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是观念,诚实也是观念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4-1-4 03:12 PM: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小孩子撒谎会被雷公劈,我那个时候懂得有限,真的相信天上是有雷公的,所以那时候我不敢撒谎。
客观的说,这个杜撰出来的“雷公”引导我做了一个诚实的孩子。



是观念就不断的被改变,好孩子不会被改变,因为在母亲眼里永远相信!
有时独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啸一声
Share |
Share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ngnan at 2004-1-4 15:44:
是观念就不断的被改变,好孩子不会被改变,因为在母亲眼里永远相信!

我想说的意思其实是:
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有主见,也不能把握事物正误的人,基督教(耶稣)给了他们一个尺度,使得他们放心的按照这个尺度去做事生活,而此结果就是:基督教使得不少人行善向善。这就是宗教的社会贡献——个人意见。

好比对于一个初中生,老师就教会他伽利略空间解物理运动题就可以了。而事实上,还有更完善的罗伦次空间。圣经相当与伽利略空间,还是罗伦次空间呢?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4-1-4 04:27 PM:
我想说的意思其实是:
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有主见,也不能把握事物正误的人,基督教(耶稣)给了他们一个尺度,使得他们放心的按照这个尺度去做事生活,而此结果就是:基督教使得不少人行善向善。这就是宗教的社会贡 ...



   如果不了解他的启示,人们对他的思考会比较模糊,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因",汉语文化中的"天",对他的理解比较模糊,都没有位格.(Person)因为存在两个知识体系,一是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的知识体系.还有个知识体系是启示体系,而启示体系不是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可以知道的,而一定要通过启示的传达才可以.启示记录在圣经之中.

TOP

PILGER,你说得似乎太深奥了,难道基督教的传播都是要求人们首先”接收他的启事体系“?这个要求对于某些衣食无忧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对于那些普通百姓来说,可行么?哪个奴隶会有空先来接收”启事体系“呢?这似乎不太现实吧。

我看最有效的传播基督教方法就是:兄弟,我看你好苦啊,知道么,我认识一个神,叫耶稣,只要你信他,听他的话做事,保证你财源滚滚来,生活美满幸福,死了还能入天堂呢!
……然后就有人加入了。
加入以后,给一本圣经,上INTENSIVKURS,限制要求:凡是有疑问的,一律在圣经中找答案。
一个基督教徒产生了。

圣经真的是个好体系么?
至少我看到的基督教的(自然)知识水平并不高明,甚至与真理箱悖。
1。很长时间内相信亚力士多德的理论,直到伽利略的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很长时间内否认日心说,坚持地心说(日心说虽然不是绝对真理,但是比地心说更接近真理)。
3。动辄以”异端“罪名烧死或威胁烧死可能损害教会权威的科学家。

可见,至少在自然科学方面,基督教并没有特别之处。
然而,这个世界被发现的真理越来越多,规律越来越多,很多规律都影响到基督教的权威。通过与PILGER的对话,我发觉,似乎如今基督教的方针就是:彻底割断圣经体系(这个名字我随便起的),与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你要相信基督教,你就得完全按照我的体系,其他你甭管。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4-1-4 04:57 PM:
兄弟,我看你好苦啊,知道么,我认识一个神,叫耶稣,只要你信他,听他的话做事,保证你财源滚滚来,生活美满幸福,死了还能入天堂呢!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救赎,在基督里创造出新人,被给予他的永生,是藉着基督与上主和好,救赎的恩典是因为上主深爱世人,在创世前预定要赐给世人他永恒的生命,让世人分享他永恒的生命.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4-1-4 04:57 PM:

彻底割断圣经体系(这个名字我随便起的),与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你要相信基督教,


有一门重要的神学课程,叫作基本神学,他有两个任务.一,是与其他宗教信仰者,无信仰者对话,与各种哲学思潮,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向对话,而对话的平台就是理性.二,为信徒的信仰提供理性的支持.如逻各斯---基督论,就用了柏拉图哲学中的逻各斯的概念.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4-1-4 04:57 PM:

至少在自然科学方面,基督教并没有特别之处。


  欧洲许多的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修道院,或与之有很深的渊源.

