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科研:德国是否吸引人?

“德国研究联合会”的任务是促进联邦德国的科学及研究工作。这个欧洲最大的公益性科学促进组织,由联邦及各州政府出资经办,为一科学自治行政机构。最近该联合会举行年度会议,对今年一月才上任的联合会主席克莱纳尔而言,这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他必须在会议上首次发表纲领性工作讲话。他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德国是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科研学习重镇。  T2 a) O/ J+ h/ ~* y. X

& H, j% R/ y5 f. B8 {; y
4 Z$ z  u& B4 ]! N7 F: c人在德国 社区德国科研如何保持领先地位?
7 T$ d% P8 I6 |& a3 x. b" p0 {
' h" P3 m; I. {) b$ Y0 a; }& P* |* Irs238848.rs.hosteurope.de
! t) g7 x- |2 G“教育”是德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以目前的人口发展状况来看,再过几年德国就会出现科研师资短缺的现象。因此近年来,德国积极向国外征聘科研教师。但因至今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阻碍了顶尖的外国科研学者转往德国执教的意愿。“德国研究联合会”主席克莱纳尔批评说,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在德国大学教书的薪水比在其它外国大学少很多。他指出,基于种种不利因素,德国目前无法提供外国学者一份具有竞争力的高薪。原因之一是联邦和各州劳资合同的标准不一,影响调薪的灵活性。其实,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优秀青年科研人是德国未来所系,但德国却吝于出资栽培,实在丢人现眼。8 j2 j" ]4 r6 B8 q6 o4 P' k
人在德国 社区5 @# ~3 Q% t8 X7 L" j8 K
德国大学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的学者,月薪大约为4千欧元,研究小组中的年轻科学家,月薪最多2千欧元。在美国,他们的薪水可能翻一番。另一个使外国研究学者感到迟疑的是德国大学的官僚制度:例如在聘雇外国科研人员时,必须书面说明不优先录用德国人的原因何在?克莱纳尔指出,管理质量还有待改善,因为“科研管理”需要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政和管理形式,无法采用市政府或公安局那样的管理方式。$ e9 f$ t7 @. i

  e7 M8 f" Z5 m: r: ]因此德国学界至今无法聘请到国际精英学者,顶多是二流人才也就不足为奇。如今德国教育政策的当务之急,就是设法吸引更多外国尖端人才到德国从事研究。现在中国人特别青睐德国大学,蜂拥而至的大批中国留学生,足够填满两所大学的名额。因此德国未来将大幅提高对外国大学生或研究学者的审核标准。克莱纳尔要求说,必须加强采用高效质量审核机制,特别是对年轻研究学者的考核,比如设于北京的“中德科学中心”就在执行这项任务。& ^+ M5 C6 l6 a" `. e: q4 V0 ], Y
9 k7 `7 X" }, s1 k7 j
虽然尚存在前面所提到的缺点,但过去几年,作为学术研究重镇的德国,对外国学人的吸引力已明显提升。其中最受外国精英重视的是高质量的德国学术研究水平。克莱纳尔表示,为吸引更多外国精英到德国体验此地科研体系的各种优点,具文化大使功能的“德国之声”在此可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他认为,德国的科研体系效率极高,但德国人有个弱点,就是喜欢无病呻吟,报怨德国科研工作的效率不高等等。事实上,德国具有非常优越的科研环境。这一现实应该在全世界人的面前展现出来。他希望德国之声在这方面能助一臂之力。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