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他们是什么人?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的海岸边, 有一块大花岗石, 刻了“1620”的字样。 这块花岗石叫“普利茅斯石”, 许多人相信这块石头跟一群欧洲人在约400年前登陆美洲的地点很近。 这些欧洲人就是清教徒, 有些人称他们为“清教徒前辈移民”。
很多人都听过关于清教徒的故事, 谈到他们怎样慷慨好客, 喜欢邀请当地的原住民参加他们庆祝丰收的宴会。 可是, 清教徒是什么人呢? 他们为何要远赴北美洲呢? 要找出答案, 就要回到英王亨利八世的时候。
英国的宗教改革
清教徒启航去北美洲这件事发生之前约一百年, 英国还是个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国家, 英王亨利八世获得教宗授以“信仰捍卫者”的头衔。 亨利国王一生共有六任妻子, 当教宗克雷芒七世拒绝让亨利国王与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时, 国王和教宗的友好关系就蒙上一层阴影了。
![](http://www.qsn365.com/img/07/09/10/8.jpg)
正当亨利国王忙于处理家事的时候, 宗教改革运动震撼了欧洲大部分的天主教会。 起初亨利国王为了保住教会给他的头衔, 就禁止在英格兰进行宗教改革。 后来他改变初衷, 既然教会反对他离婚, 他索性跟教廷决裂。 1534年, 亨利国王被立为英国国教会最高的元首, 于是英国正式脱离教宗的控制。 不久, 亨利国王关闭天主教修道院, 出售天主教的大量财产。 亨利国王在1547年去世时, 英国已经成为一个基督新教的国家了。
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续与罗马教廷对抗。 爱德华在1553年去世, 玛丽继位。 玛丽女王是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所生的女儿, 也是个罗马天主教徒, 她很想让英国再次臣服于罗马教宗的权下。 她迫使很多新教徒流放异地, 并将超过300人缚在柱上活活烧死; “血腥玛丽”这个名字也是因此而来。 尽管如此, 她还是无法阻止改革运动的浪潮。 玛丽死于1558年, 由同父异母的妹妹伊利沙白一世继位。 她设法消除天主教教宗对英国的影响。
![](http://img2.mtime.com/up/709/744709/76fbcf72-3576-47ca-9a1c-9dd0f2f8e5db_500.jpg) ![](http://a3.att.hoodong.com/81/08/01300000057121119947085660972.jpg)
可是, 有些新教徒认为, 只是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并不足够, 还要清除所有天主教会的残迹。 他们主张国教会的崇拜形式要保持“清洁纯净”, 因此被人称为“清教徒”。 有些清教徒还要求废除主教制度, 认为每个地区的教会应该有权自行管理, 不受国教会的管辖, 因此被人叫做“分离派”。
伊利沙白女王统治期间, 出现了一些好辩争胜的清教徒。 有些教士的衣着太随便了, 令女王大为不悦。 1564年, 女王命令坎特贝里大主教宣布神职人员必须穿着统一的礼服。 但是, 清教徒不肯接受, 他们认为统一的礼服是天主教的残迹。 旧制中主教和大主教的阶级之分, 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论。 伊利沙白女王保留了主教制度, 并要求主教对她宣誓效忠, 承认她为教会的元首。
分离派移居北美
1603年, 詹姆斯一世继承了伊利沙白的王位, 对分离派大施压力, 要求他们臣服国王的权威。 结果, 斯克鲁比小镇的分离派信徒在1608年逃亡到荷兰, 因为在那里他们能享有宗教自由。 可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 荷兰对宗教宽容、 对道德放纵的态度, 令这群清教徒大感不安, 他们觉得这里并不比英国好。 于是他们决定离开欧洲, 迁往北美洲开创新生活。 这群分离派的信徒甘愿为信仰离乡背井, 所以有人称他们为“清教徒前辈移民”。
![](http://www.lvwo.com/bbs/attachments/month_0605/39_473_8.._gNFYanLQsF3h.jpg)
这些清教徒, 包括许多分离派的信徒, 获准到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弗吉尼亚州定居。 于是在1620年9月, 他们搭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 当时船上有大约100个成人及儿童, 他们在风高浪急的北大西洋航行了两个月才抵达科德角, 这里距离弗吉尼亚州的北部还有几百公里。 在这里他们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 公约载明他们愿意在新大陆建立社区, 服从其中的法律。 他们在附近的普利茅斯定居下来, 当时是1620年12月21日。
开创新生活
这群难民刚抵达就遇上了北美的严冬, 他们毫无防备, 结果不到几个月就有一半人死去。 冬去春来, 他们才稍得喘息。 幸存的人开始建造房屋, 并向原住民学习怎样种植当地的农作物。 1621年秋天, 这群清教徒作物丰收, 于是特别选了一天来感谢上帝, 这就是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感恩节的由来。 后来, 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 结果在短短15年间, 普利茅斯的人口就已超过2000人。
![](http://static.bowenwang.com.cn/gif/thanksgiving-2.jpg)
与此同时, 有些英国的清教徒也像分离派的信徒一样, 相信在大西洋的另一边会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 1630年, 一群清教徒抵达普利茅斯以北的地方, 在那里建立了马萨诸塞湾清教徒社区。 到了1640年, 新英格兰住了约2万个英国移民。 1691年, 马萨诸塞湾清教徒社区跟普利茅斯的社区合并之后, 清教徒人数众多, 也不再是什么分离派了。 事实上, 住在新英格兰的人大都是清教徒, 对当时的宗教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波士顿就成为了他们的崇拜中心。 他们的崇拜是怎样的呢?
