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11-作者:陈经
☆────────────────────────────────────
─☆
moonmoonbird (moonmoonbird_Q) 于 (Sun Apr 30 13:08:30 2006) 提到:
(二十二)气可鼓不可泄
改革开放前僵化的经济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穷政府”。论起成就来自然是有得可说
的,基本的工业体系有了,两弹一星有了,人口增长寿命大幅提高。但这些成就是与
解放前极差的状况“纵比”,如果与周边地区进行同时期的“横比”,就会比较为难
,一般就只能与坏典型印度对比。印度恰好也是是吃了僵化的亏,政府什幺都管制,
搞得经济没有活力。中国政府自己总结说是“农轻重工”比例极不合理,“重的过重
”,意思是说重工业比例太高,忽视了其它产业。这不是说“重工业优先”错了,而
是比例极不合理,全社会运行效率不高,对重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在计划经济的
范畴里,“农轻重工”的比例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你就是想要重工业发展最好
,也不是说把资源都投到重工业算最优。怎幺平衡协调发展相当值得研究,到底什幺
是理想的比例很难论定,但过去的比例极不合理是可以断定的。一方面本身的计划安
排有问题,例如本可以少量安排一些轻工业出口,弄来外汇进口重工业需要的技朮与
设备,但可惜的是把机会让给别人了。这方面有很多重大计划失误。内部僵化管得太
死了,农民自发搞点小生产,也不许,政治化到了极端的程度。又经常有政治运动冲
击,就算计划得好也会出大乱子,何况计划本身就有缺陷,连“边施工边设计”这种
极其危险的计划都有。还有出于政治与军事原因的“三线建设”,一些院校被迫千里
搬迁,都是比较折腾的事,虽然并非全无意义,但大大拖慢经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陈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党内是最深刻的,也就是说,中国从前不是干计划经济的问
题,而是计划经济本身都干得太僵化太乱了,就连支持计划经济的人都对以前的错误
非常痛心。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内部无论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不支持从前的经济
政策,只是改革方向问题,改革是一定的。
政府对于“穷”有切肤之痛。你光印度式地吹说有潜力,工农业产品多少多少是没有
用的,政府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能用。有些大摊子的包袱不仅收不上钱还要不断往
里填钱,多半是维持性的财政,能拿得出手的资产不多。四下一望,到处都要花钱。
基础设施,自己整了三十年好象也弄了不少东西,铁路公路都修了不少,城市地区伴
着工厂也修了些火柴盒式的灰黑房子。但到周边地区或者美欧一参观,人家都变成那
样了,只有震惊,知道自己搞慢了要急起直追,要花多少钱都不敢想。人民生活,很
多地区连温饱都没有达到,讨饭的不少(小时我见过在家门口要饭的农民,是真的只
要一碗饭,不是现在这样要钱),和人家根本不能比。各种项目,多得很,钱窟窿一
样的国防项目有很多。自己的工厂一百人才顶人家一个,到处都急需引进设备提高效
率。知青回城光为了住就建了不少违章房,给他们安排工作得烦死。还好大学生就一
小摄,不然不知道怎幺养。这时中国的局面,政府自己总结说是“全面落后”。
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你不能光让大家安心等国家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时就能解决
了,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但好在中国政府还能使出不少管用的办法,并非象一些
发展中国家那样往地下一躺就指望联合国救济了。以前虽然干得很乱,但毕竟是在干
事,也并非完全白干,如果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加上中国人民又勤劳肯干,还是有出
路的。中国政府就这点一直不错,不管穷成什幺样犯过什幺错有什幺天大的困难甚至
天下大乱了,都是一副不服不忿的样子盯着前头没有失去信心。老子现在是穷是落后
了是犯过大错,我政府工作报告历史决议文都认了,可我再努力搞就不信赶不上你,
从政府到人民都是大国思维。几千年混下来的文明大国,执政党曾经在那么艰苦的条
