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8-6-25 19:08 发表
俺一直想, 公有制的时候, 可能人的幸福指数更高.

关键的是民主监督, 权力制衡机制. 当年缺了这个, 所以搞不下去了.

私有制了, 缺了这个还是不行.

球赛回来看帖子。抱着情绪yy两句

古人话的好,不患贫,而患不均。但是怎样看这个“均”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个人以为,物质匮乏的时候需要绝对的均,即与产出效率无关的分配。其依据的标准多半是人头吧,在中国还多加点关系的成分。没办法,先要保证生存嘛。但这样的分配最大的毛病是没有效率,以及“监督体制不完善”这个难以求全的实际操作问题。一旦到了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分配的弊端就出现了。

私有制,从产权私有来看,实际上是将分配与效率挂钩。不过现在中国在进行的私有制,也因为“监督体制不完善”多数情况下就成了一家独大的效率分配。类似前几年如火如荼的MBO,无非是一大堆资产从姓公变成了姓私,换汤不换药,顶多加了个靓丽的包装,营销方面弄点形式出来。

搞得现在公不公,私不私。楼上仁兄一语中的,佩服下。

“监督体制不完善”除了涉及中国关于institution的建设——这个从建国后到现在似乎就没好好正视过的问题(脑子不清醒中,除了类似高校建设外还有什么?实在想不起来);也涉及到媒体——这个嵌在文化当中具有双重性格的变色龙;还跟中国的国情有关——基于中国的国情,基于中国capitalism的发展历史,中国究竟需不需要“完善”的监督体制?或者准确的说,中国的“监督体制”需要完善到什么程度,以配合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发展?

嘻嘻,睡了~~~

[ 本帖最后由 爱做梦的小马 于 2008-6-26 00:39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