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59115
- 威望
- 99720
- 金钱
- 125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1719 小时

|
5#
发表于 2007-4-29 18: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经济的出路 人在德国 社区9 V) H7 C" o' e9 w
! t3 q! o! Z$ @8 w/ \中国必须提高产业层次,中国的政经界并非没有意识。联想以17.5亿美元的天价买下IBM的PC系统,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一个大手笔。这笔交易,把人们的目光转向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发表的文章,称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如华为、ZTE、海尔、TCL等等,竞相到海外收购、兼并、联营,试图创造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
3 A' m! D; Z. J/ g% O) h; l& k人在德国 社区
" o" W5 j# F) R# U+ r实际上,这些大企业的行为,有极大的风险。企业兼并,并非是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必由之路。相反,野心过大的兼并,最终常常制造“白象工程”。耗资甚巨,高成本压低了盈利,甚至使企业长期负债,最后吃不了兜着走。真正的企业成功,在于提供领先的技术,而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像当年的索尼,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庞然大物,但在电器市场上几乎处处领先。现在的丰田,也比如今的通用汽车规模小,但总是能够比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早走半步。 rs238848.rs.hosteurope.de4 J8 m! p* P, Y" x. Z
3 s) `" Y+ w4 n' W0 yrs238848.rs.hosteurope.de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在技术上没有一处领先,全处于跟跑的状态。海外收购,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技术,创不出名牌,于是希望通过收购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获得人家的技术和品牌。但是,借来的拳头打不了人。真正技术领先的企业,一般不会让外人染指的。能够收购的,大多是一些垂垂老矣、在技术和品牌上已经丧失了竞争力、并有许多不良债务的企业。如上海的汽车制造商,就收购了这样一家英国汽车公司。这样花大价钱把昔日的名牌买到手,就像是斥巨资请现在已经快走不动的马拉多纳来为我们踢球一样,最后可能输得更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