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漫动态--日本动漫会误导中国下一代吗?

环球时报最近接发了一篇题为"警惕日本动漫外交误导下一代"的文章,立即引发了争论,有人反驳说,"何必错怪日本漫画"。

  因为工作的缘故,笔者对动漫的发展过程多少有一些了解。因为这些了解,笔者觉得,日本推动动漫外交,想要用动漫外交来改变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其结局很可能会成为"单相思",最终与外相麻生等人的设想相反。

  通过日本动漫,我们可能会更准确地把握日本人精神世界,也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对历史反思的缺陷所在,了解60年后的今天,日本为何仍有人不能正视历史,但这样的了解反会加重中韩民众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的负面看法。

  有美国学者在评价日本文学时说,"日本所有的小说都表明了日本的独特性。"日本动漫其实也有这样的功能。动漫的前身是漫画,漫画成为连环画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卡通或动漫。不过,最初漫画这个词指的是草图,比如一幅油画作品的草稿或速写稿。在现代印刷媒体出现后,漫画才逐渐生发出了卡通这种有幽默色彩或讽刺性的绘画。

  现代漫画,也就是卡通,上世纪初发源于美国的报纸杂志,最早是构图十分简单的连环画,也没有色彩。这种绘画形式流传到日本时,正逢日本大力吸收西方文化之时。它之所以能够在日本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日本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以及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很大的关系。

  现代漫画在日本发展,一定程度上因为漫画可以用来创造一个梦想或理想的世界,满足一种逃避社会的心理需求。一位旅居日本多年的华裔说,日本社会生活处处存在表层文化与里层文化的对立。现实中的日本人沉默寡语,崇尚团体,压抑个性,但内心深处,他们的确充满梦想,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动漫于是成为日本人精神解脱和宣泄的一种途径。比如,日本动漫的形象中有很多似欧非亚的人物,这多少与近代以后日本人强调的"脱亚入欧"相关。日本人总认为自己更接近欧洲人。因此,观察日本漫画人物造型,其形象介于东西之间,反映出了日本近代之后追赶西方的心理特征。当然,动漫中也有不少渗透着天皇崇拜和武士道精神等军国主义的东西。

  其实,通过日本动漫来加深沟通这个创意本身并没有错,宛若一面镜子,动漫深入浅出地投射出日本的样子,恰如日本一位社会学家所说:"要想理解日本社会,与其读三流的社会学著作,还不如读漫画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不等于认同。这样的了解,或许会加深我们对日本这个民族的理解,却不会改变我们对待那些想要篡改历史,或是要把战犯当作英雄来参拜的政治人物的看法。

  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
  陶短房

  前不久,日本外相曾公开宣称,要通过外交部全力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流行文化,以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这一言论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有关人士的警惕和担忧。
  
  众所周知,由于对自己的历史责任至今没有做出负责任的反思,日本在亚太许多国家民众心目中的印象并不佳,要求其做出认真反省的呼声几十年来一直此起彼伏。在此情形下,日本政府推广兜售的"动漫化的日本形象"究竟是些什么货色,着实不能不让每一个不忘历史教训的人费一番猜度的心思。

  去年下半年,两部漫画风靡日本。其中一部《嫌韩流》借一名日本少女之口声称,"韩国文化当中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若说韩国今天的成就是日本打造的也毫不夸张";另一部《中国入门》则不仅为侵华战争掩饰和翻案,还认为中国的古代文化"毫无吸引人之处"。许多人士担忧,这些赤裸裸宣扬狭隘民族意识、为历史罪责翻案的漫画,会通过日本政府的着力推销,毒害亚太各国的下一代。

  应当看到,上面这些漫画内容虽然令人发指,但本身太过暴露、肤浅,较易引起警觉,被日本以外的读者排斥。即使日本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广,效果也多半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日本漫画对下一代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不在于日本政府的推动,也不在于有限的几部极端作品,而在于整个日本漫画界用漫画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潜移默化灌输给各国青少年。许多孩子被漂亮的图画、有张力的对话和刺激的情节所吸引,对日本漫画达到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不知不觉中,他们欣赏《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甚至于许多人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如西游、三国等的概念,更多是来源于日本的漫画和电子游戏。这种整整一代人的文化错觉,才是日本漫画对亚太各国青少年最大的威胁所在。