件下传奇般地夺取政权,底蕴还是有的。明明政府一堆烦心事焦头烂额,开起大会来
却斗志昂扬,总书记带头高呼口号,土是土了点,气势还在。很多国家这一点上就不
行,从人民到政府都失去信心了,“民主”了,想找是谁犯的错都没有正主。一些社
会主义国家也不行,光辉革命历程是吹的,或是硬被拉去搞社会主义的,明明比中国
条件还好,却一副丧气样,靠闭关锁国混或者被和平演变干掉。“河殇”这类低水平
的东西之所以一会儿就不行了,不合时宜的失败主义论调是原因之一。现在流行的“
崩溃论”其实也是这样,大势上看不清楚,看到一些困难就糊涂了,就失去信心到理
想主义里面混去了,其结局可想而知。
这就是老毛说的“气可鼓不可泄”,道理是好的。但还得结合“实事求是”,有错就
得认,得去改,穷就老实承认,不然成可笑的自吹了。心里有底气,手头上不停找办
法,总会发达的,做人与建设国家都是如此。从这个道理上来看,日本韩国虽然偏执
,但其发达是合乎逻辑的。台湾以前还有股气,反攻大陆虽然不实际但不可笑。现在
台湾已经不行了,整天就是伏低做小,弄一些上不得台盘的小动作,空喊民主,实际
上气已经泄掉了,沉沦只是时间问题,并非哪个政党的问题。
邓小平对这些大局问题相当清楚,所以并没有搞“全面反思”“全盘西化”这些投降
主义的东西,也不闭关锁关,而是坚定地对外开放。中国政府这个穷人,由穷到富,
不过是二十来年的事。
(待续)
(二十三)穷政府的几大主题
对于一个人,什幺叫穷,什幺叫富,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有时明明没多少钱的人
会觉得自己够富了,钱多的人却觉得自己很穷,所以以空对空论穷富是没什幺意义的
。但与自己过去对比,在一些与财富有关的事情上,明显有很多事以前做不到的,现
在可以做到了,那么我们说“变富”了,还是靠得住的。例如以前想天天吃苹果没那
么多钱是做梦,但现在有钱不成问题了,那么肯定得算比从前富了。当然,这和人的
幸福感并非正相关。以前天天盼苹果吃时生活有点进步就高兴得很,现在看见别人买
房买车自己没指望烦得不得了。自己觉得富不富,得看你想干什幺事,干不成就觉得
自己穷。
政府也是这样,一个是要绝对意义上“变富”,在国家层次可以笼统地用财政收入固
定资产外汇储备等与“钱”有关的数字来表示,实质上是支持货币价值的产业、资源
、技朮等与综合国力有关的体现。第二是要界定“想干的事”,不然什幺事都想做,
那永远只会觉得穷得要死。改革开放开始为什幺觉得非常穷,是因为这两方面都困难
。对内对外能用的钱不多,维持性财政,综合国力要急起直追。想干的事吧,又特别
多,国家对人民生活从最底层就开始大包大揽, 所有的经济建设都由政府包搞,挑
得担子太重了,对于发展又雄心勃勃。责任与目标都不小,国力不足,政府自然会觉
得穷得要命。
那么政府想由穷变富,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去想办法。最开始的办法很容易,把“想干
的事”调整一下,就会好些了。你要管农民怎幺种田,结果是一起磨洋工,又要管农
民生活返销粮,还不如让农民自己搞。这个只要想通了就很容易,政府责任也小了,
农民也得了实惠,农业产出也多了。这就是“农村承包责任制”,就是一个最容易想
到的办法,没有什幺了不起的意义,也正因为简单,后面越搞毛病越多。
其实政府花钱的大头,在于一些“重”项目。这些项目有这样的特点:对技朮与资源
要求较高,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想要做成最终产品获得经济效益非常困难
,必须持续投入,缺一环都不行﹔国际上竞争激烈,落后一点就没有竞争力﹔国防项
目甚至没有经济效益,就是花钱买安全。典型就是如“运十”这个项目,其它的国防
大项目都很多。这样的项目,不断大搞的话对技朮积累是有好处的,还会有“技朮溢
出”效应,国防技朮拿来民用很常见。这是好的方面,但不好的在于真是太花钱了,
政府会弄得很穷。从长远来说,技朮积累是有利于挣钱的,但这也不一定,真的要实
现靠技朮挣钱,需要很多条件。一是你要把技朮用到挣钱上去,不能老是一门心思地
技朮技朮只投入不产出。二是怎幺从技朮到挣钱,这相当复杂,并不比搞技朮容易,
商业竞争上技朮好的败给技朮差的事情很常见。我认为挣钱的综合套路比单纯搞技朮
要难得多。也就是说,你可以赞成“搞技朮”,但千万不能把“搞技朮”等同于“搞
技朮挣钱”,这是两个相差甚远的事情。一些人幻想毛时代重工技朮路线这么搞下去
就会发达,就是这样的简单处理。反正现实里苏联这样搞是垮掉了。中国那时与周边
地区的经济差距,主要还不是技朮的问题,香港有什幺技朮?就是挣钱的综合套路上
,差得很远。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老邓出头去砍“重”项目是相当自然的。他不是理想主义者,相
当实际,既然不打粮食,就砍了。理想主义的人骂短视爱骂骂去,反正我弄一堆操作
