原帖由 loveorola 于 2007-8-17 10:32 发表
wiely,用这张吧...金属多一些.


这种物体超出画面的,不好刻画阴影,不好搞立体感,所以只能在本身的光比上下功夫。

[ 本帖最后由 wiely 于 2007-8-17 15:42 编辑 ]

test.jpg (460.63 KB)

test.jpg

TOP

原帖由 loveorola 于 2007-8-17 17:27 发表
针对黑白照片,书里还有段话,我觉得说的不错,分享一下.

"亮调洁如玉(不死白),暗调浓如墨(有质感)"

还强调,亮调到中间调为主要层次,压缩次要的暗调层次.

亮调到中间调一般是画面的主题,是层次,质感的表现 ...



哇,国内这摄影书里面的话,如果不配图,就这么说,真的让人感觉不透……"亮调洁如玉(不死白),暗调浓如墨(有质感)",你说这到底是什么颜色啊?

玉,还得是透亮的白玉,这要是没见过的,难道还要凭借想象不成……太抽象,典型的中国传统教材。

黑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要大手笔的把暗调的部分,压得更暗?我觉得,似乎把主题的部分搞大反差,其他的部分降低反差,主题自然突出,

整体的暗调层次,从测光点的选择上,就已经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未来。

TOP

洁白如玉,就跟中国菜的:盐适量……一个逻辑,多少算适量,反而不如国外菜谱直接告诉你盐5克,然后用天平去量5克盐易于操作。

大师画册就更难操作,因为很多人的照片从立意,取景,拍摄,曝光,暗房的基本功都不对,都是网络上看来的野路子,看画册,无异于东施效颦,还是要从数码入手,反复的拍摄实践,恐怕才能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暗房当然感觉更好,但是成本太高,见效慢,对于新手成长不利。

TOP

原帖由 loveorola 于 2007-8-18 17:34 发表



拍摄或调整照片仿佛不能和炒菜混为一谈,如果把黑白照片中"应该"具备的灰度全部"量化统一"的话,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但照片就会千篇一律,失去了风格,和特色.
印象里特别深的是近期一位摄影师,用大家看来严 ...



好的暗房高手,还是要靠相纸堆出来~加油吧兄弟,把暗房技术传承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