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几则关于德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坛评论的新闻,早就不顺了,为了风度,就没爆发。

德国汉学的整体水平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相对于法国,英国甚至荷兰北欧,现在都比得很吃力了,尤其是在哲学宗教人文方面,德国汉学界主要还是把精力集中在政治经济等领域。

德国汉学教授的那点水平和对大陆学生的傲慢态度,也是领教过和略有所闻的(以波大和海大为例)。

这个所谓汉学家对中国文坛的批判,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他是代表大众娱乐媒体的话,完全in ordnung;但是如果他是代表汉学的声音,就显得很可笑了, 。动不动就用euro-zentrismus的标准来看中国,还说自己是汉学家:naughty: ,这样的汉学家也不过是充当了政治工具,学术价值有多少?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Share |
Share

TOP

一家之言

中国国内人文水平,相比几十年前的确是有点青黄不接。

就拿搞音乐艺术的来说,尤其是那些受过学院教育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中国字都没认全的,接着就上艺校艺院,技艺拿到国外参赛,都是前三名中国代表队全包那种。充其量就是个艺术工具,没有文化的底蕴,能有什么个性的思想和创造力?
命苦只能怨政府,中国大环境就是这样,什么都是工具,因为都是为了首先解决吃饭的目的。吃饭目的解决了,还想解决别的目的吧,又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作家圈好一些,毕竟是些真正的文人,但越是这些文人,越是陷入了重重文化维谷之中,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时代,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间痛苦抉择的时期,不管是艺术还是文学,现在都是在分娩期,杂交品种试验田,哪有那么容易出成果的?:naughty: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五湖散人 于 2007-3-29 15:00 发表
(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从另外一种语言体系来看中文。如果一个作家只掌握他的母语,说明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因为他不能从外部来看语言有什么特色。

  因此,他总结发言时强调:“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


我碰到的一些很保守,明显西方中心主义的教授,也是苦口婆心,恨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掌握外语。我觉得真奇怪,等我们什么时候强大起来,你们都会自动来学我们的语言了,语言这种东西,只能顺其自然的。中国人学外语有多难,他们能体会到吗? eine Sprache zu gewinnen bedeutet eine Sprache zu verlieren, 前两天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某大家写的书,不过暂时想不起来是谁哪本书了,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学外国语言不像学别的,是要培养一种强迫性思维方式,没有非一般的毅力,根本学不下去的。
尤其是现在中国搞文学搞艺术的人,除了外语基础不好,又都自以为是,除非家学渊源的,根本没有几个会去主动学外语,要他们换种思维方式思维,那是要他们的命 。或者说现在中国搞人文的人,还是处于感性阶段(都是靠感情引领着),还没上升到西方的那种反思学习和理性的层次,也就是这个汉学家说的,中国作家不专业,业余的。

风水轮流转,等这批人下了,就会有新生代了,急什么呀!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