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总量约为9370亿元,排除其中一半的教育支出,去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将为4685亿元左右。上海证券报评论文章表示,这样的数字和一个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以上的13亿人口的大国幷不相称。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时,合理的文化消费总量应该在两万亿元以上。换句话说,当前中国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还不到1/4。
( Z+ m* ]7 F/ Y: ]/ y
! E3 U5 t& {. }" h 文章分析,中国文化消费低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首先,文化产品的供应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以电影、电视剧为例,近年来中国影视产品出的不少,但好作品寥寥无几,如果说中国人本来就不喜欢消费影视类文化产品也不合乎逻辑,为什么许多进口大片和韩国电视剧等却能创下令人羡慕的上座、收视佳绩?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2005年的影视出口额仅相当于韩国的四分之一。这说明中国的文化产品本身与市场的需求没有真正接轨。 rs238848.rs.hosteurope.de) ]* a8 q" Y( q2 e2 x
! x8 c% i- U+ n& D+ ~ 文化产品价格太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影片《少林寺》曾在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的时代创下了上亿的票房,当年由于票价低,祗相当于当时人均月工资的0.2%,许多人都消费得起。但是,现在一张电影片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在人均平均工资中的比例占到5%以上。由于票价高上座率低,许多电影院在亏损的情况下又进一步提高票价,形成恶性循环。 人在德国 社区: A( }$ z0 i5 ~( }' i
0 j1 y- { z+ t% X: R
制约中国文化消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原来由国家统包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逐一实行改革,个人的负担快速增加,而居民收入却未同步大幅增加,导致居民收入预期越来越不确定,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受不确定性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一般首先会主动降低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 ]! S; G7 h g9 a' f& w9 W
7 _( J( n' N. {7 m! e6 L, z人在德国 社区 文章指出,早在2003年,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就显示,中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一旦需求被激活,文化产业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拉动、扩大内需的新亮点。在美国,文化产品已成为它除军火外的第一大出口产品,在为美国积聚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把美国人的价值观传输到了世界各地。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反思中国文化产品与国内实际需求和国际市场的距离,积极加以改进,争取早日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
-
-
Konsume.jpg
(30.47 KB)
|