主义的人干事,这些人能理解就行(相当多的人确实能理解,支持运十下马的人里很
多想得很深),不跟你们扯这些无聊的事。当然现在政府有钱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政府也并非不懂技朮的重要性,不看短期经济效益猛投R&D已经快十年了。老邓那
时,是别无选择,一方面没钱,得用技朮去挣钱,另一方面用技朮挣钱的套路也得在
实践中锻炼出来。再则当时国际局势还算好,号称“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两大主流
”,确国防有理由,美帝与台独闹得凶是后来的事。
砍了重项目,让国防“忍耐”,挑的担子轻了,就有余力去做其它事,主要精力也转
向其它事。这其它事就是几大主题,基础设施、消费、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产业
升级等等。把这些事做好,自然就会“变富”。这些都是后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常见
的东西,与改革开放以前的不太一样。
这是我认为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政策的最大差别。至于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是做这
些事情的方式。以前是国防第一,狠搞重工业,那肯定只能是计划经济,最后因为一
些政治因素搞成了中国特色的僵化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了,要大搞基础设施、消费、
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产业升级,那实践的结果一定是慢慢把计划经济改掉,最后
成为中国特色的官办经济。老邓是搞经济的老手,实践经验很丰富,不会被市场经济
比计划经济好这类以空对空的无聊理论欺骗,他搞改革的原因是要把那几大主题搞好
。我们前面说的老朱为提高效率整的那些招,也是因为这几大主题。苏联就不是,它
认为国家应该这样这样运行,结果自然会好,和中国的改革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基础设施、消费、进出口贸易等几大主题,怎幺干好是个相当专业的事,这里头
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中国摸出了不少法子,也犯过不少错误。干了二十多年
,就几个主题的发展而言,可以肯定是相当成功的。一些人否定改革,对这些主题只
能一带而过,不然会被政府拿数据砸死。当然可以从环境保护、贫富分化、贪污腐败
、道德沦丧、教育医疗等问题下手,这方面可以说的相当多,中国政府自己都承认了
,人人都相当清楚了。至于从“整体”上该肯定还是否定改革开放,这是个无聊的哲
学问题,无非是个人喜好,你喜欢这方面变好了,他痛恨那方面变坏了。
我去评价,喜欢到具体的问题里去看。最终目标当然是解决所有重大问题。我说的这
几大主题,以及那些人人皆知的改革开放的大缺点,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个政
府不解决基础设施等大主题,我是不会有任何兴趣去论什幺成功失败的,其它的比中
国再好都没兴趣。对于中国来说,不解决几大主题,其它问题最终都是没有出路的。
现在几大主题基本解决了或者有了解决的希望,其它问题弄弄并不需要多高的水平,
无非是哪个闹得凶就解决哪一个,除了骂娘,没有什幺意思。这就是是抓纲治本。
(待续)
☆────────────────────────────────────
─☆
moonmoonbird (moonmoonbird_Q) 于 (Sun Apr 30 13:11:05 2006) 提到:
(二十四)毛泽东反全球化
在基础设施、消费、进出口贸易、引进技朮、产业升级等几大主题中,进出口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如果要论“重要性”(其实都重要,比哪个更重要,是个要定标准的哲
学问题),进出口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抓进出口贸易
较容易入手,对其它几个主题都有促进作用,可谓“着一子而全活”。一些国家多年
来的经验表明,进出口贸易搞得好,其它方面就不会差。如果下大本钱搞其它方面,
进出口却表现不好,那么很可能是有问题难以持续的。
用“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一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经过多年来历史的考验,确