清教徒的信仰
清教徒到达新大陆后, 就用木材建造礼拜堂, 每星期天早上举行聚会。 在这样的木屋里聚集, 天气好的话还可以, 但严冬一到, 就算铁打的汉子也抵受不住。 由于屋内没有暖气, 信徒很快就冷得发抖。 传教士要戴着手套保暖, 否则双手会冻得不能打手势。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4/John_Calvin.jpg)
清教徒的信仰, 主要是根据法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的主张。 他们相信得救预定论, 认为上帝早已预定哪些人可以得救, 哪些人会被投入地狱的永火里。 人不管做什么, 都不能改变上帝为人预定的命运。 人也不会知道自己死后到底是上天堂享福, 还是被打进地狱, 永远受烈火煎熬。
后来, 清教徒的传教士开始传讲悔改的信息。 他们警告人说, 上帝虽然很慈悲, 可是不服从上帝律法的人会被打进地狱。 这些教士仿佛将地狱的火煽得更旺更烈, 使教徒循规蹈矩。 18世纪的教士乔纳森·爱德华兹曾发表一个演讲, 讲题是: “落在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 他把地狱描述得实在太骇人了, 令信众惶恐不安、 心神烦乱, 以至他们需要其他教士的抚慰。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1/Jonathan_Edwards.jpg)
外地的传教士如果到马萨诸塞州传道, 就会惹祸上身。 一个贵格会(基督教公谊会)的传道人玛丽·戴尔曾三次来到马萨诸塞州, 三次都被当局驱逐出境, 但她不理禁令再三回去宣扬自己的见解。 结果, 她于1660年6月1日在波士顿被处以绞刑。 清教徒的领袖对付敌人是绝不手软的, 菲利普·瑞特克里夫可能忘记了这一点, 他发表演讲批评政府及塞勒姆的教会, 结果遭当局鞭打和罚款。 为了让他记住教训, 教会还割下他双耳, 再将他逐走。 由于清教徒不容异己, 很多人迁离了马萨诸塞州, 结果其他地区的人口不断上升。
傲慢引致暴力
清教徒满以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就鄙视原住民, 认为原住民无权占用土地。 这种傲慢自大的态度, 令原住民满心怨愤, 有的甚至攻击清教徒。 于是清教徒的领袖放宽了一些跟安息日有关的限制, 容许男子上礼拜堂的时候携带枪械。 到了1675年, 情势越来越糟。
![](http://www.concurringopinions.com/archives/puritan_men.jpg)
梅塔科米特, 又称为菲利普王, 是印第安人的万帕诺亚格族的领袖。 他眼见自己的土地被清教徒蚕食, 于是开始偷袭他们, 烧毁房屋, 屠杀居民。 清教徒以牙还牙, 双方冲突持续数月之久。 1676年8月, 清教徒在罗得岛捉了菲利普王, 将他斩首, 再把尸体切成四份; 菲利普王与清教徒的战事就这样结束了。 自此, 新英格兰原住民再也不能过他们那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到了18世纪, 清教徒的狂热又有新的发展。 马萨诸塞州的一些教士对英国的统治诸多批评, 令人们越来越想寻求政治独立。 他们把政治、 宗教和革命混杂起来。
一般来说, 清教徒都是勤奋、 勇敢、 虔诚的人。 直到今天, 人们仍然提到“清教徒的品德”或“清教徒的诚实”。 可是, 即使一个人十分虔诚, 但要是相信了错误的主张, 他也难辞其咎。 耶稣反对把政治和宗教掺和在一起。(约翰福音6:15; 18:36) 圣经说: “没有爱心的, 就还没有认识上帝, 因为上帝就是爱。” 残暴不仁的行为就跟圣经这个重要教训背道而驰。(约翰一书4:8)
你的宗教倡导地狱永火、 得救预定论或其他不符合圣经的教义吗? 你的宗教领袖有没有介入政治活动呢? 你要是怀着诚恳的心, 研读上帝的话语圣经, 就能找出哪个宗教才是“洁净而没有污秽”, 而且是清洁、 纯正, 并受上帝所接纳的。(雅各书1:27)
=====================================================================
清教徒与地狱永火
清教徒宣扬地狱永火, 这表明他们跟圣经的教导背道而驰。 圣经说, 死者毫无知觉, 既没有痛苦, 也不会快乐。(传道书9:5,10) 此外, 上帝“心里连想也没有想过”要折磨人。(耶利米书19:5; 约翰一书4:8) 上帝呼吁世人悔改, 即使罪人不肯悔改, 上帝也以仁慈的方式对待他们。(以西结书33:11) 清教徒的传教士没有正确地教导人认识上述的圣经真理, 他们时常将上帝形容为一个残忍、 喜欢惩罚人的神。 他们也鼓吹一种冷酷无情、 漠视生命的态度, 包括用暴力使反对者闭嘴。
[ 本帖最后由 qquchn 于 2008-8-6 08: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