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笔下的男人

很老的一篇文章了,似乎也曾经被转载过,但是我自己把它贴出来,这还是第一回。毕竟这只是一篇论文,而且是得分相当低的论文。不过把它当作敲门砖,我想应该可以吧。

  古龙笔下的男人
  
  近几年来,金庸先生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曾经与他金古并称的古龙却颇有些被遗忘的苗头。以他的小说为题材的电视剧虽然拍了不少,像《三少爷的剑》、《小李飞刀》、《飞刀问情》等等,收视率不算低,还造就了一大批谢晓峰、李寻欢的崇拜者,却让真正的“古迷”唏嘘不已。那些电视剧,明摆着就是一副因作者已逝而有恃无恐的架式,除了人名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与原著相同。按照现下网络文学的说法,这些电视剧只能算是古龙原著的衍生作品,与租书摊上常见的署名“古龙名著”,“古龙巨著”,“吉龙”的三流小说差别不大。偏激如我,甚至认为那是对一代武侠名家的亵渎。
  我并非不喜欢金庸的作品,却更喜欢古龙的小说。这也不是说我认为古龙强过金庸。只不过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中,我偏爱古龙那种。古龙的文章,在金古温梁四个人中,应该是最简单的。他几乎完全舍弃了历史、地理、文化等背景,让自己所写的故事都无朝无代,甚至省略了那一句最常用的“很久很久以前”。这也正是他的明智之处,他的传统文化知识绝对不能和金庸、梁羽生相比,跳出史实的限制,让他避免了像温瑞安一样闹出“江南白衣方振眉”整日在长安活动,岳飞遇难后几十年大宋皇帝是徽宗这样的笑话。除此之外,他甚至简略了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以致他的作品里,很难找到一个像小龙女、程灵素、盈盈、黄蓉甚至郭芙那样给人深刻印象的女子。他写过的女人不少,却是类型化的,彼此相差不多。这是古龙小说的一个缺憾,却也在客观上达到一个效果:使他刻画的男性形象分外出众。事实上,这些光芒四射的男性角色,正是古龙着力刻画的关键。
  金庸的男主角们常常是普普通通的人,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纵然是在他书中算是英俊的杨过、段誉、张无忌,大概也无法与楚留香、陆小凤、谢晓峰相比。他们所输的并不是相貌,而是古龙的人物身上那种众人瞩目的魅力。金庸写的是现实中的男人,他的文章往往像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的登上到这段历史的最高峰。这其中有奇遇,有宝藏,但更多的是主人公的努力奋斗。在古龙的作品中,虽然也有这样的人物,如俞佩玉,江小鱼等,但是在他的风格完全成熟以后,他的大多数人物在出场时就已经拥有了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武功和如日中天的名声,照古龙自己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未来”。古龙写的是理想中的男人。他的主人公们,不管是相貌、才智、武功,都无可挑剔,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被打动,被吸引。所以说,金庸写的是寓言,古龙写的才是童话。但是,这些童话中的男人并不是永远春风得意,他们也会软弱,彷徨,痛苦,有种种普通人的感情,这种感情甚至比金庸笔下的男人所有的更强烈。也许古龙认为,有了这些感情,才是完整,甚或完美的男人。
  金庸是写人性的大家,他的人物都有令人唏嘘的命运,这往往是和他们的性格联系到一起。而他们的性格,也是通过情节来表现。我见过很多人在看金庸的小说时流泪,在萧峰打死阿朱的时候,在萧峰把双箭插入自己胸口的时候,当岳灵珊躺在令狐冲怀里说出最后几句话的时候。金庸并没有剖析他们的心理,这已经没有必要。在成熟的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乃至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不能由作者决定,而是完全被人物的性格左右。震撼人心的看起来情节,在更深一层却是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古龙的写法完全不同。他把笔直接对着人心,情节发展的重要远比不上人物心理的剖析。如果说金庸的作品让读者感到一种旁观的感动,所谓“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古龙的文章则需要读者自身感情的投入,读他的书,有一种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疯狂的喜欢古龙而那么多人极其讨厌他的作品:他的那些分析,固然会和一些人产生共鸣,也会被很多人认为是老生常谈,甚至是谬论。