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对弱势群体的表达令人感到扭曲

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世界上最盛大的晚会,同时也是中国最主流的并且最为深入民间的晚会,二十多年来,适时打通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把前者具象化为一道万众瞩目的“文化大餐”,送往千家万户,已经成为民间过春节的形式之一。在这个方面,每年的晚会都有精彩,在此之外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即今年晚会对城市民工阶层的表现。

在以《欢乐和谐》为主题的各个歌舞组合里,有一个叫《进城》;在少儿情景歌舞《阳光下的花朵》后面,有一群民工子女在朗诵《心里话》。这是令人震惊的反衬。在极不稳定的音乐里,《进城》用张皇失措的肢体语言,飘移晃动的高楼作为舞台背景,让人感觉到压抑和紧张,感到民工们命运的不确定性。跳着跳着,种庄稼的衣服就换成了城市劳工的一身行头,这种行头当然永远不能入主那些越来越巍峨的高楼。在这个节目里,民工们不再是城市治安的威胁,相反,其中几位精壮青年穿上了一身常被误会成警察的“保安服”。《进城》至此为止,它仅仅告诉我们,非常庆幸,民工们终于安顿了下来。如果让他们手握选票走进社区,最后当选为居委会主任,那倒是有点过分了。

我们不知道民工还有什么追求。但是,他们的孩子们“说话”了,请听他们的“心里话”——

这一群孩子来自某“民工子弟校”,表明他们正在接受教育,而不是在爹妈的工地旁边“敞养”着。但是,他们挣扎在上“不合格的学校”和“敞养”的边缘。前头《阳光下的花朵》里那一群孩子,一看就是正在城市里受着最好的社会主义义务教育的乖孩子,一看就可爱至极。而这一群孩子,是同一片阳光下的另类花朵。承蒙节目编导没有把他们训练出整齐划一的灿烂笑脸,他们露出了土气拘谨的本色。也许他们还牢记着与生俱来的乡音,他们朗诵的内容,大约也仅仅可以朗诵,而不宜于歌唱——他们在狭窄、破旧、灰暗的教室上课,即便这样,他们的学校还“不得不经常搬迁”或关闭……但是,他们发狠说:“我们不跟别人比父母,要跟别人比明天。”

非常感人。连主持人都在抹泪。让人掉泪历来是春节联欢晚会的追求。从前大致的手段是,选取一个符合阶段性宣传要求的悲情故事,由主持人代理叙述。前些年,这样也真的能适时地煽动出人们的眼泪。但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在节目里直接表演一个有着两亿之众的阶层的整体命运的悲情。如此重要的晚会出现这样的节目,说明已经有相当的层面认为,直接让弱者的命运获得表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所以弱势,标志之一就是他们本身缺乏社会表达,而只能“被表达”。对于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愿望来说,可能历来不缺少“被表达”的机会,或许他们总是被争相表达。但是,他们常常被误解和歪曲,或者“被表达”的方式实现真正的缺席,应该说,在所有“被表达”的时候,同情是弱者最幸运的机会了。

不过,同情往往只能体现同情者的高贵,而不是弱者所需要的一切。同情者往往容易忘记,弱者最需要的是平等权利。这就要求主流社会有足够的理性。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这个晚会里最富良心的两个节目是大有进步空间的。如果考虑到城市农民工也是平权的主体的话,《进城》节目应该表现他们与城市现有秩序的矛盾,而不是庆幸于他们一派张皇地来到陌生的城市,虽然风餐露宿但总算有所安顿。而农民工子女朗诵的“心里话”,第一层,叙述在失学边缘挣扎的命运,这倒是事实,城市人知道,农民工自己和他们老家的乡亲更知道;第二部分,是“抒怀”。这让我感到扭曲。

“我们不跟别人比父母,要跟别人比明天!”——这是什么话啊!为什么不告诉孩子们,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权利是共同的权利,在祖国的任何地方,任何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权利。我认为,即便现在没有实现这样的权利,也要这样教育他们。对孩子要诚实,永远都不要为了权宜之计,去灌输错误的东西。并且,人是理性的,告诉了他们实情,他们不见得就会马上反叛,不见得就会破坏社会和谐。反过来,你让这些孩子承认父母的身份决定受教育权利,那又置义务教育法于何地?当孩子们用法律反问你的时候,你打算如何交待?

当然,在事实上,“我们不跟别人比父母,要跟别人比明天!”可能是农民工子女的“理性选择”,很多父母可能正是这样教育他们的,他们可能正是鼓着这样一股气在“跟人家的孩子拼搏”。但是,这恰恰是值得忧虑的事情,而不是主流文化应该加以强化的情绪:今天社会没有给予你的,你明天如何去获取?用这样的动力去推动人生,真的有利于构建和谐吗?

总之,弱势群体的权利是真实的存在,它们绝对需要真实的表达,但不需要用情感的方式去激励或者去遮蔽,即便是同情的角度,都可能南辕北辙,于和谐社会无补。

还有就是,城乡都是平等的,如果非要把谁放在感激谁的位置上,那就失去了平等的意义。入城民工不需感激城市提供的机会,城市居民也无需感激民工的贡献,因为大家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与载体,都在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如果不是现今社会的扭曲,也许我们不需要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嘎~
Share |
Share

能引发思考就听好。
从节目的构建到节目之后的反应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
这也是国内的状况之一,很多公平的东西不公平,很多不公平的东西没有人给公平,所以才采用这样的一种渲染得方法希望得到重视,只是问题的根本不是用一两滴眼泪,三四声叹息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公平,而目前能得到的也就是同情了,于事无补,心里安慰罢了。
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

TOP

作者的本意是好的.