    教会在历史上有一些污点,教廷为此向世界人民作出歉意的表示,尽管污点不是发生在当前的时代.但也不是像某些人士所言说那么恶劣无比.举一例,如伽利略虽然晚年不允许出版著作,但他还是非常敬虔的人,生命的最后的几年里仍受到很好的尊重.对于他的事件,教廷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作出歉意的表示,认为对他的裁决是不当的.
     神职,圣职人员不从事任何的政治活动,政教分离保证了教会与社会彼此的良好发展.

[ Last edited by pilger on 2004-1-4 at 17:42 ]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jiejiedog at 2004-1-3 03:50 PM:
两位这样讨论圣经和GCD讨论马克思主义有区别么?把一本把一本书翻来覆去的研究来研究去,能包罗世界万物么? ...

说得好,可惜我接触的许多信徒(包括基督徒,发楞功信徒)也是如此,只能照搬教条,长篇累牍,又不能解答我的疑惑,令人厌倦.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我求教的对象不对,普通信徒无论他的信仰如何坚贞,但是他对教义的理解还是很肤浅死板的,他的信仰往往处于自身需要..对于他人的疑问往往般出大堆书本段落来解答.想来只有得道高僧(包括主教)就能跳出自身信仰的束缚,能从你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给你满意的答复.这大概就是得道和信道的区别.比如德国一些大主教也有这样的水平,他们都是公认的哲学家.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pilger at 2004-1-4 04:35 PM:
如果不了解他的启示,人们对他的思考会比较模糊,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因",汉语文化中的"天",对他的理解比较模糊,都没有位格.(Person)因为存在两个知识体系,一是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的知 ...

既然启示体系不能通过理性来知道,那就只能通过感性,所以我说基督教是感性的,是和理性冲突的完全符合你的意思啊,为什么前面要反驳我呢?当人挣扎在这个感性和理性的漩涡中,是很痛苦的,要不就是干脆出家作修士,要不就只能做一个功利的现实的基督徒,也就是说,圣经中对我有用的,我听,我照办,我不理解的,或者是我觉得不一定有道理的,我就不理睬他。恕我直言,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基督徒就是这个样子

TOP

fabulous discussion.

TOP

好热闹

好热闹!我也来凑热闹.
细节问题太多看得头昏.时间不多了,我离死亡又近了一年,没看全,略表浅薄之见.如有正确纯属巧合.
辩论未必有益,还是抛砖引玉为好.否则巴勒斯坦已称旅游圣地了.
从现在看,人的物质生活进步了,人的精神生活哪.摩天大楼里勾心斗角的商人,未必有千年前草根果腹的砍柴人快乐.
东西方文化,宗教是互补为好,不是谁压谁.只不过是看问题角度问题,放大镜还是望远镜.美国人很聪敏,治黄疸中药也可西用,不僵化,所以他能领先.宗教一僵化,弊大于益.
人类希望接近真理,但无法回答的问题太多,假设先,不断的补充,不断的接近,先立神,不该问的不要问,不再问了,说明你明白了.西方的路径.
东方佛学,宏观着眼,搭了一个无边的架子,挺省事,不像西方要不断向外搭.我惊叹佛学之浩瀚,可惜太晦涩,可能朦胧才有美感.不过,有很多东西文字无法表达准确,就像我吃臭豆腐的口感....无法形容.谁想出了禅,太玄,不过是顶峰,因为无法传授.
我文化不高,头脑不太正常,胡思乱想,如有看不懂,纯属正常,因为我不正常.

TOP

耶穌會來這裡作禮拜嗎? 作者wink.gif/楊腓力( Phillips Yang) ,美國福音作者.   譯者/沈眉綺


旅行使我得以稍窺各種教會的聚會形態。俄國東正教的崇拜既莊嚴又神祕,我還記得去參加的那一次。聚會進行長達三、四個小時,禮拜的人可以隨時加入,隨時離去。沒有人提醒會眾要向左右問安或微笑祝福,大家都站著--教堂沒有任何座椅 --觀看專業行禮如儀,那確實是非常的專業。