我只在看武侠小说时哭过一回,是在看《三少爷的剑》时,看到最后一句,“他微笑,慢慢接着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眼泪就莫名其妙的落了下来。至今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会对这句话感触良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感动我的是“谢晓峰”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意义,那种不管是惊涛骇浪还是风平浪静都高高在上,可以退隐却无法被取代的境界——这当然是电视剧里那为保护“太子”不惜余力的谢三少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在古龙的作品里,让人感动的不是情节,不是侦探小说一般匪夷所思的构思,而是超脱于故事之上的人性。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那几乎是一以贯之的——骄傲,寂寞,欢乐,隐藏在欢乐之后的痛苦,还有爱。
  骄傲和寂寞,其实是分不开的。因为骄傲,所以寂寞,而寂寞,本就是一种骄傲。他的每个人物都是寂寞的,因为他自己,就逃避不了这种寂寞。寂寞,是古龙的痛苦,更是古龙的骄傲。
  寂寞不是孤独。金庸的人物才孤独。孤独是外在的,是因为缺少朋友。说也奇怪,金庸的主人公,每个人都有如此动人的爱情,却很少有知心朋友。萧峰算是幸运的,但也和两个兄弟聚少离多。男人需要友情,没有朋友,虽然有佳人相伴,大侠们仍然显得形影相吊。而寂寞是内在的。古龙书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众星捧月般的附属品,而是真正能为彼此两肋插刀的好朋友。尽管如此,古龙的主人公仍然寂寞。
  其实不光主人公,他的朋友们也各有各的寂寞。但是这寂寞,他们从来没有说出来。像楚留香和胡铁花,如此知己,对彼此的寂寞心照不宣,却谁也不肯谈到这个问题。最深的寂寞,本就无法道出,只能独自品味,却不能和三五朋友交流。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才是寂寞。
  冷冷如在珠峰之巅的骄傲的西门吹雪,心中是无处觅敌的寂寞;总带着微笑的骄傲的香帅,心中是空虚无奈的寂寞;漫不经心的骄傲的沈浪,心中是寻找自我的寂寞;看起来疯疯癫癫的胡铁花,心中是近乎沉痛的寂寞;野兽般骄傲的浪子萧十一郎,心中是难觅知己的寂寞;钢铁般冷酷的骄傲的傅红雪,心中是无所适从的寂寞。在他们呼朋引伴神采飞扬的时候,在他们美人在抱的时候,你能猜到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没有人能猜到,你只能去用自己的心感觉,感觉到那深沉的寂寞。
  而古龙呢,在他大口喝酒,下笔千言的时候,他心里面,何尝不是同样的寂寞。这每个人身上,本就有古龙的影子,每个人物,都是古龙生命的延续。
  寂寞和热闹可以并存,欢乐和痛苦也可以并行不悖。我曾经以为这欢乐是为了冲淡痛苦,但又似乎并不这么简单。痛苦藏在心里,欢乐也同样是发自内心,固然不是故作深沉,却也不是强颜欢笑。没有内心的寂寞,或者没有和朋友在一起的欢乐和热闹,都不再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楚留香。
  因为对自己的重视,所以寂寞;因为对朋友的信任,所以快乐。其实,不仅是朋友,古龙和他的人物们相信善的人性。虽然心里有可以躲起来舔伤口的阴暗角落,但总体上却仍是光明磊落的。因此他们看到普通人平凡琐碎而生机勃勃的生活会由衷的微笑,相信在“可爱的”阳光下,没有人能想出坏主意。对生命和生活的爱,是他们欢乐的来源。
  所以我那么喜欢《欢乐英雄》,看这本书的时候,始终都是微笑的。虽然那四个人物与西门吹雪,沈浪这种绝顶人物相比如此微不足道,看起来只是好逸恶劳混吃等死的小人物,可他们的友谊和快乐却令人动容。饥饿,强敌,不堪回首的过去,种种坎坷与他们的快乐和善良相比显得不值一提。驱散乌云的阳光比晴空万里更让人舒畅,而战胜痛苦的欢乐不是比普通的快乐更让人感动么。突然想起那句歌词,“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整日不下床的王动原来是“一飞冲天鹰中王”,燕七是南宫丑的千金,林太平是陆上龙王的儿子。当他们都变得不平凡,毫无背景一事无成的郭大路却仍然是这书里的极品人物。虽然这个人物从很多方面让我想到猪八戒,可是我不得不说,他伟大的几乎像个圣人了。
