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0231
- 威望
- 22991
- 金钱
- 50
- 阅读权限
- 120
- 在线时间
- 525 小时
|
考古学家破解中国迄今发掘最大古墓之谜(组图) 发现之旅
考古学家破解中国迄今发掘最大古墓之谜(组图) 发现之旅
1974年,陕西春旱严重,骊山脚下许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个奇怪的陶土人头。当时他们谁都不会想到,这个陶土人头引出的,是巨大的秦俑方阵。秦兵马俑就这样意外地被发现了。
这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俑都是武士打扮,这些武士守护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强悍的秦帝国的缔造者——秦王赢政。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位始皇帝和秦朝的了解,大多仅限于史料记载.兵马俑的发现,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去勾勒这个王朝大致的轮廓。
随之而来的问题困扰着考古学界,这个帝国从何而来,他们先祖的遗存又在哪里? 1975年,陕西省考古所一支考古队来到宝鸡市风翔县,在灵山一带,这只考古队晓行夜宿,足迹几乎踏遍这个关中著名山脉的角角落落。
他们苦苦找寻的,就是那个强大的王朝——秦帝国,其先祖的足迹。但是,几个月的艰苦工作,考古队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在灵山东南30公里之外,一个叫南指挥村的地方,一位靳姓村民却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个引子,一场规模空前的考古大发掘由此拉开了序幕。从1976年到1986年,这次发掘整整持续了10年。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穿越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不断浮现于人们眼前,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渐渐清晰地展露出来。
秦公一号大墓的底层排放着的木箱,全都是人殉的葬身之处。
采访田亚歧:当到三层台这个平面的时候,我们就是很认真的把这个所有的盗洞全部都清理出来了。这个时候确认出的盗洞的总数是247个盗洞,非常多。
发掘现场, 最让考古队员忧虑的,就是大墓是否被盗. 盗墓的破坏,使许多史实,都因此而无法索解.
采访田亚歧:当时的盗墓人--进入墓室以后,肆无忌惮,无限的扩张,就跟地老鼠一样,把下边无限的扩张,去搜寻,所以盗洞这个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贵重的青铜器,是盗墓贼首选的对象,田亚歧最初寻找相关铭文的计划,面对如此严重的盗扰.可行性显然大打折扣。关于巨墓墓主以及年代之谜,考古队只能寄希望进一步发掘,或许可能发现新的线索。
但是,接下来的发现,使这座神秘古墓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头骨,他的嘴大张,死前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什么.那天晚上的晚些时候,距离头骨不远,人们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考古队员连夜工作,随后共清理出人骨遗骸20具。这20具神秘尸骸都无棺无椁,位置杂乱无章。
尸骸的发现,带来一系列疑问:这个豪华墓葬里,为何埋葬的竟然是这样一些人?这些尸骨,为什么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而这一切对破解墓主及古墓的年代之谜,又能提供什么线索?
这些疑问,事关古代一种恐怖的丧葬制度——人殉。此前,在河南殷墟商代王陵里,就曾发现过大量殉人。
采访田亚歧:在奴隶制社会的观念下,他认为一般都是奴隶主的,包括国家的一切用物,包括人都是奴隶主的,那么当时人有一种观念就说是,他的主人死了,那么作为他们活着就没有用了,所以他们就一同要死。还有一个古代有事死如生的这么一个观念。就是人死了以后在阴间仍旧跟阳间是一样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就要一块去跟他的主人去走。
神秘巨墓中发现的这20个殉人,是作为人牲的殉人,他们生前可能是战俘或者奴隶,大墓封埋时被砍杀用以祭祀,从如今留下的凌乱尸骨,可知当时的场景是何等残酷。
残酷的殉葬制度,自殷商时期开始,以至秦以后都有存在。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人牲,而人牲主要出现的时代,是在先秦。
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后,残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渐被陶俑所替代。这种殉葬的方式,在规模浩大的秦兵马俑中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断定,古墓应该是一座先秦墓葬.但是,它究竟属于先秦的哪个年代,人们依然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发掘工作进行的异常迅速。在这20具骸骨下面的土层里,考古人员很快又发现了一具棺木。打开棺盖,里面赫然又是一具人骨遗骸。
这样的木棺,之后又发掘出160多具!显然,他们也是殉人。
采访田亚歧:除过二层台发现的那批杀生作为牺牲的战俘或者刑徒以外,就是说160多具人殉他们都是自愿的殉人。
加上此前发现的20个人牲,这个大墓里殉人的总数已达186具。如此恐怖而奢华的排场,进一步证明,墓主必定极有来头。
不仅如此,进一步清理棺木时,考古队员又有惊人发现,这些躺在棺木里的自愿的殉人,他们的下肢,全部诡异地蜷曲着!
