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62890 L' Q* ?7 x+ c O+ j3 A8 z
7 X! A2 _' L3 \1.9万亿外汇储备被华尔街风暴推向风口浪尖
$ K8 b" `+ |7 a* U潘 圆 2 [& [3 T! ~1 b6 w" L
rs238848.rs.hosteurope.de7 {! |2 H5 g7 p0 z' V3 J* ^: x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随着各国庞大救市计划的推出,拥有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成为关注的焦点。 . K) ]/ d) A" C: R4 N. x0 o
继西方七国集团(G7)召开峰会,达成携手应对危机的共识后,10月22日,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G20)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 ) s% b0 r/ b+ {9 A* _
而此前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在G20会议上,“美国将强烈要求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的中国购买债券。”前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10月8日表示,现在“中国是美国的银行”,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
) r8 R) Q. t8 R" i- Xrs238848.rs.hosteurope.de 自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后,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主要经济体也纷纷宣布注资或担保各自金融机构。欧洲国家政府承诺用来金融救助的总金额已接近两万亿欧元(2.715万亿美元)。这个将美、欧各国央行拖下水的救市大行动,政府承诺动用的资金已经超过了3.4万亿美元。 rs238848.rs.hosteurope.de. K1 A8 T. o3 Y6 {9 |( \
而这些巨大资金的相当部分将通过发债的形式来获得。由此坐拥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成为众国眼里的肥肉。
. n# g8 \& n7 Z4 ~- i 与此同时,中国要不要买国债、帮美国救市的争论也越演越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 N, r: g, \ h2 c3 R3 ~
rs238848.rs.hosteurope.de3 w4 y f0 U3 v+ C
针锋相对:美国国债买还是不买
1 `% w Q7 R2 u# C; g人在德国 社区& ^3 C$ t- y8 o: [$ S T# g
“从根本上看,所谓替美国救市,是站不住脚的。”货币问题专家向松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说中国可以救美国,不但没有弄清问题的实质,而且是自不量力。美国发放巨额外债,希望他国购买,实际上是输出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不仅不应该买国债,而且还要卖美国的国债。 人在德国 社区! @$ j o5 \( v% S: Z
他给出的理由是,首先美国不需要救,别人也救不了。美国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其自身的资源非常丰富,在海外有很多资产,这些都可以卖掉。而且美国每年在军费上的开支非常庞大,应该紧缩开支,撤销部分军事基地。如果做到这些,美国完全可以救自己。
! c2 U9 _: j. }: a D* d' i! b 向松祚说,从历史上来看,一旦一个国家发生债务危机,需要别国或国际组织援救时,这些国家或组织往往开出异常苛刻的条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例,其往往将“紧缩财政、开放资本市场”等,列为救援的必要条件。“我们不禁要问,亚洲金融危机时,亚洲的国家能发国债让美国买吗?”
: J9 h( A4 C4 h6 p( R( I1 q “如果美国真的需要救助,需要别国购买其国债,也不应该是无条件的。”向松祚强调,我们应开出相应条件。如高科技产品出口对中国放开,以美欧为首的国家对中国军售解禁,美国压缩军事开支、财政赤字,从伊拉克撤军、阿富汗撤军以及开放旅游市场等。” + l& {. s" {& j @1 t5 T+ D
向松祚认为,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同样是不能买美国国债。中国目前持有美国国债5187亿美元,此外还持有大量的两房债券。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大约是5%,但近几年美元的通账率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意味着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赶不上通账的速度,将造成实际财富的缩水。
j/ G# ?8 p4 D9 f/ X# t2 Y2 \ 更重要的是,美国救市采取的是增加流动性的做法,也就是增加货币的投放量,从长期看,仍会导致美元贬值。不仅如此,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还会造成汇率风险。我国的1.9万亿外汇储备并非全部来自贸易顺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钱在里面,其目的是赚取人民币升值的利差。如果热钱在人民币汇率相对较低时进入,却在人民币升值后撤离,将会招致汇率风险。
9 C: m+ G4 X9 p. Z |( \ 向松祚强调,“好多人不了解货币体系、外汇储备,认为自己有了这么多外汇储备,不得了了。其实这是我们牺牲环境、资源,靠多卖少买换来的。外汇储备不意味着利润,更不意味着我们财雄势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目前廉价资源输出的结果。我们是欠了环境、资源的债的,这些债必须还。” + Q# b" j+ i8 C( l9 E* Z$ _