  古龙一定很喜欢楚留香。所以他写了七篇楚留香的故事后意犹未尽的开始创作“楚留香新传”——虽然在构思的四篇里只完成了一篇,还写了一篇《楚留香和他的朋友们》,这是陆小凤李寻欢都不曾享受过的殊荣。但我要说的不是楚留香,而是胡铁花,那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楚留香的陪衬的胡铁花。我认为,古龙对他的喜爱并不逊于楚留香。楚留香是游侠,胡铁花是浪子;楚留香像嵇康,胡铁花像刘伶,但我觉得,他们本来是一个人,是古龙。他们比其他任何人物更与古龙相象。他们的差别在于,一个是理想的,一个是真实的。从楚留香的形象里能看出古龙理想中的自己,完美得让人觉得有些自恋,像个迷倒众人无所不能的神。而胡铁花,那几乎是古龙的“友情出演”。古龙说,胡铁花“也和楚留香一眼样,喜欢酒,喜欢女人,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但却处处输给楚留香,情场失意,情绪冲动,虽然武功很高却打架总输,还要靠楚留香来摆平。所以人们明白了,胡铁花,这人不过是个醉猫,穷鬼,疯子,倒霉鬼,地地道道的陪衬人。因为胡铁花可以为了楚留香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把自己像个火把一样燃烧,来照亮楚留香的路途”,他们又认为他是楚留香的跟班。
  但这不是古龙的本意,古龙在发现读者对胡铁花的误读后,曾经尽力挽回:从《蝙蝠传奇》开始,他写胡铁花的痛苦,写胡铁花对楚留香的重要,写胡铁花的才能,甚至在《兰花传奇》里写胡铁花成了一个豪富而沉静的人——我想这沉静才是胡铁花的真面目吧。但这一切都于事无补,老酒鬼的形象,已经在读者心里定型了。
  也许,古龙最想让人读懂的不是胡铁花的古道热肠和对楚留香的重要,而是他的痛苦,在这里,古龙用的不是“痛苦”,而是“沉痛”——“一种悲天悯人却又无可奈何的沉痛,一种‘看不惯’的沉痛”。所以他只能坐下来喝酒,他喝酒,真的是为了浇愁。胡铁花是古龙书里最咋咋呼呼的人之一,但是,他也是古龙书里最痛苦的人。虽然在有叶开萧十一郎花满楼江小鱼花无缺等等那么多英俊聪明冷静而且武功高强的人,但若让我评古龙书里的绝顶人物,郭大路算一个,胡铁花算一个。可惜,古龙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却被错误的读解。这不能不说是古龙的悲哀。
  古龙书里最感人的,寂寞和痛苦,而最激动人心的,是友情,男人之间最真挚,最深邃的友情,能让人心中燃起熊熊烈火。这种友情,已经跨越了时间、空间、敌我、恩仇,在某些时候,它甚至也超越了性别和爱情。楚留香和胡铁花,王动郭大路燕七和林太平,陆小凤花满楼西门吹雪,这些人物的组合已经成了友情的代名词,但还有另外一种“友谊”,也许更为深刻,那是仇敌对手间的感情。
  古龙写的人都是最出色最拔尖的,高处不胜寒,只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才能与他们处在同样高度,获得彼此的了解和尊敬。他们也许有善恶之分,但他们的对决,却已经超脱了善恶和对错。那是一种交流,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交流和默契,比语言的交流更深刻。楚留香和中原一点红,西门吹雪和叶孤城,沈浪和王怜花,白衣人和方宝玉,谢晓峰和燕十三,李寻欢和上官金虹,还有江小鱼和花无缺……在古龙的书里,这种奇特的“朋友”竟如此之多。他们中有的人把酒言欢,转化成真正的朋友,更多的则终于决一死战。这一战不能用成王败寇的世俗眼光看待,获得满足的,也许反而是失败者。所以上官金虹放弃了那么多杀死李寻欢的机会,一定等到他飞刀出手;所以白衣人微笑着对方宝玉说,谢谢你;而叶孤城临死之前的目光中,流露出来同样是这三个字,谢谢你。
  叶孤城的心里,没有怨恨,只有除了西门吹雪,任何人无法了解的感激。但西门吹雪呢?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他剑尖上最后的一滴血,他岂不是应该得意,应该满足?但古龙说,剑是冷的,尸骨更冷。最冷的却还是西门吹雪的心。这胜利带来的,只有失落。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是多么寂寞。”这是白衣人的最后一句话。年轻的方宝玉还不能理解那句“谢谢你”的含义,但很多年以后,他一定会常常想起白衣人的话,到那时,他会了解白衣人的痛苦和寂寞。甚至,他会变成另一个白衣人。
  这种理解,只有绝世的英雄之间,才会产生。
  什么能驱散寂寞?酒不行,美人不行,甚至朋友也不行。也许,你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了解你,甚至打败你的强敌。
  古龙的小说里,女人层出不穷,美艳的,聪慧的,可爱的,刁蛮的,却像007里的邦德女郎一样,只是这个世界的装饰。心爱的女人可以频频更换,朋友却是始终如一。在自己小说里注入了大量西方风格的古龙,骨子里仍然是个传统的中国人,他所推崇的,是最古典的重友轻妻的感情。在他心中,朋友远高于爱人,为了朋友,爱情随时可能被放在一边。友情可以超越性别,风四娘,燕七,楚留香身边的三个小姑娘,这些古龙书中最可爱的女人,都是以朋友而非爱人的身份出现的。但那毕竟还是少数,而且这种友情,也许并不是她们想得到的。“脏而不臭”的燕七终于嫁给了郭大路,而苏蓉蓉始终在试图吸引楚留香的注意。古龙笔下的女人,似乎很少具备无私的友情。他的文章,表现的是男人的世界,是写给男人的颂歌。
  这篇文章并不是系统分析的论文,只不过罗列了我六年来读古龙小说最深刻的感受,借以缅怀这位去世了十八年却面临被开棺验尸的危险的武侠大家。
Share |
Share