“我们不跟别人比父母,要跟别人比明天!”——这是什么话啊!为什么不告诉孩子们,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权利是共同的权利,在祖国的任何地方,任何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权利。
----要承认现实, 不要搞这种匠式的分析.

还有就是,城乡都是平等的,如果非要把谁放在感激谁的位置上,那就失去了平等的意义。入城民工不需感激城市提供的机会,城市居民也无需感激民工的贡献,因为大家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与载体,都在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我扇他一耳刮子, 没有那么多年的城乡剪刀差,  城里人能过上那么好的日子?

有钱的给钱, 没钱的捧场, 多多关注, 多多帮助弱势群体

TOP

原帖由 云里雾里 于 2007-2-23 22:07 发表
作者的本意是好的.

“我们不跟别人比父母,要跟别人比明天!”——这是什么话啊!为什么不告诉孩子们,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权利是共同的权利,在祖国的任何地方,任何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权利。
----要承认现实, 不要搞这种匠式的分析.

还有就是,城乡都是平等的,如果非要把谁放在感激谁的位置上,那就失去了平等的意义。入城民工不需感激城市提供的机会,城市居民也无需感激民工的贡献,因为大家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与载体,都在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我扇他一耳刮子, 没有那么多年的城乡剪刀差,  城里人能过上那么好的日子?

有钱的给钱, 没钱的捧场, 多多关注, 多多帮助弱势群体



帮助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他们需要的是公平,同等的权利。
健康是最高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份,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TOP

原帖由 ghyhj 于 2007-2-23 22:58 发表


帮助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他们需要的是公平,同等的权利。


公平,同等的权利现在还不是很容易实现, 但这些同样可以由他们以后自己取得, 给他们帮助, 就可以让他们或者给所有有志于推动这种变革的人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一步.

TOP

给与者只会将自己收入中极小的部分送与受到帮助的人,这比后者在拥有同等权利的前提下所能得到的和创造的价值要小得多,所以相比之下他们还是受到了剥削。而且长期得到帮助还会产生惰性,使他们失去了获得更多进取心,甚至是得到这些他们本该享有的权利的意愿和动力。
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

TOP

原帖由 chinesehejing 于 2007-2-24 17:32 发表
给与者只会将自己收入中极小的部分送与受到帮助的人,这比后者在拥有同等权利的前提下所能得到的和创造的价值要小得多,所以相比之下他们还是受到了剥削。而且长期得到帮助还会产生惰性,使他们失去了获得更多进 ...



曾经有过, 现在正在有, 或者将来可以预见到会有同等权利吗? 即使能有, 也是相对的权利平等, 没有绝对的. 严格来讲, 拥有同等权利的国度想来也只能在乌托邦了. 所以, 我也觉得, 取之于社会再反馈回社会是更现实的做法. 至于取多少还多少, 完全是量力而行.

TOP

剥削只有多与少之分.

公正的社会也不是马上就能成就的. 而且, 在一个再怎么公正的社会里, 弱势群体做为一个在政治领域中没有多少话语权的群体, 始终会是一个弱势群体, 只会在量上减小而不会消失的群体, 因为由有幸脱离了弱势群体的人组成的在政治上有话语权的中产阶级, 考虑的绝大数将会是他们自己所处阶级的人的利益.

所以, 觉得在中产阶级力量增长到位之前, 帮助是有必要的. 要不, 难道就只冷血地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冷眼旁观绝不动手去帮助无助的群体?

TOP

我也很讨厌这个节目。纯煽情,没有意义。

同情的人终究是同情,不看这个节目也会同情理解,看了节目最多也就是哭。

不同情甚至厌恶的,只会更厌恶。

艺术化的生活情景,不是真正的生活。

当事人仿佛很无辜,却始终是个社会问题。

同情有时候也是一种羞辱,煽情有时候也是一种纵容。

国家给机会就行了,晚会无非就是歌功颂德,假喜庆。

吆喝着关注不总是好的。

[ 本帖最后由 流火天 于 2007-2-25 03:49 编辑 ]

TOP

我也很讨厌这个节目。纯煽情,没有意义。

同情的人终究是同情,不看这个节目也会同情理解,看了节目最多也就是哭。

不同情甚至厌恶的,只会更厌恶。

艺术化的生活情景,不是真正的生活。

当事人仿佛很无辜,却始终是个社会问题。

同情有时候也是一种羞辱,煽情有时候也是一种纵容。

国家给机会就行了,晚会无非就是歌功颂德,假喜庆。

吆喝着关注不总是好的。

[ 本帖最后由 流火天 于 2007-2-25 03:49 编辑 ]

这个节目是有点煽情. 我觉得这得怪教他们朗诵的老师. 太过于表现朗诵的形式, 忽视了内容的力量.

我倒是觉得他们说的不仅是真正的生活, 其实还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真实生活中的严酷性. 可能再往深表达, 这个朗诵就不让播了吧. 晚会是歌功颂德, 假喜庆, 所以突出了这个节目的一定悲情效果. 能让在这么个日子里播, 其实已经是个小小的突破了.

护叔不吆喝, 谁知道他做饭是个老大难问题, 大家还以为他瘦是因为先天条件不足, 自己肠胃不好闹的. 哪儿会有先薇无私的奉献食谱, 奶茶孜孜不倦地指导. 还有大家的煽风点火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