我當時一句話也聽不懂,後來才知道在場的會眾也沒有一個人懂。俄國禮拜用的是老斯拉夫語,只有神職人員才會。有一次我在埃及參加聚會,使用的是哥普拉語,也是除了神甫以外沒有其他人會。在美國,差不多每六個月就有出版商推出新版聖經,而世界其他許多地區,禮拜的人對講台上所宣讀的,卻一個字也聽不懂。

美國還有教會針對尋道者,把聚會按年紀分類,於是「X 世代教會」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於廠房和購物街上 。 這些教會不拘形式 , 崇拜只有讚美音樂、報告和「教導」,有些以戲劇或專題創新,使聖經活化。我曾見一位牧師將血灑在裝扮成祭司的人身上,還令他手捧柴火,一直站到講道結束,以此來示範利未人的職司。在座上千位青年,看得目不轉睛,全場鴉雀無聲。

美國是世界上最宗教化的國家之一,怎麼聚會的人都有。有些亞美尼亞教會的崇拜,語言及儀式千年來未變。我在芝加哥一個歸正教會曾詢問,可否不站其挑高的講壇,只在平台上講,他們的反應好像我問的是,可否只穿內褲。在科羅拉多,我的牧師穿的是套頭衫和牛仔褲,講道時會沿著場地來回的走。

在菲律賓,我去過一個小村落,那裡的露天教會是以木竹棍和茅草所搭建,任雞鴨豬隻穿梭其間。這是早年一對蘇格蘭傳教士老夫婦,來到偏遠的山間,按著教友會(譯註:源於1830年英國 Plymouth 和Dublin,基督教的一派)的模式,建立起幾十個這樣的教會,都沒有牧師。事實上,這裡的信徒多數都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基督徒,是要聘請專業來帶領他們崇拜的。

歐洲的崇拜聚會最令我沮喪。那些宏偉的大教堂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卻只有極少數信眾。捷克首都布拉格是改革宗大師約翰胡斯的故鄉,該地的福音派教會屈指可數,我去的那間教會是在旅館的會議室聚會。胡斯原來的教會像博物館般的被保存著,卻絕少供人使用。加爾文的教會在日內瓦仍然地位重要,但是瑞士人當它不過是遺跡,而非滋養生命的來源。即使在羅馬,星期天早上向咖啡屋報到的,也遠遠超過了去教會的人數。

在日本,一個教會有兩百人就算超大型了。我碰到有些成年人,因為想練習英語,或學彈鋼琴而進了教會的大門,後來畢竟也歸主了。當西方文化拋棄了基督化傳統,亞洲人反而重新拾起,在我們的交響樂團演奏,蒐集我們的藝術品,更有一些接受我們的信仰。芝加哥一個朋友在北岸(譯註:所謂高級社區)做老師,跟我說她學生中的猶太裔和歐陸移民後裔,已經不認識參孫和但以理這些聖經人物,反倒要叫韓國學生來指認。

現在我已學會怎麼看許多不同敬拜方式的長處和混淆。比方說,有些宣教士批評俄國教會聚會方式疏離,沒有人味。但是在共產統治下不容許有神,而東正教會繼續以神為中心,熬過了無神論在歷史上,對她最堅持、有系統的摧殘而不衰。

不過,對想要從這些多樣性的線索來瞭解我們信仰的教外人來說,看我們一定很奇怪。所有教會,從講求聖禮的到親和型的,都自有其內在的道理,而各個都奇妙的回溯於巴勒斯坦,那一位或在會堂,或在草原上講論的拉比夫子。

各處旅行給了我一些深刻的印象。第一,教會裡的人沒幾個看來是歡喜的。第二,基督教在處弱勢時表現最佳。在英國和澳洲的基督徒,因為影響文化的希望不大,反而專心敬拜和彼此相愛,使我看見更多創意與合一。第三,上帝的行事奇妙。要去探訪使徒保羅初期的教會,你必須雇一位回教導遊或考古學者;西歐這神聖羅馬帝國和改教的重地,現在是全地球上最無宗教氣息的地方;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傳講神對窮人的特別揀選,而窮人卻都就了五旬節派去。

同時,若以數字計,歷史上最大的復興正發生在無神論最後的據點,壓迫最深的國家之一,中國。這,你自己去想吧!
bushuo.gi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