古龙是寂寞的

正如现在的我

一个男人真正的痛苦不是有目的不能实现

不是有美女无法追寻

更不是眼看金钱,事业都到不了高峰

最寂寞的是没有人理解自己

就算有人理解却还是有那份无法说出无法摆脱的寂寞

就像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叫阿修罗之泪

却只有人问我阿修罗是谁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我得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都是同少一

而倒地同少一意味着什么一样

TOP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TOP

我这一周不能上网了,下周一考试

[ Last edited by SLE on 2004-12-1 at 01:30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TOP

知道了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阿修罗之泪 at 2004-12-1 12:40 AM:
古龙是寂寞的

正如现在的我

一个男人真正的痛苦不是有目的不能实现

不是有美女无法追寻

更不是眼看金钱,事业都到不了高峰

最寂寞的是没有人理解自己

就算有人理解却还是有那份无法说出无法摆脱 ...

为什么???
那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年少的作文虽然不能成真
你我都愿意再笑着重温
我们所说的爱我们想的未来

TOP

不能言传

TOP

乱评金庸与古龙。。。。嘻嘻

看了阿修写的论文,我也想在金庸跟古龙的写作手法上说点自己的看法。
我比较偏爱金庸的作品,看过之后回味无穷,越写越生动,而对古龙的小
说,看过之后没有那么多的回味,越写越局限了,也许这里有个人的偏见了。。。。

     首先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金庸古龙也不例外。是读者的童话,也是作者的。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主人公一开始大多都不太厉害。读者可以看到主角的成
长过程,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缘的综合,慢慢变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这个
过程中,主角大多能结交个很可爱的女孩,层出不穷的好运也往往由助人为乐,
不贪,善良等美德带来。这是金庸的童话,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总是最多姿多彩的。
等你看到主角大成之时,这本书的第三十九、四十回也就到了。

  古龙的童话呢?一个武林奇才,几乎谁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里来的,也几乎
从没败过。甚至没人见过他出手(他会略带寂寞地告诉你:“见过我出手的人,
都死了。”),面对一个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阴谋,大黑色组织,大悬案,全靠主
人公的机智,武功,魅力一个人来解决。他身边也会有美女,也会有奇遇,但美
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脱险,而不是与他贴心,助他成长的那种。等到
案件解开,贼首失败,真相大白时,你就已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