考古专家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刚死之时,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这种独特的葬式,将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向了秦人。
但是,西藏阿里高原的古象雄文明,和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岭南早期文化,以及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这些古老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墓葬里,都曾发现过屈肢葬。所以由此就论定巨墓是一座秦墓,显然颇为勉强。
那段时间,考古队员们的心思,完全被这个大墓占据了,一遍遍反复查看那些棺木之后,一个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已出土的所有棺木,无一例外,均有规则地东西向摆放.
采访田亚歧:墓葬的方向也是判定墓葬的族属以及时代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说目前在整个关中地区,以及甘肃,发现了几千座秦墓,但是基本上都是东西向的。
就在此时,陕西省考古所另外一只考古队的工作,获得重大突破。1977年以来,在今凤翔县城南,秦国九都之一,秦雍城——包括古城遗址,墓葬和其他居住区遗迹,慢慢浮现在了世人眼前。
采访田亚歧:雍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列国都城里面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它的城的范围一共是11平方公里,城内有寝宫陵园,那么这个寝宫陵园在南指挥一带的布局,经过多少年的考古工作,面貌已经很清楚了。
这个神秘的大墓,就处于雍城遗址范围之内,而且和这个神秘巨墓同样中字型的大墓,又陆续出土了18座,由此可以确定,眼前的大墓,是秦墓无疑。
缔造了中华第一个统一帝国的秦人,一直以来都格外引人注目.关于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朔到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时代,秦人的祖先那时还是一个部落,游牧于广袤无垠的西北塞外边陲.
他们后来来到今天的咸阳一带,经过残酷征战,最终霸周原、灭六国、统一中华。从秦庄公算起,其间,经30多代统治者,历时600余年。
史书的残篇,勾勒了一个秦人东进的大致路线,但具体走过今天的什么地方,一直缺乏考古实证。雍城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惊喜,毕竟,这里曾留下了秦人250年的岁月。现在,这个巨大墓葬,给了考古专家更多的希望。
确定古墓为秦墓之后,现在考古队最想知道的,就是墓主身份了,这最后的谜底,何时才可揭开?这一等就是十年,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顶才露出土面。
构成主棺的东、西壁及棺底、盖的所有南北向柏木,两端均有榫头伸出,在主棺南北两侧,凑成长方形的如同柜子一般的形制。
这个不同寻常的木棺造型,让考古专家想起史料上的记载,按照周礼,南北向各有椽头伸出的棺葬方式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
这让考古队员大惑不解,按照周礼,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骤然出现的疑问推翻了先前所有的假设。而一切疑问,也许只能等开棺之后看到墓主才会最后明白。但是,由于盗扰,当考古人员打开棺盖后,在其主棺内,只发现了一段股骨,除此之外,棺内空空如也。这个神秘的大墓,也许注定要留给后人一个不解之谜。
但是事态的转机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在大墓底部,考古人员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石头的残片。在主棺棺顶上发现的石头残片,拼凑出一双长约一尺的石鞋底,石鞋底东西向放置,底下是鲜红的朱砂!
这双石鞋的来历和用意是什么?
采访考古队员老赵:它这个东西是干啥呢,它当时是赐给下属的,他当时是发一双鞋,这个鞋是特制的,这个鞋底是石的,当然墓主人可能都已经看不见这东西了。但是这个鞋,这个实物在这放着。它的意思就是这只鞋,可以用来保护它的权力。
对墓主身份的确定,石制鞋底并不能提供更多线索。
但是接下来的发现就有着突破性的意义。考古队员清理出的另外一些石头残片,发现他们是石磬,一种古代乐器,而且, 在石磬边缘,竟然有铭文。
采访田亚歧:当时大型的音乐活动,往往与某一个庆典,或者是祭祀活动有关。那么在这个时候可能有专门为这次活动要做一套乐器,所以上边也刻,与这一次活动相关的铭文。
早先试图在青铜器上寻找的铭文,意外地出现在了石磬上。铭文后来被小心拓印下来.专家破解的结果,认定铭文记载了一次宫廷宴乐活动,大墓的主人,是活动的召集者。铭文里“共桓是嗣”几个字,说明了他的身份。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采访田亚歧:那么“共桓是嗣”就是说共公和桓公的继承人,那么按照这个推测的话,它的继承人就是景公。
躺在黄肠题凑内这个巨大棺木里的墓主,身世终于被人们破解。景公是秦第14代统治者,始皇赢政的第18代先祖,自公元前577年起,在位40年。
那时的秦国,已在雍城雄据百年,国力也日渐强大,从景公死后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
景公墓后来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至此,这个中国迄今发掘的最大古墓,身世终于大白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