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成为“中国的敌人”是件令人不安的事。大约10年前,我不小心进入了这种角色,当时,我为《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写了一篇封面故事,题为《遏制中国》(Containing China)。人在德国 社区1 I% m9 C7 d/ y" N$ a d" \- g
/ E% n- o! c- V
这种“冷战词汇”的使用让中国人颇为恼火。有一次去北京,我努力为自己没有帮助的态度找理由,但我遇到的许多官员似乎都不能理解“遏制”与“摧毁”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使得这项任务变得更为艰巨。记得在一次官方宴会上,我试图借助一杯水来解释两者的区别。我指出,杯子“遏制”了水——但没有攻击它。我的听众似乎都表示怀疑。0 j- _! D. O# R! R' N6 a1 w- d1 l
3 W8 s9 M: Z, C3 U
10年后,我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的新身份重返北京。喧嚣似乎已归于沉寂。在这10年中,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翻了一番,北京的面貌也已经认不出来了。
# q$ n- B# v3 ~0 V! O4 C F ]% L( |1 P: Z0 w' u5 ?$ ~' o
但奇怪的是,有关中国崛起成为大国的重大战略问题,仍与过去非常相似。中国会像官方坚称的那样“和平崛起”吗?抑或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和雄心终有一天会把这个国家带入与美国或日本的冲突?中国以武力阻止台湾独立的威胁,在多大程度上是认真的?中国共产党能执政多长时间?
& z b: d5 [. m- S+ x P
5 C. y8 J" }) K这些重大问题都没有答案。但这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改变。过去10年中,至少有3方面的重大进展显示了中国新兴的国际影响力。一是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外交和经济焦点的方式。二是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三是中国目前发展全球战略利益的事实。
! p/ d$ d) K* U& K
( _6 Y( Y! T5 E% _, j' v: P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的非洲八国之行,就生动展示了中国触角向全球的延伸。此次访问表明了他获取中国所需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的决心。中国最近还显示了其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用导弹击落了自己的一枚卫星。中国在亚洲的新影响力去年也得到展示:日本发现,只有一个亚洲国家——小国新加坡——愿意大力支持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UnitedNations Security Council)常任理事国。其它国家考虑到中国对日本的敌意,都保持了沉默。
7 U) N+ A' k W' e P2 t人在德国 社区; S1 i% U/ p5 Y$ z
所有这些进展都有正反两方面的解读。中国的导弹试射可以简单地视为各国在提高军事实力时都会做的事。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可能只不过是中国财富不断增长的反映。
0 h$ M2 g) M( X2 [+ O2 ~人在德国 社区8 }7 T, ^1 C* Q/ H7 @- h, q
但是,也可以从一个阴暗得多的角度看待此次导弹试射。这可能是故意向美国发出的一个信号:在未来涉及台湾的任何冲突中,中国都可能打掉对美军至关重要的卫星情报。人在德国 社区/ {% q/ J5 U. k5 w% Z; n
7 J% W& ]' N) X! ~5 O$ K; c& wrs238848.rs.hosteurope.de这将使美国“摸黑”打仗。一些军事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包括大举增加对准台湾的弹道导弹——已使未来台海冲突的天平向中国大陆倾斜。( R$ H& r9 @% I$ _8 I% }: W9 m
2 e; q& _# r. F; N; }- B
中国在非洲的行动,同样可以有两种解读。积极的一面是,中国正将贸易和投资带给这个全球最贫困的大陆。消极的一面是,中国政府乐于和非洲一些最糟糕的政府(包括苏丹)打交道。中国几乎没有在达尔福尔问题上对苏丹政府施加任何压力——而且,中国是苏丹政府最大的武器供应国,中国最大的海外石油项目也在苏丹。
C$ N' `: q7 M7 ~& w5 q
4 ^& _: f" c# _- K 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也有乐观和悲观两种解读。自2005年中国发生反日骚动以来,日本一直公开表示担忧。但其它多数亚洲国家似乎相当轻松。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被视为一个重大机遇,北京也一直在努力协商解决各种边界争端——尽管一位越南资深政治家表示:“与中国为邻,你需要永远睁着一只眼睛睡觉。”台湾则是一个重大例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仍惊人地直率。一位中国政府高层官员告诉最近与我一同去北京的欧美人士:“一句话,台独就意味着战争。”两年前,一位中国将军曾向外国记者公开讲述过在爆发冲突的情况下对“数百”美国城市使用核武器。这听起来很可怕,但中国大陆武力威胁台湾已有数十年。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近年这个问题有所降温。美国总统布什(GeorgeW. Bush)已公开告诫台湾方面不要谋求正式独立;而胡锦涛与过去的中国领导人相比,在收回台湾的问题上似乎不那么缺乏耐心。& g, A1 i Y: d) Y" F3 O8 P/ Q
* X! @( J6 W) K. K1 S' P0 \% H美国对中国的崛起仍难以放松——这是可以理解的。数百年来,大国崛起往往会导致战争。中国是一个威权政府,有时候显得非常好战。但中国带来的挑战仍是一个长期问题。
# J: {; g7 d* A: _8 C: i2 H$ C+ J
与此同时,美国有更迫切的问题需要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北京,和我同行的美国人——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智库人士和前政府官员——发现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中国身上。在汽车上或酒吧里的谈话会迅速转向伊拉克——其次是伊朗和美国总统大选的话题。
. n5 O( [9 E1 |; l( B2 G f* _人在德国 社区& B' F: F- N; U8 h3 I9 f
布什总统上台时,将中国政策列为头等大事。但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彻底改变了这一点。美国优先关注中东问题对于北京是个巨大的机遇,它能在不遇到任何真正对手的情况下发展军备,扩大外交影响。中国已在一系列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竞争——从谋求能源资源,到建立外交网络。如果美国最终将目光从中东移开,它将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占据更有利地位、更强盛的中国。rs238848.rs.hosteurope.de! @# n# ~. L: |- j3 k
8 k' G/ |# t T
英国《金融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