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3032
- 威望
- 5016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100
- 在线时间
- 260 小时
|

西藏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卵石线刻造像(组图) rs238848.rs.hosteurope.de0 G$ V% f! G! E6 o I. V' |
西藏多拉日朝地区的石刻造像
& F+ ?5 o1 P6 @: h人在德国 社区
& \9 `' y5 ^+ {! b0 P4 O西藏多拉日朝地区的石刻造像
) s) \; }& p8 D8 @人在德国 社区 中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 (记者 雷恺)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5时18分报道,记者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西藏进行考古调查时,陕西考古人员在西藏地区发现了吐蕃时期的卵石线刻造像和达琼摩崖,这是我国考古学家首次在西藏发现吐蕃时期的线刻摩崖造像。
+ b. `" M% g6 ?1 E' w, a( T 去年6到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组成考古队,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芒康、察雅两县已知的5处吐蕃石刻遗存进行全面考古调查,新发现两处吐蕃石刻遗存,取得重大收获,# V! Y& k! X" M- R; k: n+ D
一处是考古队员在然堆村朗巴朗增北边的扎金山西北麓且马龙沟发现了散落的卵石线刻造像,共计19件。这批造像系用凿点连接成阴线刻划,其题材有穿着三角翻领袍服的大日如来和立姿菩萨、披帛带菩萨、着通袈裟的坐佛等。发式除高肉髻外,还可看到着俗装的大日如来和立姿菩萨所戴三叶冠后出露的高髻或高桶帽形象,题材和特征均具有明确的吐蕃时期特点。
* C# }7 s5 x, h. [2 J+ }5 S5 x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朗巴朗增北边西北直线距离800米处然堆村达琼组乡村公路北侧发现摩崖造像,造像用连贯的阴线刻画而成,依崖面走势,从左上至右下依次排列5尊造像:左侧小坐佛、左侧立姿菩萨、中间坐姿大日如来、右侧立姿菩萨、右侧小坐佛。这处造像具有典型的吐蕃时期佛教传播风格,属于吐蕃时期线刻摩崖造像在西藏地区首次发现。
& F, ^* d/ C5 ?: L'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西藏考古专家张建林表示,在玛尼石的研究中,大量存在的是明清时期石刻造像,吐蕃时期的十分稀少。如今发现的这类吐蕃时期的卵石线刻造像,在西藏地区属于首次发现,对于研究佛教在西藏东部地区的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 \3 Q, e) ~, T2 J/ Z5 I6 y! frs238848.rs.hosteurope.de 同时,这次发现和调查是迄今为止对藏东地区吐蕃石刻遗存所作的首次全面考古调查和记录,成果丰硕,为研究吐蕃时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唐和吐蕃关系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 W6 n5 p7 _: l3 T( L, } 最重要的是,近些年来,我国考古学家加强了对吐蕃时期造像的田野调查,为西藏早期佛教本土化造像的讨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原因造成的“西藏在中国而西藏考古在海外”的学术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