  所以金庸从第一本《书剑》到最后一本《鹿鼎》,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试
图更上一层楼(他自己也认为后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长篇比短篇好),因为以
他成就之高,他追求的还是成长,因为他只在进步中感觉乐趣。等到他认为不能
再有大的突破的时候,就象他的书一样,他隐退了。

  古龙呢?一个稀世奇才,才华横溢。但你看不到他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发展。
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才华已尽够了。他面临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
了一个再去对付下一个,直到生老病死。所以你觉不出他文章越写越好,而只知
道他临死前还是一样的爬格子换酒喝。

  金庸在写第二本书《碧血剑》时,功力就已经超出古龙。就象郭靖学了一招
亢龙有悔,超过了灵智上人。此后郭靖一直成长到华山论剑,天下无敌,而灵智
上人终究还只是和梁子翁、彭连虎他们混在一起。

  武侠小说,首先是小说。

  小说,和语录、寓言、哲学都不一样。古今中外多少伟大的小说,也不知有
多少共同点,但有一条大概都不能少,就是好的小说,通过讲一段故事,让你明
白一些事情和道理。故事要有可信度,要让读者如临其境。道理最好不要灌输,
要让读者去自己体会。

  金庸的小说,男主角木呆如郭靖,聪明如杨过,豪放如萧峰,无赖如小宝,
女角也是或美如天仙,或聪明绝世,加上奇遇怪事层出,按理讲和读者生活中的
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和读者的个性也是毫不相似。但读起来仍觉得篇篇故事如在
眼前,栩栩如生。

  原因何在呢?金书中的主角配角,时间地点,武功对话,都很合身分。即便是
一个无关大局的小配角,说的话使的功夫,都是和他自己的身份角色符合。这样
一来奇遇再奇,秘笈再秘,读者也觉得这些事是可能发生的,这些人是可能存在
的。也就不知不觉的有了参与感。

  我们虽然不能纯从配角写得好坏来判断一个作家的能力,但一个好作家是应
当注意而且有能力把笔下的每一个角色写好的。所以我这么认为,在这一点上,金
庸是绝对的大家,而古龙却不是的。

  古龙的小说,我认为是以情节诡异取胜,论起可信度却不太行。古龙对那些
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笔墨,还是不会花,总是写得千篇一律。还时常有那种在一
个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担夫,乞丐。。。。)都忽然变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
击我们主角的可笑场景。难怪读古龙书总是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事情,有些
遥远。其实即便主角,古龙也不是写得很正常,大多数有一种受虐后自认伟大的
孤独。
      武侠小说,除了小说外,是写武功,和侠。写武功,离不开比武。

      比如,古龙写武功象是连环画。大家哎哟作势半天,卯足了力气,一招
就没了。金庸则象是个拍得很好的电影,有特技,有慢镜头,远拉近挪,看得过
瘾十倍。

      我始终有一个感觉(可能也是错觉),就是古龙笔下的英雄,和他们与朋友之
间的友情,是最让古龙迷们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津津乐道的地方。情节的曲折,
武功的诡异,结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带的优点。

  金古之间相比,写作技巧姑且不论,武功高低也姑且不讲,谈否恋爱甚至
姑且不提,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认为,是古龙笔下的人消极避世,自我封闭,
痛苦不堪,而金庸笔下的人积极入世,改革开放,快乐无比啦。。。。哈哈,
浅谈乱评个人的一点心得,千万别有古龙迷来攻击我呀。。。。:

 

[ Last edited by 雨落云低伴竹眠2 on 2004-12-1 at 14:55 ]
秋舞三江冷,水荡两心愁

TOP

这是你的一己偏见

我们只论小说没有攻击的意思

首先说,金庸的作品的确在人物刻画上有很多可取之处
不过
在心里以及意境上我始终觉得他输给古龙

招式可以有形,
意境却是广大的
读古龙的作品感觉到了社会对于古龙的种种
只有涉足社会很深,有过很多挫折的人才有这种感受

才能理解..

他更引导了现在的玄幻小说
而金庸的作品也许水平太高了,现在和金庸同类的好作品太少了...

哎呀..可惜..
一代鬼才 ..

TOP

每次读到开心之处

我总是觉得只有古龙了结我

也只有我了解古龙....

可惜可惜

不过我得第一篇神州记,大家的评语却是....

一看作者就是受到了很深的金庸作品的影响.

其实金庸的作品我也很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