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日本人在中国过得不轻松:京沪压力大最适应大连

日本《朝日新闻》曾报道说,以前,来华的日本员工都是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专家”,现在,“初学者”越来越多,因不同文化而感到疲劳和烦恼的人在增多,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并不轻松。
* d3 ^& M) h2 a- _人在德国 社区6 K- N! q% |6 M* T) I1 c
维世达诊所心疗内科(精神心理咨询科)徐沐群医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北京的维世达诊所的精神科,每天都有抑郁症和环境适应障碍症的各国患者前来就诊。最多的是日本人,占整体的40%,特别是30到40多岁的公司员工及其家属比较多,有些还从上海等很远的外地赶来。到诊所就医的日本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大一部分日本留学生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9 l  s0 H! [& W* r0 q6 D人在德国 社区8 j+ C  ?) k& {/ ?
徐大夫告诉记者,究其原因,首先是“环境适应障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北京的气候干燥导致水土不服,语言文化差异,饮食结构不同,生活节奏不一样,对于留学生来说,中国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些都会造成这些日本人的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不安。8 G4 I" {# }, c* L
9 \9 F* _6 c  Q. f' l6 \4 C1 @
其次,日本人的工作方法甚至生活习惯,都和中国人大相径庭。对于公司职员这个群体来说,在中国职场上,很多日本人疲于应付“酒文化”,徐大夫举例说,日本人也讲究“酒文化”,餐桌上也有“啤酒—清酒—威士忌”,所谓的“三步饮酒法”。但是清酒度数极低,威士忌也只喝一点点,跟中国没法比,日本员工到了中国之后,为了应酬,经常要喝高度数的白酒,这让他们感觉无法招架。rs238848.rs.hosteurope.de1 z* R4 ~1 n2 x' T  g

+ k( q1 z2 r6 {7 b! a1 ?: g另外,区别于中国的“餐桌文化”、请客送礼,日本社会存在一种“高尔夫文化”,也就是在打打高尔夫,聊聊天儿的过程中,把生意谈下来。徐大夫说,每次接待日本患者时,她都会劝导这些日本人应该抛掉来自这方面的心理压力。
  F) X' k7 j8 N+ F% Q8 h1 I( O2 u: w2 `- e7 [0 c& i
在中国,必须面对这些文化差异,虽然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性,但是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也会不适应。因此徐大夫说,她会鼓励患者多跟中国人打交道,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适应环境。2 E9 O2 ]  q  N% X" a( ?- _
rs238848.rs.hosteurope.de. U  |6 r! y$ P, L: i" @! K
日本人是十分要强的民族。比如说,在日本的公司总部对中国当地情况不了解,提出了很难实现的业绩指标。每个员工必须为了这个指标拼命工作,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日本人都难逃沉重压力。而且在中国,近些年日本企业感到竞争压力空前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企业的进入,每天都向日本企业人士提出挑战,他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
9 e- c& b- [0 J2 T0 k3 l4 t8 `" R3 x) n! L& H% f9 ^' `# t# A
日本生产的彩色电视机曾经几乎垄断中国市场,而现在中国国产品牌彩电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大街上跑的汽车就可以看出,日本的丰田、本田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因为韩国、德国的汽车也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而最近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销量很小,据说日本手机生产商要全面撤出中国市场。这都是现实存在的压力。人在德国 社区& j0 P1 y, _+ f, E1 Z
- s# c! c6 ?. M# z
可以说,上到日本企业高层,下到普通日本员工,都深深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危机感。不拼命干就会无法生存。日本人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很正常,因此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就是失眠,这导致精神上焦虑、烦躁。从某些方面看,在中国的日本员工甚至比在日本国内压力还大。$ s% A: }4 h5 F

& T5 G$ z) j- z3 ]3 g& F当然,日本员工在中国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相对而言,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压力会大一些。日前,记者也采访了几位在大连工作的日本朋友,一位从事日语培训的日本朋友说:“大连和东京相比,人与人的距离感很小。
6 N/ v8 x3 ~, Krs238848.rs.hosteurope.de
4 [  N( b8 C4 |. @另外,由于大连懂日语的人非常多,所以汉语不熟练的我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压力。遇到困难时,同事们都能给予帮助,相处得也很融洽。不过中国的同事都有很强的上进心,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这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