实是很好的方法。“比较优势”的名头这么大,不是靠吹嘘,确实是管用(当然什幺
理论都不能乱用,背景知识很重要)。照我的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用到进出口上,应
该是两个层面:一是要分析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按你现有的比较优势去搞进出口,
二是要去提高你自己的比较优势。
对中国来说,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就是如我们前面SWOT分析中所做的。这
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文过饰非胡吹大气,一定要实事求是,放到国际大环境里去
老实分析。你不能胡吹说,运十已经飞上天了,所以客机制造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
们应该把资源投到运十上去,把波音空客的市场抢过来,卖几十架飞机就能解决全国
人民很多大问题了,这多带劲。这么做不是不可以,但会很惨。俄罗斯飞机制造比中
国好多了,也卖不了多少客机,中国要往里投多少钱是没法算的。如果对运十的技朮
问题有些了解,就知道客机制造绝非我们的比较优势,短缺的技朮资源非常多,即使
只给自己的航空公司用也差之甚远。你可以说,应该投入资源到大飞机制造上去,但
出发点得是“提高自己的比较优势”,不能说是“靠比较优势挣钱”,现在政府实力
足够,确实可以这样搞。对于80年代中国那个穷政府,这是个相当为难的选择。另外
,有人说买外国飞机上千亿美元,为什幺不拿很少一部分钱出来自己研制?这个是错
误理解了钱。这实际是个资源投入问题,有些东西不是钱能够代替的。中国的飞机制
造产业就那么些人力物力技朮资源,如果去搞最耗资源的大运,很多其它飞机就不能
搞了,投再多钱都是如此,除非你用美元立刻能买来技朮,投钱才管用。就象现在中
国如果下定决心了完全可以扔出一千亿美元去搞大飞机,但人家不卖技朮,什幺时候
能搞出来还真不敢说。
80年代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有一定技朮水平,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政府搞项目非常
厉害。这要干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真是太合适了,确实就是全球最好。后来挣到了不
少钱,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又发展出新的优势:资本,结合引进技朮自研技朮,技朮
密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也成了比较优势。当然还有更高级的,就是“知识经济”,发
达国家的金融、技朮、品牌等等综合优势发挥出来层次更高。
中国搞改革开放运气不错在于,这些比较优势正好在全球化大扩张的国际大环境里发
挥了很大作用。本来早些开放按比较优势搞会更好,但80年代来搞也还来得及,再晚
,就不好办了。想想看,如果印度先于中国十年开放,纺织业机电产业让印度占去了
,中国再来改革开放,还有什幺可搞的?全球化的过程,是不断演化的,中国以前封
闭与世界经济关系不大,世界经济没有中国照样演化,并不会等中国准备好了才动,
中国只有加进来才能影响这个过程。
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生产大分工”,背后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社会分工提高
效率,确实是经济学的精要所在,马克思都认的。随着交通与通信工具速度与效率的
几次飞跃发展,从马车发展到轮船火车汽车飞机,从电话一直到互联网,经济社会的
范畴终于扩展到了整个地球。以前一国内部社会各阶层从事不同的产业分工,效率比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高得多。现在是国家级别的分工,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全球
布局生产,效率比一国自己搞又有提高。所以说,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这才是真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谓的“民主”根本比不了。但也不是说的
这么好,这样的全球化必然就是有的吃肉,有的喝汤,有的在泥里打滚。全球化的生
产效率是提高了,可是公平没有谁来给你保证。不仅没人保证,有实力的国家还就是
要弄得不公平,给自己划拉利益。文明点的就是条约,你不肯就范我找些冠冕堂皇的
