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美中欧三足:北京须有新思维

美国一年一度的对华军力报告近日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报告除了对中国军力迅速提出指责外,其实通篇充满着对中国在军力发展背后的战略意图的疑虑。 9 C3 l& j) T4 y: f: y+ w* F; p+ _6 L
' D. E  i0 u* ^
  对美国来说,如何面对一个迅速崛起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大国,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样,对中国来说,如何清晰到位地向美国解释其不会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尽可能地消除来自美方的敌意,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5 D7 r3 [4 n8 k6 D0 h  trs238848.rs.hosteurope.de
  v1 s) I8 J2 X; }2 C! i人在德国 社区  整体而言,虽然美国国内存在对华的鹰鸽两派,但用全球战略思维来看待中国,却是美国鹰鸽两派的共同特点。其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一个全球霸主国家,而中国也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具有全球雄心的新兴大国。因此,无论在军事实力本身还是在战略意图上的互相测试和磨合,都将伴随未来几十年的中美关系进程。 人在德国 社区2 d( Y3 K6 p) M3 P* `: u& y( B, x

) b7 Y9 q' Y  O4 ?8 a4 u/ K  相比之下,欧洲没有全球野心。在经历了十九、二十世纪的“势力平衡”对抗之后,欧洲今天更愿以非一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来换回永恒的和平、繁荣、自由和民主。在面对中国的政策上,虽然近年由于中国迅速崛起,欧美均有恐慌情绪,由此也导致欧美迅速接近,但由于上述全球霸主地位的差异,欧美在对华的整体哲学上还是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德国总统克勒上周六在上海庆贺同济大学建校百年时的演讲中,就集中透露了欧洲对华政策的新思维。 2 R0 J- n" s" D1 k3 ?' N1 t, d# w

) d6 ], w' d2 `: a8 F  O克勒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坦诚指出,西方世界目前面对中国崛起有一种“黄龙威胁西方富裕”的恐惧,这给人类世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反思空间。他指出,全球化使得地球村的人们成为近邻,由此构成“经济共同体”,同时也构成“命运共同体”,最后则必然构成“学习共同体”,亦即全世界的人们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寻找共同答案,以清醒的分析来代替情绪化的指责。
0 b/ }* s2 |. b: H6 t3 m. J6 U9 x+ I9 G

* s4 _; r& R  @3 T" V+ c人在德国 社区5月24日,胡锦涛举行欢迎仪式,迎接德国总统克勒访华。& D7 H; x3 [' t

; G! ^  n& ?0 x& w人在德国 社区rs238848.rs.hosteurope.de1 ~) h4 D% F$ n% I# O
  克勒的演讲透露了德国和欧洲主要国家领导层希望中国发挥作用的想法。一方面,欧洲认为西方面对中国崛起必须改变思维,以“民族之间归属感”和“世界内政政策”的眼光来协调其在能源、市场和战略地位等方面与中国的关系。 + x, y4 x$ Q" D7 \
/ ?! g& W6 s: B1 @- \& I2 n9 Q' n
  另一方面,欧洲则希望中国能站在“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为包括非洲大陆在内的全球和平、稳定的政治框架做出努力,同时切实改变国内的人权和言论自由状况。这些思想显然在理念上有别于美国对华哲学,但同时也给中国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值得中国的外交智囊好好研究。 8 m; `! }( e5 a% J, X4 T$ K; L) I$ H

, e2 o4 \) y0 A6 }5 b  必须承认,中国的对欧政策这几年遇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瓶颈。在中欧关系过去比较顺畅的基础上,这几年欧美在中国崛起的问题上更多地走在一起,使得中欧关系在未能注入新元素的基础上显得有些茫然。
  s' B% N" k- W: O  e6 |& l, P) X( _$ w/ b" G- a1 ^# ~! _
  再加上近年德法两国领导人接连换届,亲美疏华的趋势可能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必要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重新塑造对欧政策,更多地寻找与欧洲的共同利益,幷适当地给欧洲一些“牌”,以使得美中欧三角关系不致出现明显的倾斜。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