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组图]

来源:新华网综合信息

12月13日,科考人员在长江上用高倍望远镜进行观测。

xin_4021203141442953440931.jpg (39.38 KB)

xin_4021203141442953440931.jpg

Share |
Share

当日,一个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和日本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中国的长江中未发现白鳍豚,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新华社记者沈翀摄

    一个由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13日遗憾宣布,在中国的长江中未发现白鳍豚,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这些生物学、声学、环境学领域的专家们运用先进监测仪器和研究分析方法,在长江的宜昌至上海段,进行了长达3336公里的大规模野外考察。

    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首席科学家鲍勃·皮特曼说:“白鳍豚是少数几种我未在野外观测到的豚类,我认为今后很难再看到它的踪迹了。”鲍勃·皮特曼曾有在野外观测过70多种豚类的经历。

    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

    而在此次考察前,科学家们曾悲观预计其数量不超过50头。然而,现在看来,那显然是一个“乐观”预测。

TOP

2002年7月14日,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存活了22年后,终因年老体衰在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去世。

资料图片:图为白鳍豚“淇淇”在戏水。新华社发

xin_41212031414421091557532.jpg (35.45 KB)

xin_41212031414421091557532.jpg

TOP

资料图片:图为白鳍豚“淇淇”在戏水。新华社发

xin_4121203141442234848133.jpg (41.14 KB)

xin_4121203141442234848133.jpg

TOP

6国科学家们指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

    科学家们说,在历年收集的白鳍豚标本中,死亡的白鳍豚中超过90%是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然而,长期监测白鳍豚的中国科学家说,“目前还不能完全断定白鳍豚已灭绝”。

    科考负责人、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说,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义,50年内未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而2004年曾在长江南京段发现搁浅而死的白鳍豚。

    也有科学家指出,本次科考可能存在遗漏,因为考察只覆盖长江干流,每天观测时间只有8小时。

    中科院水生所工程师魏卓曾戏言不找到白鳍豚就不刮胡子,现在他有可能面临食言的尴尬。魏卓说,很难描述现在的心情,已经错过了拯救这个物种的最好机会。

    王丁说,如果长江不能支撑白鳍豚的生存,也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不能支撑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从白鳍豚的生存悲剧中吸取教训”。

    中外科学家从1986年就开始白鳍豚和江豚保护工作,包括就地保护、人工繁殖等。中国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了6个保护区。然而,这些措施最终没能阻挡白鳍豚逐渐消亡的命运。

    调查显示,全球超过15000种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地质时期。科学家们在去年的第四次国际寒武纪大会上警告说,人类正在“导演”地球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完)

TOP

资料图片:图为白鳍豚馆的研究人员准备为“淇淇”做例行体检。新华社发

xin_4121203141442375013334.jpg (35.81 KB)

xin_4121203141442375013334.jpg

TOP

    这是白鳍豚馆工作人员为“淇淇”做心电图检测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xin_41212031414425151446635.jpg (47.23 KB)

xin_41212031414425151446635.jpg

TOP

     资料图片:图为武汉市“环保夏令营”的中小学环保小卫士赶来与“淇淇”惜别。新华社记者程敏 摄

xin_41212031414426562387036.jpg (30.65 KB)

xin_41212031414426562387036.jpg

TOP

xin_342070314084415605481.jpg (45 KB)

xin_342070314084415605481.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