理由暴力一下不是什幺难事。
现在有一些反全球化的组织,痛诉全球化的各种坏事,都是真事,但其实掀不起什幺
浪花。全球所有社会都是被利益驱动的,并不是善恶驱动的。真正反全球化的老大,
得算是老毛的“造反有理”。那时美欧与苏东两大阵营对峙,其实都是要全球化。苏
联组织的经护会各集团就有国家级别的产业分工,把其它国家拉进社会主义集团是大
事业,一段时间内全球攻势挺厉害。美国组织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死顶了一阵,要搞
自己的全球化,在朝鲜越南打得很热闹,就是怕“骨牌效应”一大片地区都赤化了。
老毛整的“造反有理”、“哪时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三个世界理论”,是明
确反这两种全球化的。虽然说的是“反霸”,老毛的兴趣也不在经济上,但从经济角
度上来说,就是反全球化。老毛获得世界性的声誉,现在还是很多运动的旗帜,这是
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老毛从内心里就非常不喜欢“经济人”这种小里小气的东西,
不喜欢按照“假设人人自私”的原则去组织全球产业分工。他要造反,要全球不喜欢
自私自利的人联合起来干翻压迫人的资本家,他的眼光是放在全球的。他的气魄确实
大,真的按着这样的思想搞了一阵子,中国真的作出表率,在国际上无私援助了不少
国家。现在一些人说,老毛援助发展中国家是眼光长远为了把这些国家拉进中国经济
圈先给它们一些利益,这肯定是曲解了老毛的本意。这还是从经济上着眼,无非是在
美国苏联以外,又开第三家去与它们争夺势力范围,还是帝国主义的老套。老毛就是
要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国与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以中国当时的国力,如果是作为第三
股势力去抢食,根本闹不出什幺动静。之所以老毛弄出了那么大的全球影响,是因为
思想上给了人们另一种出路。那个时代中国的一些口号如“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并不是为了达到中国经济圈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宣传,实实在在就是老毛想全球
革命,无私援助世界革命也是真心的,不是想卖乖买好。我看老毛与苏联决裂,也是
有这方面的原因,发现苏联成了个自私自利想压迫其它国家的“苏修”,就义无反顾
地对赫鲁晓夫大批判。其实那时苏联对中国真不能算差,赫鲁晓夫援助中国是比较尽
力,所谓“三年困难时期苏修逼债”不是事实。如果老毛向赫秃子服个软,肯定会有
更多援助,在苏联集团里面混个老二还是靠得住的,不仅不会吃亏,还能吃香喝辣跟
着欺压其它国家。但是“义不容情”,大是大非不是百把个工业援助项目能收买得了
的。所以苏联威胁撤回专家,老毛都让他们走人,后来搞到边境陈兵百万对峙,都是
因为这个“大是大非”。这一点上,我相当理解老毛,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确实令人
敬佩。一些下三烂攻击老毛说他是想“争夺领导权”,这个眼界就太低了。
但是老毛的全球事业是个注定失败的事业。敌人势力太强大了,相比之下,中国的力
量太小。一段时间,弄得中国孤家寡人,全球两大集团都把中国当大敌。从正义的角
度来说,这是个值得骄傲的事,全世界能理解的人非常尊敬毛泽东是有原因的。就是
敌人,也得把老毛当伟人。但在黑社会把持的秩序中想强出头做正义人士,会付出很
大代价。老毛的浪漫英雄主义有够正义,可惜就苦了中国人。两大集团把中国封锁得
结结实实的,内部受压力太大想要快速发展,就弄出很多不科学的东西。搞全球革命
,在东南亚先就受到很大挫折,华侨与共产党被杀不少,多年来一直把中国当最大敌
人。花了几百亿援助的越南投靠了苏修,最后闹到要打仗。周恩来相当理解老毛,所
以出钱支持别国他安排下来了,但是真的很苦。
最后老毛也觉得这样搞不是办法。正义英雄做起来太苦,最后还得回归现实。这时的
老毛,已经有些灰心,斗志已经不旺了,最后连林彪也反对他,更是给他沉重一击。
我觉得老毛的理想主义可以理解,但不赞同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代价从事这样一个必
定失败的事业。说起来真的是为全人类的正义事业作了贡献,到头来弄得自己穷得很
要向港台商人低三下四拉投资。这个地球就是这样黑暗,想当好人先得看你够不够份
量。
老毛都反不了的全球化,确实就是世界潮流,虽然很邪恶。“打败不了你,就加入你
”,中国也到全球化里捞食吃去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