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请大家为学术文化沙龙献计!

我们的文化沙龙从六月份开始, 每周都在坚持, 除中间停办一次外. 我们决不是为了搞活动而活动, 而是希望每个参与的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当初发贴谈到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大家反响强烈, 深受鼓舞. 可是第一阶段走过后, 发现我们的活动始终起色不大, 好像对大家的吸引力很小, 每周我们也都在为找报告而烦愁. 外办提供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怎样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而且越办越好,我们始终没有答案.
高兄讲,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思广益, 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思路. 如果您对我们的活动有所关注,有所了解,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将感激之至!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快乐2008 于 2008-9-4 15:43 编辑 ]

虽然还没有参加过活动,但一直在关注此事。有个小建议,不知可不可行。能不能把讲演活动由每个星期举办一次改成每两个星期举办一次,或每个月一次。每星期都举办一次活动,能坚持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仅仅"组织"一项工作量就是相当大的。如果将时间间隔拉大一些,对组织者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组稿,而听众也会因为有了时间的空当,又有了新鲜感。你说呢?

TOP

乔老师, 谢谢您的建议! 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压力, 我只是希望可以这个活动能一直坚持下去. 也有朋友给我建议, 两周或者一月活动一次, 可是这样的话, 也许很多人一个学期或者一年都没有机会作一次报告. 只所以每周一次, 是希望每个人都会有机会作报告, 那怕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轮到一次. 现在经常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已经都讲过一次了, 好像讲第二轮就有点困难了.
我一直信奉的话是: 人是逼出来的, 别太由着自己.
还有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位老教授跟我讲过的一句话是: 担子越重, 成熟的越快.
乔老师, 这两句话不是说给您听的, 而是给很多学弟和学妹的, 希望他们也可以为难一下自己.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快乐2008 于 2008-9-5 09:49 编辑 ]

TOP

又有一个网名牺牲了

TOP

回复 4# fuwa 的帖子

只有哭了。

TOP

很好的活动!!!
很感兴趣,现在在外地,回来一定参加。
觉得可以借鉴一下歌德的学院的一些语言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比如,一次活动期间,不作报告,而改为讨论甚至辩论式,也就是一个话题或事件分为正方和反方自由组合用德语或英语进行辩论。再例,找一两个对中国比较感兴趣的德国人或外国人,作为嘉宾,和大家聊天等。(学校好像也有类似与外国留学生交流的组织,可以跟他们建立联系)。
P.S.由于本人从未参加过此文化沙龙,如有对此活动理解有误之处还请海涵。

TOP

楼上的注意不错。 沙龙需一个定位,蓝图,目标群体。不同的内容,可以吸引不同感兴趣的人。 可能需要有些针对博士感兴趣的,也许要有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早坚持每周一次,可能要多一些兴趣点。有几个成功的运行模式可以参考一下。

演讲协会, Toastmaster 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公共场合的演讲。据朋友说效果很好。
http://www.toastmasters.org/

读书会, 轮流分享一些书籍。
http://www.douban.com/group/OOPS/
http://www.cuhk.edu.hk/bookclub/

国内综合性大学的人文讲座,或者类似百家讲坛的东东

英语角—德语角, 自由交流的机会

沙龙, 历史上,法国上流社会的沙龙,魏玛的沙龙文化圈 *安娜,阿玛丽亚的客厅,有歌德等人。 以自由交流思想为目的。

另外,可以使练习加上一些培训课程。

可以从别人成功的例子,摄取一些元素,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哈哈

TOP

天天快乐,推荐一个读书会的网站,主要是一些有关组织的经验。有空多研究研究。既然要做了,希望你能把他办好,不能不痛不痒阿! 革命尚未成功, 继续努力啊。哈哈。

http://translate.google.de/trans ... 25BC%259A%26hl%3Dde

TOP

就是觉得时间不合适,星期一是一周的第一天,一般挺忙的。
6-9点,三小时,太长了

TOP

最好选个合适的时间 这样更多人会参与进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