  客观地说,尽管日本政府近年来有意识地利用漫画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但大多数日本漫画仍属于较单纯的商业和文化行为,作者和发行商主观上未必有市场效益以外的复杂动机,客观上却实实在在地对亚太各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构成了巨大冲击。这个责任,日本漫画要承担,所在国的文化部门责任就更大。

  青少年是最好奇、最喜欢新鲜事物、最能汲取知识的一群人,他们需要有意义、有价值、生动吸引人、有时代感和亲切感的,包括漫画在内的大量读物。但遗憾的是,亚太许多国家在这方面不是重视、投入不够,就是用僵化、保守、凝固的思维定势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越来越聪明的本国青少年。它们所提供的漫画,不是数量不足,就是面孔刻板令人生厌,打着寓教于乐的幌子,却无法让青少年愿意读。"乐"且不存,"教"又从何谈起?日本漫画的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是所在国文化部门自己拱手让出了启蒙的钥匙。更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国家的出版单位因觊觎日本漫画的市场成功,开始成批炮制粗制滥造的仿制品,质量低劣不去说,其宣传的价值观却仍然是穿上各国外衣的"大和魂",这对青少年的影响可想而知。

  必须警惕日本漫画对下一代的误导,要做好这一点,光靠防堵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拿出属于本民族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漫画产品,并在文化市场上对日本漫画战而胜之。

何必错怪日本漫画
    晋阳

  《环球时报》6月2日第20版刊登陶短房先生《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一文,痛陈日本漫画之反动、华而不实、文化威胁云云,种种流弊不一而足,仿佛一夜之间,中国青少年都在日本漫画的汪洋中受尽戕害。陶先生大声呼吁中国漫画界停止效仿日本,以"喜闻乐见"来吸引"孩子们"。这种观点实在值得商榷。
  
  且不说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很难忘记《机器猫》、《七龙珠》带来的欢乐,即使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日本漫画还在吸引着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大批读者,就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单就十年前的作品《EVA》(新世纪福音战士)来说,十年来一直在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据说在全球有两亿人宣称自己是其忠诚读者。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EVA中深刻的哲学思考。这部仅仅26集的作品也成为一部划时代的杰作,自此,日本漫画摆脱了纯儿童路线,致力于深邃理解和诠释人性与世界这两个永恒的主题。陶先生对日本漫画嗤之以肤浅,实在是有失偏颇。除此之外,广为人知的日本漫画《灌篮高手》、《死亡笔记》等,都是在激励人们团结协作、深入思考人生的真谛。在这些主题中,漫画不再是孩子的专利,而是所有人的娱乐。陶先生所说的日本漫画中的"好勇斗狠"实在不是主流,那些翻案类的动漫更只是占少数。

  反观中国漫画界,依然我行我素,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沾沾自喜。前不久搞了一个漫画节,说是要让中国原创作品回到孩子们身边。好吧,那就请拿出几部大人小孩都爱看,并且都能受益良多的作品来吧,恐怕除了《宝莲灯》、《西游记》,诸位先生们连三都数不到。如今充斥在电视荧屏上的所谓"国产动漫",不是粗制滥造急就章式的快餐,就是陈词滥调大人装孩子的玩意,或者只好靠祖宗吃饭,改编名著清汤寡水。一些东西连小学生看了都像我们笑话《无极》一样,何谈寓教于乐?更何谈"击而败之"?

  陶先生说的没错,堵是堵不住的,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让人们有了自由的选择。再也不用接受电视台硬塞给孩子们的蹩脚货,谁优秀,谁成功,这就是优胜劣汰。难道只要是日本人的东西,就统统要打成军国主义的毒草?就不能学习人家的先进之处了?这样的保护主义只能让软弱无力的国产漫画完全失去希望。不错,日本政府确实在大力推广漫画文化,不过,陶先生认为,日本漫画成功全是拜日本政府所赐,未免太上纲上线,小瞧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漫画迷了。

  当前,中日关系恶化,许多中国人对日本右翼不承认甚至歪曲历史的行为深恶痛绝。反对日本右翼的歪曲历史行径,不代表反对日本的先进和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人常"爱屋及乌",如果这是一种情感冲动,尚可以理解,但切不可走向另一种极端,成为一种对日本的情感盲目,"恨屋及乌"。崛起中的大国不应盲目排外,更不应过于恐慌,而需有自醒意识,持包容心态,认真、客观地对待每一件外来事物。

资料来源于中财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