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文章:德国家庭在美申请避难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母亲汉娜洛尔在家里教课

德国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心目中的"理想国"。他们不惜倾家荡产,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地来到德国申请避难。但是德国却有一家人正好相反,他们决定离开德国远走他乡。去年8月,罗麦克一家以观光客身份到了美国后,就在当地提出了避难申请,原因是:他们想在家里自己教孩子念书,却不被允许,而这在美国是合法的。德国之声驻华盛顿记者到当地造访了他们。


罗麦克家的五个孩子正在上英语圣经朗读课。父亲乌韦.罗麦克表示,德语的儿童圣经孩子们早就学过了。

五个3到11岁之间的孩子围坐在一张木制大餐桌上,丹尼尔和绿蒂亚在德国上过几年小学。母亲汉娜洛尔说,孩子们上学以后变得沉默、畏缩,于是决定自己在家教孩子念书。绿蒂亚很高兴不用再到学校上课,受同学们的欺负了。汉娜洛尔认为,自己教学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因材施教,配合孩子的学习进度。此外,还可以自己决定教学材料,传授认同的价值观。罗麦克夫妇认为,现在学校里的孩子们不懂礼貌,也不尊重父母和师长。他们是以基督教的价值观作为教育孩子的依据:尊敬长辈、认识真理和培养彬彬有礼的行为态度。

汉娜洛尔指出:“从学校选择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教育体系的价值观是不中立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我们也有我们的观点和立场。”

罗麦克夫妇虽然明白,德国宪法明文规定,国民有义务接受基本教育,但他们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官方能对他们网开一面,或顶多以低额罚款处置他们,但事与愿违。乌韦说:“有一天,警察一清早来敲门,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我们不开门,以为他们过一会儿就会离开。但他们不但没走,还威胁说要破门而入。警察进门以后的态度非常粗暴、恶劣,抓起书包就把哭哭啼啼的孩子们强制送到学校去了。一小时后,汉娜洛尔去学校把他们又接了回来。”

在美国,法律允许家长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念书。因此罗麦克一家人以旅游者身份入境美国后,在莫里斯顿停留下来。当地的一个所谓"保护家塾联合会"向他们提供了协助,联合会里的律师帮助他们向官方申请避难。律师杜里纳指出:“家塾在德国受到法律禁止,因此这样的家庭肯定会受到官方压制,例如罚款最高可达五万欧元、父母丧失对子女的监护权,甚至有坐牢的危险等等。”

"保护家塾联合会"认为,罗麦克家提出的避难申请,理由充份,应该会获得批准。再过几个月,一家之主乌韦将取得工作许可,可以自力更生了。但是如果避难申请被驳回的话,该怎么办呢?乌韦表示,绝不会返回德国。他说:“我们是基于信任而来到美国。上帝保佑我们,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往前走,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放弃,一切顺其自然。”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Christina Bergmann

引文来源: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4014636,00.html
Share |
Share

1# wamway


以前看到一篇相关的德国之声文章,就是德国禁止设私立幼儿园。

问过我们德国同事,他说如果允许私立,好的老师都去私立的,没有人去公立的,那样公立教育就得收较高的费用以维持下去。听起来有些道理。

TOP

德国新鲜事物:商业性幼儿园 争议纷纷

德国新鲜事物:商业性幼儿园 争议纷纷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波恩的英语幼儿园([url]www.englischer-kindergarten.de[/url]

德国幼儿园绝大部分要么是公立,要么是慈善机构开办,但数量远远供不应求。那么应该发展专营幼儿园的私营企业,弥补这一缺口吗?德国社会对此争议很大。一方说:危险;一方说:此路必行。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据瓦勒尔(Jelena Wahler)介绍,她女儿原来在幼儿园"很不开心,很感无聊"。那时,他们一家刚从美国回来。女儿习惯了美国幼儿园,学这学那的,觉得在德国幼儿园没意思。父母也有同感,觉得德国幼儿园"只是收存 "儿童,不对儿童进行启蒙开智教育。

有了第二个孩子以后,本行是机械制造、双双硕士毕业的瓦勒尔夫妇决定自己在斯图加特创建一个育婴园,后来又添了个幼儿园。这是2006年的事了。如今,他们的"夫妻店"已发展成为"Little Giants"(小巨人)企业--德国第一家私营连锁幼儿园。他们计划三年内在全德各地成立50所幼儿园,感兴趣者现在就已络绎不绝。"Little Giants"开发了一套周密细致的经营计划,目标明确:每班人数不多、各班联合做项目、只聘用资质良好的幼教老师,甚至还有英语幼教。

儿童不是商品

尽早教育儿童,启蒙开智,也是德国政府《儿童促进法》草案的宗旨。德国社会目前就该法律草案展开了激烈讨论,内容涉及的恰恰是将来应该如何对待像"Little Giants"这样的私营托儿服务供应商。商业性幼儿园应该也像公益性幼儿园一样享受国家补贴吗?对瓦勒尔来说,这不仅是降低收费标准的重要一步。毕竟,他们每月要向家长收取1000欧元托儿费。对工薪阶层来说,这个数目很高。但一些家长因别无选择,也只好咬牙承担。因此,斯图加特一位父亲就认为,国家绝对有必要鼓励发展私营幼儿园,否则无法达到政府为自己制定的新增75万个幼儿园位置的目标。

德国教会和工会却对此表示反对。德国教育与科学工会(GEW)的埃贝克(Bernhard Eibeck)表示:"儿童教育不是可以拿来做生意的商品。"他担心一旦该法律出台,一堵保护墙便可能倒塌,下列情况便可能出现,即国家推托其关照义务,德国幼儿托管质量完全受市场规则左右,这样等于是为全球运作的幼儿园集团公司及其"廉价幼儿园"打开大门。

股票下跌,幼儿园也朝不保夕?

例如澳大利亚。那里,企业家格罗夫斯(Eddy Groves)凭借其上市的幼儿园集团公司"ABC-Learning"(ABC教育集团)成为澳大利亚最富有的人,其业务扩大到加拿大、英国、美国还有中国等许多国家,直到2008年其股票大幅下跌。成千上万的家长到今天都还心中无数,不知孩子所去的幼儿园会不会突然关门,若关门不知该把孩子往哪里送,因为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什么公益性幼儿园了。英国今天已有85%的幼儿是由私营机构照管的。东伦敦大学早期教育学教授佩恩(Helen Penn)女士经过观察研究得出结论:私营幼儿园的质量往往欠佳,社会责任心不强。

德国教育及社会经济学研究所(FIBS)所长多门(Dieter Dohmen)则提醒人们在幼儿园问题上抛除"非公立则不好"的片面看法。他表示,不容置疑的是,恰恰在关照老弱病残、在教育方面,人们不应受股市、受短期赢利目的所控制。然而,恰恰在德国,"非常糟糕的"公益性机构也比比皆是。因此,多门原则上赞成展开竞争,包括和私营机构的竞争,但必须是"公正的竞争"。在他看来,目前的讨论有些离题。他认为,关键问题不在私营还是公益,"关键问题是质量检验"。他问道,德国为什么不参照机动车辆定期接受技术检查的做法,也对幼儿园实行三年一检查、合格者发证的制度呢?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Anne Herrberg

引自: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466904,00.html

TOP

恩。。私立幼儿园特色的东西比较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