而《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对帮助美国救市一定要综合考量。“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救是必要的,也是防止经济下滑的一个前提。如果救市成功,美中双赢。”
8 L+ C& c, L4 f “就目前看,中国帮助美国救市,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美国经济稳定,中国经济下滑的风险会减少很多。”沈明高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参与介入,在这次解救危机中学到经验。这也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投资者走向美国的重要桥梁。”
% u2 N& Q. x) X人在德国 社区 “问题的关键是怎么买,以什么样的价格、条件买?”沈明高强调,衡量帮不帮美国救市,要算经济账。如果帮助美国救市能带来好的投资回报,能有一种公平的投资安排,就可以买。
, ~: y8 r, w, I, {( _1 o7 d; D5 B4 g人在德国 社区 他认为,购买的原则是风险与收益匹配。既然美国政府现在发行债券,可能由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埋单,中国政府完全可以和美国政府谈判条件。比如说,购买国债,除给定利率外,再拿一个额外回报。可以考虑美国现在“优先股”的做法。“因为此次美国注资银行,拿到了优先股。优先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债,一部分是股。5年内国债利率5%,5年后,利率提高到9%。同时,还享有债转股的权利。有些债可按一定价格转成股票。债的收益是固定的,而股票的回报是不封顶的。如果中国政府谈判成功,享有债转股的权利,除获得国债固定利率回报外,还有权把美国金融机构的一些债转成股票。从而在美国救市成功后,分享股票的收益。” rs238848.rs.hosteurope.de5 B4 m `. w9 @- ]
“就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而言,可买的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等。投资的原则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买一些美元国债也是必须的。”沈明高强调,“只要我们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方式不改变,我们的外汇储备还在增加,恐怕就只能买。”
3 w2 u1 ]- N7 G& ?* N3 w' S
8 V- v2 I7 Q+ X9 L1 Qrs238848.rs.hosteurope.de 制度反思:资本主义崩溃了吗?
+ O6 @4 ?: ?5 ?2 E人在德国 社区( M; V$ L! x8 [
华尔街金融风暴对美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宣布将一些金融机构收归国有后,更是有人提出美国在搞金融社会主义。
% P( _4 k- Q( a6 M) N$ C, r1 P5 ]rs238848.rs.hosteurope.de 与此同时,在国内许多人看来,一直饱受批评的金融业的开放迟缓与创新不足,如今反而值得庆幸。一直以来,美国的金融体制、市场经济模式被一些学者、官员视为中国改革的样板,但现在这种信念正在动摇。 rs238848.rs.hosteurope.de' h0 h" J1 x( p4 L+ @# V( N; s
但向松祚认为,不要相信美国在搞金融社会主义。眼前只是危机中的应对策略,一旦经济形势稳定后,美国政府会卖掉这些资产。“美国的问题不是自由竞争。事实上自由竞争与创业精神,是美国最优秀的地方,也是其强大的根源。应该反思的是不能把自由竞争绝对化、简单化、教条化。监管必不可少,但这不意味着政府有权直接管理。” 4 t2 c0 c, m& o8 n$ }; ~ L9 X
沈明高认为,现在判断资本主义崩溃还为时尚早。1929年大萧条时,很容易得出“资本主义崩溃”的结论。但事实证明,经济大萧条后,市场经济的效率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美国上世纪80年代发生过储贷危机,美国政府也有干预,但最后也没有影响市场的效率。 人在德国 社区6 H9 X& u0 ~: S( ]; c4 w) ?& V$ u
“事实是资本主义度过危机后,又通过市场经济实现了一种高效率的发展。因此关键不是说危机时期政府不能干预,而是非常时期政府干预后,是不是会退出。” rs238848.rs.hosteurope.de2 [, f) g0 {% I2 {4 V5 B$ e
沈明高说,风险是,政府干预后,有可能把非常规措施变成常规措施。我今天干预银行,明天干预企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把短期的非常规的干预,常规化。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次危机可能就是美国衰落的开始。
+ ?3 E$ o7 t& ^ 他认为,就目前来看,政府暂时干预,最后又退出的可能性大。“因此不能把美国暂时的非常规时期的干预,当做长期干预的借口。更不能成为闭关锁国的借口。”
. X4 `5 [! r7 Q; b! ^ “危机本身难以避免。但危机本身也是市场机制完善学习的过程。”沈明高强调,“我们目前的体制下确实没有危机。但我们的体制效率低下,这同样是种风险。”
1 Z+ p5 t4 _2 g+ }+ k+ r6 T9 x人在德国 社区 他说,“开放的方向没错,金融改革的方向没有错,但步伐快慢可以调整。对外开放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想着对内开放。让国内的非国有的金融投资者成长起来。毕竟谁有效率谁就应该发展。” rs238848.rs.hosteurope.de |: \9 ~/ M. k2 D! o! t2 B+ [
这次危机后很多人开始反思监管体系,认为是监管跟不上创新导致危机。但沈明高认为,重视监管当然是对的,但不能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对立起来。监管走在创新前面就会扼杀创新。“这就如同把马车放在马的前面,马怎么能跑得快呢?”
. Z0 }# Z! @+ { (《环球视野》摘自2008年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